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22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docx

高考高三生物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

2020年高考高三生物2月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附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动物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

B.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通透性都会发生改变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外膜上有运输葡萄糖和氧气的载体蛋白

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调控的

B.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3.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顶端优势的产生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B.人体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仅有神经递质

C.生长素在作用部位发挥作用前后绝对含量不变

D.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的枝条都比用蒸馏水处理的枝条生根更快

B.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需要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作为对照

C.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处理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因而它可用于根尖解离

D.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提高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后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C.通过兔子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为能量属于兔子化作用获得能量的一部分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方法属化学防治

6.先天性夜盲症是不同种基因控制的多类型疾病,一般为静止性夜盲症和进行性夜盲症;前者一出生便表现为夜盲,相关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后者发病较晚,相关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图是甲、乙两个家族的不同种类夜盲症遗传系谱图,已知甲、乙两个家族都不含对方的致病基因,且乙家族中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家族的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是进行性夜盲症

B.据图分析可知,乙家族

Ⅰ1和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C.若甲家族的Ⅲ2与乙家族的Ⅲ1婚配,则所生孩子全部正常

D.乙家族的Ⅱ1与Ⅱ2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

二、非选择题(共39分)

7.某科研小组利用云南松幼苗、三七幼苗进行温室沙培,测定两植物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假设两种植物呼吸速率不变。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曲线可以看出:

光照强度大于C之后,影响三七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

对于云南松来说,当光照强度长期保持在B点左右时,叶肉细胞中色素的相对含量有所升高,但是C3的最大消耗速率却明显降低,原因是弱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物质)减少限制了暗反应。

D点时,三七和云南松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是否相等?

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分析曲线后认为,当光照强度为C时,若光照时间及叶面积均相同,理论上,随季节变化,三七在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量可能会超过云南松,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明显萎缩,有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胆碱能神经元是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

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材料,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行为的改变来探究AD的发病机制。

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1)研究小组定位损伤大鼠的脑部位是__________,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具体测试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注射0.5mo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其作用可能是鹅膏蕈氨酸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的效果,达到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目的。

B组大鼠的__________能力较差,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并注射药物到一定区域。

本实验中,仅做A组实验进行对照,实验设计严谨吗?

如果不严谨,请写出C组大鼠的处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C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__________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9.生态学者在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中鹿的群时发现除了生殖季节,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种群。

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___________特征。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鹿角效应”假说。

他利用宠物狗将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通过测定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来进行研究。

材料是适宜大小的红色橡胶圈和红色橡胶棒若干。

实验中甲组用1个红色橡胶圈和1个红色橡胶棒,乙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的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模拟的是草原上的___________。

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应注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_________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10.某自花受粉植物(2N=48)的花色遗传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二者为__________(填“等位”或“非等位”)基因。

图示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花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人员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种子萌发后形成的F1植株中有一株开白花,其余植株开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

(2)中F1白花植株的产生是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①F1种子并非一定发生A→a的隐性突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F1白花植株的产生是由F1种子中另一对等位基因(C/c)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造成的,且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基因a、B、b无影响,此外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F1白花植株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三、选做题(共15分)

11.[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为了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的种类,目前常用的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制剂有四类,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______________,前者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加酶洗衣粉是否应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__________(填“是”或“否”)。

(2)某科研小组将M酶加入洗衣粉后欲探究该酶的去污能力,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同学在使用加M酶洗衣粉时,发现用温水洗涤效果更好,如果直接用冷水洗涤,效果并不好,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M酶以后,对比污布类型2、3的实验处理,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欲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加大酶用量能否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表示某质粒载体,图2表示植物甲的抗旱基因,该基因两端分别包括EcoRⅠ、BamHⅠ在内的多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

①从_______________中获取目的基因;②利用__________扩增目的基因。

(2)若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分别用EcoRⅠ酶切,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处理后,两两连接对的产物有_________种类型。

将上述连接产物导入无任何抗药性的宿主细胞中,再将这些宿主细胞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的宿主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酶切时因选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大量培养抗旱新品种植物,将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完成后一般不直接导入农杆菌,而是先将其转入处于________的大肠杆菌中,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高三生物2月份特供卷五(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动物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

B.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通透性都会发生改变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外膜上有运输葡萄糖和氧气的载体蛋白

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A.一个动物细胞一般含有一个中心体,但

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复制形成2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B.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生物膜的蛋白质会被水解,通透性会发生改变,B正确;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其分解的底物为丙酮酸,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氧气进入线粒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D.呼吸氧化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调控的

B.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C

【解析】A.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是由基因调控的,A正确;B.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B正确;C.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C错误;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要表现出全能性必需要离体,如果不离体,细胞全能性会受到抑制,不能表现出来。

D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顶端优势的产生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B.人体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仅有神经递质

C.生长素在作用部位发挥作用前后绝对含量不变

D.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答案】A

【解析】A.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往侧芽,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A正确;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B错误;C.生长素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在作用部位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C错误;D.赤霉素能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因此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不利于其储存,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的枝条都比用蒸馏水处理的枝条生根更快

B.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需要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作为对照

C.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处理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因而它可用于根尖解离

D.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C

【解析】A.由于2,4-D溶液具有两重性,浓度过高的2,4-D溶液可能抑制插条生根,比用蒸馏水处理的枝条生根更慢,A错误;B.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进行相互对照,B错误;C.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液可以配制解离液,用于根尖的解离,C正确;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提高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后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C.通过兔子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为能量属于兔子化作用获得能量的一部分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方法属化学防治

【答案】B

【解析】A.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但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错误;B.农作物秸秆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矿质元素,重新被农作物吸收,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正确;C.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属于兔经过同化作用获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C错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属生物防治,D错误。

选B。

6.先天性夜盲症是不同种基因控制的多类型疾病,一般为静止性夜盲症和进行性夜盲症;前者一出生便表现为夜盲,相关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后者发病较晚,相关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图是甲、乙两个家族的不同种类夜盲症遗传系谱图,已知甲、乙两个家族都不含对方的致病基因,且乙家族中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家族的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是进行性夜盲症

B.据图分析可知,乙家族

Ⅰ1和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C.若甲家族的Ⅲ2与乙家族的Ⅲ1婚配,则所生孩子全部正常

D.乙家族的Ⅱ1与Ⅱ2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家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进行性夜盲症;乙家族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为静止性夜盲症,A正确;B.乙家族的Ⅰ1和Ⅱ5均表现正常,且都生下患病儿子,所以基因型都为XAXa,B正确;C.甲家族的Ⅲ2患病且无乙家族致病基因,可判断其基因型为ddXAXA;同理,乙家族的Ⅲ1患病且无甲家族致病基因,可判断其基因型为DDXaY,故他们所生孩子全部正常,C正确;D.乙家族的Ⅱ1基因型为DDXAY,Ⅱ2基因型为DDXAXa,他们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9分)

7.某科研小组利用云南松幼苗、三七幼苗进行温室沙培,测定两植物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假设两种植物呼吸速率不变。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曲线可以看出:

光照强度大于C之后,影响三七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

对于云南松来说,当光照强度长期保持在B点左右时,叶肉细胞中色素的相对含量有所升高,但是C3的最大消耗速率却明显降低,原因是弱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物质)减少限制了暗反应。

D点时,三七和云南松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是否相等?

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分析曲线后认为,当光照强度为C时,若光照时间及叶面积均相同,理论上,随季节变化,三七在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量可能会超过云南松,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温度和CO2浓度[H]和ATP否二者净光合速率相等,但云南松呼吸速率高,故云南松真实光合(制造葡萄糖的)速率大于三七

(2)光照强度为C时,虽然云南松净光合速率大于三七,但由于云南松呼吸速率为三七的两倍,在叶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光照时间较短时,三七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可能超过云南松

【解析】

(1)从曲线可以看出:

光照强度大于C之后,随着光照的增加,三七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已饱和,不再是影响三七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所以影响三七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应该为其他因素,比如温度和CO2浓度,这两个都会影响光合作用,且题干中并没有说明它们是否适宜或充足。

对于云南松来说,B点为云南松的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长期保持在B点左右时,光照强度不足,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限制了暗反应,C3的最大消耗速率降低。

D点时,三七和云南松净光合速率相等,但云南松呼吸速率高,故云南松真实光合(制造有机物的)速率大于三七。

(2)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C时,云南松净光合速率大于三七,但没达到两倍,而云南松呼吸速率为三七的两倍,在叶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光照时间较短时,三七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可能超过云南松。

8.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明显萎缩,有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胆碱能神经元是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

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材料,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行为的改变来探究AD的发病机制。

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1)研究小组定位损伤大鼠的脑部位是__________,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具体测试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注射0.5mo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其作用可能是鹅膏蕈氨酸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的效果,达到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目的。

B组大鼠的__________能力较差,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并注射药物到一定区域。

本实验中,仅做A组实验进行对照,实验设计严谨吗?

如果不严谨,请写出C组大鼠的处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C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__________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答案】

(1)大脑海马区错误次数和完成学习所需时间

(2)胆碱能神经元对乙酞胆碱的合成或释放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学习和记忆

(3)不严谨,C组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并向大鼠脑的相同区域缓慢注射0.5mol不含鹅膏菌氨酸的缓冲液A

【解析】

(1)由题干可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明显萎缩,故研究小组定位损伤大鼠的脑部位是大脑海马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是否注射0.5mo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具体通过错误次数和完成学习所需时间作为测试生理指标。

(2)B组实验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使得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干扰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产生了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

表中的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错误次数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记忆巩固能力。

故B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差,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故需增加C组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注射不含鹅膏蕈氨酸的缓冲液的实验,当C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A组相近时,说明手术对实验鼠的影响,可进一步支持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9.生态学者在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中鹿的群时发现除了生殖季节,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种群。

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___________特征。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鹿角效应”假说。

他利用宠物狗将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通过测定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来进行研究。

材料是适宜大小的红色橡胶圈和红色橡胶棒若干。

实验中甲组用1个红色橡胶圈和1个红色橡胶棒,乙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的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模拟的是草原上的___________。

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应注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_________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答案】

(1)不属于空间

(2)2个红色橡胶圈2个红色橡胶棒雌鹿或雄鹿控制宠物狗与放置橡胶圈或橡胶棒的距离每次要相等进行重复实验求平均值小于

【解析】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都没包括全部个体,故都不属于种群。

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2)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

如果甲组用1个红色橡胶圈和1个红色橡胶棒,那么乙组可用2个红色橡胶圈,丙组可用2个红色橡胶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3组宠物狗与放置橡胶圈或橡胶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应该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本实验中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小于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10.某自花受粉植物(2N=48)的花色遗传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二者为__________(填“等位”或“非等位”)基因。

图示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花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人员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种子萌发后形成的F1植株中有一株开白花,其余植株开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

(2)中F1白花植株的产生是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①F1种子并非一定发生A→a的隐性突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F1白花植株的产生是由F1种子中另一对等位基因(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