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35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注意纵向把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和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线索。

2.通过图示法理解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3.注意理解概念,如雇募制、雇佣制,区分其内涵。

知识点一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青铜制造

(1)时期:

从________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特点:

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钢铁冶炼

(1)成就:

________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2)作用:

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________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燃料的变化:

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________做燃料,北宋时普及;南宋末年开始用________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预习评价】

1.(判断)青铜器在夏商时期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  )

2.(判断)汉代时,人们就开始用焦炭做燃料冶铁。

(  )

3.(思考)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什么时期?

试答:

 

知识点二 衣被天下

行业

时间

成就

上古时代

已经学会________

西周以后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________”称号

唐代

出现________技艺

棉纺

织业

宋末元

初以后

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________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元代

______全面革新内地的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绽纺车

元明时期

________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代后期

________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预习评价】

1.(判断)唐代出现的缂丝技艺领先于世界,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  )

2.(判断)明清时,我国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南京和杭州成为著名的丝织中心。

(  )

3.(思考)“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试答:

 

知识点三 从烧陶到制瓷

1.陶器

(1)发明的时间:

新石器时代。

(2)成就: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________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技术

(1)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制出________。

(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________。

(3)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________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4)宋代,________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开始进入________生产时期。

(6)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

【预习评价】

1.(判断)唐朝时期,我国制瓷业发展迅速,唐三彩、邢窑的青瓷和越窑的白瓷闻名遐迩。

(  )

2.(判断)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  )

3.(思考)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彩瓷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个朝代?

试答:

 

知识点四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1.家庭手工业

(1)特点

①与农业相结合,以________为生产经营单位。

②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2)影响

①对稳定________起到一定作用。

②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地位: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2)特点

①官府设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

②工匠职业世袭。

③生产关系从征役制到________。

④代表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3)评价

①积极: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________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②消极:

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3.私营手工业

(1)发展历程

①________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②明代中叶以后,超过________,占据了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

①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________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明中后期,孕育出了________劳动关系。

【预习评价】

1.(判断)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推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

2.(判断)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

(  )

[图示巧记]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三个三” 

[图示巧记]手工业的特点

[误区警示]雇募制≠雇佣制

(1)产生的领域不同:

雇募制产生于官营手工业,而雇佣制产生于民营手工业。

(2)性质不同:

雇募制下工匠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本质上仍属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范畴,而雇佣制下工匠有充分的人身自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

[误区警示]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

[图画语言]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

水排的发明,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误区警示]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知识拓展]我国古代手工业由以官营为主导到以私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误区警示]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

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

[图示巧记]享誉世界的古代中国手工业

[图解历史]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1二里头文化 2.1春秋 2钢 3煤 焦炭

预习评价 1.√ 2.× 3.商周时期。

知识点二

养蚕缫丝 丝国 缂丝 棉纺织业 黄道婆 松江 棉布

预习评价 1.× 2.√ 3.麻

知识点三

1.2陶器 2.1青瓷 2白瓷3制瓷业 4景德镇 5彩瓷

预习评价 1.× 2.× 3.元代。

知识点四

1.1①家庭 2①小农经济2.2①工官 ③雇募制 3①分工3.1①春秋战国 ②官营手工业2①私营手工业 ②雇佣

预习评价 1.× 2.×

主题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史料探究]

1.衣着原料的变化

史料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①……织作冰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②。

——《汉书·地理志》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注:

①指纺织业。

②服饰引领天下潮流。

思考 第一段史料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

第二段史料衣着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史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丝;棉。

丝织品太贵重,而棉布柔软保暖,适合各个阶层;棉纺织技术进步。

2.家庭手工业

史料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①。

——《孟子·尽心上》

注:

①史料体现了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

思考 史料体现的手工业经营形态是什么?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

答案 家庭手工业。

特点:

是农业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3.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①,计日受值②”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注:

①指早期的资本家。

②按天发给工钱。

思考 结合史料,分析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答案 地区性分工更明确,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史论形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主要

行业

主要行业有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

发展

历程

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从汉代起,“工官”工场发展,唐代“匠户”要定期服役,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经营

方式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长期并存。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诸多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

地位

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水平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和赞誉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稀疏,微弱(只在江南个别地区和少数生产部门出现,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到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主题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史料探究]

1.官营手工业

史料 公食贡①,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天子之六工②,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注:

①靠臣属纳贡的租赋物品而生活。

②天子的六种工匠。

思考 史料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哪种?

史料反映了这种经营形态的什么特点?

答案 官营手工业。

特点:

分工细密;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

2.私营手工业

史料 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①。

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

——《管子·小匡》

注:

①表明了手工业的性质。

思考 史料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

这种经营形态是何时出现的?

答案 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

[史论形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

形态

官营手

工业

民营手

工业

家庭手

工业

管理

方式

政府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产品

用途

官用和统治者奢侈享受

民间消费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流通

方式

不流通

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课中思考题

1.提示:

丝织品太贵重,相对于普通的民众很难推广。

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价格便宜,适合各阶层的人穿着。

宋元时期,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迅速传播,为棉布的推广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元代的黄道婆推广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大大提高了内地的棉纺织水平和棉纺织品的产量,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2.提示:

(1)新石器时代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

(2)先民们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定居生活。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

(4)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用火的经验,了解到火不但能御寒、驱走野兽、烧烤食物,还能改变物质的性能,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控制火。

(5)在当时农业已经产生,但水利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陶器作为灌溉工具出现,同时陶器的炊具功能、容器功能也是当时所需要的。

3.提示:

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影响。

阅读与思考

1.提示:

中国手工业生存不易,市场很狭小。

2.提示:

手工业者是国家无偿征调的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生产和生存困难。

3.提示:

生存的希望就是垄断技术——提高竞争力,维护自己的地位。

导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自我测评

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

1.提示:

(1)高超的冶金技术

①原始社会晚期:

冶铜。

②商周:

青铜冶炼鼎盛,三件代表

③西周晚期:

冶铁

④两汉:

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南北朝灌钢法。

⑤意义:

在16世纪以前,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提高生产力水平。

(2)制瓷业

①新石器时期:

陶器

②商朝:

原始瓷器

③东汉:

技术成熟,青瓷

④魏晋南北朝:

制成白瓷,为制瓷业开辟广阔前景

⑤唐朝:

形成青白两大系统,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

开始出口

⑥宋朝:

大放异彩,遍全国,多名窑。

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

⑦明清朝:

种类多,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⑧江西景德镇是瓷都,青花瓷

(3)丝织业

①四五千年前:

养蚕缫丝

②商朝:

织机

③西周:

斜纹提花

④西汉:

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重49克;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被称为“赛里斯”

⑤唐朝:

吸收波斯风格。

⑥宋朝:

吸收花鸟画风格。

⑦明清:

鼎盛,苏杭是中心,超前代,政府设织造局。

2.提示:

①历程:

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后来出现了从征役制向雇募制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明中叶以后,在许多部门里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②经营特点: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他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官营规模大,资金多,技术高,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私营规模中,资金中,技术中。

                   

1.(2016·江苏学业水平考试)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

解析 文物A是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文物B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

衣;文物C是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文物D属于彩色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

答案 A

2.(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  )

A.丝绸B.钟表

C.象牙制品D.青铜器

解析 丝绸是中国畅销海外的手工业品,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钟表业并不发达,故B项错误;中国并非热带地区,象牙制品并不是中国出口的众多手工业品,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国盛产青铜器,但是并没有大量出口国外,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6·海南学业水平考试)“……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  )

A.白瓷B.青花瓷

C.粉彩瓷D.珐琅彩

解析 由“色白花青”“元代”可知是指青花瓷,元代进入了彩瓷生产时期。

答案 B

4.(2016·浙江学业水平考试)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由此可见(  )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

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不仅能证实一部分历史文献记载的东西,而且新考古资料的发现,还能为研究未知领域提供新鲜的实物史料,这说明考古不仅能够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说法错误,B项不正确;C、D项说法与事实不符。

答案 A

5.(2017·江苏泰州中学联考)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状态。

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  )

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最早”,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状态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被官府垄断,C、D两项不符合“最早”的信息。

答案 B

6.(2016·湖南学业水平考试)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  )

A.商周时期  B.唐朝中叶以后

C.宋元时期   D.明中叶以后

解析 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答案 D

7.(2017·山西原平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佴(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元史》

材料二 明代,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后又规定一律以银代役。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入清以后)“原匠子孙逃故无遗”,止存户籍。

1645年,顺治帝“免直省(直隶)京班匠,并除其匠籍”。

……康熙以后,最后废除了匠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和影响?

(3)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进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等信息分析其特点。

(2)问,由材料“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废除了匠籍”分析,即工匠和政府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至于影响,可从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第(3)问,上述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原因可从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元代将天下工匠集中到京师集中严格控制和管理。

(2)明朝轮班匠可以银代役,对匠户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清朝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

大大提高了工匠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私营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社会生产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安徽宿州二中期中)下图出土的青铜器宜侯矢簋。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材料信息“有铭文120余字”只能说明已经出现铭文,但孤证不立,无法证明“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材料“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等材料说明的是分封制,无法体现宗法制。

另外该文物作为青铜器,本身已经表明冶炼技术的进步。

答案 C

2.(2017·广东广雅中学月考)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

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

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

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

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

解析 A项中仅有蚕桑不能说明农耕文明;B项只涉及画像砖,没有反映材料的核心内容;嘉峪关处于丝绸之路上,虽然材料也能体现出C项,但不是材料所体现的主要信息,因为孤证不立。

综合判断,题干中涉及到墓中画像砖的采桑、丝织物图片以及陪葬物丝织物,由此可推断主要反映了此时出现了蚕桑和丝织业。

答案 D

3.(2017·山东潍坊一中月考)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解析 A项说明的是汉代纺织业的发展;B项黄道婆是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C项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项《说文解字》是成书于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答案 C

4.(2017·山东菏泽模拟)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

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  )

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

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

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

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

解析 题目要求选出“不能说明”,材料涉及“唐代的沉船”,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状况;元代才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代;唐代海上贸易兴盛,与造船、航海技术有关;材料涉及“陶瓷制品”及“金银器”等,反映了唐代手工业的技术水平。

答案 B

5.(2017·天津联考)《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

“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

A.质量管理严格B.产品做工精美

C.生产不计成本D.产品不入市场

解析 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材料。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等信息主要反映了在手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工艺的严格要求。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

6.(2017·广东惠阳一中月考)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

“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解析 宋代私营手工业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

由材料中描绘的场景可以判断“叮叮当当的去处”并非官营,而是私营手工业作坊。

答案 D

7.(2017·深圳外国语月考)据记载,南宋时,汝窑宫中禁卖,内有玛瑙为釉。

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汝窑资金来源广泛B.制瓷工艺水平高超

C.管理体制非常松懈D.官营产品流向松动

解析 材料中介绍的是南宋时期的汝窑制品不得私自买卖,只有“供御拣退,方许出卖”,也就是说官营手工业的制品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买卖,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材料体现不出;B选项不是材料所要说的主要含义;C选项说法错误,从材料来看,这种经营管理体制有严格的要求。

 

答案 D

8.(2017·山东泰安期中)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

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

乾隆帝说:

“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这一变化(  )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解析 清代手工业者法律地位得到提高,并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排除A;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排除B;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C不符合题意;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