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概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13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南水北调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概况.docx

《南水北调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概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水北调概况.docx

南水北调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河南南阳淅川)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

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四省市供水。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

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

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几代技术人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与设计工作。

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对此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19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

新世纪伊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划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大体上在2010年以前建成;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近期工程首先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利用新开的人工渠道(局部管道)输水。

输水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在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从郑州西边的孤柏嘴处过黄河,之后大体平行于京广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北上至北京团城湖,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处分水至天津外环河。

输水工程全长1421公里,其中引水渠首至北京长1267公里,天津干渠长154公里。

输水工程与河流全部立交,北京段、天津段局部采用管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适时供水调度安全可靠。

丹江口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节能力,主汛期除保证防洪外,调节库容达98亿立方米,汛后达190亿立方米。

总干渠两侧已建成大量的水库,可以承担“充蓄”调节和“补偿”调节的任务,另有瀑河水库作为“在线”调节水库。

通过总干渠并采用已有成熟经验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先进的调度管理手段,可确保供水调度安全可靠。

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总干渠位于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

与受水区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连接简单,供水调度灵活机动。

三是具有丰富的水源后备。

中线工程近期、后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视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

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近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中线工程对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同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规划在汉江流域兴建的四大工程——汉江干流上的兴隆枢纽、从沙市到沙洋的引江济汉工程、对航运受影响的河段实施整治工程、对引水受影响的涵闸和泵站实施改造工程,不但将调水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济汉”工程使得兴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显著加大,预计可以基本消除汉江发生曾严重威胁武汉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华”现象。

  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

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

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

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

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

按2000年末价格计算,中线工程总投资约920亿元。

这些投资的40%将转化为消费资金,这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中线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结合水资源调配的公共特性,构建其建设与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成后的良性运营。

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机制运作、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中线工程将成立“中线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水源公司负责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卖水给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负责总干渠工程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将水卖给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户协会。

  水价是中线工程运行的关键。

中线工程测算的水价为0.27~1.27元,既处在用水户可承受的范围内,又刺激了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建设期间通过提高水价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有利于水权的合理分配,也为通水后水费的征收和管理创造了条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移民30万人,这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但同时也是解决库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贫困的重大机遇。

据有关方面估计,即使不建中线工程,也需要将库周约10万人外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脱贫的问题。

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30万移民中的绝大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大大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

  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

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

  总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呈现出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是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的宏伟夙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沿线人民的密切协作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这一利在当代、泽被子孙的宏伟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向唐白河流域、淮河中上游和海河流域西部平原的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五省市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总干渠从陶岔渠首至北京团城湖长1277公里,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分水至天津外环河长154公里。

规划中线工程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考虑到受水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中线工程分两期建设。

    第一期工程:

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

主体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并进行移民、建设输水总干渠工程和调蓄水库、兴建汉江中下游4项治理工程等。

第一期主体工程工期为8年。

    第二期工程:

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扩大输水能力,多年平均年调水规模达到130亿立方米。

中国南水北调简介

中国网  时间:

2008-05-23  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大坝

   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

   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

由于黄淮海流域的缺水量80%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因而优先实施东线和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缺水量中,又有6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产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巨大。

因此,确定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供水目标为:

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涉及7省直辖市的44座地级以上城市,受水区为京、津、冀、鲁、豫、苏的39座地级及其以上城市、245座县级市(区、县城)和17个工业园区。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

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

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自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考察队始,40多年黄委会与有关单位做了大量勘测和规划研究工作。

1987年国家计委将西线调水工程列为超前期工作项目,要求用1O年时间回答西线调水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黄委会等单位在边远高寒缺氧地带的艰苦环境中对调水区和邻近地区进行大量基础工作,先后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研究报告》和《雅砻江调水工程规划研究报告》,经国家计委、水利部评审验收。

通天河、大渡河调水工程规划研究工作也基本完成,计划1996年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

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五、六十年代曾考虑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等五条河调水方案,工程规模过大,可作为远景轮廓设想。

据对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引水方案的规划研究,从三条河年最大可调水量约为200亿m3,其中从长江上游通天河调水100亿m3;从长江支流雅砻江调水约50亿m3;从大渡河调水50亿m3。

供水范围初步考虑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和山西六省区。

工程布置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m。

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

引水方式考虑自流和提水两种。

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挖100km以上的长隧洞。

引水线路初步研究如下:

1.雅砻江引水线

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枢纽坝高175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131km。

2.通天河引水线

此方案系与雅砻江引水联合开发,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

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枢纽坝高302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289km,其中同加到雅砻江158km,雅砻江到黄河131km。

3.大渡河引水线

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

枢纽坝高296m,线路全长30km,其中隧洞长28.5km。

泵站抽水扬程458m,年用电量71亿kW·h。

工程效益

西线工程三条河调水约200亿m3,可为青、甘、宁、蒙、陕、晋六省区发展灌溉面积3000万亩,提供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90亿m3。

促进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西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技术可行性

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在此高寒地区建造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凿埋深数百米,长达100km以上的长隧洞,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地震烈度大都在6~7度,局部8~9度,工程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困难。

还须加深前期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这些难点。

中国网  时间:

2008-05-23  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线工程

中线的滹沱河倒虹吸工程

    中线工程

近期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

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初,40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

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

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3,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3。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

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

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工程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m3,增供农业30亿m3。

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东线工程

东线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

   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

二十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

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

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工程效益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m3,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

农业76.76亿m3。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

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