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47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docx

火手语言元工具论广西民族大学

火——元工具论

广西民族大学07科技史张正华

摘要:

元工具,是人类最早的工具,也是组成人类制造的一切工具的最为基础的技术作用形态的根本体现。

元工具的出现和人类的诞生是同时的、互为依据的。

人类的祖先把最易于模仿利用的自然力“野火”逐步驯服成为“工具火”,使之成为人类强大的工具力量,最终将人类和动物区分开来。

火作为伴随着人类诞生的标志性工具,是人类最早的“制造工具的工具”,并且火同时具备有原始、基元的特点,因而是工具本体的最根本的元素,即元工具。

关键词:

火;元工具(论);动物工具;工具火

人类起源的历史,是自然界进化中最为壮观的历史。

人类的祖先选择了一条特别的道路,所以自身也有了奇特的发展。

“在漫漫5000万年的物种演化中,各种动物的食物变化是很重要的内容。

在人的进化序列中位居首位的是那些眼灵手巧的吃昆虫、水果的动物,如狐猴、早期的类人猿和人科动物,……都被认为是整天寻觅植物充饥的动物。

但另一种体型较小的‘南方古猿’则打破了古代灵长类素食的习惯。

”人类的祖先为什么要打破了古代灵长类素食的习惯呢?

这或许与工具的起源有关,因为只有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类人猿才会有肉食的保障。

这样一种“习惯”的养成,起于自然环境的变迁,而定于某种相应能力的习得。

工具和使用就是这样,在自然的压力下,是由“习惯”而最终转向成为依赖的。

从对工具的一般依赖到彻底的依赖,人类的工具帝国巍然屹立。

在浩瀚的工具世界中,一些原始的、赋予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工具,同时也作为人类工具的基元部分,即是“元工具”。

“元工具”与人类的起源紧密相联,为人类世界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

一、从“动物工具”到“元工具”

关于“工具”范畴的研究,最为经典的是《哲学新概念词典》中词条“工具论”给出的工具定义:

“工具是依附于人而不属人的肉体本身、为人所利用来作用于环境以表达和实现人的意志的物质实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工具”是指人的工具,实际上,动物也有使用和制造工具的情况。

有关动物使用工具的方面,可归纳为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和动物的生命本能有紧密的联系,如鸟筑巢养育后代、蜘蛛织网捕食昆虫等等。

第二种情形,动物使用肢体作用于自然环境,以实现生存需求,如蜜蜂用腿采集花粉、虎用前爪捕食等等。

第三种情形中,动物利用自然物作用于环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被利用的自然物本质上是作为肢体功能的延伸,如黑猩猩制造并使用“钓棒”钓食蚂蚁、乌鸦衔石子投入瓶中来饮用溢水,等等。

以上三种情形中,只有第三种情形使用的工具和生命的本能没有太多联系,动物利用自然物作用于环境时赋予自然物“意识”,以期达到预期效果,因而这种被利用的自然物有可能是动物工具。

在这种情形中,动物使用的工具又分为两种类别:

一类是直接使用的、不加以改造的自然物作为工具,我们称之为“原态工具”;另一类是由动物用肢体制造的、对自然物加工改造的产品,因为它的出现打上了动物意识的烙印,我们才称之为“动物工具”。

动物工具和生命本能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动物后天探索而习得的。

动物工具的飞跃发展是“制造工具的工具”的出现。

动物后天探索的工具活动,起源于偶然习得的利用行为(偶然发现的经验),但偶然使用工具的方式更多属于个别行为,很难传承给后代,只有动物具备了相当的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偶然习得的使用工具的行为才可能得到有效重复。

动物之所以需要工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帮助生命体从外界获取能源,维持并保障生命过程的持续和发展。

如果使用工具成为必备的生存方式,那么其所带来的生存效应是明显的,必然推进使用工具经验的积累,使用工具的行为由个别行为必然发展到群体行为。

使用工具经验的加深,会使个别动物工具在制造工具现象中开始出现,在这种个别制造工具的行为发展到群体现象时,动物工具的发展达到了辉煌。

当然,从使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对动物的智力要求更大,智力较低的动物难以从使用工具的长期实践中习得制造工具的技能,能完成制造工具这一历史任务的,智力较高且身体构造利于工具制造活动的灵长类动物具有最大的优势。

制造工具活动的长期实践,由此造就的生存方式,使得对工具的依赖日益增强,如果生存环境激发行为主体不满足于工具的现状,那么对工具主导能力就有了更高追求,这长期的使用和制造工具实践活动进一步造就智力的发展,必然把动物工具的制造行为推向属于人类工具的制造行为——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所以,“制造工具的工具”的出现是动物工具发展的飞跃。

从个别的“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到群体的“使用工具制造工具”,最终成就了由“猿”到“人”的依赖工具力量的发展道路。

我们不妨给出人与动物之间一个模糊的界定,即:

当经常出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行为的时候,即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制造工具的工具”的出现,是灵长类动物肢体和智力的发展,还有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自然界的历史上,只有类人猿历经了自然的残酷考验才具备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肢体优势和智力优势,完成了进化成为人类的自然使命。

“制造工具的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工具的出现,才成为“最早的”人类工具,也就是人类所特有的“元工具”。

正是在这个“工具作用于工具”的“元工具”的基础技术作用模式之下,衍生出了人类各种工具。

所以,我们将“元工具”定义为:

元工具,是最早使用来制造工具的工具,也是人类最早的工具,它是组成人类制造的一切工具的最为基础的技术作用形态的根本体现。

元工具又是人类所特有的、最根本的工具,它的出现和人类的诞生是同时的、互为依据的。

二、元工具火

(一)火——神奇的自然力

在自然选择下,人类的祖先被迫操纵工具,把“野火”驯服成为“工具火”,由于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社会化合作的加深和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使得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生存优势。

工具的实用性是使用和制造工具活动能够进行并且维持的根本原因。

对于工具实用性的认识,主要是从使用工具中对于“工具效用”认知的积累;制造工具是在认识到工具的实用性的基础上对自然力现象模仿而成的,而火是人类祖先最易于模仿的自然力。

古猿在学习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为了生存需要而对自然物进行改造,使改造产物具有实用性,以达到更好利用和改造自然进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的目的。

偶然使用或制造的工具,如果不能服务于生存和生活目的,就不具备实用性,因此无法获得传承给后代的动力,那么这种工具就不可能被开发成为日常使用工具,即“常态工具”。

只有对工具的实用性有了的足够认识,“偶然工具”才有机会成为“常态工具”。

在古猿的视域里,自然的风雷雨雪现象对于生存环境的破坏最为有力,这些强大的自然力是最为常见和突出的改变自然界的力量,也是人最可能模仿的力量。

由风雷雨雪自然现象带来的动态自然界多姿多彩,被初具思维能力的人类祖先视为自然万物的主宰,“初民”们崇拜着自然力的同时,开始模仿和利用这些自然力。

风吹雨打之下的树木岩石发生断裂爆破等形状变化,而雷电击打下的树木山石更是破坏巨大,这给古猿改变自然的很好的示范。

可能是从自然界中倾倒的树木和混落的石头把动物砸死或砸伤的现象中,古猿认识到了树木石块可以用于捕击动物和自卫作用,而原始生存的需要迫使它们拿起坚硬的石块和尖长的木棍,即是开始工具的使用和制造。

古猿最初使用的工具便是在模拟自然力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物体形状大小和重量等方面进行经验选择的。

在诸多的自然力作用中,火是最易于被古猿掌握利用的。

风雷雨雪这些能直接影响到人的常见自然现象中,风是最为捉摸不透的自然力量,在原始条件难以进行感性模拟。

雨雪归为水的自然力,就其物质本身而言是动物最不可或缺的食物,动物对水的需求是出于本能的。

水作为自然力出现的雨雪现象或洪水的威力都不易掌控,并且形式并不单一,现象也不够直观,不具备原始模拟的条件,就其力量而言却是隐藏至深而不易被利用的。

由雷电等间接产生的火是最具直接毁灭力量的,最易于为人所掌控,故而成为人类利用的最原始的自然力。

“风、水、火”三种自然力各具特点:

风可凭感觉而感知存在;水是可触可见的常物;火介于风、水两者之间,是可见可感的事物。

火兼有风和水的特质,因而更富变动性。

火成为人的元工具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但是最易于借助的自然力量,而且是最能从表面现象中获得力量信息的自然力。

如表1所示,是以上几种自然力特点的对比。

这样,“风、水、火”三种典型的自然力中,只有火所表现出的力量是最易于为人类祖先模拟应用的。

表1几种常见自然力的特点对比

自然力

表现形式

感知存在

力量显示

力量特点

可模拟程度

风力

风、空气

肤觉、听觉

捉摸不透

不稳定、明显

不好利用

水力

水分、雨雪

肤觉、视觉、听觉

隐藏至深

稳定、不明显

难以利用

雷电、野火

肤觉、视觉、听觉

突出明了

稳定、强烈

最好掌控

生物力

人力、畜力

肤觉

细微一般

稳定、常备

不便挖掘

火的确是一种神奇的自然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使万物顷刻灰飞烟灭。

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其显现的形式是单一的发光发热的燃烧,直观又简单,因而成为猿人利用自然力的“首选”。

起初,古猿对雷电起火与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可能充满恐惧,但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之后,古猿接近并了解燃烧现象,加上生存的本能需要,对于燃烧散发的温度和火的力量产生了好奇,有了模拟燃烧现象的“动机”。

“在古猿的觅食活动中,被雷电击毙或野火烧死的其它动物尸体或成为古猿的美餐。

生存的需求,火的危险通常已经变得不算什么了,如果灌木丛中冒出浓烟,它们大可不必逃之夭夭,因为这也算得上是绝佳的觅食机会。

生态火形成,煅练了古猿对于火的‘好感’。

吃嫩叶的动物逼得植物抬高树冠,对火敏感的组织因高高在上而远离了火焰。

植物、动物和火很快形成了一个生态三体问题,并且这个问题极有可能难以细致地解释。

”火现象成了见惯不怪,这对于古猿和火的接近是有利的。

由雷电引发的火燃烧着花草树木,古猿在火烧森林之后的觅食过程中,发现未燃尽的火炭可以烫伤皮毛,逐渐积累了火能散发热量和能烤熟食物的感性认识。

火的照明和御寒作用先为古猿所认识,进而通过观察什么样的物体易于燃烧,为取火和存火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

古猿在接近野火余烬的过程中习得了火的燃烧途径,但直到它们成为人属动物之后,才有能力将火种带回到洞穴中并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而延续。

当古猿无意中向野火的余烬投入第一条树枝的时候,火的利用成为了可能,古猿开始了向猿人转变的漫长之路。

古猿在火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思维能力,当火被有意识地使用于工具的制造的时候,猿转变成为人。

准确地说,火的使用只当火被使用于工具的制造的时候,人类才真正诞生。

因为火的使用,人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量,和其它动物的差别被拉开了,在这层意义上,“火”成为人类的元工具。

(二)火的元工具特征

火作为人所最容易利用的自然力量,最早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我们可以认为人与火之间的最初媒介是源于人类生理与意识的联合作用,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饥饿加上烧焦了的动物。

”源自于自然的选择,与生存环境的斗争,迫使古猿像其它动物一样尽其所能地利用自然环境。

生存的积极进取,使得古猿对火的惧怕消散,一场野火对于它们来说未必是坏事。

野火吞噬了茂密的森林,里面的生物纷纷逃窜,但与此同时,在森林的外边,也有各类动物等待着由野火送来的食物。

饥饿的古猿,开始啃食烧焦了的动物,享受着美食的同时,也对火产生了主动认识的愿望。

“文化人类学者估算,食品、烹制技术的发明让史前人类每日食品中热量的摄入水平增加了一倍多。

原因是,烹饪不仅扩大了食品的品种,还增加了摄入食品的吸收水平。

”“而且烹调过的食品,咀嚼起来要容易得多;证据就是,在人类进化的进程中,唯有从南方古猿进入到直立猿人这个阶段之后,牙齿明显变小了。

”人类既食植物又食肉的杂食现象,食物的种类繁多有异于其它动物,这或许是从古猿对火的利用开始的,并在火成为人类的一种工具后得到了加强。

从“野火”到驯服的“工具火”,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

“火”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工具。

工具火,其本身既是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工具,又是一种用于制造工具的工具。

经过火燃烧后的树枝和兽角骨等,其残余部分往往是质料坚实的,可以用来作为狩猎工具或生活工具。

这一过程的发生,和火作为照明与温暖的手段有密切关系。

为了维持火,古猿要不断给火堆添加树枝等柴火,这样的持续实践有利于对木柴原料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什么样的材料是易燃的,什么样的材料是坚硬的,从而对于木器工具的制造提供更多的认识基础。

对于坚固的木器工具的制造,如果采用肢体来制造要求各个肢体力量的很好配合,并且力量上是有限的,如果采用外部诸如石块等坚硬物体加工则要求到更高的技巧,这都不是古猿能较轻易做到的。

烧烤后的木棒、木矛,变得坚硬,合于使用。

“烧烤处理还可被用在木质材料的加工上,木质材料内部有许多易燃物质,有些物质经加热后分解产生易燃气体,这些气体挥发以后,木质就得以硬化。

”早期人类以木棒等作为工具已被证实,有的学者指出在石器时代以前可能出现“木器时代”。

我们或可定论,在石器时代之前,应该存在一个木器工具广泛使用的时期,称之为“木器工具时期”。

在使用工具制造木器工具的方式中,只有使用火来参与制造是最容易的方式,也就是说,火是最易于成为“制造工具的工具”。

火在制造工具上的使用,开始的时候固然是偶然的情形,但当这种情形得到多次的重复,终于成为一种特定的、有意而为的行为的时候,人类诞生了。

工具火造就了工具依赖的社会生存模式(初级的社会形态)。

只有当出现了“火”的使用者并赋予“火”意识的作用,“火”才成为一种工具(称之为“工具火”)。

火作为一种制造工具的工具,在自然的选择下,成为了人类所特有的工具。

火作为工具的力量是那么地强大,以至于掌握火的使用的高级物种,要么最终进化为智人,要么因灭绝而无法进化为人。

选择火作为一种工具,并使之成为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生存工具,意味着掌握这种“超级工具”的生命体转变并抛弃了以往的、被动适应自然的生存方式,注定走上了要么依赖工具而生存、要么脱离工具而消亡的抉择之路。

在依赖工具并无法脱离工具的僵局下,选择进一步依赖工具,将本群体的生命与创造出更先进的工具来与其它群体的生存斗争联系在一起,无疑是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无法回避的局面。

那些没能将火的使用与群体的生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物种群体,不管是在与火的使用者的竞争中落败,还是试图重新回归到自然的原始生存方式中,都无法超越自身发展的局限,无法保持中间的状态——既有保存有使用火的本领、又没有成为人类的状态。

毕竟,火的力量太强大了,那些会使用火而不把火当作一种与生存息息相关的动物,就难以开发火的力量,使之沦落为一种和木棒一样的普通工具。

反之,一旦使用了这种拥有超级力量的工具,并将其与本群体的生存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工具的力量就有更大的空间来释放,成就了由动物迈向人类的自然丰功伟绩!

由此可见,火作为一种自然力量,当其被驯服为工具火,并成为了制造工具的工具时,标志了人类的诞生。

工具火赋予古猿作为人的意义,是人类最早的工具,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工具。

火同时具备了这些条件,因而是元工具。

在人类的几百万年历史中,“元工具火”本身不但是一直扮演着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形象,而且作为一种基础的技术形态深深地印在人类的工具发展史中。

由火形成的文化形象,更是成为了人类精神世界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三)火的精神地位

火的使用迈出了人类文明史的第一步。

火的使用第一次赋予猿人区别于动物的强大的生产力,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次也是最伟大的一次革命。

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用火烧食物,人类的食物品种增多了。

例如鱼、肉、和富有淀粉质的块根和块茎等,由于熟食,对人体来说更为有利,既容易嚼碎又易于消化。

因此,猿人大大减少了上下颌和牙齿的工作。

于是颌部缩短,牙齿变得窄小,其面部也具有了人的面貌。

第二,火可用来御寒和温暖自己,于是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了。

他们不仅能在热带生活,而且也能迁居到温带,甚至寒带生活。

第三,用火吓退前来侵袭他们的猛兽,大大加强了他们对自然斗争的力量。

第四,用火于工具的制造,为人的自然斗争准备了丰富的力量。

总之,人类使用火是自然进化中划时代的进步,火也因此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

火的使用对于人的重要性可以从神话中得到些材料。

神话体系虽然久远,却是历史某种方式的缩影。

人类社会文化以其有分量的著作见证了时代精神面貌。

火作为一种神圣的象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

在中国神话中,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壮族创世神布洛陀取火的传说。

火在希腊历史上代表着创世,再生和光明。

在希腊神话中,火是赫菲斯托斯的神圣象征,是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得赠送给人类的礼物。

这些神话表明,火给予人光明和力量,它在人类的心中奠定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火源于自然又不纯属于自然,具有广阔的现实与象征意义:

火可毁灭终结过去,超越现实而升华到未来。

所以,“火”常被赋予宗教的意义。

在中国,“火”曾经是氏族或血缘家庭的象征,这种观念至今仍“香火”不断。

在一些民族信仰中,火是圣物,是基于物质之上的信仰,人们祭祀它、崇拜它,在火面前举行或解除婚姻,见证婚礼合法与否;认证接纳家庭新成员,给予公民权;把它与祖先和神灵合而为一,祈求它保佑战争的胜利,给了火超时空的意义。

满族观念中,火有天的象征,还有生命、公正与纯洁、威力和忠贞多种象征。

蒙古族中,火是生育能力的源泉、生命力、幸福和权利、追求美满幸福和吉祥的象征。

哈萨克族认为,火象征光明、吉祥、圣洁,这种观念源自拜火教(又称袄教,古波斯宗教)。

由此可见,火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重要,它的力量那么强大,以至于渗入到人的精神之中,上升为一种文化内涵。

以风雷雨雪为代表的自然变化形成“风、水、火”三种典型的自然现象,成为人类所密切关注与体会的事件,这可以在早期的哲学概念提炼中找到痕迹。

在古希腊的现实与精神世界中,“火”有崇高的物质价值与精神地位。

古希腊早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水、气、火”等概念,并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继承了早期希腊唯物主义的传统,以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万物的始基,他认为这种物质性的东西是火(logos);因为火更富于灵活性、易变性,因而更符合始基的特性。

他说: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都是同一的,他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的。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已经超越了原始宗教的内涵,将“火”作为宇宙的始基,是先从感性上对火的力量的认识,再从朴素的理性上提升到哲学概念的过程。

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继承和发展了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本原的理论,提出了“四根”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结合而成的,由于四种元素按照不同的比例互相混合而形成各种不同物质。

“四根”说是对人的生活环境中万物的朴素提炼,其中“气”和“风”意义相同,风、水和火都是常见自然力的范畴。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都是常见和接触到的实体物质。

明清之际的方以智,也将“火”提升为其重要的元创范畴,“方以智是在实证原则的指导下把气这一物质形态作为万物的本原,所以他也可以用另一种物质形态火来作为万物的本原。

”“在方以智看来,‘火’是宇宙最普遍的物质,只有‘火’才把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使宇宙万物生生不息,赋予了其本原范畴的特征。

”从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火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乃至于后来被哲学家们提升概括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核心范畴。

这里哲学家对火的认识如同原始宗教对火的崇拜一样是基于火对现实改造的力量的畏惧与认知。

火在人类诞生之前就是以一种潜在可被用于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存在着,当人类诞生并成为会使用火的物种之后,火才成为改造自然的强大工具,也同时成为人类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泉。

三、元工具火的发展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火的使用的每一次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变化,产生了质的飞跃。

火只不过是水、火、风这三种常见自然力的典型代表,在使用上实际是能量的应用。

燃烧物体而产生“火”,火的本质是物体能量的释放。

因为火的燃烧现象是最容易模仿的,所以最早成为人类利用并使用的自然力量。

“火”的能量在人类发展史上被持续不断地开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由刀耕火耨开始人类改造自然的脚步,让人类逐步建立农业文明。

这期间,作为“艺术瑰宝”的陶器制造是“力与火的完美结合”。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第一个产物,它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是生活与艺术美的结合的开始。

对水的能量的利用直到发明了水车才开始的,此前只是对水的自然属性的利用。

将水的机械能转换为水车的机械能,这只是对水的能量的简单利用,但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开辟了机械的使用新路。

火在制陶工艺上的成熟应用,为进一步运用于金属的冶炼奠定了基础。

金属的冶炼,制造出了比常见自然物更加坚硬的物品工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次飞跃。

金属的冶炼还促进了分工与协作,衍生出手工业,并为工业的发展建立了模型。

火的直接应用到了极限,要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人类生产工具的制造需要新思路。

火与水的能量结合运用成了经典,蒸汽机应运而生,由此带来了从火的使用之后人类使用工具的又一次深刻的革命。

蒸汽机所表现的能量方式是火的使用方式的飞跃,它形式上结合了火与水的能量的运用,但对水的利用已经不是直接的自然力的应用,而是火的能量传递给水,水的能量的一部分化为蒸汽,再由蒸汽推动机械做功。

虽然蒸汽机能量的转化率非常低,但其对“火”的使用的全新模式让其拥有了不可想象的发展潜力。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煤炭和石油成了工业社会不可取代的重要燃料,至今仍然主导着我们的生活。

当电流这种更高级别的能量被发现并使用的时候,水的能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各地遍布水电站和火电站,人类进入了电气化的能源时代。

能源时代,火的应用转变为能量的应用,“由机器工具主导的机械时代”是在能量工具的主导下才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这实质上是由能量工具主导的能源时代。

只有能源的利用方式产生了飞跃,能量的重要性才上升到最高的位置。

能量不断地被挖掘,作为机器运行的动力,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实的力量,同时奠定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力量基础。

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而出现了车辆、船舶等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交通工具。

在此之后,人类享受着由能量进步带来的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的同时,寻找并开发更先进、更强大的能量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人们一直乐此不疲地追求着那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渴望得到的控制自然的更强力量。

虽然我们在火的使用上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从表面上看人类似乎把火的工具作用发挥到了极至,但是“火”的工具作用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可以挖掘。

在高温领域,物质的分离现象展现了独特的机制,当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发生核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低温领域,有个最低的极限温度,导体在临近极限温度时发生超导现象;在宇观领域,能量辐射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在微观领域,核子的运行路线只受温度的影响而有悖于经典,等等。

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火的能量的一般应用,开始对“火”本身进行深入研究。

“火”作为有别于固体、液体、气体常见物质三态的第四态“等离子体”,仍可深入挖掘。

元工具火本质上是作为一种自然的力量参与到人的意志活动过程中,其原始的延伸是作为抽象“火”的延伸,其工具形式的进一步扩展为风、火、水、光等自然力量的使用方面。

元工具火是能量工具最初始的外在形式,其表现的是一种利用能量的过程,再延伸到抽象“火”,就是对水力、风力的利用,例如对太阳辐射、潮汐力等方面的应用。

“水”作为“火能量”的本体之一,除了被应用于驱动机械和热量传递,其本身所含有的氢核能量得到了科学家的关注,这在未来必将是一块巨大能源的新领地。

对于“风”的应用还只停留在动力驱动的基础上,诸如风车的使用。

“风”可归结为一种引力现象,又是流体动力学的范畴,从风筝到飞机,人们的认识发生了飞跃。

元工具火得到了最为健全的发展,从元工具火形成开始,能源逐步超越人力和畜力演变到矿物燃料、水能、风能、核能以及太阳能。

元工具火的形式在转化的过程中,与元工具火的燃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