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185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完成想想的练习。

5、比较两组相同乐句有什么特点。

6、根据歌曲的规律来学唱歌曲。

五、小结。

教学后记

学生不会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有点不明白。

2课时 

2、能用优美、轻柔的歌声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 

— — |5 

|

电子琴、课件、纸片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复习歌曲。

1、在歌曲的旋律中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找准歌曲的节奏。

2、复听歌曲,请学生找出自己还不太会唱的乐句。

3、跟随老师的电子琴弹奏的音乐,找到音准,分句跟琴进行模唱。

4、用暗示听唱法,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错误:

教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进行交换。

5、分组检查学生学唱歌曲的情况,要求有感情的演唱。

6、和伴奏演唱,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给歌曲伴奏。

1、由于上节课学习了三拍子的强弱弱的规律,为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请学生按照规律尝试用跺脚、拍手、拍腿和拍肩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如:

拍手 

○ 

×

×

|○ 

跺脚 

● 

|● 

|

2、在模仿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一些拍击方法为自己的歌声助兴。

三、表演。

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方法,参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演唱、动作表演、节奏乐器伴奏、画画、朗诵歌词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小结。

3课时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1、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

2、通过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学习,感受新疆歌曲的节奏风格;

学会根据简单的新疆舞步创编歌曲的动作;

学会自选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电子琴、打击乐器、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谈话导入。

1、请学生夸夸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级和我们的同学,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师、爱班和爱友之情,再导入新课。

2、复习歌曲《娃哈哈》,让学生唱一唱,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其节奏特点:

,可以按节奏拍一拍,可以按节奏说人名,如李小红、王大明等,也可以按节奏唱音阶,如111等。

二、学唱歌曲。

1、请学生聆听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其中“亚克西”这三个字的节奏特点×

照上面的方法,也按节奏拍一拍、说人名、唱音阶等,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特点。

2、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跟着歌曲边做节拍练习边听熟歌曲:

○ 

拍腿 

3、合着歌曲的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注意×

节奏要读准,休止符眼表现出来。

4、过渡到教师与学生做对接句的演唱。

“亚克西”三字先全部由学生唱,其他歌词由老师唱,唱熟后再交换。

5、请学生注意×

节奏是本歌的难点,只有唱准了方可表现出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

三、打击乐器配伴奏。

1、聆听打击乐器的音色,聆听歌曲,请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

2、分组进行×

和×

节奏的练习。

3、配合歌曲,进行演奏。

四、表演:

请全班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

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

4课时 

复习演唱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二、歌曲处理。

1、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比较难唱准的乐句,跟随老师的琴声,注意音准的进行演唱。

2、能掌握我们学习的节奏,并准确的找出新节奏所在的小节。

3、完整的用充满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小表演。

1、学习新疆舞蹈的基本舞步,要求大部分学生掌握。

基本舞步:

第一拍抬跺右脚;

第二拍轻抬落左脚。

2、请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可以先请有舞蹈功底的学生担当各个组的小组长)。

3、分组进行汇报表演,请小组长选出大家认为比较好的动作,将这些动作组合起来,配上我们的基本舞步,编成一个新疆的小舞蹈。

4、全班进行练习。

5、请出一部分同学组成演唱队,一部分同学组成乐器队,剩下的同学在教室中间进行舞蹈的表演,可以交换进行。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评出本节课的小创作家,并进行鼓励。

第2课 

教案 

风铃响了

1课时 

1、通过歌曲《风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和自然的关联;

进一步巩固×

、×

三种节奏。

2、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教学重点难点

课件、电子琴、

一、复习节奏。

1、师将三种节奏板书于黑板上:

设问:

请说出上面三种节奏的时值是相同的吗?

2、讲解三种节奏时值相等的原因,复习巩固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3、将上面三种节奏跟随老师用手拍打出来。

二、导入新课。

谁见过风铃?

如果风铃是

铃 

铃 

的响是吹来什么风?

总结出答案:

微 

轻 

狂 

师;

请听听歌曲里是怎样唱的?

三、学唱新歌。

1、 

完整的初听歌曲,找出课文中标出的音:

3

2、用做手号的方式区分两个音的高低。

3、跟随老师的电子琴摸唱歌曲前4小节,注意节奏和音高的变化。

4、完整的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两至三遍。

5、能根据歌词内容唱出当不同的风吹来时,风铃发出的不同节奏的声音,并跟随电子琴演唱。

6、完整的复听歌曲。

一、认一认,唱一唱。

歌曲主歌部分中有四小节旋律是由“5、3”构成的,请学生听教师的琴声唱出唱名。

在唱准这“5、3”两个音后,形象化的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两个唱名存入自己的大脑“小音库”中。

二、听一听,找一找。

1、第3、4小节“5 

33 

|1 

|”,后两个音是上行六度大跳音程,学生教难唱准,教师要借助钢琴先让学生听准后用“Lu”模唱,再过渡到填唱歌词。

2、主歌部分的三段歌词分别用×

、×

三种节奏表现风铃在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风力的吹动下发出的“丁零”声,生动形象,但学生较难掌握,可以先请学生用手拍打节奏,并按节奏说歌词。

3、按节奏唱出三段不同节奏的“丁零”声,最后再学唱全曲。

三、唱一唱,演一演。

请学生讨论,根据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的意境,分别用p 

mp 

f力度演唱,并且加上动作进行表现。

四、画一画、做一做。

请学生学会歌曲后,在课堂上动手画一画心中的风铃,让学生相互配合,动脑筋想办法,在教室里布置一个“风铃展览会”。

顽皮的杜鹃

1、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3

课件、电子琴

议。

请学生先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鸟类的知识,再回忆在前四册教材中通过音乐所认识的鸟类朋友,并模仿小杜鹃的叫声。

听。

听教师弹琴模唱杜鹃鸟的叫声(5 

咕咕),学生感受和建立了这两个唱名的音高观念并将其存入了“小音库”后再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能听辩出歌曲中小杜鹃的“咕咕”声是由这两个音组成的,并借助手号唱准“咕咕”。

三、唱。

1、听录音,第一遍听到“咕咕”时举手,第二遍听到“咕咕”时拍手,第三遍听到“咕咕”时跟着唱。

2、师生对唱,教师唱歌曲,学生学杜鹃的叫声,只唱“咕咕”部分,用此方法还可以进行分组接唱、男女声接唱、全班和个人接唱等。

3、 

全班齐唱。

四、动。

初步学会歌曲后,请学生自由设计表演动作,“咕咕”处可设计表现小杜鹃飞翔或叫唤等特征的律动。

《顽皮的杜鹃》、风的常识与声音的表现

1、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能较好的把大自然中风声的变化用人的声音艺术的表现出来;

并能恰当的选择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声响。

能主动积极的参加到表演中去

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

一、复习歌曲。

复习歌曲《风铃》,感受在不同的风力作用下,风铃发出的不同声响。

二、观看课件,增加对风的认识。

1、观看微风时的画面,并念出口诀:

零级烟柱直冲天。

2、观看一、二、三四五级风的画面,念出口诀:

轻风吹脸面,叶动红旗展,带动小树摇。

3、用此方法依次观看到十二级风力的图片,可以让学生随着风力摇动,感受风带来的效果。

4、进行游戏,请学生上台来模仿树,当听到老师说出几级风时,随着风力做出相应的动作。

5、演唱歌曲《风铃》,注意在不同风力下,风铃发出的声音。

三、复习歌曲《顽皮的杜鹃》,并进行表演。

1、请各组根据自己的编排,上台来进行展示。

2、请大家做出评价,评出今天表演的优胜组。

第3课 

听音乐看跳舞 

欣赏

《四小天鹅舞曲》

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能听辩出已学过的乐器的音色。

2、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的兴趣。

感受不同音色的感觉

导入新课。

从屏幕“天鹅妈妈带着四只小天鹅”的图片,导入新课。

二、完整聆听。

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

三、师生共同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的资料,讨论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作品(从作曲家的国籍、生平、主要作品、小故事等几方面进行)。

四、观看录象。

初步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和《四小天鹅舞曲》,并欣赏《四小天鹅舞曲》以及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录象片段。

五、分析、讨论。

从旋律、音色几方面分析《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要素,感受和表达乐曲的旋律。

1、第一部分主题旋律。

①屏幕展示第一部分主题旋律谱,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一部分主题旋律。

②学生跟琴哼唱第一部分主题旋律,并感受旋律重音。

③师生边哼唱,学生边跟随教师用形体动作感受和表达旋律。

④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用乐器伴奏共同演奏第一部分主旋律。

2、 

第二部分主题旋律。

①屏幕展示第二部分主题旋律谱,老师用钢琴弹奏第二部分主题旋律。

②学生跟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旋律,并感受旋律中的切分音。

③师生边哼唱,学生边随着老师用形体动作感受和表达旋律。

分析乐曲的音色。

①再次完整欣赏全曲,并自由讨论,分析音色。

②老师汇总同学的意见,并做总结。

③分析第一部分主题旋律的音色。

“同学们想一想,天鹅通常生活在什么地方?

讨论得出结论:

天鹅生活在森林、湖边、田园里。

“什么乐器最具有田园色彩?

播放“双簧管”介绍。

让学生了解双簧管是最具有田园色彩的乐器。

屏幕展示双簧管图片,并播放双簧管演奏的录象片段

4、分析第二部分主题旋律的音色。

第二部分主题旋律由小提琴演奏。

① 

师:

“音乐家为什么要用小提琴来表现小天鹅的形象呢?

②作曲家用小提琴明亮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来表现小天鹅纤细而活泼的形象,就非常合适。

六、完整设计和表现全曲,

全体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边欣赏边用律动表现全曲。

听赏《天鹅》、观赏《天鹅之死》

1、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的兴趣。

感受乐曲的情绪,理解舞蹈表达的意境

课件

一、介绍导入。

1、介绍乐曲的作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本曲选自《动物狂欢节》的第十三首《天鹅》。

2、介绍乐曲和舞蹈的关系。

3、观赏舞蹈《天鹅之死》。

二、欣赏。

1、完整的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复听音乐,让学生闭眼重现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听辩出作品中担任独奏和伴奏的各是什么乐器。

3、分两组,跟随音乐用手臂分别画出独奏音乐和伴奏音乐的旋律线;

随着音乐自由的律动。

4、讨论。

对两部表现“天鹅”的音乐作品的不同感受,教师做归纳总结。

请学生填写下表。

作品

要素

四小天鹅舞曲

天 

意境

热闹

幽静

情绪

欢乐

忧伤

节奏

紧凑

舒展

速度

快速

缓慢

力度

教强

较弱

三、比较。

让学生听赏有由这段乐曲改编的童声合唱曲,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1、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的兴趣。

A

课件、资料、打击乐器、电子琴

一、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电影《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乐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为欣赏活动做铺垫。

1、初听乐曲,引导学生听辩乐曲的ABA曲式,并感受A段和B段在节奏、情绪上的对比,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2、欣赏舞蹈。

通过观赏芭蕾舞〈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和舞蹈之间那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以及现代芭蕾舞和古典芭蕾舞的异曲同工之处。

3、请学生根据音乐和舞蹈的动作特征,议一议在这段舞蹈中女战士和炊事班长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参与活动。

1、根据音乐“前奏+A+B+A”的结构,分别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律动或声势。

2、在A段前面的几个乐句之后都有一小拍在高音区的快奏。

在指导学生听出来后,让学生用铝板琴或电子琴跟着音乐的旋律在此处参与刮奏,也可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欣赏活动或用嘴巴发出声音参与。

3、欣赏由手风琴等其他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感受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

四、相互评价。

学生在欣赏和参与活动中,可让学生相互评价,鼓励有新意的体验和表现方法,在互评中教学相长。

金孔雀轻轻的跳

跟随影象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的律动的活动。

课件、电子琴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以前所学的少数民族歌曲,说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唱一唱。

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兴趣。

2、谈话引题。

“刚才回忆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少数民族歌曲,大家说的很好。

下面老师放最后一段音乐,听完后请你们说说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播放〈金孔雀轻轻跳〉的伴奏音乐:

A由学生谈谈他们对傣族的认识有多少?

B出示象脚鼓的图片,并介绍具有傣族特色的民族乐器—象脚鼓。

听完音乐后说出是傣族的音乐;

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

二、创编活动—感受和体验歌曲情绪和风格。

1、创。

听〈金孔雀轻轻跳〉的音乐,学习用模拟象脚鼓的拍击法为歌曲伴奏。

2、议。

歌曲都唱了什么?

带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忆。

老师在课件上展示凌乱的句子,学生根据听歌曲后的记忆有感情的读词,将老师准备好的凌乱的句子组合成歌词。

通过组合句子的游戏,培养学生专注听音乐的习惯。

4、动。

让学生自由的模仿孔雀的神态做几个动作。

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资源(请出小老师)教同学们跳孔雀舞的几个基本动作。

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

男生扮成小卜少,用象脚鼓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女生扮成小卜昌的摸样跳起优美的舞蹈。

三、小结。

第4课 

唱游 

唱游

《左手和右手》

1、通过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2、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唱名“6”;

感知音名A;

通过手号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能用“3、5、6”三个音按照所给的节奏创作音乐短句。

5|6 

3|6 

|6 

一、建立“我的小音库”。

1、唱一唱、填一填。

请学生唱《踢毽子》的第一句,教师弹琴帮助学生唱准音,并要求学生做手号感受音高的位置。

2、听一听,认一认。

教师介绍新朋友名叫“A”,比我们以前所认识的“E”和“G”的音高不同。

教师弹琴,请学生听音高唱出唱名。

3、弹一弹、唱一唱。

教师弹琴,学生听到后唱出来。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唱出短句。

二、讲故事。

用左手和右手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请学生说说歌曲中唱的内容以及听一听歌曲是由几个音组成的。

2、学习读谱。

教师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打手号让学生唱出来。

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电子琴准确的唱出旋律,可反复几次。

3、检查学生对歌谱的掌握情况。

左手和右手

学唱歌曲。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歌谱,并准确的唱出来。

2、请学生自己根据歌曲的旋律来填词,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完整的听歌曲范唱,比较自己演唱和范唱的区别。

4、用跟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5、用对唱的形式组织复习。

6、随歌曲完整的演唱。

7、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动作,进行表演。

二、猜乐器。

1、说出我们学过的乐器。

2、演乐器。

请学生想象并模仿出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鼓励学生模仿没有学过的乐器的演奏动作。

3、玩游戏。

请学生根据别人模仿的动作说出是什么乐器。

4、编短句。

⑴用手号复习“3、5、6”三个音的音准。

⑵用卡片比赛的方式复习简谱3、5、6。

⑶拍准节奏。

⑷按节奏说句话,如:

校 

园 

里 

真 

美 

丽。

⑸用3、5、6三个音唱一唱,如×

3、

⑹可在节奏谱下将自己作的曲子记下来,并跟着自己的谱子演唱。

第5课 

动物世界 

欣赏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1、通过童声合唱歌曲《我的小鸡》、《八只小鹅》的欣赏,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动作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一、谈话导入,说说小鸡。

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当自己看到那些毛茸茸的小鸡时的心情,学一学小鸡的叫声和姿态,也可学一学公鸡、母鸡的叫声和姿态,还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鸡的知识的了解。

1、场景导入。

让学生在纸上或黑板上画自己喜欢的各种小鸡、公鸡、母鸡,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欢快的“养鸡场”。

2、歌曲导入。

复习第一册已学过的歌曲《在农场里》,将学生带进音乐的意境中去。

3、聆听歌曲。

第一遍聆听歌曲时重点让学生听出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

4、边听边动。

第二遍聆听时让学生为歌曲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歌词编律动,如“叽叽叽叽”、“我的小鸡”、“可爱的小鸡”、“毛茸茸的身体”等,听到这些歌词时做相应的律动。

5、创编表演。

第三遍聆听歌曲时可让一部分同学当小冬,一部分同学当小鸡,跟着歌词内容和歌曲节奏,自编动作进行“我和小鸡”的唱游活动,表现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