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07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美版第九册美术:

《肖像艺术》《画人像》《认识抽象画》《学画抽象画》《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偶戏》《提线纸偶》《创造绿色生活》《创造绿色生活》《创造绿色生活》《唱起来跳起来》《拼贴添画》《中国龙》《造型别致的椅子》《立体贺卡》《校园合影》《防灾减灾》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八个课题。

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美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高年级学段开始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美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美术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美术主题,并注意美术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目标: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分析色彩的对比,能写生简单的生活物体透视现象。

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3.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

 

第1课肖像艺术

教学内容:

第2-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集中欣赏人物肖像的“欣赏·评述”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征,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与作品的和谐统一,认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从而了解美术语言与作品表现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具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肖像艺术,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

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3、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肖像艺术,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

)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

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教学反思:

 

第2课画人像

教学内容:

第4-5页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

这是在四年级《猜猜我是谁》之后的一个人物写生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对正面人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正面人物的特征和神态,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线进行人物造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文字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仔细观察,说说“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莎》:

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莎》——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2)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3)《凡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4)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5)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

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

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

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

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

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

(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

(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

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4.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

(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

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

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

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书上或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1.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教学反思:

第3课认识抽象画

教学内容:

第6-7页

教材分析:

抽象绘画注重表达画家的审美和情感,主要区别于逼真模仿自然形态进行创作的写实绘画。

抽象画宽泛而自由的内涵、画面中纯粹的形式语言之美,画家认识和表现世界的另一种角度,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美术欣赏与理解之门,改变了学生对美术欣赏和表现的单一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抽象画、了解抽象艺术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抽象绘画作品,欣赏不同元素释放出的魅力,用身心感受抽象绘画中的节奏、韵律等各种关系带来的整体美感,以及画家在所表达的情感、审美和文化内涵,在艺术欣赏上获得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全面了解和创新探索。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

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美国一则报道: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五号》(No.5,1948)卖出了1.4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师:

同学们听过抽象画吗?

看过吗?

你们怎么理解呢?

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康定斯基作画图片及简介

师: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

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康定斯基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

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

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蓝骑士”。

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

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光之间》,同学们看到什么?

(提问个别同学)

2.什么是抽象画呢?

师: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型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

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3.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欣赏课本作品。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

这个画派可以以康丁斯基为代表;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欣赏课本作品。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等而发展出来。

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

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

4.大师作品欣赏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

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罗德琴科作品,亚历山大·罗德琴科(1891—1956),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之后,移居伏尔加河畔的喀山。

在喀山,少年罗德琴科开始接触到摄影,他先在一家影室当小工,后来,有幸成为喀山艺术学校的一名旁听生。

他是俄国革命后出现的最多才多艺的构成派艺术家之一。

5.学生作业欣赏

(1)儿童画欣赏

(2)抽象画欣赏

三、谈谈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抽象画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反思:

 

第4课学画抽象画

教学内容:

第8-9页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前一课《认识抽象画》形成一个学习单元。

学生在欣赏、了解了有关抽象绘画的知识后,在本课重点学习如何用抽象绘画的表现方法进行造型表现,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抽象画。

教学目标:

了解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教学难点:

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画家作品、学生优秀作品、各种颜料、绘画工具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现抽象

欣赏身边抽象语言。

出示图片,如斑驳的墙壁、碎裂的玻璃、树木的纹理。

学生欣赏、思考后谈感受。

学生看到了点、线、面、色彩。

人们容易忽视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点、线、面,感受抽象之美。

了解抽象

初识抽象。

1.教师示范:

滴一个色点,泼一片色彩。

2.展示当代家装设计中的抽象图案、服装设计。

学生欣赏

通过欣赏家装设计、服装设计中的抽象图案,帮助学生发现抽象之美。

引入新课

用纸偶剧的形式引入主题,提出课题。

同学们观看,互动。

趣味引题,使学生们产生兴趣。

走进画家

1.介绍画家波洛克:

早在几十年前,波洛克就已经开始将滴、甩引入绘画艺术了,他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2.欣赏作品

学生欣赏作品,互相讨论。

互相启发,构思画面内容。

以倒叙的方式,从现代回到过去,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画是画家的一种艺术探索和创造性劳动。

解密抽象

体验感受

请学生尝试以“滴流”的方式进行创作。

抽象之美秘籍:

1.多样的面

2.运动中的线

小结:

动作的轻、重、缓、急会影响线条的视觉效果。

学生观察后总结:

泼洒的面、吹出的面、滴流的面。

学生观察后总结线条与速度和动作的关系:

速度快、动作简单时线条变化少,速度慢、动作多变时线条的变化也随之丰富。

抽象的形式之美有法可寻,如线条与色块的变化、整体的和谐与对比等。

学生在逐步探究的活动中,会获得更多感受,这些感受都将帮助学生最后顺利完成抽象画创作。

艺术实践变现抽象

实践提示:

请你运用吹、甩、滴、洒、点的方法,创作一幅富有动感、变化丰富的抽象画。

学生开始创作。

训练学生创作能力。

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理解。

教学反思: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内容:

第10-12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

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板书课题: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疏密、色彩)

3、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大远小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教学反思:

 

第6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内容:

第13-1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节基础知识课。

学生进入五年级,对简单的美术常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适时地补充一些美术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中的奥秘,这也是提高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4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4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

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

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

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

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维鲁维斯的人》时达?

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

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

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

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教学反思:

第7课偶戏

教学内容:

第16-17页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编辑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

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授课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

看!

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

(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

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

谁来说说:

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

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

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

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

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

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现在开始。

生:

(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

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

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教学反思:

第8课提线纸偶

教学内容:

第18-20页

教材分析:

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易于学生接受,通过利用多种材料动手做一做、编个故事演一演的过程,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在编排故事情节、角色分配、偶戏形象制作、布景设计、音乐伴奏、偶戏表演等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的群体力量,展示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板书:

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

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

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方法:

绑、粘、剪贴、编等。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

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