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32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2020-2021年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你对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

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

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

(1)温度不能太高。

(2)压力要足够大。

(3)要有甲烷气源。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

为什么开采困难?

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露、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

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氢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

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

(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C在1atm和2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答案】B能量高,燃烧值大CH4+2O2

CO2+2H2O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低温高压;故填:

B;

(2)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故填:

能量高,燃烧值大;

(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CH4+2O2

CO2+2H2O;

(4)A.可燃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冰的成分是水,可燃冰不是冰,说法正确;

B.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因此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在1atm和2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说法错误。

故选:

AB。

2.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

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

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

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只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

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

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

右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燃料电池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

B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

C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电解水生成。

D燃料电池都要排放CO2气体

(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甲烷燃料电池释放能量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化学D2CH3OH+3O2

2CO2+4H2OCH4+2O2+2KOH

K2CO3+3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可知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正确;

B据短文可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电解水生成,正确;

D、氢燃料电池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4)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通入燃料甲烷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两式相加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为:

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

融雪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

CMA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

此外,乙酸钾(CH3COOK)、磷酸二氢钾(KH2PO4)、碳酸氢钾(KHCO3)等物质也常用于融雪。

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如图),并与CMA类和NaCl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下表)。

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项目

技术标准

A组

B组

CMA类

NaCl

pH

6.5~9.0

7.2

7.4

9.0

7

冰点/℃

<-20.0

-23.2

-21.0

-21.0

-18.0

融雪化冰能力/mL

≥7

12.5

10.7

10.3

11

溶解速度/s

≤190

132

167

152

106

混凝土质量腐蚀/%

≤1.0

1.12

0.40

0.13

1.10

(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

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A、B组融雪剂均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A组比B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______。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

C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

【答案】24:

71混合物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碱性AC

【解析】

【详解】

(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24:

(35.5×2)=24:

71。

(2)根据图示可知,A、B组融雪剂均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根据题意,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A组中含有14%的氯化钙、36%的氯化镁,B组只含有15%的氯化钙,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故A组比B组腐蚀性强。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pH=9.0,大于7,故呈碱性。

(4)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故选项正确;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对应的数字最小,能力最弱,故选项错误;

C、根据表格,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故选项正确。

故选AC。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氢能源汽车

氢能汽车是以氢气为主要能量的汽车。

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

氢能汽年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干净卫生,氮气燃烧府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其次是氮气在燃烧时比汽油的发热量高。

近年来,国际上以氨为燃料的“燃科电池受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而“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推动“氮经济”的发动机,

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水煤气转化等方法大量制取,而且不需要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大的改装,因此氢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示,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

大量制取廉价氯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

解决汽车所常的高性能、廉价的氧供给系统。

随着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科学家们研制的高效率氮燃料电池,减小了氢气损失和热量散失。

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内媒体报道,现代FE氢燃料电池车亮相2017广州车展,该车采用了第四代氢燃料电池技术,内部有三个同尺寸的储氢罐组成,实现了世界最高的氢气存储密度,最大续航能力可达800公里。

(1)汽油、柴油是_________炼制的产品。

(填一种化石燃料)

(2)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氢燃料电池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4)2017年广州车展的现代FE氢燃料电池车还具有以下特殊的性能____________。

(5)你认为氢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取的氢气价格昂贵

B.氢能汽车行驶时可将机械能转变为化学能

C.我国在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D.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可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和烟尘

【答案】石油

干净卫生,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氢气在燃烧时比汽油的发热量高;(答出一点即可)世界最高的氢气存储密度,最大续航能力可达800公里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水煤气转化等方法大量制取,而且不需要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大的改装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汽油、柴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3)氢燃料电池车的优点是:

干净卫生,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在燃烧时比汽油的发热量高;

(4)2007年广州车展的现代FE氢燃料电池车还具有以下特殊的性能:

最高的氢气储存密度,最大续航能力可达800公里;

(5)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水煤气转化等方面大量制取,而且不需要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大的改装,所以氢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A、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应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故正确。

B、氢能汽车行驶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错误;

C、我国在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故正确;

D、汽油燃烧能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所以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可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和烟尘,故正确。

故填:

ACD。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

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

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

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

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

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

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

(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

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

(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天然气B.煤C.酒精D.石油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

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A.1900~1910B.1910~1940C.1940~1980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

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答案】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ABD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合理即可)BC

【解析】

(1)由题可知,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故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

(2)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酒精不是化石燃料,故选ABD;

(3)由图可知,在1900~1910年段,图一中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但是在图二中该年段的温度却在降低,故选A;

(4)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绿色出行,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5)A、二氧化碳气体有有利的地方,比如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等,但也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自然界的碳循环不平衡的话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故正确;C、人类大面积的推行工业,难免会释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正确;D、大自然的自我修复的能力有一点的限度,过多产生二氧化碳,超出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范围,就会出现温室效应,错误。

故选BC。

6.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金属是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能够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中合金的应用较为广泛。

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的冶炼。

冶炼金属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一氧化碳或碳等还原剂将金属从其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例如铁铜等;对于活泼金属,则要采用电解的方法进行冶炼,例如镁、铝等。

金属钛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钛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时能与O2、N2等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以抵抗强酸甚至王水的腐蚀。

钛的硬度与钢铁差不多,而它的重量几乎只有同体积钢铁的一半。

钛和钛合金无毒且与人体组织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在医疗方面应用广泛。

目前大规模生产金属钛的方法是:

先将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和炭粉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Cl2制得TiCI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然后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Mg在高温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写出金属钛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钛可以抵抗强酸甚至王水的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一定量的镁粉和锌粉加入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若滤液为蓝色时,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情况。

【答案】单质银白色(或硬度与钢铁差不多或密度小)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硝酸铜、硝酸镁、硝酸锌2(或两)

【解析】

【详解】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结合材料“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可知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2)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可知钛呈银白色、硬度与钢铁差不多、密度小,以上均属于钛的物理性质;

(3)由材料可知,钛可抵抗强酸甚至王水腐蚀的原因是:

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来冶炼铁,反应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5)结合相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当镁消耗完后,锌才可参与反应。

据此分析,若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则镁、锌均全部消耗,则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镁、硝酸锌以及反应剩余的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根据题干信息“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氢前金属锌,可能含有金属镁,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全部反应完,进而可知滤渣成分为银、铜、锌或银、铜、锌、镁2种情况。

【点睛】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牙膏是我们日常口腔清洁的必需品。

依据添加剂的成分和含量不同,可将牙膏分为高磨擦剂含量牙膏和低磨擦剂含量牙膏,其主要数据如下表。

 

摩擦剂

保湿剂

香精

发泡剂

增稠剂

其他添加剂

高磨擦剂

含量牙膏

40%-50%

10%-30%

0.8%-1.8%

1.5%-3.0%

1%-2%

0.3%-6%

低磨擦剂

含量牙膏

15%-25%

35%-65%

0.85%-1.5%

1.0%-2.5%

0.2%-0.9%

0.3%-6%

其中,清洁牙齿主要通过摩擦剂来实现。

其摩擦性取决于磨擦剂的形状、大小、硬度和含量。

常见的摩擦剂有碳酸钙、二氧化硅和氩氧化铝[Al(OH)3]等。

碳酸钙具有较高的摩擦性,硬度大,储量丰富、一般用来做经济型牙膏。

二氧化硅的摩擦性较低,在使用过程中易于保护牙龈,适于老人及牙齿受损的人群。

氢氧化铝分为普通氢氧化铝和球形氢氧化铝(如图l、2),它们具有白度高、光泽好等优点,但球形氢氧化铝的表面更加光滑,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会选用多种磨擦剂混合使用。

例如,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混合使用,既能保留牙膏对牙菌斑、牙结石的清洁效果,又可以避免其对牙齿的磨损。

(1)碳酸钙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共________种。

常见摩擦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2)“高摩擦剂含量牙膏”的成分中,含量一定高于“低摩擦剂含量牙膏”的是___________。

(3)影响摩擦剂摩擦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4)适用于老人及牙齿受损人群的摩擦剂是___________。

(5)球形氢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反应物除NaAlO2外,还有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通常多种摩擦剂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

B普通氢氧化铝比球形氢氧化铝对牙齿的磨损更小

C选取摩擦剂时,除考虑摩擦性,还需要考虑原料的成本

【答案】2二氧化硅)摩擦剂,增稠剂摩擦剂的形状、大小、硬度和含量二氧化硅CO2和H2O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钙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是碳和氧元素,所以共2种;常见摩擦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硅。

故填:

2;二氧化硅;

(2)“高磨擦剂含量牙膏”的成分中,根据上面的信息可知,含量一定高于“低磨擦剂含量牙膏”的是磨擦剂、增稠剂。

故填:

摩擦剂,增稠剂;

(3)根据信息可知,影响磨擦剂磨擦性的因素有摩擦剂的形状、大小、硬度和含量。

(4)根据信息可知,适用于老人及牙齿受损人群的磨擦剂是二氧化硅。

故填;二氧化硅;

(5)根据球形氢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流程可知,反应物除NaAlO2外,还有CO2和H2O。

故填:

CO2和H2O;

(6)A.根据信息可知,通常多种磨擦剂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正确;

B.普通氢氧化铝比球形氢氧化铝对牙齿的磨损更大而非更小。

错误;

C.选取磨擦剂时,除考虑磨擦性,还需考虑原料的成本,正确。

故选:

AC。

8.土豆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

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__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下同):

浸泡10min,硬度、咬脆感___________,在60min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________。

(2)由图2可知:

浸泡__________min,土豆片的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相等;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要想吃到不粘的土豆丝,是否是浸泡时间越长越好________(填“是”或“否”)。

原因___________。

(4)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答案】升高不变均降低35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否浸泡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营养物质流失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ACD

【解析】

【详解】

(1)分析图1,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升高,浸泡10min,硬度、咬脆感不变,在60min内,随着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