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537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习作6.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咏物抒情习作6

习作6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字说明提出习作的要求,有两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的是调查统计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与意义。

首先告诉学生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接着通过三个调查统计的事例,来说明调查统计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与意义:

一是有的同学统计每天完成各科作业所需的时间,产生一些想法,便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二是喜欢文艺的同学统计大家爱唱的歌曲,列出校园歌曲排行榜;三是还有的同学调查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情况,从中发现同学们不同的阅读爱好。

第2自然段讲的是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

写一次调查统计;要求: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们中做一些调查,再将统计过程、结果与感受写下来。

 第二部分是一幅插图,一位同学正在朗读自己所写的习作,其他三位同学则在专心致志地聆听。

这是同学们在完成习作后,自觉地进行分组交流,互相分享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

这幅插图为学生认真完成习作、认真进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做一些调查,将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写下来。

 2.对统计结果中的各种数据要准确地表述清楚。

 3.根据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写清自己的感受或建议。

 4.提高学生调查研究生活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学以致用中感受文理相通及学习知识的乐趣。

学习重点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做一些调查,将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写下来。

 2.对统计结果中的各种数据要准确地表述清楚。

学习重点

 1.根据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写清自己的感受或建议。

 2.提高学生调查研究生活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学以致用中感受文理相通及学习知识的乐趣。

教学建议

 1.作前指导,开展调查。

 在本次习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个内容要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有意义、有意思。

围绕这个内容,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或几道简单的调查题,在同学们中间开展一些调查。

调查要真实,尊重别人的调查意见,不能弄虚作假。

 2.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尝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书本知识、实际问题、习作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新颖有趣,容易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习作伊始,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数学课中所学到的“统计方法”的有关知识,说说这些统计方法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如有的同学统计每天完成各科作业所需的时间,产生一些想法,便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喜欢文艺的同学统计大家爱唱的歌曲,列出校园歌曲排行榜;还有的同学调查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情况,从中发现同学们不同的阅读爱好……由此可见,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3.及时整理,统计数据。

 要对调查的材料及时进行梳理,并不断进行交流。

在每次调查之后,一定要挤出时间对自己的记录进行一番梳理,对调查的过程进行“回头望”。

如进行家庭用水调查,首先要找出近半年或一年来的用水发票,仔细阅读并统计,共用多少水,水的吨位价是多少,计算出用水量和月平均用水量,年用水总金额……除了实地观察外,还可与调查对象对话,发放问卷调查表格。

 4.明确要求,讨论写法。

 引导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这次习作,就是根据自己习作前所做的调查,在习作中把自己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详尽地写下来。

内容包括调查时间、被调查人、调查问题、统计方法、统计数据、自己感受等。

其中,对统计结果中的各种数据,要准确地表达清楚,或者采用一般语言的叙述,或者采用形象的表格展示,对于这些统计数据的来源以及统计方法也需要做清楚的交代。

调查统计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实际问题,因此,在这篇习作的最后,作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一系列的统计数据,思考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把自己的研究、思考、感受、建议具体地写下来。

 5.整理材料,完成习作。

 根据整理结果,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写出习作的草稿。

写好后认真修改,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认真地聆听别人的习作,虚心地学习别人习作中的优点,合理地向别人提出修改意见。

在交流中,认真朗读自己的习作,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合理地采纳别人的意见,结合习作要求进行互改,完成高质量的习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不同的调查方式:

发放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复习数学课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及统计表与统计图制作的方法。

 2.完成问卷调查表。

 3.将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数学统计方法(统计表、统计图)基本知识及制作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做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习重点】

 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数学统计方法(统计表、统计图)基本知识及制作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做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2.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就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写作,相信大家会有不同的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谈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数学的方法写作,学生会感到新奇,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新知构建

一、学习调查报告格式。

 出示: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式、观察法、资料法等)、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可以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可以找出结果的原因及应对办法等。

 [设计意图] 明确调查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调查报告,有了认识之后再进行有条理的调查和书写。

二、分组交流,分享调查的成果。

 过渡:

经过努力,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了调查,下面我们一起交流这些调查,看看能从中得到哪些收获。

 

(1)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内容。

 

(2)预设学生的调查内容:

(交流指导)

 预设

(一):

我调查了“光盘行动”问题。

 预设

(二):

我调查了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后,全国各地的爱心捐款情况。

 预设(三):

我调查了我们村的水质问题。

 预设(四):

我调查了大家爱唱的歌曲。

 预设(五):

我调查了同学们口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的秘密。

 预设(六):

我调查了现在学生上网成了家长最头疼的事。

 预设(七):

我调查了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

 预设(八):

我调查了我们班级课外阅读的情况。

 预设(九):

我调查了同学中戴眼镜越来越多的原因。

 (3)全班交流、评议,教师指导。

 相机出示课件提示:

PPT出示:

 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深入生活调查研究。

 确定调查的基本内容,制作调查问卷。

 注意调查的时间、过程、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依据采集的数据,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建构直观的数据模型。

 观察自己的统计图、表,分析调查数据,提炼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一般问题与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针对调查情况,谈谈个人的感受,想一想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以及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调查的内容与生活学习紧密相连,有现实意义,并通过深入地展开调查,从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如果大家按照上面的提示,进一步设计规划自己的调查研究会更加深入和有效。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交流调查的成果,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丰富阅历。

三、学习例文,领悟写作方法。

 1.交流材料

 

(1)明确“光盘行动”调查的目的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倡导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2)确定4个方面的调查内容,以问卷形式收集整理调查数据。

 本次调查我们共发出调查表200张,收回198张。

通过调查统计如下:

 出示表一:

 你对节约持一种什么态度?

节约

意识

A.节约是种美德,应该提倡

B.习惯于奢侈的生活,不提倡节约

C.没想过节约

人数

121

62

15

比例

61.1%

31.3%

7.6%

  调查显示:

从同学们对节约的态度调查显示,61.1%的同学认为节约是种美德,应该提倡;31.3%的同学习惯于奢侈的生活,不提倡节约;7.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出示表二:

 餐桌上,你是怎样节约的?

节约

行为

A.剩一小口饭吃不下去就扔

B.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随便剩菜剩饭

C.剩菜剩饭留下

人数

108

78

12

比例

54.5%

39.4%

6.1%

  调查显示:

54.5%的同学剩下一小口饭吃不下去就扔;39.4%的同学是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随便剩菜剩饭;6.1%的同学是把剩菜剩饭留下。

 出示表三:

 当你看到身边的人浪费食物时,你会怎么做?

对待他人浪费行为

A.视而不见,并不觉得是一种浪费

B.只是说一下,但无所谓对方是否听劝

C.极力

劝说

制止

人数

156

34

8

比例

78.8%

17.2%

4%

  调查显示:

78.8%的同学视而不见,并不觉得是一种浪费;17.2%的同学只是说一下但无所谓对方是否听劝;只有4%的同学有过极力劝说制止。

 出示表四:

 你认为浪费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浪费最

大误区

A.吃剩下的菜绝不能在客人面前打包带回家

B.请客桌子上面的菜绝对不能吃光

C.盘里的菜越多对客人越热情

人数

10

25

163

比例

5%

12.5%

82.5%

 调查显示:

5%的同学认为浪费的最大误区是吃剩下的菜绝不能在客人面前打包带回家;12.5%的同学认为浪费的最大误区是请客桌子上面的菜绝对不能吃光;82.5%的同学认为浪费的最大误区是盘里的菜越多对客人越热情。

 (3)教师小结:

通过分析上述四个统计表,我们看到了在开展节约的话中,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暴露出许多突出的问题。

在节约的意识、节约的行为以及对待他人的浪费和浪费最大误区上面,通过分析数据你认为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2.梳理重点突出问题。

 

(1)学生交流个人感受。

(结合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谈个人的感受。

 

(2)集体交流、评议个人的感受。

 A.通过表一的调查结果显示,61.1%的同学认为节约是种美,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节约意识。

 B.通过表二的调查结果显示,54.5%的同学剩下一小口饭吃不下去就扔,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还没有节约意识。

 C.通过表三的调查结果显示,78.8%的同学对浪费现象视而不见,并不觉得是一种浪费。

 D.通过表四的调查结果显示,吃剩下的饭菜没有打包的习惯。

 节约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需要教育引导。

节约无小事,从自身开始,从餐桌做起。

 3.出示节约公益广告词,提高对节约的认识。

 你的浪费正伴随着别人的饥饿,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分之一。

每年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

每年饥饿死亡人数达1000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

 光盘是生活的态度,更是发展的理念,节约粮食,势在必行!

 教师小结:

在全国上下都在呼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今天,面对调查显示的突出问题,你会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

 4.梳理归纳,整理素材,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1)针对表一节约意识淡薄,加强思想教育,形成全民节约的共识。

小组交流讨论。

 

(2)针对表二节约行为不到位的实际,倡导节约从自身开始,从餐桌开始。

 (3)针对表三对他人浪费行为淡漠处之的行为,倡导与他人一道共同节约,形成节约的社会氛围。

 (4)针对表四爱面子的浪费行为,呐喊助威“光盘行动”。

 提出建议:

 第一,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

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

 第二,跟随家长到饭店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饭菜要打包带回家。

 第三,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现象。

 第四,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

 教师小结: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合理饮食、文明用餐、科学打包、避免浪费”。

让我们身体力行,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设计意图] 通过例文的学习,给学生一个方向性的指导,知道从哪些方面整理材料,从哪些方面写,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新,不至于不知从哪里入手。

四、整理素材,讨论写法。

(以“光盘行动”调查为例)

 1.讨论交流:

 

(1)“光盘行动”调查过程是怎样的?

(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

PPT出示:

 A.调查由来——提出调查问题,明确调查目的。

 B.调查过程——数据统计,梳理重点问题。

 C.调查结果——交代调查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2)“光盘行动”调查重点写什么内容?

怎样才能写具体?

(重点应写调查过程,利用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采用表格形式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得出结论,根据调查提出合理建议)

 (3)师生交流。

 2.教师引路,习得写法。

 根据之前所做的调查,在习作中把自己调查统计的由来、过程、结果、感受详尽地写下来。

 内容包括调查理由、调查时间、被调查人、调查问题、统计方法、统计数据、自己的感受。

 对统计结果中的各种数据,要准确地表述清楚,或者采用一般语言的描述,或者采用形象的表格展示(也可以采用饼状图、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来表述);对于这些统计数据的来源以及统计方法也需作清楚的交代。

 调查统计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实际问题,因此,在习作的最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思考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建议具体地写下来。

 3.整理素材,体会写法。

 学生按要求各自把自己感兴趣的调查进行整理,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 方法引路,通过整理习得写法,在写作中把自己调查的材料及时梳理,并不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并把自己的调查过程、内容、结果和感受写下来。

五、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1.选题取材。

 

(1)题目自拟。

 同学们的调查都非常有趣,看来选择哪些材料来写你们已经胸有成竹了。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想为自己的文章起一个什么题目呢?

 (题目可以围绕主题用“我的一次……调查”或“一次快乐的调查”,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但要简洁、新颖。

 

(2)启发习作。

 2.明确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由来、调查过程、调查结果、调查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表,这样也会十分生动。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们不仅学会了怎样去调查,还学会了怎样书写调查报告,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4布置作业

 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围绕本次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与方法,把分析统计数据所得到的感受、见解与建议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3.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学习重点】

 1.让学生围绕本次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与方法,把分析统计数据所得到的感受、见解与建议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学习难点】

 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调查与统计是很有意思的事。

调查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你会发现大家的课余生活各不相同,丰富多彩;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会发现大家不一定都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调查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你会发现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调查同学们为父母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你会发现大家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这些都是习作的素材。

这节课我们来交流大家都做了哪些调查,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由这次习作的选材多样性,启发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点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得出结论,从而有所启示。

2新知构建

一、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1.学生继续习作。

 2.教师巡视、辅导,随机点拨。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尤其对学困生要帮他们拓宽一下思维,理清一下思路。

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把调查的过程写具体,做到无错字、病句,文通字顺。

二、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学生自愿朗读自己的习作,大家欣赏后讨论:

作文好在哪儿?

哪儿值得我们学习?

哪里不足,应该怎样写?

 出示自改要求:

 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要真实、细腻地记录下自己的调查经过、结果,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文章结构要完整,注意开头和结尾。

 2.老师加以评点。

 3.互相交流,小组合作修改。

 4.全班评议修改。

(投影出示:

同学的习作。

 (引导学生修改错别字、标点以及不通顺的句子;看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调查由来、调查过程、调查结果,突显一个“真”字;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PPT出示:

  最近,学校里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

校园里,进进出出的同学有不少人戴起了小眼镜。

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脸上一副十分稚气的样子,可鼻梁上却已经挂起了沉甸甸的眼镜。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戴眼镜的同学可真不少!

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就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针对近视做了关于少先队员近视率与用眼习惯的调查。

 在查找资料时,我看到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是世界第二位,发病率为50%。

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22.78%,初中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高达80%以上。

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占整个学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数超过6000万。

居世界首位。

看了这一则网讯,我心中不禁一颤,产生了疑云:

“为什么小学生也有那么多人近视呢?

为什么大学生近视人数那么多呢?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人数逐渐上升,近视和年龄有关吗?

”一切疑问,都在我心中产生。

我又查找到了其他资料,猜测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用眼习惯不良与学习任务加重。

 在蒋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拿到了学校2015年9月份的学生视力表,经过统计,我得到如下近视(视力不到5.0)数据:

一年级92人中有12人近视;二年级82人中有8人近视;三年级92人中有7人近视;四年级94人中有5人近视;五年级130人中有15人近视;六年级133人有42人近视。

我发现近视人数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逐渐减少,但五、六年级却又增加了,

特别是六年级近视人数大约占了六年级总人数的30%。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针对近视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我们采取了询问法。

我来到六年级的班级中询问了同学。

其中A同学说,他在家里经常上网玩游戏,时常玩到半夜才睡觉,放假时还玩个通宵;B同学说,她看书写字喜欢趴在桌子上,有时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离电视机很近;C同学说,他做眼保健操时经常与同学说笑吵闹,眼睛痛时还经常用脏手擦;D同学是又矮又胖的,他说他喜欢吃巧克力、糖等甜食,不喜欢吃西红柿、橘子等含维生素的食物。

许多的同学都说出了日常不良的用眼习惯。

通过询问,我知道了同学们有许多的不良用眼习惯,发现同学们近视的主要原因是:

 1.阅读时间太长,注意力集中,用眼时间长。

 2.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

 3.看书、写字姿势不端正。

 4.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视力健康。

 5.卧床、躺在车厢里看书。

 6.在太强、太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

 7.近距离、长时间看电视、上网。

 8.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9.营养结构不合理。

 10.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

 11.经常用脏手擦、揉眼睛。

 12.发现视力不好,不及时检查、治疗。

在网上,我还了解到:

近视很少有并发症的可能,近视原因还有先天性近视、遗传性近视,但可能性只达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探索万物的工具,更是我们身体不可欠缺的一部分。

如果失去了寻找光明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

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做眼睛的好主人。

记住,千万不要做到以上12点,还要注意日常饮食习惯哦!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科学的方法保护眼睛,爱护我们心灵的窗户!

 [点评] 开门见山,直接写出了这次调查的主题。

对一年级学生的描写,说明近视对一个人的危害,说明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

 通过调查材料,揭示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严重性。

调查细致,表述清楚。

 调查自己身边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

 如果这里给同学们提出建议会更好。

指导同学们平时怎么健康使用眼睛,提出指导性意见就更详细具体了。

 5.再次修改个人习作。

 教师小结:

文不厌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相信大家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点评认真修改,使自己的习作更加完美。

 6.再次评议。

 [设计意图] 选择班级中较好的习作,给学生以示范,也可出示出现问题较多的习作,指导修改,帮助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及时修改指正。

三、誊写习作

 1.出示誊写要求:

 书写端正、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2.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握姿,鼓励学生把字写工整、写规范。

四、习作展评

 评出本次习作优秀个人和小组。

及时进行鼓励。

3课堂小结

 调查与统计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调查同学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大家的课余生活各不相同,丰富多彩,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类型的老师,你会发现大家一定都喜欢知识渊博型的老师;调查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你会发现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调查同学们为父母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你会发现大家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这些都是习作的素材。

同学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独特的思维视角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做个有思想的学生。

4布置作业

 认真完成誊写。

板书设计

—真实详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重视习作前的指导。

本次习作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调查的东西,但是利用数学课所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习作还是有难度的,因此为了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课前预习,首先设计了问卷调查表、统计表,学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并在班级内将调查结果加以整理统计,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2.课堂上抓住重点,引领习作。

课堂上以“光盘行动”为例,重点探究这一调查过程,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利用数据整理及统计图形,凸显“光盘行动”调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理清习作顺序“调查由来——调查过程——调查结果——个人感受及建议”,这样降低了学生的习作难度,学生能有事可写,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重视习作的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

”通过鼓励学生自读自改、互相交流,小组合作修改,引导他们对习作进行全班评议修改,在评价中学会欣赏,学会取舍,学会习作,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愿意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