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26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

高中历史《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人民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人民版选修4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能力

识记亚里士多德的成长历程,“柏拉图学院的头脑”,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生物、物理、逻辑、伦理学等方面的成就。

(三段论和中庸之道)。

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

吕克昂学院。

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

理解唯物论和唯心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及世界文化的同一性,中庸思想。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和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比较西方古希腊文化与东方中国文化,掌握文化的多样性。

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与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字材料法,问题探究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形成,认识古代思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态度及全新的人才观。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学术成就。

[教学难点]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的问题。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

比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柏拉图的思想,那么在柏拉图之后希腊有出现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并且是和柏拉图有着师徒关系的,并且一些名人评价说:

   “古代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古希腊人的科学的杰出代表和改革者,古典时代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

    黑格尔:

“人类的导师”

    罗素:

“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这位人物是谁呢?

                       

这节课,我们主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经历:

归纳亚里士多德的人生经历。

出生御医家庭——求学雅典,师从柏拉图——离开雅典,从事科学研究——成为亚历山大王子的老师——重返雅典,创立学园——再次离开雅典——逝世

这样,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从北方小驹——学院灵魂——博学家的转变

1、家庭出身  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小城斯塔吉拉的马其顿御医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颇受人敬重的御医,这使他经常有机会出入马其顿王宫,接触到了广泛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这时的希腊哲学、文艺以及一般文化都已发展到可以作总结的时代,这种背景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7岁,为了寻求智慧,他来到雅典的阿卡德米园学习。

2、前367年,求学雅典,师从柏拉图    探索真知的精神

柏拉图61岁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来到了学园。

在柏拉图学园进修的二十年中,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和超凡的才华,他的许多观点代表着他那个时代有教养、有阅历的人的流行见解。

他并不盲从,正如柏拉图所说:

“亚里士多德士学园的头脑”。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讲授亚里士多德哲学时,用这样的话来评价亚氏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这句话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是他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他对真理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亚氏之后近两千年,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了这样一句话: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用这样一句简短的话给思想家作了一个注脚:

思考,是一个思想家的名片、通行证和墓志铭,也是思想家存在的唯一方式。

他有一句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言: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

——尊师而不盲从

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这种关于师生关系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学生来说,既要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敢于独立思考,突破老师观念的局限,勇于创新。

这一点尤其值得同学们学习。

回归课文:

学生举例子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继承与突破

①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不放弃现实幸福

②    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③    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举例“母鸡”柏拉图认为先有理念“母鸡”,而后才有母鸡。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这个观点。

这种批评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他为“小驹”,这个称呼的来源是因为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

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3、前347年,离开雅典,从事科学研究(博学家)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做过研究,他在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众多学科中,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①、哲学:

A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B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②、生物学:

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③、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④  、逻辑学:

提出三段论: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⑤  、教育:

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⑥  、伦理学:

提出“中庸之道”。

所谓“中道”,意即中庸,他认为宇宙间万物过了不好,不及也不好,在太过与不及之间就是最好。

比如他说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有些该怕的东西就应该怕,不怕就是鲁莽,太怕就是怯懦,都不好,它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应该以“理性”为行为准则,这一点和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对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和建设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4、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王子的老师

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收到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我有一个儿子,但与其我感谢神灵赐予我此子,还不如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

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不负于他未来的王国。

”这样,亚里士多德荣幸地当上了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这位王子就是后来继承马其顿王位并建立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

为师期间,他一方面耐心教育亚历山大王子,终于造就了这位雄才伟略的旷世君主;另一方面,他利用优越的条件,继续研究哲学和各类科学,使他在学术与思想上进一步发展。

5、前335年,重返雅典,创立学园

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征服了整个希腊。

而此时这位国王的老师并没有留在国王身边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回到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并在那里讲学。

吕克昂学园虽然不像现在的学校那样正规,没有考试,不制定教学大纲,但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倾囊相授,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他口才很好,讲课时条理清楚,富有说服力,机智锋利、妙趣横生。

他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在吕克昂学园里,老师和学生经常漫步于花园亭台,一边散步,一边交流,师生相得,其乐融融,令人羡慕。

喜欢一边讲学一边散步,非常随便,有一种潇洒飘逸、逍遥自在之感,因此被人称为“逍遥学派”。

6、前323年,再次离开雅典

公元前323年,远征国外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暴死。

消息传到雅典,雅典反马其顿情绪立刻高涨。

作为马其顿人和亚历山大老师双重身份的亚里士多德,自然而然地被推到民族冲突的风口浪尖。

雅典人以不敬神的罪名指控亚里士多德,亚氏的处境,比七十六年前的苏格拉底更加危险。

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问题!

无所畏惧,从容赴死是潇洒的;有所珍惜,吝爱生命,有时弥足珍贵。

  亚里士多德没有像苏格拉底那样选择死亡,他挥泪离开了雅典,离开了他精心经营的吕克昂学园。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思想巨子,只要有逃生的机会,绝对不会甘心死于一帮异族的蠢货之手。

但这次政治事件,毕竟给了亚里士多德以致命的打击,从此陷入孤寂落寞之中。

第二年,亚氏病逝,终年62岁。

有人说他死于胃病,也有人说他饮鸩自杀。

7、前322年,逝世

二、亚氏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我们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呢?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中的“中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

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

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1)哲学思想:

柏拉图:

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

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2)政治主张:

柏拉图:

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国,亚里士多德:

法治优于人治

五、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相同:

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虽然亚里士多德的一生非常坎坷,但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学习,思考。

他对真理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他尊师而不盲从,他为了真理而用于争辩,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他对整个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令人惊叹,有人称他为“学者中的大师”,有人称他为“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他的深邃的思想,他的探索真理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课后反思]

对比、比较是历史学习很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孔子与亚里斯多德,让学生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伟人的成长之路有些地方是相通的,使得学生能有所借鉴。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教案1岳麓版必修1

【新课程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突出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

通过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总结历史、讲述历史等活动。

培养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亲身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随着古代罗马领土扩张,古代罗马政治制度有了发展,古代罗马法律也不断完备起来。

古代罗马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帝国时代(又分元首时期、君主专制时期)。

罗马法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习惯法时期、成文法时期、成文法发达时期、法典编纂期。

本节课在罗马法方面主要介绍了成文法和法典编纂的代表法典:

《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

2.学生情况:

西方古代史离学生比较遥远,加上平时学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较少,个别学生对于罗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罗马人物、一个关于罗马的传说或一件具有罗马风格的雕塑上。

大多数学生脑子里根本没有罗马这个国家的概念。

对于罗马发展的历程与政治体制的演变过程根本不知道。

对于罗马法的了解更是一知半解。

3.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

4.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展示POWERPOINT课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屋大维、戴克里先、查士丁尼等罗马历史发展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归纳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培养归纳历史过程的能力;

了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归纳罗马法律完备的过程。

分析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罗马的传说或人物的资料,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罗马发展的历史及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辨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3)探究罗马法内容的演变,用现代法律生活的实例来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对共和国时代政治制度及罗马法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进程

教学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罗马的王政时代:

1罗马的建城及君主政体:

 

2罗马的法律

 

二、罗马的共和国时期:

1共和国的建立:

 

2共和国的政府机构:

 

3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4罗马的共和国领土的扩张

 

三、罗马帝制时代

1罗马帝国的建立及灭亡

 

2罗马法律

 

3罗马法的影响和评价

 

四小结:

 

当时的罗马还处在氏族社会后期,正在逐渐向国家过渡……由于尚未形成严格意义的国家组织,罗马还只是一个部落联盟或城市公社。

其“王”充其量不过是军事民主制机构中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世界通史》王斯德主编

习惯法:

罗马氏族的古老习惯、当时社会通行的各种习惯、法院判例三个部分组成。

看书总结

 

看书总结

 

在共和时期内,罗马的平民与贵族矛盾愈益激烈,不断爆发尖锐的斗争。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斗争,结果是一部分富裕的“平民”开始插足于统治集团,强化了罗马“共和政权”的统治。

十二铜表法:

罗马的成文法。

立法者不但根据习惯法,由于平民的斗争,又不得不加入新的法律规范。

第三表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

第八表:

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为奴隶,罚金减半。

第十一表:

禁止贵族和平民通婚。

出示恺撒、屋大维图片和事迹

 

出示恺撒、屋大维图片与事迹

 

出示戴克里先图片与事迹

 

(出示帝制时期罗马的版图及东西罗马的分裂)

 

总结罗马发展:

 

万民法:

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出示查士丁尼图片

 

材料一:

18、19世纪,当资产阶级逐步建立起政治的统治时,对罗马法的继承也达到了极点。

这就是罗马法律为楷模和参照的近代法典编纂。

实际上,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民族主义者最早在17、18世纪就已着手编纂法典。

这些法典大多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但最先系统接受罗马衣钵的是1804年《法国民法典》。

——《罗马法基础》

材料二: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法典不愧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而这部法典的依据是罗马法制定的。

还有,“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不动产的那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罗马法》

材料三: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四(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的法律。

——恩格斯

 

展示:

古代一位诗人说:

TheGloryisGreece!

TheGrandnessisRome!

这句话的意思是“辉煌属于希腊!

伟大归于罗马!

”。

提问:

如果说希腊的光荣体现在其城邦民主制度的话,那么古代罗马的伟大又体现在何处?

展示: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罗马精神》中: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问题:

你是否从中找到答案?

1请同学介绍罗马建城的的传说。

 

2出示罗马城的地点,指出它最初很小。

 

提问:

古罗马建城之初的政体是什么?

最初古罗马是君主制。

有国王、王下有由氏族长老(贵族)组成的长老议事会。

充任“王”的顾问。

最初罗马实行习惯法,习惯法会带来什么问题?

国王和贵族可以任意解释法律。

这样对那些阶层不利?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材料“对国王说不”)

提问:

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矛盾?

最终导致国家政体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古罗马共和制的政体有哪些?

他们的职权分别是什么?

(请看同学们搜集的资料)

从中了解这个共和政权代表谁的利益?

出现了一对矛盾始终贯穿共和政权,是什么?

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最终结果是什么?

1(公元前470年平民保民官)

平民的撤离运动

 

2公元前450年,《十二铜表法》成文法。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

十二铜表法对贵族和平民有什么好处?

代表谁的利益?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于罗马公民,所以称公民法。

通过战争到公元前3世纪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世纪打败迦太基,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27年,创立元首制,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

实际上是批着民主外衣的君主专制。

戴克里先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专制

369年分裂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灭亡。

1453年东罗马(拜占艇帝国)灭亡。

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为了巩固股罗马帝国的统治。

罗马统治着非常注重法律的制定。

最初罗马法有公民法和万民法之分。

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的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公民法和万民法失去意义。

罗马法进入新时期统一法时期。

到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罗马法系统化。

看书总结查士丁尼法典包括哪四部法律?

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材料说明罗马法的影响?

 

根据材料分析罗马法的实质?

全面评价罗马法?

 

利用图表形式总结本节内容:

罗马的政体和法律。

思考

 

回答

 

出示课前上网查阅的资料

 

观看、

 

回答

 

回答

了解基本概念

 

思考回答

 

王与贵族

共和制

学生看书总结。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了解基本概念

 

看图了解罗马领土的扩张。

 

学生简单讲述过程

 

了解罗马帝国的发展和灭亡。

 

看书总结

 

看材料、思考回答

 

看材料、思考回答

 

看材料、思考回答

 

根据所学填表。

利用英语诗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给学生罗马“伟大”的印象

 

学生展示本小组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归纳资料的能力

 

分析材料的能力。

 

分析材料的能力。

 

看书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归纳整理历史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