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281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6页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6页
亲,该文档总共1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气净化一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焦油中间槽

焦油中间泵

循环氨

水泵

剩余氨水

鼓风机

槽区焦油贮槽

氨水静置槽

焦油输送泵

剩余氨水槽

剩余氨水泵

油库焦油贮槽

去焦炉喷洒

去硫铵工段

去脱硫

去焦油厂或装车外卖

 

2.2流程简述:

从焦炉来的荒煤气、氨水、焦油首先在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荒煤气从分离器上部进入初冷器;

氨水焦油混合液则由分离器直接流出,进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其他生产单元产生的各种含油冷凝液,也均进入气液分离器后的氨水焦油管道中,汇同焦炉来的氨水焦油,一起进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由气液分离器来的氨水焦油混合液自流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在槽内经重力分离作用,上部为澄清氨水,连续满流至循环氨水中间槽(或事故槽),氨水经循环氨水泵加压后,部分送焦炉桥管处喷洒冷却荒煤气;

部分经除焦油器除焦油后送至剩余氨水槽,除掉的焦油流至地下放空槽。

澄清槽中部的焦油,自流入焦油中间槽。

焦油渣则沉淀于澄清槽底部,经链条刮板机连续刮出槽外,送备煤车间。

剩余氨水根据剩余氨水槽的液位,经剩余氨水泵输送到蒸氨塔。

离开气液分离器的煤气由顶部自上而下通过初冷器,经上段循环水间接冷却,使煤气由78-82℃降温至38~40℃,再经下段低温水间接冷却,使煤气进一步降温至20-25℃。

初冷器上下段间设有断塔盘,不仅能使煤气在初冷器内被分段冷却,而且还具有焦油洗萘、除尘的作用。

在上段产生的冷凝液和上段循环喷洒洗涤液一同经上段液封槽满流到上段冷凝液槽。

下段产生的冷凝液汇同下段循环喷洒液一并经下段液封槽满流到下段冷凝液槽。

上、下段冷凝液槽顶部设有连通管,在下段槽满后自流入上段冷凝液槽;

当上段冷凝液槽液位高于设定值时,由液位控制调节阀自动(或手动操作)经过上段冷凝液泵压出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经上、下段冷凝液循环喷洒、洗涤、冲刷清洗冷却管束附着的焦油、萘和煤尘,提高了初冷器冷却效率,为使冷凝液中含有足够的轻焦油保持较高的溶萘作用,从焦油中间槽取出一定量的新鲜的轻焦油补充到冷凝液中。

为保证粗苯终冷塔正常运行,又从下段喷洒泵出口管分出支管,引出一部分去终冷喷洒泵作为终冷喷洒循环液的补充。

经初冷器冷却和洗萘的煤气仍含有5-10g/m3的焦油雾,煤气夹带着极小的焦油雾,从下部进入电捕焦油器,自下而上通过蜂窝管。

在中心电晕丝-电晕极(负极)和蜂窝管-沉淀极(正极)之间形成的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焦油雾和细小尘粒负电荷化被吸引到蜂窝管内壁上,电荷中和。

焦油等杂质沿管壁流下汇集于电捕焦油器底部,排入电捕水封。

当用热氨水冲洗电捕蜂窝管时,冲洗液亦排入电捕水封,经水封槽满流到地下放空槽,用液下泵加压后,送到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放空槽设有高低液位报警,并与液下泵联锁,高液位启动液下泵,低液位停泵。

经过电捕焦油器除去绝大部分焦油雾的煤气进入鼓风机,经加压后煤气被输送到脱硫工段及后续净化单元。

在风机出口总管上设有煤气大循环管,用大循环管或鼓风机液力耦合器调速改变鼓风机的输出煤气量。

鼓风机的液力耦合器调速由初冷前吸力实现控制,当初冷前吸力减小时,鼓风机提速保证集气管压力稳定;

当初冷器前吸力增大时,则风机减速保证集气管压力稳定。

在风机下液管上设有蒸汽管,可以清扫下液管,防止下液管堵塞,造成风机内积液冲击叶轮,损坏设备。

在风机出口管上设有蒸汽管道,必要时可用低压蒸汽和下液管蒸汽进行暖机,使附着在机壳内及叶轮上的油污清除。

鼓风机轴瓦增速箱和液力耦合器所需的润滑油是由专门设置的润滑油站提供。

鼓风机及其前后煤气管道的冷凝液均收集于风机水封槽,满流到地下放空槽,由液下泵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2.3.主要设备(见表2)

表2冷鼓工段主要设备表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安装地点

JH-01~04

上、下段冷凝液泵

HC65-200

4

冷凝泵房

JH-05~06

剩余氨水泵

HC40-200

2

JH-07~08

循环氨水泵

HSM302-450

槽区泵房

JH-09~10

焦油中间泵

HC50-160

JH-11~12

焦油泵

HC50-200

JH-13~15

自吸泵

UH0509A

3

地下放空槽

(1)鼓风机地下放空槽

(2)

JH-16

ZX65-25-50P

1

JH-17~18

离心鼓风机

D1250-236

风机房二楼

JH-19~20

润滑油肾型净油机

RSJIIB12N=1.2KW

风机房一楼

JH-21

手动单轨吊车

(附手拉葫芦)

Q=1tH=4m

JH-22

Q=3tH=4m

JH-23

手动单梁起重机(附手拉葫芦)

Q=10tH=10mLK=13.5m

鼓风机房

JH-24~29

闸阀(附电动装置N=4KW)

Z942W-1DN1400

6

煤气主管

JH-30~31

蝶阀(附电动装置N=1.5KW)

D943P-2.5DN1400

电捕后

JH-32~35

闸阀(附电动装置N=7.5KW)

1200YSZ9-44X-2.5CDN1200

JH-36~38

闸阀(附电动装置N=3KW)

DN900Z942W-1

横管初冷器后

JH-39

闸阀

DN600MZ44W-1.5

大循环管

JH-40~41

除焦油器

Q=15~20m3/h

 

JH-42~44

横管式煤气初冷器

FN=4600m2

JH-45~46

DN5200H=14544

JH-47

上段冷凝液槽

DN2400L=10000VN=45m3

JH-48

下段冷凝液槽

DN2400L=6000VN=25m3

JH-49~54

初冷器水封槽

DN800H=3000

JH-55~56

电捕焦油器水封槽

DN800H=2000

JH-57~59

VN300m3

JH-60~61

鼓风机水封槽

1000×

2800×

4000

JH-62

循环氨水中间槽

DN7000H=4205VN=160m3

JH-63

循环氨水事故槽

JH-64~65

焦油贮槽

DN6500H=8245VN=250m3

JH-66~67

DN7700H=5606VN=260m3

JH-68

DN1800L=6500VN=16m3

JH-69~70

DN4900H=2500VN=40m3

JH-71

鼓风机部分地下放空槽

JH-72~73

DN800Z545W-10C

初冷器部分工艺管道

JH-74~79

DN600ZA40H-10C

循环水管

JH-80~81

DN300ZA40H-10C

低温水管

JH-82~93

DN400ZA40H-10C

12

循环氨水管

JH-94~95

止回阀

DN600H76H-10C

JH-96~97

其它阀(蝶阀)

DN800GD341H-6

事故槽、氨水槽前

JH-98~99

其它阀(闸阀)

DN700GZ41W-10

JH-100~101

DN700GD341H-6

事故槽、氨水槽后

JH-102~103

DN600GD341H-6

JH-104

自吸泵

新增

2.4工艺技术参数

2.4.1初冷器前煤气温度:

72~85℃

2.4.2初冷器后煤气集合温度:

20~25℃

2.4.3初冷器单台出口煤气温度差:

≤3℃

2.4.4初冷器循环水进水温度:

≤32℃

2.4.5初冷器循环水回水温度:

≤45℃

2.4.6初冷器低温水进水温度:

≤16℃

2.4.7初冷器低温水回水温度:

≤23℃

2.4.8循环氨水温度:

72-78℃

2.4.9焦油贮槽上部温度:

80-90℃

2.4.10鼓风机煤气进口温度:

≤27℃

2.4.11鼓风机煤气出口温度:

≤60℃

2.4.12鼓风机支撑轴承温度:

≤65℃(65℃报警,75℃停机)

2.4.13鼓风机止推轴承温度:

≤65℃(65℃报警,75℃停机)

2.4.14鼓风机增速箱温度:

2.4.15油冷却器后油温:

25—35℃

2.4.16电捕绝缘箱温度:

90—110℃

2.4.17鼓风机油站油箱油温:

30—40℃

2.4.18初冷器前吸力:

1.3~1.8KPa

2.4.19初冷器后吸力:

2~3KPa

2.4.20循环氨水泵出口压力:

0.4~0.7MPa(焦炉0.2—0.3MPa)

2.4.21鼓风机前吸力:

2~4KPa

2.4.22鼓风机后压力:

≤18KPa

2.4.23油冷却器后油压:

0.15~0.25MPa

2.4.24初冷器阻力:

≤1000Pa

2.4.25电捕焦油器阻力:

≤500Pa

2.4.26初冷器上段冷凝液循环喷洒量:

Q=22—40m3/h

2.4.27初冷器下段冷凝液循环喷洒量:

Q=22—40m3/h

2.4.28上段冷凝液槽液位:

1/3—2/3

2.4.29油箱油位:

1/2—2/3

2.4.30初冷器上、下段循环冷凝液焦油含量:

15—22%

2.4.31进电捕煤气含氧量:

≤1%

2.4.32初冷器后煤气含萘:

≤0.5g/m3

2.4.33电捕焦油器后煤气含焦油:

≤50mg/m3

2.4.34焦油密度:

1.13—1.22g/cm3,焦油含水≤4%

3.岗位操作

3.1初冷器操作:

3.1.1初冷器的正常操作:

3.1.1.1每小时检查初冷器上、下段的冷却负荷,及时调整循环水和低温水进出口流量和温度,使之符合工艺要求。

3.1.1.2按时检查初冷器前后煤气温度和煤气吸力,并控制符合工艺要求。

3.1.1.3按时检查并清扫上、下段排液管及水封槽满流管,保持其排液畅通。

3.1.1.4按时分析初冷器后煤气含萘,使之符合技术要求。

3.1.1.5按时检查上、下段冷凝液泵的运转情况和冷凝液槽液位、温度和上、下段冷凝液循环喷洒情况。

3.1.1.6每两小时做一次上、下段冷凝液油水比。

3.1.1.7按时检查上、下段冷凝液槽连续补充焦油情况。

3.1.1.8按时注意初冷器阻力,阻力超标时,调整喷洒量和油水比,必要时用蒸汽进行清扫。

3.2初冷器的开工操作:

3.2.1检查初冷器各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排液阀除外),上、下段排液阀需处于全开状态。

3.2.2检查初冷器上、下段水封液位,并注满水。

3.2.3上、下段冷凝液槽初次开工注入水至2/3容积(以后开工注入2/3容积的冷凝液)。

3.2.4检查初冷器上、下段排液管,确认排液畅通,必要时可用蒸汽吹扫。

3.2.5打开初冷器顶部放散管,开底部蒸汽阀门或氮气阀门,用蒸汽或氮气清除器内空气。

3.2.6关小蒸汽,关闭放散管,稍开启煤气进口阀门1/5后,关闭蒸汽阀(严禁煤气进口阀未开启前关闭蒸汽)。

待煤气进口阀门全开后,按顺序打开循环水出、进口阀门。

待循环水充满后,缓慢打开煤气出口阀门。

期间注意鼓风机机前吸力,保证稳定。

3.2.7根据煤气出口温度,适时打开低温水出口、进口阀门,调节初冷器煤气出口温度,使之符合规定。

3.2.8打开上、下段冷凝液阀门,调节喷洒量。

3.2.9初冷器开工后,要对初冷器前、后煤气吸力、温度以及循环给水、回水,低温给水、回水的温度及上、下段排液管畅通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逐步调整,最终达到工艺要求。

3.3初冷器的停工操作:

3.3.1关闭初冷器煤气出口阀门。

3.3.2关闭初冷器低温水、循环水进出口阀门,并放空初冷器内冷却水。

3.3.3关闭初冷器上、下段冷凝液喷洒阀,停止喷洒。

3.3.4检查下液管情况,并用蒸汽清扫下液管,保证下液畅通。

3.3.5用热氨水冲洗初冷器上段。

3.3.6关闭煤气进口阀门,打开初冷器顶部的放散管阀门,用蒸汽吹扫初冷器,吹扫完毕后,关小蒸汽,关闭放散阀门,稍开煤气进口阀门(1/3开度),再关闭蒸汽,使初冷器处于停用状态。

3.3.7冬季停工时,上下段冷却水必须处于流通状态,防止封冻。

3.4初冷器的清扫:

当初冷器阻力增大时,对初冷器按以下方法进行清扫处理。

3.4.1方法一(热煤气清扫):

3.4.1.1停止上、下段冷凝液喷洒,将冷凝液放空。

3.4.1.2关闭煤气净化循环水、低温水进、出口阀,并打开出口管路上的排空阀,将水放空。

3.4.1.3关闭初冷器顶部热氨水喷洒阀门。

4.1.4通入热煤气进行清扫,煤气出口温度达到70℃,持续15分钟后,恢复初冷器正常使用。

3.4.2方法二(蒸汽吹扫):

3.4.2.1停止上、下段冷凝液喷洒和氨水喷洒。

3.4.2.2关闭煤气出口阀门后关闭煤气净化循环水、低温水进、出口阀,并打开出口管路上的排空阀,将水放空。

3.4.2.3确信水放空后,关闭煤气进口阀,打开初冷器顶部放散管,开底部蒸汽阀门初冷器内通入蒸汽清扫,清扫期间要检查排液管畅通情况。

3.4.2.4当放散管连续冒出蒸汽30分钟后,关小蒸汽,关闭放散管,稍开启煤气进口阀门1/5后,关闭蒸汽阀(严禁在煤气进口阀未开启前关闭蒸汽),待煤气进口阀门全开后,顺序打开循环水出、进口阀门,待循环水充满后,缓慢打开煤气出口阀门,期间注意鼓风机机前吸力,保证稳定。

3.4.2.5根据煤气出口温度,适时打开低温水出口、进口阀门,调节初冷器煤气出口温度,使之符合规定。

3.4.2.6打开上、下段冷凝液阀门,调节喷洒量。

3.4.2.7初冷器开工后,要对初冷器前后煤气吸力、温度以及循环给水、回水,低温给水、回水的温度及上、下段排液管畅通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逐步调整,最终达到工艺要求。

3.2电捕焦油器操作:

3.2.1正常操作:

3.2.1.1经常观察电捕绝缘箱温度,保持在90~110℃。

3.2.1.2经常检查蒸汽管路疏水器工作是否正常,防止系统积水影响绝缘箱温度。

水封草适量加入循环氨水,保证水封温度约为40~45℃。

3.2.1.3按时观察电捕煤气进出口吸力,判断电捕阻力。

3.2.1.4每班检查和清扫下液管,保证电捕排液畅通。

3.2.1.5经常观察电捕二次电流和电压,保证电捕正常工作。

3.2.1.6保持高压瓷瓶、高压进线管的清洁干燥,开机前必须用干抹布擦洗干净。

用2500V兆欧表测量瓷瓶、电晕极系统的绝缘电阻,其阻值应大于500兆欧。

3.2.1.7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及时清扫所有绝缘件上的积灰和恒流控制柜内部积尘,检查接触器开关、继电器线圈、触头的动作是否可靠,保持设备的清洁干燥。

3.2.2电捕开工操作

3.2.2.1无论是初次开工还是检修后投入,均应检查各部位,使之处于良好状态,绝缘箱与电器部分的绝缘电阻测量合格。

3.2.2.2在堵人孔和抽盲板前,作空载电路试验,确定设备是否完好,并对电捕进行气密性实验。

3.2.2.3当人孔堵好后,进行打压试验,压力7.8~10.6kPa,经2小时后下降率不大于2%方为合格,合格后方准抽出煤气盲板。

3.2.2.4向水封槽注满水,确认电捕下液管畅通。

3.2.2.5打开绝缘箱蒸汽加热系统阀门,使绝缘箱温度达到90~110℃(最好提前两小时开蒸汽)。

3.2.2.6打开电捕焦油器底部蒸汽清扫管阀门和顶部放散管阀门,用蒸汽清扫,当放散管冒出大量蒸汽10分钟时,关闭放散管阀门,关闭蒸汽管阀门。

3.2.2.7打开煤气入、出口阀门,关闭煤气交通管阀门,使煤气通过电捕焦油器,注意吸力和压力变化情况,打开放液管,检查水封液面。

3.2.2.8待一切正常后,做煤气含氧分析,合格后,按下电捕启动按钮送电,每间隔2分钟逐级升压,直至升压到30~40kV,使电流、电压稳定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

3.2.3电捕停工操作:

3.2.3.1按下停电捕按钮切断电源,把三点式开关转为接地。

3.2.3.2用蒸汽清扫下液管,保证下液管畅通。

3.2.3.3缓慢打开电捕煤气旁通阀,关闭电捕煤气进或出口阀门(即电捕必须保持与煤气系统处于连通状态)。

3.2.3.4放净器内存液,关闭放液管阀门。

3.2.3.5关闭绝缘箱的蒸汽阀门。

3.2.3.6若检修需进入器内,必须在按蒸汽清扫操作规程清扫结束,将出入口煤气盲板堵上,并做CO含量分析合格后,先打开上部人孔,然后打开下部人孔,检修人员方才可进入器内。

3.2.4电捕热氨水冲洗操作:

当电捕焦油器有异常现象(如电流、电压数值频繁波动,外部有放电现象等)时,经电工确认后,常需对电捕焦油器进行热氨水冲洗,进行冲洗操作时规程如下:

3.2.4.1通知电工,由电工确认是否需要进行热氨水冲洗。

3.2.4.2经电工确认,确需进行热氨水冲洗后,汇报车间负责人、调度室、工段长、班长,作热氨水冲洗准备,并作好记录。

3.2.4.3在班长的指导下,按停电捕操作将需冲洗的电捕予以停工。

3.2.4.4再次确认需要冲洗的电捕已切断电源,三点式开关转为接地。

3.2.4.5若两台电捕同时运行,需冲洗其中一台时,把需冲洗的电捕煤气进口阀门关闭即可,禁止动运行电捕焦油器的煤气阀门。

关闭煤气阀门时需双人操作,一人确认、一人操作,切忌弄错阀门,引起误操作,诱发事故。

3.2.4.6热氨水冲洗前,用蒸汽清扫下液管,保证下液畅通。

3.2.4.7打开电捕顶部热氨水冲洗阀,引循环氨水冲洗电捕沉降极(蜂窝管)。

电捕焦油器的整个热氨水冲洗操作,需双人(电捕操作工、当班班长)配合操作,一人开关氨水阀门,控制热氨水量,一人监控地下放空槽液位,防止冒槽。

3.2.4.8当下放空槽满后,关小或全关热氨水,待地下放空内氨水,经地下放空槽自吸泵全部送往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后,再次打开热氨水对电捕焦油器进行冲洗。

3.2.4.9每次对电捕焦油器的热氨水冲洗操作,需重复(开热氨水冲洗、停氨水降地下放空槽液位、再开热氨水进行冲洗),这三个步骤至少三次。

3.2.4.10对电捕焦油器热氨水冲洗完毕,放空器内残液。

3.2.4.11全开其煤气进出口阀后,按电捕开工操作进行开工。

3.2.5电捕焦油器蒸汽清扫操作:

若电捕焦油器热氨水冲洗效果不好,或需对电捕焦油器进行人员入器作业时,需对电捕焦油器进行蒸汽清扫。

进行蒸汽清扫操作时规程如下:

3.2.5.1由电工确认后,汇报车间负责人、调度室、工段长、班长,按停电捕操作规程停电捕。

3.2.5.2全关其煤气进出口阀门。

3.2.5.3用蒸汽清扫其下液管,保证下液管畅通。

3.2.5.4全开其顶部放散管、底部下液管阀门。

3.2.5.5通入蒸汽对电捕焦油器进行蒸汽清扫。

开蒸汽时,阀门动作应缓慢、匀速,侧面阀门,切忌快速打开。

待顶部放散连续冒出蒸汽后,调节蒸汽阀门,入器汽量适中。

3.2.5.6当放散管连续冒出蒸汽24小时后,若需人员入内作业,则关小蒸汽阀门,打开顶部人孔,测定CO,合格后,关闭蒸汽,打开底部人孔,进行自然对流通风,为人员入内作业作准备。

若无需进人,则关小蒸汽阀门(只需保持器内微正压即可,切忌大于5KPa);

同时关闭放散管、开启煤气进口阀门至1/3开度,然后关闭蒸汽阀门,待电捕焦油器内部温度冷却至常温后,全开煤气进出口阀门。

3.2.5.7用蒸汽清扫时,必须检查并确信煤气进出口阀门处于全关状态且不漏气。

(可用以下两个方法确认是否漏气:

一是手摸阀门外侧煤气管道,确认是否变热,若是则漏气,反之则不漏;

二是半小时在风机后取煤气样作含氧量,较平时无增加、明显变化,则不漏气,反之则不漏)。

3.2.5.8放空器内残液,确认其煤气进出口阀全开后,按电捕开工操作进行开工。

3.3冷凝液系统操作:

3.3.1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的开工操作:

3.3.1.1与电工联系检查电气设备。

3.3.1.2检查润滑系统是否良好,清除器内杂物。

3.3.1.3确认各放空管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3.1.4检查人孔及备用口是否已经上好堵板。

3.3.1.5检查电机反正转及刮板、链轮和减速机的运转情况。

3.3.1.6打开各路氨水、冷凝液入槽阀门,把焦油氨水混合液及各冷凝液引入澄清槽。

3.3.1.7启动链条刮板机,24小时后注入氨水、冷凝液,注满时开氨水出口阀门,把氨水引进循环氨水槽。

注入氨水时需注意循环氨水槽液位,防止氨水溢出。

3.3.1.8调整调节器控制合适的油水界面,保证循环氨水不带油,焦油不带水,并把焦油连续压入焦油中间槽,再用焦油中间泵打入焦油槽静置脱水。

3.3.2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的停工操作:

3.3.2.1停止链条刮板机。

3.3.2.1.1先关闭澄清槽各路氨水冷凝液入口阀门,停止氨水混合液、冷凝液进入槽内。

3.3.2.1.2然后放空澄清槽内的焦油。

3.3.2.1.3关闭槽氨水、焦油出口阀。

3.3.2.1.4打开底部放空阀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