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82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x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

 A.核反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2.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

 A.潜艇部队     B.海军陆战队     C.空军       D.导弹部队

 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

“我们自己制造在飞机飞过去了。

”这种飞机是(  )

A.歼5型运输机       B.歼5型强击机C.歼5型歼击机        D.歼5型轰炸机

4.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

7.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

其背景主要是(  )

 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

 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

 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

 9.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说:

“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

”这表明(  )

 A.尼克松要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势均力敌

C.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出现分歧D.美国政府要与台湾当局断绝往来

10.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1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周恩来访问印度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江泽民访问美国

 1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由中印双方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

 B.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D.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除了“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外,还有(  )

 A.共同发展                      B.和平与发展

 C.促进共同繁荣                  D.稳定与团结

1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代表团是(  )

 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代表团      B.美国乒乓球队

 C.美国橄榄球队                  D.美国芭蕾舞团

16.新中国外交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的发展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外交政策的成熟                D.国际形势的变化

 17.“APEC”指的是(  )

 A.欧盟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8.目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  )

 A.140多个      B.160多个      C.180多个        D.200多个

19.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

 

  毛泽东会见非洲朋友              邓小平会见非洲客人        胡锦涛在中非峰会讲话

 A.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B.非洲是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洲

 C.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D.中非人民联合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20.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  )

 A.云南世博会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海南博鳌亚洲论坛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9分,共33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

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政权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

《同盟会成立方略》(1906年)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然,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

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

产生了什么后果?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什么立场,它为何会采取这种立场?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追溯历史,日本文化还来源于中华文明。

但是,自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由中国最虔诚的学生变成了最凶恶的敌人,尤其是发生在60多年前的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带来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志忠《日本:

军事大国合法化》

材料二 小泉纯一郎自担任日本首相以来,一意孤行,不顾国内舆论和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对,先后6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请回答:

 

(1)用史实说明日本曾是“中国最虔诚的学生”。

为什么说日本后来变成了中国“最凶恶的敌人”?

(10分)

 

 

(2)请问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用意何在?

(2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正确选项(将英文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2分)

 甲:

属于“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是(  )

 乙:

属于“日本不愿承认历史罪行”的是(  )

 A.如右图

 B.材料二: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4)对于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什么要强烈反对?

(5分)

 

 

 

 

 

三、动脑探究题(19)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毛泽东访问苏联: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

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一边

──摘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3分)

 

(2)毛泽东访问苏联的目的何在?

(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2分)

 (4)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3)

 (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

请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4)

 (6)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

取得了什么成果?

(5分)

 

 

 

 

四、问题解决题(8分)

 

24.中日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

 

 

周恩来在北京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请回答:

 

(1)上图的会见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1分)

 

(2)从田中角荣访华,到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受挫,再到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7分)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C

B

A

B

C

A

C

D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B

C

B

 

 

 

 

 

 

 

二、材料解析题

 

21.

(1)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闭关政策。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2)立场:

反映了同盟会对帝国主义的妥协立场。

原因:

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

 

(3)原因:

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世界。

内容:

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立足点:

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22.

(1)在隋唐时期,日本派使者到中国学习。

遣唐使回国后,仿效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至今唐风犹存。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中国台湾岛等地;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1945年8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否定侵略,歪曲历史。

 

(3)甲:

A。

乙:

B。

 

(4)正确认识历史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靖国神社中供奉着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亡灵。

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是对国际共识和良知的挑战,不仅违背了其本人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而且进一步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三、动脑探究

 

23.

(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2)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5)不是。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

 

(6)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

 

四、问题解决题

 

24.

(1)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说明:

中日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

看待和处理:

目前,中日关系大局稳定,但干扰因素依然存在。

我们强烈谴责日本军国主义逆流;中日两国应恪守已达成的政治文件的原则,发展世代友好的正常关系;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罪行,妥善处理台湾问题,走和平发展之路,取信于亚洲邻国和世界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