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89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 杠杆 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中考物理杠杆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杠杆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姓名:

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选择题

二、实验,探究题

三、填空题

四、计算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直且作用于OB中点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

   D.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

2、已知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如图所示,A端挂的实心铁块,B端挂的实心铝块,两金属块均浸没在水中,等臂杠杆平衡,若将两个盛水杯撤去,则(  )

A.A端向下,B端向上  B.A端向上,B端向下

C.A端向下,B端向下  D.A端向上,B端向上

3、《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

4、如图所示是我们使用的筷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下列关于使用筷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使用的筷子属于省力杠杠

B.正常使用的筷子属于费力杠杠

C.筷子能夹起食物,说明筷子和食物间有摩擦力

D.筷子能夹起食物,说明筷子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力F在这个过程中(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

6、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放着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两球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则杠杆(  )

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大球那端下沉

C.不能平衡,小球那端下沉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

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8、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1;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2.则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   )

A.(F1+F2)/2 B.F1+F2     C.F1/F2 D.F1×F2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 (2015·巴中)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物体A和B下端同时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B.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C.杠杆仍能平衡

D.无法判断

10、一根直杆可以绕O点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一个重为G的重物,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力F,如图所示,在力F从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到沿竖直向上的方向过程中,为使直杆保持在图示位置平衡,则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1、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杆AB.从其上找一点C用支架支起来,如图所示,当小强依次在枉杆上的A1、A2、A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秆平衡时,为什么施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

B.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C.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D.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1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

A.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

B.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

C.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

D.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加一个钩码,,同时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向外移动一格

13、如图所示,B端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不计杠杆自重,在A点施加动力F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杠杆平衡时,一定满足G×OB=F×OA

B.因为OA大于OB,所以F一定小于G

C.F的大小可能大于G

D.因为B点受到的拉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F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14、某人用力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的B端,F始终与直杆垂直,如图所示,则在抬起直杆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小

C.F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15、如图,轻质杠杆AB可以绕O点转动,在A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动力,使核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将动力的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A. 动力臂增大,动力增大B. 动力臂增大,动力减小

     C. 动力臂减小,动力减小D.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

16、如图所示的杠杆是平衡的,如果在支点左侧的钩码下方,再挂一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重新平衡(    )

A.在右侧的钩码下再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

B.将右侧的钩码往右移一格

C.将左侧的钩码往左移一格

D.将左侧的钩码往左移半格

17、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A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M悬挂点B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M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

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

 B.秤的刻度值向右越来越大

 C.悬点O适当右移,秤的量程会增大 

 D.增大M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增大

18、如图所示。

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10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则(▲)

A.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B.该杠杆一定是费力杠杆

C.作用在B点的最小动力等于5N  

D.作用在B点的最小动力小于5N

  

19、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是一个省力杠杆

B.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

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

D.指甲刀只有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

20、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某定滑轮,另一端  套在木棒上使木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保持木棒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棒和悬线均足够长)(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变大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探究题

(每空?

分,共?

分)

 

2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

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

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  。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  为什么?

        ▲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其原因是:

                 ▲                    。

2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若杠杆左端下沉,可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侧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侧A处挂____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__             __.

(4)探究过程中,如图丙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F、L数据,画出F和

的图线如图丁,由图丁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与L成__  __,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重力G的力臂是____m.

23、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____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左侧的钩码去掉____个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____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__   __.

(4)实验中小王发现:

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

请说明理由__                __.

(5)如图戊所示,若不在D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D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  __.

   

    戊               己

(6)小明组在实验中,发现用如图己装置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们不宜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__ _(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4、边长为0.1m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单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5.4×103Pa。

如图9所示装置,横杆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端的细绳绕过动滑轮,动滑轮连着物体M。

用力F在A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为1.8×103Pa,若仍用力F在距离A点0.1m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压强为1.0×103Pa,已知横杆上AB部分的长为0.2m,AB:

OA=1:

3,g取10N/kg,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

则力F的大小为N。

25、如图,AB为轻质杠杆,O为悬点,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M用细线悬挂在杠杆A端.已知OA:

OB=1:

2,M的密度为3×103kg/m3,体积为8×10﹣3m3.物体的重力为____N.当B端悬挂一个质量为10kg重物时,杠杆水平平衡,则物体M对水平面的压力为   N(g取10N/kg).

26、如图为水平桌面上的圆形玻璃转盘(转盘半径为50cm),在水平力作用下能绕转盘中心O点自由转动,转动时可视为杠杆.甲在A点施加一个大小为20N的水平力FA,想让转盘转动,对面的乙在距O点40cm处的B点同时施加一个水平力,想让转盘反方向转动,乙应沿图中  (选填“F1”、“F2”、“F3”或“F4”)方向施加一个至少为  N的力,才可能达到目的(假设只有甲、乙两人对转盘施力,忽略其它力对转动的影响).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27、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1作用于ab的中点,第二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2作用于bc的中点,都使它们沿竖直方向慢慢向上移动(ab<bc),试推导出在上述过程中:

F1=F2。

28、如图,AOB为轻质杠杆,O为支点,圆柱体C的密度为3×103kg/m3,质量为60kg,底面积为0.1m2,OA=0.1m,OB=0.3m,请完成下列计算:

  

(1)将圆柱体C挂在A点,要使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000Pa,在B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1多大?

(画出圆柱体C的受力示意图,写出该小题的解题思路并求解)

  

(2)若将圆柱体C挂在A点,且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使杠杆平衡,加在杠杆B点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20N,这种液体的密度多大?

29、如图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已知AB长40cm,AC长30cm.室外机的重力为300N,正好处在AB中点处.

(1)求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多少N(支架重力不计).

(2)为了安全,

对室外机在AB上安装的位置有什么要求.

30、如图所示,灯重30N,灯挂在水平横杆的C端,O为杠杆的支点,水平杆OC长2m,杆重不计,BC长0.5m,绳子BD作用在横杆上的拉力是多少?

(已知:

∠DBO=30°)

31、一根平直的杠杆,本身的质量不计,支点为O,OA=2OB,在B点挂了一个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实心铜球,在A点最少应用多大的力,杠杆才能平衡?

(ρ铜=8.9×103kg/m3,g取10N/kg)

 

32、一把杆秤不计自重,提纽到秤钩距离是4cm,秤砣质量250g。

用来称质量是2kg的物体,秤砣应离提纽多远,秤杆才平衡?

若秤杆长60cm,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千克的物体?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解析】两个盛水杯不撤去,等臂杠杆平衡。

设A端受到向下的拉力为FA、B端受到向下的拉力为FB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AOA=FBOB

由于OA=OB,所以FA=FB

根据浮力公式得到

FA=G铁-ρ水gV铁=ρ铁gV铁-ρ水gV铁=(ρ铁-ρ水)gV铁

FB=G铝-ρ水gV铝=G铝-ρ水gV铝=(ρ铝-ρ水)gV铝

V铁/V铝=(ρ铝-ρ水)/(ρ铁-ρ水)=(2.7×103-ρ水)/(7.9×103-ρ水)

所以V铁<V铝

若将两个盛水杯撤去,

设A端受到向下的拉力为FAA、B端受到向下的拉力为FBB

FAA=ρ铁V铁g=7.9×103V铁g

FBB=ρ铝V铝g=2.7×103V铝g

FAA/FBB=7.9×103V铁g/2.7×103V铝g

=(7.9×103/2.7×103)×[(2.7×103-ρ水)/(7.9×103-ρ水)]

=(7.9/2.7)×(1.7/6.9)

=1343/1863<1

所以FAA<FBB

所以A端向上,B端向下。

3、C

【解析】杠杆平衡原理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重增大,则重和本的乘积就增大,要让权和标乘积增大,权不变,标必须增大,也就是权向A移动。

4、A.

【解析】A、B筷子在正常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错误、B正确;

C.用筷子夹起食物,食物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则筷子对它有摩擦力的作用,说明筷子和食物间有摩擦力,故C正确;

D.用筷子夹起食物,使食物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筷子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5、A

6、C.

7、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杠杆缓慢由A到B的过程中,力F始终与杠杆垂直,所以动力臂OA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G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

F•OA=G•L,当OA、G不变时,L越大,那么F越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

C正确为答案。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杠杆平衡条件

8、B 

9、B 

10、D解:

在转动过程中F力矩与重物的重力的力矩动态平衡,在转动过程中,由几何关系知:

F的力臂先变大后变小(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最大),所以力F先变小,后变大(在水平时最大).

故选D.

11、C

12、D

13、C解:

A、F的方向不定,对应的力臂不一定等于OA,A不对.

B、F的力臂完全有可能小于OB,F有可能大于G,B不对.

C、同B的分析,C对.

D、杠杆平衡时两个力应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F的

方向应在OA方向向下,D错.故选C.

14、B解:

如图,A是杠杆的支点,F是动力,杠杆重G是阻力,拉力F始终和杠杆是垂直的,动力臂是AB,杠杆在上升时,阻力臂总是变化的.

杠杆上升时,阻力不变,动力臂不变,阻力臂不断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得,动力逐渐减小.

故选B.

15、D解:

在A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动力时,动力臂最长,因此当动力沿虚线方向拉杠杆时,动力臂将变小,而阻力和阻力臂均不变,由F1L1=F2L2可知,动力将变大.

故选D.

16、B解:

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为L,由图可知,左边:

3G×2L=6GL;右边:

2G×3L=6GL,可见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杠杆平衡,

当在支点左侧的钩码下方,再挂一只相同的钩码,则左边变为:

4G×2L=8GL,则:

A、在右侧的钩码下再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右边:

3G×3L=9GL,与左边4G×2L=8GL,不相等,所以杠杆不平衡

B、将右侧的钩码往右移一格,右边:

2G×4L=8GL,与左边4G×2L=8GL,相等,所以杠杆平衡

C、左侧的钩码往左移一格,左边:

3G×3L=9GL,与右边2G×3L=6GL,不相等,所以杠杆不平衡

D、将左侧的钩码往左移半格,则左边:

3G×2.5L=7.5GL,右边:

2G×3L=6GL,不相等,所以杠杆不平衡.

故选B.

17、C

18、D

19、A 

20、D

解析:

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动力臂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悬线上的拉力先逐渐变小,后又变大,选项D正确。

二、实验,探究题

21、 ⑴左;  水平; 力臂

⑵F1L1=F2L2; 不合理; 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⑶杠杆自重的影响

22、

(1)右.

(2)3.(3)变大,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4)反比,0.2.

【解析】

(1)小明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若杠杆左端下沉,可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也可以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侧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满足nG×2=2G×3

N=3,应在杠杆左侧A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力臂减小。

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

(4)G=2.5N,设重力的力臂为X,杠杆平衡时有GX=FL

F和

的图线是正比例函数,设比例系数为k,则F=k/L,所以F与L成反比。

=4时,F=2得到k=1/2,所以2FL=1,FL=1/2

GX=FL=1/2     G=2.5N,

所以X=1/2G=0.5/G=0.5/2.5=0.2m

23、

(1)右.

(2)左,一.

(3)小李,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力臂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

(4)这个作用在杠杆O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不影响杠杆的平衡.

(5)变大.(6)C.

【解析】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每个小格长度为n,则左端力与力臂的乘积为4G×2n=8Gn

右端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G×3n=6Gn

左端力与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力与力臂的乘积。

所以杠杆向左端下沉。

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这让就能保证左端力与力臂的乘积等于右端力与力臂的乘积。

杠杆平衡。

(3)小李的实验方案更好,因为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力臂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

(4)不影响杠杆的平衡。

这个作用在杠杆O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

(5)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力对应的力臂变小,力变大,其示数大小将变大.

(6)实验时,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三、填空题

24、32

25、200N。

40N。

【解析】设杠杆A端受到向下的拉力为F,则

FOA=GOB

OA:

OB=1:

2,

OB=2OA

FOA=G×2OA

F=2G=2mg=2×10kg×10N/kg=200N

对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M,受到重力

GM=ρVg=3×103kg/m3×8×10﹣3m3×10N/kg=240N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用N表示,则

GM=N+F

N=GM-F=240N-200N=40N

26、【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分析】观察图,从中找出杠杆的几个要素,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要想得到一个最小的力,应使力臂达到最大,可判断力的方向.并结合已知条件计算所施加力的大小.

【解答】解:

读图可知,图中AB相当于杠杆,O为支点,FA可视为动力,阻力施到B点,此时为了使用力最小,应使力臂最长,且所施力的方向应阻碍杠杆的转动,故想让转盘反方向转动,乙应沿图中F2方向施力.

此时动力的力臂为L1=50cm=0.5m,阻力的力臂L2=40cm=0.4m,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A•L1=F2•L2,

则F2=

=

=25N.

故答案为:

F2;25.

四、计算题

27、推导:

第一次以与地面接触的下边为支点转动,F1克服重力才能将砖抬起,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1分)

即F1×cb=mg×cb/2;F1=mg/2;(2分)

第二次同理有:

F2×ab=mg×ab/2,F2=mg/2,所以F1=F2;(2分)

28、解:

F拉=G-FN=G-F压=G-pS=60×10-3000×0.1=300(N)            ……1分

F1=F拉·OA/OB=300×0.1/0.3=100(N)                           ……1分

(2)F拉′=F1′·OB/OA=120×0.3/0.1=360(N)                      ……1分

F浮=G-F拉′=mg-F拉′=60×10-360=240(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