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11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单元检测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巾,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海水晒盐

C.铁钉生锈

D.矿石粉碎

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花生榨油、粮食酿酒

B.牛奶变酸、水力发电

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3.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西瓜榨果汁

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

4.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纳和总结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关于实验及数据

B.关于安全常识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7.5g硝酸钾固体

②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5.6

③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

①冬天用煤炉取暖要保证室内通风

②加油站、面粉厂要严禁烟火

③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盖上锅盖

C.关于物质的鉴别

D.关于性质和用途

①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②用灼烧法区别黄金与黄铜(铜锌合金)

③用无色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①金刚石坚硬,可裁玻璃

②氦气密度小且稳定,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③氧气可燃,可用于气割气焊

A.A                            B.B                            C.C                            D.D

5.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

发射航天飞机

B.

水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蔬菜腐烂

B.面包发霉

C.菜刀生锈

D.石蜡熔化

7.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8.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D.活性炭吸附色素

9.《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下列古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下列现象或过程中,利用的是物质化学性质或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B.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利用硝酸铵和水混合后摇动制冷

C.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11.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下列提法不符合其宗旨的是()

A.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B.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C.化学是一门可以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

D.让公众更多了解化学对社会的贡献,激发人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造热情

12.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A.只有CO

B.只有SO2

C.CO和CO2

D.SO2和CO

二、填空题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

(1)写出氦气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3)写出NO2中右下角数字“2”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A物质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2B

C+2D。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

①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②C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4.根据下列A-D的四个实验,按要求填空:

(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B实验中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C实验中,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D实验中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氧化物和一种黑色固体,反应说明了燃烧不一定要有_____参与。

15.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课题组制备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将100立方厘米大小的“碳海绵”“踩”在狗尾巴草上,纤细的草须一点都没有被压弯,如图所示.该材料具有高弹性、强吸附,应用前景广阔.

(1)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物质,这里的“最轻”指的不是质量,而是指_____.

(2)全碳气凝胶是用碳的两种单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制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全碳气凝胶是一种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6.将稀盐酸分别滴入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1)不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____;

(3)有浅绿色溶液产生的是__________;

(4)有蓝色溶液产生的是__________;

(5)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_____。

17.A、B、C、E、F都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医疗上常用作消毒剂;C、E、F是黑色固体,C常用作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它们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A

C+D+B↑,②B+E

F.(提示:

“↑”表示气体)

(1)写出A的名称:

                   .

(2)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

(3)叙述E在B中反应的现象:

                         .

(4)写出木炭在B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三、实验题

18.下面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___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

___.

(2)甲试管口部向下倾斜,其原因是___.乙、丙均需将导管尾部插入澄清石灰水中,目的是证明有____生成.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在装置乙中a处应连接____或___装置.

(3)从操作步骤看,甲、乙实验都有下列操作:

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都是(填序号)___.

(4)顺序写出还原氧化铜的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

___,乙:

___,丙:

___.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写编号)

四、简答题

19.用集合图示来表示事物类别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图所示:

请用类似的集合图表示: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2)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之间的关系.

20.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的胆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

②将少量块状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使其全部溶解;③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中,胆矾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步骤②中,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呈________色.步骤③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

上述实验中,哪些事实可以说明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是同一物质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

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

(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3)A图中“

”表示构成氧气的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______.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如图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a、b所代表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表中c、d元的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③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

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菱击铕原子,得到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________(填粒子种类)。

(2)在稀盐酸中加入过量锌粒的实验中:

①宏观现现象:

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_,固体逐渐溶解。

②符号表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③微观理解:

下图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写出图中符号表示相应离子的符号:

表示__,

表示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

2、

3、

4、

5、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