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318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巴中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

B、根据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D、根据离子的形成进行分析.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说法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说法正确;

D、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微粒的特性、物质的构成才能正确解答.

3.(2分)(2015•巴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液态氧、矿泉水、医用酒精均为纯净物

NaHCO3、H2SO4、HNO3均为酸

NH3•H2O、NaOH、KOH均为碱

CO2、Al2O3、KMnO4均为氧化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物质的分类.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解答.

A、矿泉水、医用酒精都属于混合物,错误;

B、NaHCO3电离产生了阳离子钠离子,属于盐,错误;

C、NH3•H2O、NaOH、KOH均为碱,正确;

D、KMnO4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结合物质的成分进行.

4.(2分)(2015•巴中)硫酸(H2SO4)是一种常见的酸,在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2

+4

+6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硫酸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2+x+(﹣2)×

4=0,则x=+6价.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2分)(2015•巴中)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鉴别两种化肥NH4Cl和KNO3

检验二氧化碳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铵态氮肥的检验;

气体的干燥(除水);

空气组成的测定;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A、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该洗气瓶除杂质气体的气体走向分析;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A、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能释放出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而硝酸钾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图示操作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我们可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图示操作错误;

C、用浓硫酸来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导管应该是“长进短出”,图示操作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择试剂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是固体,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无法来测定氧气含量,图示操作错误.

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2分)(2015•巴中)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

N2

N2O

NO

NO2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

4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15•巴中)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K+、Ca2+、NO

、CO

Na+、NO

、K+、OH﹣

Na+、NH4+、OH﹣、Cl﹣

Ba2+、H+、SO

、NO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8.(2分)(2015•巴中)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做法错误的是(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厨房橱柜中调味品食盐和蔗糖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用白醋区分苏打和小苏打

物质的鉴别、推断;

硬水与软水;

酸、碱、盐的鉴别;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题.

A、根据肥皂水在软水和硬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厨房中的调味品可以品尝,蔗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进行分析;

C、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苏打和小苏打都会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A、取样品,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品尝,有咸味的是食盐,有甜味的是蔗糖,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的是羊毛,没有此气味产生的是棉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苏打和小苏打都会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9.(2分)(2015•巴中)巴中市通过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建设幸福美丽巴中,让全市人民共享健康生活,下列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对农村各地“巴山新居”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白色污染与防治..

化学与环境保护.

“建设幸福美丽巴中”就是要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选项中属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就是正确做法.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故做法错误;

B、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重要的是会污染空气,故做法错误;

C、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防止水污染,故做法正确;

D、使用一次性木筷,会浪费大量的树木,属于浪费资源,故做法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10.(2分)(2015•巴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2℃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据此解答.

A、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个,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只能溶解8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0g+80g=180g,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C、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的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没提温度,不能比较,错误;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是t1℃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是t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的大于乙,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2015•巴中)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CaCO3→CO2

Zn→ZnSO4

CuO→CuCl2

KOH→KCl

酸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根据转化中原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完成转化需进行的反应,从而得出只有加入盐酸这一途径,才能一步实现的选项.

A、CaCO3→CO2,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及与盐酸反应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

B、Zn→ZnSO4,由于锌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硫酸酸、硫酸铜溶液等发生反应而得到氯化铜,故B错误;

C、CuO→CuCl2,CuO只有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铜,C正确;

D、KOH可与稀盐酸和氯化镁等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钾,故D错误

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转化规律,正确使用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具备的技能.

12.(2分)(2015•巴中)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滤渣一定有Fe粉

滤渣一定有Cu粉

滤液中一定有Fe2+

滤液中一定有Ag+、Cu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金属材料.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

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已全部发生了反应.

由题意可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则一定有银、铜被置换出来;

由于铁粉过量,所以硝酸铜、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

因此,只能得到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Cu的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故A正确;

B、滤渣中一定含有Cu,故B正确;

C、滤液中一定有Fe2+,故C正确;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Cu2+,故D错误.

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首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置换的先后顺序为由弱到强,最强的最后置换出来.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2分)(2015•巴中)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2)硬水中的镁离子 Mg2+.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l.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镁离子可表示为:

Mg2+.

故答案为:

(1)Al;

(2)Mg2+.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分)(2015•巴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请从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中获得的信息写出两条:

(1) 硫化丙烯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 ;

(2) 1个硫化丙烯分子等(合理即可) .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硫化丙烯的化学式是C3H6S,宏观上可表示硫化丙烯这种物质,硫化丙烯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可表示1个硫化丙烯分子,1个硫化丙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的(合理即可).

(1)硫化丙烯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

(2)1个硫化丙烯分子等(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1分)(2015•巴中)人们在生活中常用 煮沸 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消毒杀菌.

硬水与软水..

空气与水.

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对水加热煮沸时,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沉淀,同时能杀死病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因此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答案:

煮沸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水的净化,掌握水的净化的原理、硬水与软水的转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分)(2015•巴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 9 .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氧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X=2+7=9.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图中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6,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9;

(2)氧.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7.(4分)(2015•巴中)如图是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

上述过程的化学原理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溶于水后会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0),我们从酸碱反应的角度知道:

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二氧化碳 .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氨钠,其原因是 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

(3)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更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即向滤出碳酸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化肥中 氮 肥.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叶片变黄,从施肥角度分析,这些小树能否施用该化肥 能 (填“能”或“不能”).

纯碱的制取;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氨盐水显碱性,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二氧化碳;

相同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越小,越容易从溶液中析出;

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氮肥能够使植物的叶色浓绿,促进植物生长.

(1)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其原因是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二氧化碳.

故填:

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二氧化碳.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氨钠,其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3)氯化铵可以用作化肥中的氮肥;

氯化铵是一种氮肥,能使小树的叶色浓绿,促进小树生长.

氮;

能.

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显碱性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要注意理解.

18.(3分)(2015•巴中)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 7(填“<”、“>”或“=”).

(2)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NaOH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 蓝 色.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强酸强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显中性;

(2)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酸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碱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中性;

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以及图象数据来回答.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无剩余,溶液显中性,pH=7,故答案为:

等于;

(2)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

HCl+NaOH=NaCl+H2O,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溶液仍为碱性,所以是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也有剩余的氢氧化钠,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1)=

(2)NaCl、NaOH;

蓝.

酸碱中和反应结合图象知识来考查,难度较大,考查的知识面较广.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9.(4分)(2015•巴中)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H2O2制了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

(3)指出装置B中的错误 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

(4)实验室除用装置C和D收集氧气外,还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若将E装置装满水来收集该气体,应从 b (填“a”或“b”)端通入气体.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1)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根据长颈漏斗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

(1)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O2↑.

2H2O2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装置.

(3)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深伸入液面以下;

(4)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若将E装置装满水来收集该气体,应从b进.

(1)2H2O2

2H2O+O2↑

(2)A

(3)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4)b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判断物质的性质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20.(3分)(2015•巴中)某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