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38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最新.docx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最新

山东武城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1.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又进一步指出:

“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D.二者都是辩证大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2.******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要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在哲学上更切合()。

  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物质无非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观D.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4.下列选项中,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理论是()。

  A.牛顿力学理论B.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D.达尔文进化论

  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个别和一般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

  A.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

  C.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7.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发展教育和科学B.普及群众文化

  C.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D.发展高新技术

  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C.密切联系群众D.坚持对外开放

  9.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

  A.党的战斗力B.党的先进性

  C.党内民主D.党的纪律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是坚持()。

  A.发展先进生产力B.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1.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将从( )起施行。

  A.2004年5月1日B.2004年6月1日

  C.2004年7月1日D.2004年8月1日

  12.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 )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A.10月20日B.9月25日

C.9月20日D.10月25日

13.2002年12月,新中国法制史上迄今为止条文最多、篇幅最长、涉及面最宽、调整范围最大、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法律( )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

  A.《合同法》B.《行政赔偿法》

  C.《民法》(草案)D.《行政诉讼法》

  14.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15.下列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

  A.刑法总则规定,对于故意杀人、****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据此,对于盗窃、故意伤害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B.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有权参加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D.刑法总则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但如果人民法院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则不能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6.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

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管辖原则

  17.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何种目的?

()

  A.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B.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谋取利益的目的D.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18.关于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A.人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B.每个法院的审判工作独立,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但是我国检察机关是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检察权,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

  C.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刑事诉讼法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当公开进行

  D.外国人在我国进行犯罪活动,除享有外交豁免权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我国法律

  19.关于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错误的是()。

  A.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B.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发现法庭审判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即时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C.人民检察院对违反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提出

  D.人民检察院对违反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只能在庭审后提出

  20.下列关于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的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B.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辩护人应当出庭

  C.法院审理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D.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在受理后20日以内审结

21.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认为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如何处理?

()

  A.撤销案件B.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C.退回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D.请求上级人民法院同意由自己审理

  22.从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基本理论上看,刑事诉讼程序意义上的被害人()。

  A.是所有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B.仅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

  C.可以是自诉人D.可以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23.霍布森选择是()。

  A.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B.多个方案中选最优方案

  C.只有一个方案,没有其他选择余地D.二者选其一

  24.开关决策是()。

  A.在多种可供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B.只有两种方案,从中选一

  C.方案越多越好,从中选一D.只有一个方案可选

  25.创造性思维适合于()。

  A.开关决策B.旋钮式决策

  C.程序性决策D.非程序性决策

  26.从狭义上讲,决策是指()。

  A.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B.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C.人们做出决定

  D.人们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做出的决策

  27.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和心理障碍是()的基本特征。

  A.原始决策B.追踪决策

  C.激进型决策D.保守型决策

  28.以多个组织组成的组织群体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是()。

  A.中观管理学B.微观管理学

  C.宏观管理学D.管理学

  29.根据被管理者的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合群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其出发点是将被管理者视为()。

  A.经济人B.社会人

  C.决策人D.文化人

  30.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

  A.决议B.请示

C.会议纪要D.议案

31.矛盾解决的形式主要有()。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C.矛盾的调和D.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32.对人的本质的正确表述是()。

  A.人的本质是抽象的

  B.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的生产劳动的结果

  C.人的本质是由于自然和社会交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3.马克思说:

“权力永远也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

  A.我国的民主建设应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民主权利越真实、越广泛

  C.社会文化条件制约着民主的发展

  D.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

  34.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包括()。

  A.概念B.判断

  C.推理D.表象

  35.孩子:

“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

  爸爸:

“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

  孩子:

“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

  这则笑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联系是客观的

  C.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D.并不是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

  3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

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A.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B.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都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

  D.都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

  37.邓小平提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A.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B.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C.本质上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D.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38.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通过不断探索,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

  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39.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是()。

  A.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B.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D.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40.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起步。

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党中央又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

到2002年,国家在西部开工3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项目总投资额数百亿元。

到2020年,全国地区发展差异系数(根据各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离散系数计算)将控制在0.747以下。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

  A.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B.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C.坚持东中西部平衡发展

D.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绝对运动的,因此,当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变化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条河了。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对上述观点的诡辩,认为当你在跨过河流的时候,河流正在变化,所以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否定了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是错误的观点。

  2.【答案】A。

解析:

“要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的“重点”“突出”等关键词,体现了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关键或中心,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可见,题干体现的哲学思想为对立统一规律相切合,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

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

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

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

题中观点正是对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4.【答案】C。

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其旨在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本题正确答案为C。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客观实在性为物质所特有,意识并不具有,这是两大概念在内涵上的根本区别。

列宁正是通过界定这一区别给物质下定义的。

因此,B为应选项。

  6.【答案】D。

解析: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使事物发展的趋势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7.【答案】A。

解析:

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8.【答案】C。

解析:

******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9.【答案】C。

解析:

党内民主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

  10.【答案】A。

解析: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中居于基础地位。

  11.【答案】C。

解析:

属记忆性试题。

  12.【答案】C。

解析:

9月20日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公民道德宣传日”。

  13.【答案】C。

解析:

属记忆性试题。

  14.【答案】C。

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生产方式属于物质的范畴。

人的行为和动机属意识范畴,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理论,可知答案是C。

  15.【答案】C。

解析:

(1)《刑法》第56条规定,对于故意杀人、****、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该条是采用罗列加概括的方式规定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的范围的,即对于明确罗列的故意杀人、****、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犯罪分子可以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还可以对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因此,对于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深、犯罪情节恶劣,罪行严重的,也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12月23日作出的《关于对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能否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问题的批复》中亦作出了明确规定。

  

(2)选项B是刑法第58条的明文规定,当然正确。

  (3)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根据刑法第54条的规定,首先就是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2条的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无权参加村委会的选举。

因此,选项C不正确。

  (4)附加刑或者附加于主刑适用,或者单独适用。

而不能再作为附加刑的附加而适用。

故选项D正确。

  16.【答案】D。

解析:

刑法的保护管辖原则也是刑法空间效力的内容,它是指即使犯罪行为人不为该国公民,犯罪行为也不在该国领域内发生,但该犯罪是在该国领域外针对该国或者其公民实施的犯罪,则依保护管辖原则,该国仍可依该国刑法对犯罪人进行追究。

  17.【答案】A。

解析:

《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1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条,A项应为“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条,C项应为“一律公开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D项遗漏“外交特权”。

B项的认识是正确的。

  19.【答案】B。

解析: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94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在审判活动监督中,如果发现人民法院或者审判人员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发现法庭审判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在休庭后及时向本院检察长报告。

人民检察院对违反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在庭审后提出。

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时间上,是事后提出,而非当庭提出;二是在主体上,是检察院对法院,而非检察员对法官或法院,所以本题选B。

  20.【答案】B。

解析:

根据《刑诉法》第17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可见,A不选。

根据《刑诉解释》第226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辩护人可以不出庭。

可见,B应选。

根据《刑诉法》第175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可见,C不选。

《刑诉法》第178条规定: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可见,D不选。

本题答案为B。

  21.【答案】C。

解析:

根据《刑诉解释》第11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决定退回人民检察院。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B。

解析:

根据我《刑诉法》的规定和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被害人的概念有两种:

一种是实体意义上的被害人,指所有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另一种是程序意义上的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的刑事被害人。

1996年3月修改《刑诉法》时,将被害人定位为当事人,就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C。

解析:

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和多个方案中选最优方案,是一般决策都该做到的,二者选其一属于开关式决策,人们习惯上把只有一个方案可供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

  24.【答案】B。

解析:

开关式决策即在两种可选方案中,二者择其一,要么甲,要么乙。

A项是所有决策的特点;C项与A项的意思相近,D项被称为“霍布森选择”。

  25.【答案】D。

解析:

非程序性决策通常要处理的是一些偶然发生的、无先例可循的、非常规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难以照章行事,需要有创造性思维。

程序性决策是为了解决那些经常重复出现、性质非常相近的例行性问题,这些问题可按照程序化的步骤和常规性的方法处理。

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开关式决策与旋钮式决策中都包含有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6.【答案】B。

解析:

决策的含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广义上讲,就是做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做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狭义上讲,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A项、C项和D项都和广义的决策有关。

  27.【答案】B。

解析:

追踪决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和心理障碍。

  28.【答案】A。

解析:

中观管理学是以多个组织组成的组织群体作为其研究对象;宏观管理学是以多个群体的组织整体作为其研究对象。

  29.【答案】B。

解析:

根据被管理者的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合群需要(可见是社会人,其他的没有合群性)对其进行管理,其出发点是将被管理者视为社会人。

  30.【答案】C。

解析: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它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重要会议。

  31.【答案】ABCD。

解析:

矛盾得到解决的形式与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相比,要少得多,通行哲学教材所说的矛盾的几种解决方式其实就是矛盾得到解决的结果形式,通行哲学教材将其归结为三种或四种:

(一)产生出利益兼顾、和谐共存的形式;

(二)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三)矛盾各方同归于尽;(四)矛盾各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五)矛盾统一体破裂、解体;(六)矛盾各方发生物质交换和结构重组。

  32.【答案】ABD。

解析:

人,作为一种特殊的高智能生物,“人性”应当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和人的非生物属性这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人的生物属性,体现了人与生物的统一,是人的基本属性,即人性的基础——不可视而不见;人的非生物属性——社会性,体现了人与生物的对立,是人的特殊属性。

离开人的生物属性去空谈社会属性,是大多数理想主义者政治家的通病。

“人的本质”,按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马克思的经典定义,是指人的非生物属性,又称为“人的特性”。

马克思的“人的特性”,理解是:

(1)“自觉自由的活动”;

(2)“劳动”;(3)“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我国理论界,通常也分别从“意识性”、“劳动实践性”、“社会性”三方面使用“人性”或“人的本质”一语。

A、B、D符合题意。

人的本质主要指的是人的非生物属性,即社会性,而C项说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故排除。

  33.【答案】CD。

解析:

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属于干扰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民主并不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民主的发达程度和一个国家制度、执政党的好坏等因素密切相关。

据此,运用排除法可知正确答案为CD。

  34.【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35.【答案】BC。

解析: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主观想象中的联系不能代替或者取消对象自身的客观联系,题干中认为总吃鱼就会游泳,吃鸡就会下蛋,不常吃鱼就不会游泳,主观地、人为地制造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因此B项正确。

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才形成的,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人为联系仍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题干中正是以主观想象的联系去取代客观事物的联系,故而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