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546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docx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

一、选择题(45分,每个5分)

1.加点字读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木直中绳(zhōng符合)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guǐ半)

C.金就砺则利(lì磨刀石)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qì用刀雕刻)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青,取之于蓝锲而舍之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于

4.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是()

A.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其曲中规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下列各句,没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现象的一句是()

A.其曲中规B.筋骨之强C.登高而招D.积善成德

7.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车柔以为轮C.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D.吾尝终日而思矣

8.下列加点字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变化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蚓无爪牙之利C.蟹八跪而二螯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B.青,取之于蓝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二、阅读题(55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12+9+2+3=26分)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2分,2分一个)

①已()②中()③就()④疾()⑤彰()⑥绝()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3分+3分,共10分)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答:

(2分)

13.这两段文字通过设喻方式,列举许多常见的生活现象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3分)

答:

为了说明,从而说明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8+9+2+6+4分=29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8分,2分一个)

①焉()②跬()③驾()④黄泉()

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3分+3分,共9分)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6.这段文字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角度论述了“”的中心论点(2分)

17.把这段文字在原文中用“//”分成三层,并且概括每层的要点。

(6分)

答:

要点一:

说明;要点二:

说明;

要点一:

说明。

18.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各有什么好处?

请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说明。

(4分)

答:

(1)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好处是,比如:

(2)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好处是,比如: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劝学》(教师版)

一、选择题(45分,每个5分)

1、加点字读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C)

A.木直中绳(zhōng符合)zhòng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guǐ半)kuǐ半步

C.金就砺则利(lì磨刀石)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qì用刀雕刻)qiè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A.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承接②并列)

B.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①②转折)

C.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吾尝终日而思矣(①②修饰)

B.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①②并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着/但是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C.青,取之于蓝锲而舍之代词,它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于此/了

4、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是(B)

A.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通“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曝”)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性”)

5、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N-状每天B.其曲中规合于,无活用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N-状向上,向下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N-V游泳

6、下列各句,没有形容词作名词现象的一句是(B)

A.其曲中规曲,弯度B.筋骨之强C.登高而招高,高处D.积善成德善,善行

7、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属/黄金B.车柔以为轮把……做成/认为

C.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品格高尚的人D.吾尝终日而思矣整天

8、下列加点字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变化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B)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转移B.蚓无爪牙之利感情色彩的变化

C.蟹八跪而二螯转移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转移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后句

A.马之千里者定后句B.青,取之于蓝状后句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固定句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二、阅读题(55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12+9+2+3=26分)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2分,2分一个)

①已(停止)②中(合于)③就(靠近)

④疾(加强,响亮)⑤彰(清楚)⑥绝(横渡)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3分+3分,共10分)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即使再把它晒干了,它也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火烤弯曲使它变成了这样。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能对自己检查反省,于是就能智慧通明并且行动没有过错了。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学问有修养之人的天资并非有什么特异之处,只不过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12.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答:

学不可以已。

(2分)

13.这两段文字通过设喻方式,列举许多常见的生活现象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3分)答:

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从而说明为什么“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8+9+2+6+4分=29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8分,2分一个)

①焉(兼词,于之)②跬(半步)③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④黄泉(地下水)

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3分+3分,共9分)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就会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般的思想也就从中具备了。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了,那么即使是烂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一直刻个不停,那么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把大解钳,但是如果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它就没有可以安身的地方,这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16.这段文字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角度论述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2分)

17.把这段文字在原文中用“//”分成三层,并且概括每层的要点。

(6分)

答:

要点一:

说明学习要日积月累;要点二:

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

要点一:

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

18.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各有什么好处?

请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说明。

(4分)

答:

(1)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好处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比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好处是使道理更加鲜明突出,比如:

将蚯蚓与螃蟹作对比,形象深刻地说明了专一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师说》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1小题,共55分)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D.余嘉其能行古道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今之众人(许多人)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C.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的风尚)吾从而师之(接着,然后)

3.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A.小学而大遗B.而耻学于师C.孔子师郯子之徒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吾从而师之(省略句)B.不拘于时(被动句)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

5.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称赞)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记)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士大夫之族(类、辈)

6.选出加点“之”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人非生而知之者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作《师说》以贻之

7.选出加点“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其皆出于此乎B.其出人也远矣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未见其明也

8.选出加点“则”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选出加点“而”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择师而教之B.犹且从师而问焉

C.吾从而师之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10.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

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

11.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2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3.翻译下列各句:

(12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

14.在作者看来,教师的职能是什么?

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

(4分)

答:

职能:

标准:

15.本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

(2分)答: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19题(25分)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6.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则耻师焉,惑焉()

③句读之不知()④不耻相师()

17.翻译下列各句:

(12分,其中①③各5分,②题2分)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答:

②其皆出于此乎?

答: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

18.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和作用。

(3分)

答:

19.本段文字的批判说理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共运用了三重对比,试加以简要说明。

(6分)

答:

 

高中语文会考课课练升级版《师说》(教师答案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1小题,共55分)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D)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D.余嘉其能行古道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C)

A.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今之众人(许多人)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C.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的风尚)吾从而师之(接着,然后)

3.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C)

A.小学而大遗B.而耻学于师C.孔子师郯子之徒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D)

A.吾从而师之(省略句)B.不拘于时(被动句)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

5.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C)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称赞)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记)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士大夫之族(类、辈)

6.选出加点“之”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C)

A.人非生而知之者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作《师说》以贻之

7.选出加点“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

A.其皆出于此乎B.其出人也远矣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未见其明也

8.选出加点“则”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D)

A.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选出加点“而”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

A.择师而教之B.犹且从师而问焉

C.吾从而师之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10.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B)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

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

11.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B)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2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疑难)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懂得)

13.翻译下列各句:

(12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低,无论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4.在作者看来,教师的职能是什么?

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

(4分)(传道受业解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15.本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

(从师学习的必要性)(2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19题(25分)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6.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的风尚)②则耻师焉,惑焉(糊涂)

③句读之不知(泛指文句的诵读)④不耻相师(互相学习)

17.翻译下列各句:

(12分,其中①③各5分,②题2分)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答:

如今的一般人,他们远远地低于圣人,却把跟着老师学习作为耻辱。

②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

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那些所谓的君子都不屑一提,但如今他们的智力却反而比不上这些人,多么奇怪啊!

18.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和作用。

(批判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从反面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3分)

19.本段文字的批判说理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共运用了三重对比,试加以简要说明。

(6分)

答:

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纵向对比,说明圣愚之别就在于是否从师学习;将士大夫之族“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自身矛盾行为进行横向对比,批判他们的糊涂;将“士大夫之族”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横向对比,揭示耻学于师造成的恶果。

苏教版教材基本篇目课课练必修一《赤壁赋》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选出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

A.①举酒属客②渺渺兮于怀B.①举匏樽以相属②倚歌而和之

C.①杯盘狼籍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②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

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例句:

泣孤舟之嫠妇

A.侣鱼虾而友麋鹿B.舞幽壑之潜蛟C.扣舷而歌之D.顺流而东也

4.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月出于东山之上C.徘徊于斗牛之间D.客有吹洞箫者

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B.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D.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6.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不知东方之既白③倚歌而和之④驾一叶之扁舟

A.只有①②同B.只有①④同C.只有②③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而又何羡乎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只有①②同B.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