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3639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6题。

【备课资料】

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企业前期主要是军事企业,后期由于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兴办的主要是民用企业。

军事企业很明显就能够看到它们与封建势力的关系,而民用企业虽然表面上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实质上依然无法脱离与封建势力的关系,特别是它兴办的目的。

(一)洋务派军事企业的性质一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封建官营企业。

因为

(1)这些企业所产生的船舰、枪炮、弹药,概由政府直接调拨军队使用,不计产品价格,更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

(2)生产经费全由国库按规定支付,企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内部积累;

(3)其兴衰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少,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的内部管理;

(4)从企业管理来讲,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大小官吏成群,他们分别掌握经营管理权。

有的工厂的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着军队中的管理制度。

二是这类企业还有浓厚的买办性。

因为

(1)这些工厂在技术和机器设备等方面处处仰仗外国,设备大多陈旧落后,产品多半质量低劣。

(2)企业主要聘用洋员主持,洋务派时时依托洋员,处处求助外国。

三是这类企业已带有了资本主义性质,已不纯粹是昔日封建工业的简单翻版。

因为

(1)它已不是手工业生产,已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和技艺,已是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

(2)企业还雇佣一些以出卖劳动力谋生的劳动者,即中国早期的工业无产阶级,企业均较为普遍地采用雇佣劳动。

(3)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小部分产品由各省以协饷等名目调换或计价购买。

但是这也不能改变洋务派军事企业的封建性,只能说洋务军事企业是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买办企业。

(二)洋务派民用企业的性质从九世纪七年代开始,洋务派在陆续经营军事工业,进行“自强”活动的同时,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其中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电器等交通运输事业。

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

民用企业的性质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但仍有浓厚的封建性。

说它们的性质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是因为:

(1)从企业生产目的来说,民用企业是为了“求富”,即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

(2)从其产品来说,它的产品是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3)在企业内部,都有大量工人存在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4)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官僚、买办、商人以入股形式筹集。

(5)从生产力来说,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某些先进技艺,进行近代化的机器生产,绝大多数在中国是首创。

但这些企业仍带着封建性,主要是因为

(1)从经营管理来说,它们都由洋务官僚倡办和操纵,经营管理权都被洋务派所委派的代表,以总办、会办、帮办的名义把持。

洋务派官僚代表官府掌握了企业的支配权。

(2)在企业中,“官总其大纲”,一般商股并无发言权,每有亏损总要商股承担。

(3)产品又往往服从于清政府的调配,首先满足官方或军事工业的需要,从而使企业很难积累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

高考试题精选

1、(xx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xx年全国大纲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3、(xx年山东卷)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4、(xx年重庆卷)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

“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5、(xx年北京卷)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6、(xx年重庆卷)下图为《点石斋画报·

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xx年山东卷)1872年,“机械螺丝(厂)”创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

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螺丝厂最可能坐落于A北京附近B广州附近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

8、(xx年浙江卷)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

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

“唯湖以委……官赋私负成取足焉”;

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所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栗。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是用来“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总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鸦片战争后的自然经济。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但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外国商品仍难以打开中国市场,故本题应选D项;

题目中未涉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以及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故排除

A、C两项;

B项的表述与1842年《南京条约》中“关税协定”的条款不符,故排除。

2、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机器、小轮舟”以及“纵民为之,加以保护”说明作者激励倡导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故本题选择C项。

3、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时间上看,是19世纪60年代,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仍然是商品输出为主。

从根据所学知识,在浙江还没有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给材料并没有显示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出超,从所给材料看,丝的收购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局面,也就说明丝织业的市场扩大,从而刺激了丝织业的发展,故答案为D。

4、D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

从材料“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很容易分析的出李鸿章反对重庆对外通商,通过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故选D。

5、D

洋布洋纱在国内很多省份都有使用,包括内陆的四川、湖南、湖北等省份,因此A项说尽在通商口岸,错误;

进口洋布在中国内销不如洋纱量大,但不能因此推出洋布销售萎缩,属于过度推断,B项错误;

题目中说有存在洋布内销受阻的情况,恰恰说明了中国传统布业仍有生存空间,C项错误;

洋纱在中国销量增长较快,从另一侧面能推出中国民族织布的发展,D项正确。

6、A

本题考查对洋务企业基本知识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排除②④,洋务产品基本处于仿作阶段,还比不上外国产品;

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故选A项。

7、B

结合所学知识,九世纪六七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所以,只有B项符合。

8、

本题涉及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等知识点,旨在考察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1)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基础知识再现,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计日受值”“王江泾镇‘多织绸„„居者可七千余家’”作答。

(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鬼国„„通商„„中国商人„„狂”“农人„„家家置纺车”“无„„心种菽粟”作答。

第(3)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农产品商业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

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