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373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保监管平台文档格式.docx

系统支撑平台主要建设环境资源目录、元数据以及中心数据库,实现系统支撑平台的数据资源检索、数据应用集成、数据交换共享、数据综合分析以及部分业务系统所需的模型数据等。

环境地理信息专题图应用系统主要建设的内容包括二维矢量数据、三维数据、环境专题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环境地理数据的建设以及可以提供各类地图服务接口的GIS服务引擎的建设,实现环境地理数据空间可视化、空间查询、空间数据管理以及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GIS所需的各类服务。

通过“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的建设,将琅岐镇环保部门已建及新建各业务系统统一接入整合,实现琅岐环保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等的集中整合与交互共享,为未来环保“大数据”综合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4)在“智慧管理层”,项目将建设“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管理应用系统。

该系统包括环保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系统、环保业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和环境舆情监测系统。

环保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系统面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共性平台架构的软硬件结合的环保行业“防、控、治”相结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平台,实现风险防控、应急信息管理、现场处置管理、视频会议管理、应急指挥管理、事后评估管理等方面内容。

环保业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将集成总量减排、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环境统计、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科技项目申报、空气质量对比分析、在线申报审批、行政处罚监管、固废管理等环保物联网业务管理系统,实现琅岐环保部门内部业务管理的智能化,并与环保部门内部办公OA系统无缝集成。

同时建设环保综合展示系统,基于GIS一张图对外展示琅岐镇环保建设成果,包括各种类型专题图的展示、三维模型的展示以及一些图片视频多媒体的展示等,结合GIS在线监控数据,实现数据的综合统计展示和综合分析展示。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运用数据采集分析模型系统,实现大气污染态势的预测预报,并通过WEB手机APP、微信平台向公众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

实现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危废监测系统、遥感系统的数据整合与接入,优化数据库结构,提升数据访问效率,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共享等功能。

通过环保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多个服务于企业、环保部门以及公众的业务应用系统纳入本系统,实现“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以服务为根本的理念。

建设内容

在环境感知层建设或整合环境质量(气、水、扬尘、酸雨、声)、污染源、固废、放射源、机动车尾气等环境感知体系,建设环境视频统一监控系统,结合应急监测、遥感和卫星等提升琅岐镇对环境要素的在线感知能力。

在数据传输层通过前端数采仪改造、多网融合网关与网间传输设备的部署,实现多种网络的融合,保障环境感知及业务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系统支撑层建设“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提供不低于100TB环境数据可靠分类存储能力,20个以上“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应用系统接入整合及支撑能力,实现环保基础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等10大类数据的集中整合与共享应用,形成环保“大数据”。

在智慧管理层建设环境风险管理应急指挥、环保业务信息综合管理、环境监察和移动执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水环境质量预报预测和环境舆情监测等6大类智慧应用系统,实现“环保监管平台物联网”业务数据的智能分析、挖掘,为琅岐镇环境风险管理应急指挥、总量减排任务决策规划、环境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环保数据集市,并进一步建设环境管理驾驶舱;

拓展环保监管平台APP应用,形成标准体系。

为琅岐镇“环保监管平台”大数据建设提供全面基础支撑,充分满足环境主管单位对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琅岐镇环境修复治理、产业规划调整、生态环境补偿建设提供全面环境和管理数据支撑,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传感层建设

一、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

(一)概述

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是基于有线/无线网络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以自动监测仪器为采集前端、以有线/无线数据通讯设备为关键节点、以运营商数据网络为传输通道、以功能完备的后台监测管理软件为支撑的一体化整合系统。

基于国标方法的小型空气站,在监测因子(NOX、O3、CO、PM10、PM、SO2、THC)和布点的选择方面,可以根据环境监管的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如针对交通主干道的附近的空气质量监测是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的有效补充。

(二)架构整套系统应由前端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等单元组成,负责自动采样、自动监测每点的数据。

数据通过接口协议需进入有线/无线通讯节点设备的独立传输通道,由有线/无线通讯数据终端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监测管理中心。

中心接收到相关参数数据,通过后台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或办公室进行监测,随时得到即时数据报告,实现远端无人值守。

(三)建设内容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样品采集、空气质量分析模块、颗粒物分析模块、气象参数传感器、动态自动校准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以及条件保证系统等组成。

一体化的小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体现出很多优势。

系统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

可组合的抽屉式安装结构和内采样阀板相结合,所需安装空间小。

系统电气及管路连接按照用户要求预设置,简化现场安装和调试。

二、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一)概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排放达标情况等目的,是目前环境监测应用领域技术种类比较全面的技术手段。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按照国家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要求进行系统配置,同时还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其他监测项目的选配。

整个系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相应标准,配备先进、可靠、稳定的在线连续监测设备,监测数据可通过VPN方式与水站自动站现有数据平台实现无缝链接,充分发挥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

手工监测存在监测频次低、监测数据分散、不能及时反映污染变化状况等缺陷,难以满足水环境管理愈加精细化的需求。

琅岐镇分别设在清溪河南外环桥、平天湖莲花台、白洋河赵圩断面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站,远不能满足琅岐镇水环境监测和管理需要。

因此建立一个全县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势在必行。

(二)架构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采水单元

(2)配水单元

(3)分析单元

(4)控制单元

(5)子站站房及配套设施

(三)建设内容

本项目将在琅岐镇原有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新建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采水单元、配水单元、常规五参数在线分析仪、高锰酸盐指数在线分析仪、氨氮在线分析仪、总磷在线分析仪、水质自动采样器、站房配套设施、系统控制单元及辅助设备。

(1)采水单元:

包括水泵、管路、供电及安装结构部分。

(2)配水单元:

包括水样预处理装置、自动清洗装置及辅助部分。

配水单元直接向监测仪器供水,具有在线除泥沙和在线过滤,手动和自动管道反冲洗和除藻装置;

其水质、水压和水量应满足自动监测仪器的需要。

(3)分析单元:

由监测分析仪表组成,完成系统水样监测分析任务,主要有监

测参数有常规五参数、COD、氨氮、总磷等。

(4)控制单元:

包括系统控制机柜和系统控制软件;

数据采集、处理与存储及

基站各单元的控制和状态的监控;

有线通讯(ADSL)和无线通讯(GSM、GPRS和CDMA)设备等。

(5)子站站房及配套设施:

包括站房主体和配套设施。

站房建设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条件、水电接入条件、采水配水系统条件、监测设备的配置数量等,按照一般民用建筑的有关规定要求整体设计,结构材料要符合监测用房的安全要求(如防火、防腐,需备有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配套设施主要包括:

空调换气扇、照明设备、洗手池、停电保护及稳压设备、防雷设备、工作台等。

三、标准化智慧化监控站房建设监控站房作为各种自动监控在线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设施,在建设的时候往往为企业所忽视,部分细节做的不是很到位,本次琅岐镇环保监管平台系统建设需要针对监控站房实现标准化、智慧化建设。

下面以污水厂出水口监测站房为例,结合国家标准要求,简单说明监测站房的规范建设:

在《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中监测站房条目详细规定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站房的建设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新建监测站房面积应不小于7卅。

监测站房应尽量靠近采样点,与采样点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监测站房应做到专室专用。

监测站房应相对密闭,留有一门一窗,安装空调,保证室内清洁,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应符合ZBY120的要求。

监测站房内应有安全合格的配电设备,能提供足够的电力负荷,不小于5kW。

站房内应配置稳压电源。

监测站房内应有合格的给、排水设施,应使用自来水清洗仪器及有关装置。

监测站房应有完善规范的接地装置和避雷措施、防盗和防止人为破坏的设施。

监测站房如采用岩棉彩钢夹芯板搭建,应符合相关临时性建(构)筑物设计和建造要求。

监测站房内应配备灭火器箱、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沙桶等。

监测站房不能位于通讯盲区。

监测站房的设置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造成影响。

基于以上各项标准,结合本次项目设计要求及监测站实情,可依据实际情况作微调整。

如包括站房的面积、地砖的铺设、桌椅配备摆放、设备的高度智能化等细节。

(一)站房环境监测系统方案站房环境监测系统是一套运用环保物联网技术、现代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智能综合系统。

系统通过对站房动力环境数据的测量、采集、传输、存储、分析评价、应用、发布等过程,及时、准确地感知站房状况及设备运行状态,并可提供远程反控,从而达到无人值守的目的。

服务于环保部门对站房运行状况的监控和评价等,为制定经济有效的站房建设和运维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四、高精度扬尘监测设备

(一)概述

建设工地扬尘是建筑施工或者市政和道路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无组织颗粒物污染,既包括施工工地内部各种施工环节造成的一次扬尘,也包括因施工运输车辆粘带泥土以及建筑材料逸散在工地外部道路上所造成的二次交通扬尘。

给周围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不仅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而且给国家和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对建筑施工工地扬尘进行控制是琅岐镇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琅岐镇市区各类施工工地点多、面广、线路长,给工地扬尘监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琅岐镇每年都有很多工地在施工,分布在全县的各个角落,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及噪音给城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目前,需开展全县范围内重点工地的实时监控,确保环境问题可以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

需加强精细化管理城市扬尘,因此需要在主要道路两侧和施工工地新增扬尘和噪声监测点,逐步开展无组织扬尘与噪声在线监控的试点工作。

(二)建设内容

实现对琅岐镇所有在建工地粉尘、噪声、视频、气象参数的实时监控,具备对工地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排名的功能,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预计增加工地高精度扬尘监测套。

主要建设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高精度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由B射线法颗粒物监测单元、噪声监测单元、视频监控单元、气象参数监测单元、数据存储及处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监控中心平台等。

系统建成后,一是经济效益可观,可减少社会治理环境投资,增加环境治理资金;

二是环境、社会效益可观,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等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数量的实时自动监测,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的全程跟踪、监控,对大气污染源、提高环境执法、环境监测效率和应急反应能力,增强环境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二是实现全县地区空气质量状况数据的实时获取,提高了政府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完成管理水平由常规化向自动化、信息化转变。

对推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针对城市居民区、农村乡镇、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区域边界、污染物传输通道等多种环境监测对象,进行大范围、高密度“网格组合布点”,利用固定监测、移动监测技术等技术,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精细化在线监控网格,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快速捕捉污染源的异常排放行为并实时预警,而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区域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实现更精准的预警预报,对区内污染实现靶向治理,跨界污染进行有效甄别。

网格化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具备全区域覆盖、精细化监控的双重优势,为管理者提供了精准全面的空气质量数据,作为环境网格化监管的执法保障和有力支持,为管理者的环保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依据。

感知层设备布点:

针对琅岐镇有代表性的,需长期重点关注的和“说不清”污染来源的区域进行重点布点;

注意间距,尽量均匀布置,间距介于1*1和3*3公里之间;

尽量照顾到区域边界和上下风向处,特别是存在可能污染源的临界位置;

重点关注的位置,如居民区,核心商务区,重点污染企业,工业园区、交通主干道、重点工地、重点餐饮企业等;

安装高度3-5米,固定牢固,不要遮挡;

定期巡检,关注电池电量和传感器寿命;

结合网格化监管的划分区域,做到能够一一对应。

综合以上原则,方案拟在试点区域内布置个六参数空气微型站;

形成覆盖区域的网格化监测网络。

针对重点区域内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和其他特殊需求,可以在区域内部、边界处和国控子站周边增加一定数量VOCs、H2S、NH3、噪音、

辐射强度、温度、雨量等特征污染源微型站。

定制化系统建设和数据服务模式:

空气质量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定制数据报告;

突发事件和其他应急报告;

定期和突发应急事件扫描报告等;

结合网格化管理的区域划分,提供面向于不同区域的人员分级定向浏览服务。

六、危废监控管理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卫星定位技术(GPS),建立一个集物联网RFID识别、二维码识别、视频监控、GPS跟踪、电子联单管理、危险废物信息管理、危险废物地理信息分析及可视化管理为一体的危废监控管理系统,完成对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到处置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监控管理,实现危险废物的产生者、运输者、处置者及管理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助力环保部门及时、准确、动态掌握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信息,提高危废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安徽省相关条例,琅岐镇在十三五期间需严格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建立危险废物项目信息移交制度。

对危险废物实施了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了全县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申报制度、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制度、危险废物纸质联单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电子联单管理制度,实现了从危废产生到处置的全程电子监管。

目前,琅岐镇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为4家(东至经济开发区固废处置中心有限公司、琅岐镇环境保护产业开发服务中心、琅岐镇万顺环保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百益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琅岐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尚未实现自动监控。

所用系统为省厅固废管理系统。

本项目需实现与省平台数据的对接,将省平台监管的业务数据同步存储到业务支持平台中。

同时选取试点单位,对危废从产生、运输、处置等全生命过程的动态状态信息进行监管。

(二)建设内容危废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数字化危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可通过RFID识别、二维码识别、视频监控、GPS跟踪等技术,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动态感知,实现全过程、可视化、可溯源管理。

2)规范化转移联单管理机制系统建立危险废物运输转移联单管理机制,有效规范危废管理台帐,对危废内容、转移数量、特性、形态、包装方式、产废单位、运输车辆、接收单位等信息进行全面监控和动态审核,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保障运输过程规范安全。

3)多维度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系统可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等信息按照区域、行业、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通过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多种图表进行展示。

4)可视化危废管理信息展示

系统可结合GIS地图,按危废类别直观展示各单位位置分布情况和危废产生、运输、贮存及处置状况。

并可利用车载GPS卫星定位,在GIS地图上实时查看车辆位置及相应危废转移路径,保障危废转移正常合规进行。

5)提供监控异常报警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实时分析和预警处理技术,动态监控各单位危废库存、转移数量、转移路径及处置方法等信息。

如发生异常,系统自动发出库存预警、数量比对报警、运输违规报警、处置违规报警等信息,方便各环节参与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并作出响应。

网络传输层建设

一、概述网络传输在在本项目中起到数据通信、指令发布、信息传播等关键作用,本项目地理上涉及范围广、系统上结构复杂、运行上要求效率高,因而必须采用高效、稳定、可靠的网络传输系统。

在办公楼内,采用成熟、稳定的以太网网络,可以对办公楼内或办公楼间的信息、控制数据进行传输,在远程数据采集、数据汇聚、定位跟踪、移动执法以及设备控制方面,则需要用到特殊的网络传输方法。

本项目中,将主要采用移动网络传输、Mesh网络传输以及卫星网络传输等几种方法来实现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为远程感知设备的数据传输提供质量和安全性的技术保障。

感知数据传输的基本功能就是将综合监测站点的各项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向信息中心服务器进行汇总传输,同时准备接收“环保监管平台”中心的远程命令。

二、架构针对琅岐镇环保部门现有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实现以下升级改造:

1)打通现有5张网的链路,实现数据传输的互联互通;

2)对核心交换和接入交换扩展;

3)建立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确保系统稳定安全持续运行;

4)加强服务器的存储能力,并留有备份;

5)参照网络二级等保标准,根据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技术要求,增加系统网络安全设备,提升原有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系统支撑层建设平台支撑层主要包括系统支撑平台、环境地理信息专题图应用系统、环境视频统一监控平台以及相应的基础支撑软硬件。

一、系统支撑平台

(一)概述系统支撑平台是以数据集成、流程集成、应用集成和平台集成为目标的综合性环境中心,使业务系统完成从以技术为中心向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基于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实现对环境资源的分类及存储,建立数据与业务的关联关系,促进业务协同以及数据的统一共享与调用,形成全局数据视图,构建一个“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支撑平台。

将“信息孤岛”整合成为“信息大陆”,形成“环保大数据”,实现环境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同时基于大数据挖掘与模型分析方法,对环境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环境决策提供辅助支撑与保障。

系统支撑平台具体建设目标包括:

1)环境信息资源的分类及存储;

在环境信息资源框架数据分类体系以及环境信息资源目录指导下,对环境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分类管理,提升环境信息资源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也为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2)建立数据间、业务间关联关系;

以业务为视角,建立主题数据集,实现业务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调用,实现数据“一处管理,多处使用”的应用模式。

3)集中共享与调用;

以系统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单位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

4)数据统计分析与深度应用。

以环境大数据整合为基础,以数据挖掘与仿真模拟为手段,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综合深入利用,挖掘数据价值,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