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44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7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答案详解.docx

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答案详解

VLIW是

(1)的简称。

(1)A.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B.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C.单指令流多数据流D.超长指令字

【答案】D

【解析】本题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VLIW是超长指令字的缩写。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方式中,

(2)方式可以实现主存任意一块装入Cache中任意位置,只有装满才需要替换。

(2)A.全相联B.直接映射C.组相联D.串并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全相联映射是指主存中任一块都可以映射到Cache中任一块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主存中的一块需调入Cache吋,可根据当时Cache的块占用或分配情况,选择一个块给主存块存储,所选的Cache块可以是Cache中的任意一块。

直接相联映射方式是指主存的某块j只能映射到满足特定关系的Cache块i中。

全相联映射和直接相联映射方式的优缺点正好相反。

对于全相联映射方式来说为优点的恰是直接相联映射方式的缺点,而对于全相联映射方式来说为缺点的恰是直接相联映射方式的优点。

组相联映像了兼顾这两种方式的优点:

主存和Cache按同样大小划分成块;主存和Cache按同样大小划分成组;主存容量是缓存容量的整数倍,将主存空间按缓冲区的大小分成区,主存中每一区的组数与缓存的组数相同;当主存的数据调入缓存时,主存与缓存的组号应相等,也就是各区中的某一块只能存入缓存的同组号的空间内,但组内各块地址之间则可以任意存放,即从主存的组到Cache的组之间采用直接映象方式;在两个对应的组内部采用全相联映象方式。

如果“2X”的补码是“90H”,那么X的真值是(3)。

(3)A.72B.-56C.56D.1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先由补码“90H”得出其对应的真值,为负数,绝对值为二进制形式的01110000,转换为十进制后等于-112,即2x=-112,因此x等于-56。

移位指令中的(4)指令的操作结果相当于对操作数进行乘2操作。

(4)A.算术左移B.逻辑右移C.算术右移D.带进位循环左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算术移位时,对于负数.其符号位可能需要特殊处理,逻辑移位中没有符号的概念,只是二进制位序列。

算术左移等同于乘以2的操作。

内存按字节编址,从A1000H到B13FFH的区域的存储容量为(5)KB。

(5)A.32B.34C.65D.6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结束地址和起始地址的差值再加1为存储单元的个数,B13FFH-A1000H+1=10400H,转换为十进制后等于65536+1024=64KB+1KB=65K。

以下关于总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6)。

(6)A.并行总线适合近距离高速数据传输

B.串行总线适合长距离数据传输

C.单总线结构在一个总线上适应不同种类的设备,设计简单且性能很高

D.专用总线在设计上可以与连接设备实现最佳匹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串行总线将数据一位一位传输,数据线只需要一根(如果支持双向需要2根),并行总线是将数据的多位同时传输(4位,8位,甚至64位,128位),显然,并行总线的传输速度快,在长距离情况下成本高,串行传输的速度慢,但是远距离传输付串行成本低。

单总线结构在一个总线上适应不同种类的设备,通用性强,但是无法达到高的性能要求,而专用总线则可以与连接设备实现最佳匹配。

以下关于网络层次与主要设备对应关系的叙述中,配对正确的是(7)。

(7)A.网络层——集线器B.数据链路层——网桥

C.传输层——路由器D.会话层——防火墙

【答案】B

【解析】

网络层的联网设备是路由器,数据链路层的联网设备是网桥和交换机,传瑜层和会话层主要是软件功能,都不需要专用的联网设备。

传输经过SSL加密的网页所采用的协议是(8)。

(8)A.HTTPB.HTTPSC.S-HTTPD.HTTP-S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HTTPS方面的基础知识。

Https(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overSecureSocket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即使用SSL加密算法的HTTP。

为了攻击远程主机,通常利用(9)技术检测远程主机状态。

(9)A.病毒查杀B.端口扫描C.QQ聊天D.身份认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安全中漏洞扫描基础知识。

通常利用通过端口漏洞扫描来检测远程主机状态,获取权限从而攻击远程主机。

某软件公司参与开发管理系统软件的程序员张某,辞职到另一公司任职,于是该项目负责人将该管理系统软件上开发者的署名更改为李某(接张某工作)。

该项目负责人的行为(10)。

(10)A.侵犯了张某开发者身份权(署名权)

B.不构成侵权,因为程序员张某不是软件著作权人

C.只是行使管理者的权利,不构成侵权

D.不构成侵权,因为程序员张某现已不是项目组成员

【答案】A

【解析】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

署名权是指软件开发者为表明身份在自己开发的软件原件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

法律法规规定署名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不同软件来自不同开发者这一事实不被人混淆,署名即是标记,旨在区别,区别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护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署名彰显了开发者与软件之间存在关系的客观事实。

因此,行使署名权应当奉行诚实的原则,应当符合有效法律行为的要件,否则会导致署名无效的后果。

署名权只能是真正的开发者和被视同开发者的法人和非法人团体才有资格享有,其他任何个人、单位和组织不得行使此项权利。

所以,署名权还隐含着另一种权利,即开发者资格权。

法律保护署名权,意味着法律禁止任何未参加开发人在他人开发的软件的署名。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在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的署名”的行为是侵权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开发者身份权即署名权。

美国某公司与中国某企业谈技术合作,合同约定使用1项美国专利(获得批准并在有效期内),该项技术未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申请专利。

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11)需要向美国公司支付这件美国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11)A.在中国销售,中国企业B.如果返销美国,中国企业不

C.在其他国家销售,中国企业D.在中国销售,中国企业不

【答案】D

【解析】

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在中国或其他国家销售,中国企业不需要向美国公司支付这件美国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这是因为,该美国公司未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申请该专利,不受中国及其他国家专利法的保护,因此,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及其他国家销售,中国企业不需要向美国公司支付这件美国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如果返销美国,需要向美国公司支付这件美国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这是因为,这件专利已在美国获得批准,因而受到美国专利法的保护,中国企业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要在美国销售,则需要向美国公司支付这件美国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以下媒体文件格式中,(12)是视频文件格式。

(12)A.WAVB.BMPC.MP3D.MOV

【答案】D

【解析】

WAV为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它符合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文件规范。

BMP(Bitmap)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件格式,可以分成两类:

设备相关位图(DDB)和设备无关位图(DIB)。

它采用位映射存储格式,除了图像深度可选以外,不采用其他任何压缩。

MP3(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Ⅲ)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驻被设计用来大幅度地降低音频数据量。

作为文件扩展名时表示该文件时一种音频格式文件。

MOV即QuickTime影片格式,它是Apple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用于存储常用数字媒体类型。

以下软件产品中,属于图像编辑处理工具的软件是(13)。

(13)A.PowerpointB.PhotoshopC.PremiereD.Acrobat

【答案】B

【解析】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

Premiere是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由Adobe公司推出,广泛应用于广吿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中。

Acrobat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编辑软件。

Photoshop(简称PS)是由Adobe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

使用150DPI的扫描分辨率扫描一幅3×4英寸的彩色照片,得到原始的24位真彩色图像的数据量是(14)Byte。

(14)A.1800B.90000C.270000D.810000

【答案】D

【解析】

DPI(DotsPerInch,每英寸点数)通常用来描述数字图像输入设备(如图像扫描仪)或点阵图像输出设备(点阵打印机)输入或输出点阵图像的分辨率。

一幅3×4英寸的彩色照片在150DPI的分辨率下扫描得到原始的24位真彩色图像的数据量是(150×3)×(150×4)×24/8=810000字节。

某软件项目的活动图如下图所示,其中顶点表示项目里程碑,连接顶点的边表示包含的活动,边上的数字表示活动的持续时间(天),则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15)天。

活动BD最多可以晚开始(16)天而不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15)A.15B.21C.22D.34

(16)A.0B.2C.3D.5

【答案】CA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活动图是描述一个项目中各个工作任务相互依赖关系的一种模型,项目的很多重要特性可以通过分析活动图得到,如估算项目完成时间,计算关键路径和关键活动等。

根据上图计算出关键路径为A-B-D-G-I-K-L,其长度为22,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均为关键活动。

活动BD在关键路径上,因此松弛时间为0。

在结构化分析中,用数据流图描述(17)。

当采用数据流图对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时,(18)是一个外部实体。

(17)A.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用于对数据建模

B.数据在系统中如何被传送或变换,以及如何对数据流进行变换的功能或子功能,用于对功能建模

C.系统对外部事件如何响应,如何动作,用于对行为建模

D.数据流图中的各个组成部分

(18)A.读者B.图书C.借书证D.借阅

【答案】BA

【解析】本题考査结构化分析的基础知识。

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的一个重要模型,描述数据在系统中如何被传送或变换,以及描述如何对数据流进行变换的功能,用于功能建模。

数裾流图中有四个要素:

外部实体,也称为数据源或数据汇点,表示要处理的数据的输入来源或处理结果要送往何处,不属于目标系统的一部分,通常为组织、部门、人、相关的软件系统或者硬件设备;数据流表示数据沿箭头方向的流动;加工是对数据对象的处理或变换;数据存储在数据流中起到保存数据的作用,可以是数据库文件或者任何形式的数据组织。

根据上述定义和题干说明,读者是外部实体,图书和借书证是数据流,借阅是加工。

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的输出不包括(19)。

(19)A.数据流图B.实体联系图C.数据字典D.软件体系结构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开发过程的基础知识。

结构化分析模型包括数据流图、实体联系图、状态迁移图和数据字典,因此这些模型是需求分析阶段的输出。

而确定软件体系结构是在软件设计阶段进行的。

以下关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的编译和解释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0)。

(20)A.编译程序不参与用户程序的运行控制,而解释程序则参与

B.编译程序可以用高级语言编写,而解释程序只能用汇编语言编写

C.编译方式处理源程序时不进行优化,而解释方式则进行优化

D.编译方式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而解释方式则生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解释程序也称为解释器,它或者直接解释执行源程序,或者将源程序翻译成某种中间代码后加以执行;而编译程序(编译器)则是将源程序翻译成H标语言程序,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目标程序。

这两种语言处理程序的根本区别是:

在编译方式下,机器上运行的是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源程序和编译程序都不再参与目标程序的执行过程;而在解释方式下,解释程序和源程序(或其某种等价表示)要参与到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运行程序的控制权在解释程序。

简单来说,在解释方式下,翻译源程序时不生成独立的H标程序,而编译器则将源程序翻译成独立保存的目标程序。

以下关于脚本语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1)。

(21)A.脚本语言是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B.脚本语言更适合应用在系统级程序开发中

C.脚本语言主要采用解释方式实现

D.脚本语言中不能定义函数和调用函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维基百科上将脚本语言定义为“为了缩短传统的编写—编译—链接—运行过程而创建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通常具有简单、易学、易用的特色,目的就是希望开发者以简单的方式快速完成某些复杂程序的编写工作。

脚本语言一般运行在解释器或虚拟机中,便于移植,开发效率较高。

将高级语言源程序先转化为一种中间代码是现代编译器的常见处理方式。

常用的中间代码有后缀式、(22)、树等。

(22)A.前缀码B.三地址码C.符号表D.补码和移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杏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中间代码”是一种简单且含义明确的记号系统,可以有若干种形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与具体的机器无关。

最常用的一种中间代码是与汇编语言的指令非常相似的三地址码,其实现方式常采用四元式,另外还有后缀式、树等形式的中间代码。

当用户通过键盘或鼠标进入某应用系统时,通常最先获得键盘或鼠标输入信息的是(23)程序。

(23)A.命令解释B.中断处理C.用户登录D.系统调用

【答案】B

【解析】

I/O设备管理软件一般分为4层:

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和用户级软件。

至于一些具体分层时细节上的处理,是依赖于系统的,没有严格的划分,只要有利于设备独立这一目标,可以为了提高效率而设计不同的层次结构。

I/O软件的所有层次及每一层的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箭头给出了I/O部分的控制流。

当用户通过键盘或鼠标进入某应用系统时,通常最先获得键盘或鼠标输入信息的程序是中断处理程序。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当用户双击“IMG_20160122_103.jpg”文件名时,系统会自动通过建立的(24)来决定使用什么程序打开该图像文件。

(24)A.文件B.文件关联C.文件目录D.临时文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Windows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当用户双击一个文件名时,Windows系统通过建立的文件关联来决定使用什么程序打开该文件。

例如,系统建立了“Windows照片查看器”或“11view”程序打开扩展名为“.jpg”类型的文件关联,那么当用户双击“IMG_20160122_103.jpg”文件时,Windows先执行“Windows照片査看器”或"11view"程序,然后打开“IMG_20160122_103.jpg”文件。

进程P1、P2、P3、P4和P5的前趋图如下图所示:

若用PV操作控制进程P1、P2、P3、P4和P5并发执行的过程,则需要设置5个信号量S1.S2.S3.S4和S5,且信号量S1~S5的初值都等于零。

下图中a和b处应分别填写(25);c和d处应分别填写(26),e和f处应分别填写(27)。

(25)A.V(S1)、P(S2)和V(S3)B.P(S1)、V(S2)和V(S3)

C.V(S1)、V(S2)和V(S3)D.P(S1)、P(S2)和V(S3)

(26)A.P(S2)和P(S4)B.P(S2)和V(S4)

C.V(S2)和P(S4)D.V(S2)和V(S4)

(27)A.P(S4)和V(S4)V(S5)B.V(S5)和P(S4)P(S5)

C.V(S3)和P(S4)P(S5)D.P(S3)和P(S4)P(S5)

【答案】CBB

【解析】

根据前驱图,P1进程执行完需要通知P2和P3进程,故需要利用V(S1)V(S2)操作通知P2和P3进程,所以空a应填V(S1)V(S2);P2进程执行完需要通知P4进程,所以空b应填V(S3)。

根据前驱图,P3进程运行前需要等待P1进程的结果,故需执行程序前要先利用1个P操作,而P3进程运行结束需要通知P5进程。

根据排除法可选项只有选项B和选项C。

又因为P3进程运行结束后需要利用1个V操作通知P5进程,根据排除法可选项只有选项B满足要求。

根据前驱图,P4进程执行结束需要利用1个V操作通知P5进程,故空e处需要1个V操作;P5进程执行前需要等待P3和P4进程的结果,故空f处需要2个P操作。

根据排除法可选项只有选项B和选项C能满足要求。

根据试题(27)分析可知,P3进程运行结束是利用V(S4)通知P5进程,故P4进程运行结束是利用V(S5)通知P5进程。

在采用三级模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如果对数据库中的表Emp创建聚簇索引,那么应该改变的是数据库的(28)。

(28)A.模式B.内模式C.外模式D.用户模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庐内部的表示方式。

由内模式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对表Emp创建聚簇索引,意为索引项的顺序是与表中记录的物理顺序一致的索引组织,所以需要改变的是数据库的内模式。

在某企业的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设计阶段,员工实体在质量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质检员”,而在人事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员工”,这类冲突被称之为(29)。

(29)A.语义冲突B.命名冲突C.属性冲突D.结构冲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中的基础知识。

根据局部应用设计好各局部E-R图之后,就可以对各分E-R图进行合并。

在合并过程中需解决分E-R图中相互间存在的冲突,消除分E-R图之间存在的信息冗余,使之成为能够被全系统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统一且精炼的全局概念模型。

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命名冲突、属性冲突和结构冲突三类。

命名冲突是指相同意义的属性,在不同的分E-R图上有着不同的命名,或是名称相同的属性在不同的分E-R图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些也要进行统一。

属性冲突是指同一属性可能会存在于不同的分E-R图,由于设计人员不同或是出发点不同,属性的类型、取值范围、数据单位等可能会不一致,这些属性对应的数据将来只能以一种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统一。

结构冲突是指同一实体在不同的分E-R图中有不同的属性,同一对象在某一分E-R图中被抽象为实体而在另一分E-R图中又被抽象为属性,需要统一。

对于关系模式R(X,Y,Z),下列结论错误的是(30)。

(30)A.若X→Y,Y→Z,则X→ZB.若X→Z,则XY→Z

C.若XY→Z,则X→Z,Y→ZD.若X→Y,X→Z,则X→YZ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函数依赖概念和性质。

选项A是传递规则,故结论是正确的。

选项B中,X→Z成立,则给其决定-素X再加上其他冗余属性Y也成立。

选项C的结论错误的,反例:

如XY为学号和课程号,Z为成绩,则学号、课程号→成绩成立,但学号→成绩不成立。

选项D是合并规则,故结论是正确的。

此题也可以采用证明的方法来判定。

若对关系R1按(31)进行运算,可以得到关系R2。

(31)A.σ商品名=‘毛巾’⋁‘钢笔’(R1)

B.σ价格≥‘8’(R1)

C.π1,2,3(R1)

D.σ商品编号=‘01020211’⋁‘02110200’(R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关系代数概念和性质。

选项A“σ商品名=‘毛巾’⋁‘钢笔’(R1)”的结果有商品编号为01020211、01020212、01020213和02110200的商品,而R2中没有商品编号为01020213的商品,因此该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B“σ价格≥‘8’(R1)”的结果只有价格大于8的商品,运算结果为表2。

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选项C“σ商品编号=‘01020211’⋁‘02110200’(R1)”的结果只有商品编号为010202111和02110200的商品,而没有商品编号为01020213的商品,因此该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D“π1,2,3(R1)”的结果等价于无条件对R1进行投影,运算结果就为R1。

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关系规范化是在数据库设计的(32)阶段进行。

(32)A.需求分析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

【答案】C

【解析】

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之一是对关系模式进一步的规范化处理。

因为生成的叨始关系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要求,还会有数据冗余、更新异常存在,这就需要根据规范化理论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消除冗余和更新异常。

不过有时根据处理要求,可能还需要增加部分冗余以满足处理要求。

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就需要作部分关系模式的处理,分解、合并或增加冗余属性,提高存储效率和处理效率。

若给定的关系模式为R,U={A,B,C),F={AB→C,C→B),则关系R(33)。

(33)A.有2个候选关键字AC和BC,并且有3个主属性

B.有2个候选关键字AC和AB,并且有3个主属性

C.只有1个候选关键字AC,并且有1个非主属性和2个主属性

D.只有1个候选关键字AB,并且有1个非主属性和2个主属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

根据函数依赖定义可知AC→U、AB→U,所以AC和AB为候选关键字。

根据主属性的定义“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叫做主属性(Primeattribute),否则叫做非主属性(Nonprimeattribute)”,所以,关系R中的3个属性都是主属性。

设关系模式R<U,F>,其中U为属性集,F是U上的一组函数依赖,那么Armstrong公理系统的伪传递律是指(34)。

(34)A.若X→Y,Y→Z为F所蕴涵,则X→Z为F所蕴涵

B.若X→Y,X→Z,则X→YZ为F所蕴涵

C.若X→Y,WY→Z,则XW→Z为F所蕴涵

D.若X→Y为F所蕴涵,且Z⊆U,则XZ→YZ为F所蕴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基础知识。

从已知的一些函数依赖,可以推导出另外一些函数依赖,这就需要一系列推理规则。

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最早出现在1974年W.W.Armstrong的论文里,这些规则常被称作“Armstrong公理”。

选项A“若X→Y,Y→Z为F所蕴涵,则H为F所蕴涵”符合Armstrong公理系统的传递率。

选项B“若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