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4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 检测卷含答案1.docx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检测卷含答案1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榜文广为张贴,将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两浙地区。

材料三: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四: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反映了其变化的依据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举一例说明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3)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我们该怎样去应对?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依据:

财政收入;粮食产量。

(2)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

(3)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宋朝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依据就是财政收入、粮食产量,故材料反应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2)根据材料中“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将占城稻推广到…”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材料中反应的原因是:

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也就是说,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我们要继续发展经济,还要做到,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写道: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磁石”指的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指南针。

(2)观点:

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论述:

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的产生和传播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例如: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磁石“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传播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根据材料中“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可以归纳出论点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或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在围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古代科技发明进行论述,列举具体的史实,史论结合,层次清晰。

3.宋代经济蓬勃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新高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改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兴盛的宋代手工业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造船业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举出来代制瓷业和造船业的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哪些重要表现?

【答案】

(1)优良品种、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农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浙江哥窑生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使用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密封舱技术,装配了指南针。

(3)宋代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可知,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有:

占城稻是优良品种、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农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生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等。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使用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密封舱技术,装配了指南针。

(3)分析图片可知,三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宋代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宋朝经济发展状况。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杭州)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

北平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

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

这些句子里有“则”,本是“法则”“标准”之意。

但朱元璋不作如此解释,当时江南方言,“则”与“贼”同音,朱元璋认为显然是讥讽他作过小偷的往事。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科举考试到明王朝,只剩下进士一科,并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县级考试(县试)录取,称为秀才。

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省级考试(乡试),录取后为举人。

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由教育部(礼部)主持的中央级考试(会试),录取后再参加由皇帝主持(实际由宰相或宦官主持)的最高考试(殿试),录取后称为进士。

明王朝跟宋朝一样,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大学士)或部长级高级官员。

明朝科举考试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说话,(八股文中没有“我”字),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触及。

这种文体事实上是严厉的禁止独立思考。

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唯一研究工作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

——柏杨《中国人史纲》(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朱元璋从文句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人们称之为什么?

(2)据材料二,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哪几个阶段?

(3)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两项措施,这两项措施所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案】

(1)文字狱。

(2)明科举考试分县试、乡试和会试、殿试几个阶段。

(3)明朝的文字狱残害无辜,制造恐惧,不得人心。

八股取士严重禁锢思想,限制独立思考,脱离社会实际,不利培养、选拔创新人才。

这两项措施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言之成理,酌情打分。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狱是指满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

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

据材料一,朱元璋从文句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人们称之为文字狱。

(2)据材料二的“科举考试到明王朝,只剩下进士一科,并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县级考试(县试)录取,称为秀才。

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省级考试(乡试),录取后为举人。

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由教育部(礼部)主持的中央级考试(会试),录取后再参加由皇帝主持(实际由宰相或宦官主持)的最高考试(殿试),录取后称为进士。

”可知明科举考试分县试、乡试和会试、殿试几个阶段。

(3)材料一反映的是明朝的文字狱,文字狱残害无辜,制造恐惧,不得人心。

材料二反映的是明朝的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严重禁锢思想,限制独立思考,脱离社会实际,不利培养、选拔创新人才。

文字狱和八股取士这两项措施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出自我国哪个朝代的哪部科技著作?

其作者是谁?

(2)这部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哪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这部书有什么地位?

(3)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及作者。

(4)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明朝②《天工开物》③宋应星

(2)①农业、手工业②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①《本草纲目》李时珍②《农政全书》徐光启

(4)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观点正确,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明朝的《天工开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可知,《天工开物》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是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

(4)开放性题目,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

6.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对澶渊之盟全面解读”的探究,请完成相关问题:

环节一:

看图说事

(1)面对上图,指出左、右分别是参加澶渊之盟的哪方代表?

(2)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什么?

环节二:

澶渊之盟大事年表

年月

年号

大事记

999年九月

宋真宗咸平二年

辽兵大举,康保身战死

十月

辽兵围遂成,杨延昭坚守退敌

1000年正月

威平?

________年

辽兵掠宋边境之后,退兵

1004年正月

景德元年

辽大举进犯

十一月

________?

(事件)

十二月

议和成功

1006年正月

大中祥符元年

宋诈称天书降

(3)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表中“?

”内容补充完整。

大事记一共发生在几个年号之内?

(4)辽国进犯北宋发生在哪些年?

从大事记中得出北宋的战果如何?

环节三:

和约内容探全面

①宋帝国继续占有关南瀛、莫二州的国土,不归还给契丹;

②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年长为兄,辽圣宗年幼为弟,后辈以此类推。

兄弟永不交兵,宋帝国不再在边境上修筑堡垒、运河;

③宋帝国每年赐给辽帝国绢二十万匹、钱十万贯,共三十西,称为“岁赐”(后改称“岁币”);

④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和议对契丹和北宋各自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1)左是北宋代表、右是辽代表。

(2)1004年,辽大举进犯。

在澶渊,宋真宗亲征,辽军被打败。

(3)咸平四年。

辽军被打败。

三个。

(4)999年、1004年。

或战败或战胜议和。

(5)对宋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

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环节一图片可知,左是北宋代表、右是辽代表。

(2)根据所学可知,1004年,辽大举进犯。

在澶渊,宋真宗亲征,辽军被打败。

(3)根据所学和环节二表格可知,1000年正月,咸平四年,辽兵掠宋边境之后,退兵。

1004年十一月,在澶渊,辽军被打败。

共涉及咸平、景德、大中祥符三个年号。

(4)根据所学和环节二表格可知,辽国进犯北宋发生在999年、1004年。

其结果,宋朝或战败或战胜议和。

(5)根据所学和环节三材料“宋帝国继续占有关南瀛、莫二州的国土,不归还给契丹……兄弟永不交兵,宋帝国不再在边境上修筑堡垒、运河;宋帝国每年赐给辽帝国绢二十万匹、钱十万贯,共三十西,岁币;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可知,对宋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

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而元代行省……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表现出了与隋唐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趋势的某种不协调。

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适应当时形势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元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巩固地方统治成为比加强中央集权更为迫切的任务。

为此,各地军、政两方面必须密切合作,以便能够迅速作出决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省就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掌管全国行政、军事、监察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制度的利弊。

【答案】

(1)行政:

中书省。

军事:

枢密院。

监察:

御史台。

(2)利:

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弊:

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易成尾大不掉之势。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可知,中书省管理行政;枢密院管理军事:

御史台有监察职责。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而元代行省……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表现出了与隋唐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趋势的某种不协调……”可知,有利的一面是,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有弊的一面是,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易成尾大不掉之势。

8.材料一臣又闻古语云: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政要》

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陛下”是指哪一位皇帝?

依据材料指出君民关系应是怎样的?

(2)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

举出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

(3)材料三中描写的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景象?

【答案】

(1)唐太宗李世民;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人民力量是伟大的。

(2)武则天;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唐玄宗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出自《贞观政要》,可知“陛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意是说:

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就是百姓可以拥戴皇帝,同时水也能将船推翻吞没,也就是百姓可以推翻皇帝的统治,由此得出君民关系应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人民力量是伟大的。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时期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结果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武则天时期的措施有: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依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意是说当年开元盛世时人口众多,农业丰收,仓库粮食储备充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写的是唐玄宗前期出现的景象。

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州是中国戏曲的发样地之一。

据《台州地区志》记述:

“晚唐、五代时,台州已有参军戏或杂剧演出。

”至宋代,随着城市的繁案,合州戏曲开始兴盛,州县均有组织,“勾栏”业也等有民间艺人演出,经过长期演绎,台州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成合州乱弹。

材料二:

台州乱弹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注)2006年,台州乱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材料三:

2010年以来,台州乱弹艺人多方寻我新出路,实现新发展,有《成继光》、《昭君出塞》等许多优秀传统刷目,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作编写了《老村新路》等新剧目,歌颂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好人好事;主创人员开设戏曲名家工作室培养后备人才,深入校园开展普及性公益讲座;走进乡村大舞台、走入电视台、登上国家大剧院,展现地方剧种的独特演年魅力;走出国门,问鼎德国国际文化戏曲节,并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得中外嘉宾的高度称赞。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合州戏曲在宋代开始兴盛的历史背景。

(2)台州乱弹发展历程中的两次“毁灭性打击”分别和哪些历史事实有关?

(3)综合上述材料,从台州乱弹的发展历史看,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1)宋代城镇规模扩大和经济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

(2)民国时期多战乱;文化大革命。

(3)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则文化繁荣。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至宋代,随着城市的繁案,合州戏曲开始兴盛,州县均有组织,‘勾栏’业也等有民间艺人演出,经过长期演绎,台州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成合州乱弹”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合州戏曲在宋代开始兴盛的历史背景是宋代城镇规模扩大和经济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

(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州乱弹发展历程中的两次“毁灭性打击”分别和民国时期多战乱;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实有关。

(3)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台州乱弹的发展历史看,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则文化繁荣。

10.小作文。

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在向我们述说一段历史。

根据图片所反映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120字左右的小短文。

(要求:

史实正确,反映图片之间的联系。

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题目:

宋代商业的繁荣;论述:

宋代商业尤为发达,当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

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店铺林立,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货郎走街串巷,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会子出现。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仔细观察题干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当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店铺林立,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会子出现。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11.1776年,清政府送给英国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原不藉外货物以通有无”。

后来嘉庆皇帝颁布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1)据材料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材料清朝这一政策对我们今天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有什么借鉴或启示?

【答案】

(1)闭关锁国政策;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清朝妄自尊大,故步自封,这导致了清朝愚昧落后。

给我们的借鉴是要正视自己,承认不足,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学习别国长处,发展壮大自己。

1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是古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

万户)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根据材料一表格提供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