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习题解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58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习题解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 习题解答.docx

第2章习题解答

习题2.1

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4不是奇数。

解:

设A(x):

x是奇数。

a:

4。

“4不是奇数。

”符号化为:

¬A(a)

(2)2是偶数且是质数。

解:

设A(x):

x是偶数。

B(x):

x是质数。

a:

2。

“2是偶数且是质数。

”符号化为:

A(a)∧B(a)

(3)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解:

设A(x):

x是山东人。

B(x):

x是河北人。

a:

老王。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符号化为:

A(a)

B(a)

(4)2与3都是偶数。

解:

设A(x):

x是偶数。

a:

2,b:

3。

“2与3都是偶数。

”符号化为:

A(a)∧A(b)

(5)5大于3。

解:

设G(x,y):

x大于y。

a:

5。

b:

3。

“5大于3。

”符号化为:

G(a,b)

(6)若m是奇数,则2m不是奇数。

解:

设A(x):

x是奇数。

a:

m。

b:

2m。

“若m是奇数,则2m不是奇数。

”符号化为:

A(a)→A(b)

(7)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

解:

设C(x,y):

直线x平行于直线y。

设D(x,y):

直线x相交于直线y。

a:

直线A。

b:

直线B。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

”符号化为:

C(a,b)↔¬D(x,y)

(8)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

解:

设A(x):

x聪明。

B(x):

x用功。

C(x):

x身体好。

a:

小王。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

”符号化为:

A(a)∧B(a)∧¬C(a)

(9)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

解:

设A(x,y,z):

x隔开了y和z。

a:

秦岭。

b:

渭水。

c:

汉水。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

”符号化为:

A(a,b,c)

(10)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则她一定怕冷。

解:

设A(x):

x是东北人。

B(x):

x怕冷。

a:

小李。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则她一定怕冷。

”符号化为:

B(a)→¬A(a)

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解:

设R(x):

x是实数。

Q(x):

x是有理数。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符号化为:

(x)(R(x)∧Q(x))

它的真值为:

真。

***

(2)凡是人都要休息。

(个体域,全总个体域要理解)

解:

设R(x):

x是人。

S(x):

x要休息。

“凡是人都要休息。

”符号化为:

(x)(R(x)→S(x))

它的真值为:

真。

(3)每个自然数都有比它大的自然数。

解:

设N(x):

x是自然数。

G(x,y):

x比y大。

“每个自然数都有比它大的自然数。

”符号化为:

(x)(N(x)→(y)(N(y)∧G(y,x)))

它的真值为:

真。

(4)乌鸦都是黑的。

解:

设A(x):

x是乌鸦。

B(x):

是黑的。

“乌鸦都是黑的。

”符号化为:

(x)(A(x)→B(x))

它的真值为:

真。

***(5)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解:

设A(x):

x是汽车。

B(x):

是火车。

K(x,y):

x比y快。

“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符号化为:

¬(x)(A(x)∧(y)(B(y)→K(x,y)))

它的真值为:

真。

(6)有些大学生不佩服运动员。

解:

设S(x):

x是大学生。

L(x):

是运动员。

B(x,y):

x佩服y。

“有些大学生不佩服运动员。

”符号化为:

(x)(S(x)∧L(y)∧¬B(x,y))

它的真值为:

真。

(7)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

解:

设W(x):

x是女同志。

J(x):

x是教练员。

L(x):

x是运动员。

“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

”符号化为:

(x)(W(x)∧J(x)∧L(x))

它的真值为:

真。

(8)除2以外的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解:

设A(x):

x是质数。

B(x):

x是奇数。

C(x,y):

x不等于y。

“除2以外的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符号化为:

(x)(A(x)∧C(x,2)→B(x))

它的真值为:

真。

3.指出一个个体域,使下列被量化谓词的真值为真,该个体域是整数集合的最大子集。

在以下各题中,A(x)表示:

x>0,B(x)表示:

x=5,C(x,y)表示:

x+y=0

(1)(x)A(x)

解:

正整数集合Z+。

(2)(x)A(x)

解:

整数集合Z。

(3)(x)B(x)

解:

集合{5}。

(4)(x)B(x)

解:

整数集合Z。

(5)(x)(y)C(x,y)

解:

整数集合Z。

4.分别在全总个体域和实数个体域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注意不要混淆)

(1)对所有的实数x,都存着实数y,使得x-y=0

解:

设R(x):

x是实数。

B(x,y):

x-y=0。

在实数个体域符号化为:

(x)(y)B(x,y)

在全总个体域符号化为:

(x)(R(x)→(y)(R(y)∧B(x,y)))

(2)存在着实数x,对所有的实数y,都有x-y=0

解:

设R(x):

x是实数。

B(x,y):

x-y=0。

在实数个体域符号化为:

(x)(y)B(x,y)

在全总个体域符号化为:

(x)(R(x)∧(y)(R(y)→B(x,y)))

(3)对所有的实数x和所有的实数y,都有x+y=y+x

解:

设R(x):

x是实数。

B(x,y):

x=y。

在实数个体域符号化为:

(x)(y)B(x+y,y+x)

在全总个体域符号化为:

(x)(R(x)→(y)(R(y)→B(x+y,y+x)))

(4)存在着实数x和存在着实数y,使得x+y=100

解:

设R(x):

x是实数。

B(x,y):

x+y=100。

在实数个体域符号化为:

(x)(y)B(x,y)

在全总个体域符号化为:

(x)(R(x)∧(y)(R(y)∧B(x,y)))

习题2.2

1.指出下列公式中的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

(1)(x)(P(x)→Q(y))

解:

约束变元:

x,自由变元:

y

(2)(x)(P(x)∧R(x))→((x)P(x)∧Q(x))

解:

约束变元:

x,自由变元:

x

(3)(x)(P(x)∧(x)Q(x))∨((x)R(x,y)∧Q(z))

解:

约束变元:

x,自由变元:

y,z

(4)(x)(y)(R(x,y)∧Q(z))

解:

约束变元:

x,y,自由变元:

z

(5)(z)(P(x)∧(x)R(x,z)→(y)Q(x,y))∨R(x,y)

解:

约束变元:

x,y,z,自由变元:

x,y

2.对下列谓词公式中的约束变元进行换名。

(1)(x)(y)(P(x,z)→Q(x,y))∧R(x,y)

解:

将约束变元x换成u:

(u)(y)(P(u,z)→Q(u,y))∧R(x,y)

将约束变元y换成v:

(x)(v)(P(x,z)→Q(x,v))∧R(x,y)

(2)(x)(P(x)→(R(x)∨Q(x,y)))∧(x)R(x)→(z)S(x,z)

解:

将前面的约束变元x换成u,后面的约束变元x换成v:

(u)(P(u)→(R(u)∨Q(u,y)))∧(v)R(v)→(z)S(x,z)

将约束变元z换成w:

(x)(P(x)→(R(x)∨Q(x,y)))∧(x)R(x)→(w)S(x,w)

3.对下列谓词公式中的自由变元进行代入。

(1)((y)Q(z,y)→(x)R(x,y))∨(x)S(x,y,z)

解:

将自由变元z用u代入:

((y)Q(u,y)→(x)R(x,y))∨(x)S(x,y,u)

将自由变元y用v代入:

((y)Q(z,y)→(x)R(x,v))∨(x)S(x,v,z)

(2)(y)P(x,y)∧(z)Q(x,z)↔(x)R(x,y)

解:

将自由变元x用u代入:

(y)P(u,y)∧(z)Q(u,z)↔(x)R(x,y)

将自由变元y用v代入:

(y)P(x,y)∧(z)Q(x,z)↔(x)R(x,v)

4.利用谓词公式对下列命题符号化。

(1)每列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解:

设A(x):

x是火车。

B(x):

x是汽车。

C(x,y):

x比y快。

“每列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符号化为:

(x)(A(x)→(y)(B(y)∧C(x,y)))

(2)某些汽车比所有火车慢。

解:

设A(x):

x是火车。

B(x):

x是汽车。

C(x,y):

x比y快。

“某些汽车比所有火车慢。

”符号化为:

(x)(B(x)∧(y)(A(y)→C(y,x)))

(3)对每一个实数x,存在一个更大的实数y。

解:

设R(x):

x是实数。

G(x,y):

x比y大。

“对每一个实数x,存在一个更大的实数y。

”符号化为:

(x)(R(x)→(y)(R(y)∧G(y,x)))

(4)存在实数x,y和z,使得x与y之和大于x与z之积。

解:

设R(x):

x是实数。

G(x,y):

x比y大。

“存在实数x,y和z,使得x与y之和大于x与z之积。

”符号化为:

(x)(y)(z)(R(x)∧R(y)∧R(z)∧G(x+y,xz))

(5)所有的人都不一样高。

解:

设R(x):

x是人。

G(x,y):

x和y一样高。

“所有的人都不一样高。

”符号化为:

(x)(y)(R(x)∧R(y)→¬G(x,y))

5.自然数一共有下述三条公理:

a)每个数都有惟一的一个数是它的后继数。

b)没有一个数使数1是它的后继数。

c)每个不等于1的数都有惟一的一个数是它的直接先驱数。

用两个谓词表达上述三条公理。

注:

设n是不等于1的自然数,则n+1是n的后继数,n-1是n的先驱数。

解:

设A(x):

x是数。

B(x,y):

x是y后继数(根据定义,也可理解为y是x先驱数)。

a)“每个数都有惟一的一个数是它的后继数。

”符号化为:

(x)(A(x)→(y)(A(y)∧B(y,x))∧((z)(A(z)∧B(z,x))→(z=y)))

b)“没有一个数使数1是它的后继数。

”符号化为:

¬(x)(A(x)∧B(1,x))

c)“每个不等于1的数都有惟一的一个数是它的直接先驱数。

”符号化为:

(x)(A(x)∧¬(x=1)→(y)(A(y)∧B(x,y))∧((z)(A(z)∧B(x,z))→(z=y)))

6.取个体域为实数集R,函数f在a点连续的定义是:

对每个ε>0,存在一个δ>0,使得对所有x,若|x-a|<δ,则|f(x)-f(a)|<ε。

试把此定义用符号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解:

(ε)((ε>0)→(δ)((δ>0)∧(x)((|x-a|<δ)→(|f(x)-f(a)|<ε))))

7.若定义惟一性量词(!

x)为“存在惟一的一个x”,则(!

x)P(x)表示“存在惟一的一个x使P(x)为真”。

试用量词,谓词及逻辑运算符表示(!

x)P(x)。

解:

(!

x)P(x)(x)P(x)∧((y)P(y)→(y=x))

习题2.3

1.设个体域为D=1,2,3,试消去下列各式的量词。

(1)(x)P(x)

解:

(x)P(x)P

(1)∧P

(2)∧P(3)

(2)(x)P(x)→(y)Q(y)

解:

(x)P(x)→(y)Q(y)(P

(1)∧P

(2)∧P(3))→(Q

(1)∨Q

(2)∨Q(3))

(3)(x)P(x)∨(y)Q(y)

解:

(x)P(x)∨(y)Q(y)(P

(1)∧P

(2)∧P(3))∨(Q

(1)∨Q

(2)∨Q(3))

(4)(x)(P(x)↔Q(x))

解:

(x)(P(x)↔Q(x))(P

(1)↔Q

(1))∧(P

(2)↔Q

(2))∧(P(3)↔Q(3))

(5)(x)P(x)∨(y)Q(y)

解:

(x)¬P(x)∨(y)Q(y)(¬P

(1)∧¬P

(2)∧¬P(3))∨(Q

(1)∧Q

(2)∧Q(3))

2.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x)(y)H(x,y)其中H(x,y):

x>y,个体域为D=4,2

解:

(x)(y)H(x,y)(y)H(2,y)∧(y)H(4,y)

(H(2,2)∨H(2,4))∧(H(4,2)∨H(4,4))

(0∨0)∧(1∨0)0∧10

(2)(x)(S(x)→Q(a))∧p其中S(x):

x>3,Q(x):

x=5,a:

3,p:

5>3,个体域为D=-1,3,6

解:

(x)(S(x)→Q(a))∧p((S(-1)→Q(3))∨(S(3)→Q(3))∨(S(6)→Q(3)))∧(5>3)

((0→0)∨(0→0)∨(1→0))∧1

(1∨1∨0)∧11∧11

(3)(x)(x2-2x+1=0)其中个体域为D=-1,2

解:

(x)(x2-2x+1=0)(((-1)2-2×(-1)+1=0)∨(22-2×2+1=0)

((4=0)∨(1=0)0∨00

3.证明下列各式。

其中:

B是不含变元x的谓词公式。

(1)(x)(S(x)→R(x))(x)S(x)→(x)R(x)

证明:

(x)(S(x)→R(x))(x)(¬S(x)∨R(x))

(x)¬S(x)∨(x)R(x)

¬(x)S(x)∨(xR(x)

(x)S(x)→(x)R(x)

(2)(x)(y)(S(x)→R(y))(x)S(x)→(y)R(y)

证明:

(x)(y)(S(x)→R(y))(x)(y)(¬S(x)∨R(y))

(x)¬S(x)∨(y)R(y)

¬(x)S(x)∨(y)R(y)

(x)S(x)→(y)R(y)

(3)(x)(A(x)→B)(x)A(x)→B

证明:

(x)(A(x)→B)(x)(¬A(x)∨B)(x)¬A(x)∨B

¬(x)A(x)∨B(x)A(x)→B

(4)(x)(B→A(x))B→(x)A(x)

证明:

(x)(B→A(x))(x)(¬B∨A(x))¬B∨(x)A(x)B→(x)A(x)

(5)(x)(A(x)→B(x))(x)A(x)→(x)B(x)

证明:

因为(x)(A(x)→B(x)),所以对于任意个体c,A(c)→B(c)和A(c),从而有B(c),由c的任意性有(x)B(x),根据cp规则,(x)(A(x)→B(x))(x)A(x)→(x)B(x)

(6)(x)(A(x)B(x))(x)A(x)(x)B(x)

证明:

(x)(A(x)B(x))(x)((A(x)→B(x))∧(B(x)→A(x)))

(x)(A(x)→B(x))∧(x)(B(x)→A(x))

(x)(A(x)→B(x))∧(x)(B(x)→A(x))(x)(A(x)→B(x))(x)A(x)→(x)B(x)

同理,(x)(A(x)→B(x))∧(x)(B(x)→A(x))(x)B(x)→(x)A(x)

所以,(x)(A(x)→B(x))∧(x)(B(x)→A(x))((x)A(x)→(x)B(x))∧((x)B(x)→(x)A(x))

而((x)A(x)→(x)B(x))∧((x)B(x)→(x)A(x))(x)A(x)(x)B(x)

故有(x)(A(x)B(x))(x)A(x)(x)B(x)

4.判断下列证明是否正确。

(x)(A(x)→B(x))(x)(¬A(x)∨B(x))(x)(A(x)∧¬B(x))

¬(x)(A(x)∧¬B(x))¬((x)A(x)∧(x)¬B(x))

¬((x)A(x)∧¬(x)B(x))¬(x)A(x)∨(x)B(x))

(x)A(x)→(x)B(x))

解:

下列的推理是错的:

¬(x)(A(x)∧¬B(x))¬((x)A(x)∧(x)¬B(x))

习题2.4

1.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

(1)(x)P(x)∧(x)Q(x)

解:

(x)P(x)∧(x)Q(x)(x)P(x)∧(x)Q(x)(x)(P(x)∧Q(x))

(2)(x)P(x)∨(x)Q(x)

解:

(x)P(x)∨(x)Q(x)(x)P(x)∨(x)Q(x)

(x)P(x)∨(y)Q(y)

(x)(y)(P(x)∧Q(y))

(3)(x)(y)(((z)A(x,y,z)∧(u)B(x,u))→(v)B(x,v))

解:

(x)(y)(((z)A(x,y,z)∧(u)B(x,u))→(v)B(x,v))

(x)(y)((z)(u)(A(x,y,z)∧B(x,u))→(v)B(x,v))

(x)(y)(z)(u)(v)((A(x,y,z)∧B(x,u))→B(x,v))

(4)(x)(y)((z)(A(x,z)∧B(x,z))→(u)R(x,y,u))

解:

(x)(y)((z)(A(x,z)∧B(x,z))→(u)R(x,y,u))

(x)(y)(z)(u)((A(x,z)∧B(x,z))→R(x,y,u))

(5)(x)((y)A(x,y)→(x)(y)(B(x,y)∧(y)(A(y,x)→B(x,y))))

解:

(x)((y)A(x,y)→(x)(y)(B(x,y)∧(y)(A(y,x)→B(x,y))))

(x)((y)A(x,y)→(x)(y)(B(x,y)∧(z)(A(z,x)→B(x,z))))

(x)((y)A(x,y)→(u)(v)(z)(B(u,v)∧(A(z,u)→B(u,z))))

(x)(y)(u)(v)(z)(A(x,y)→(B(u,v)∧(A(z,u)→B(u,z))))

(x)(y)(u)(v)(z)(A(x,y)→(B(u,v)∧(A(z,u)→B(u,z))))

2.求下列各式的前束合取范式。

(此处公式不要忘记书上42页)

***

(1)(x)(P(x)∨(z)Q(z,y)→(y)R(x,y))

解:

(x)(P(x)∨(z)Q(z,y)→(y)R(x,y))

(x)((z)(P(x)∨Q(z,y))→(y)R(x,y))

(x)((z)(P(x)∨Q(z,y))→(u)R(x,u))

(x)(z)(u)((P(x)∨Q(z,y))→R(x,u))

(x)(z)(u)((P(x)∨Q(z,y))∨R(x,u))

(x)(z)(u)((P(x)∧Q(z,y))∨R(x,u))

(x)(z)(u)((P(x)∨R(x,u))∧(Q(z,y)∨R(x,u)))

(2)(x)(y)(P(x,y)∧Q(y,z))∨(x)R(x,y)

解:

(x)(y)(P(x,y)∧Q(y,z))∨(x)R(x,y)

(x)(u)(P(x,u)∧Q(u,z))∨(v)R(v,y)

(x)(u)(v)((P(x,u)∧Q(u,z))∨R(v,y))

(x)(u)(v)((P(x,u)∨R(v,y))∧(Q(u,z))∨R(v,y)))

(3)((y)Q(z,y)→(x)R(x,y))∨(x)S(x,y,z)

解:

((y)Q(z,y)→(x)R(x,y))∨(x)S(x,y,z)

((u)Q(z,u)→(x)R(x,y))∨(v)S(v,y,z)

(u)(x)(v)((Q(z,u)→R(x,y))∨S(v,y,z))

(u)(x)(v)(Q(z,u)∨R(x,y)∨S(v,y,z))

3.求下列各式的前束析取范式。

(同上要注意此类题目)

(1)(x)(P(x)→(y)((x)Q(x,y)→(z)R(x,y,z)))

解:

(x)(P(x)→(y)((x)Q(x,y)→(z)R(x,y,z)))

(x)(P(x)→(y)((x)Q(x,y)→(z)R(x,y,z)))

(x)(P(x)→(y)(u)(z)(Q(u,y)→R(x,y,z)))

(x)(y)(u)(z)(P(x)→(Q(u,y)→R(x,y,z)))

(x)(y)(u)(z)(P(x)∨Q(u,y)∨R(x,y,z))

(2)(x)(y)(P(x,y)∨Q(y,z))∧(x)R(x,y)

解:

(x)(y)(P(x,y)∨Q(y,z))∧(x)R(x,y)

(x)(u)(P(x,u)∨Q(u,z))∧(v)R(v,y)

(x)(u)(v)((P(x,u)∨Q(u,z))∧R(v,y))

(x)(u)(v)((P(x,u)∧R(v,y))∨(Q(u,z))∧R(v,y)))

(3)((y)Q(z,y)∧(x)R(x,y))∨(x)S(x,y,z)

解:

((y)Q(z,y)∧(x)R(x,y))∨(x)S(x,y,z)

((u)Q(z,u)∧(x)R(x,y))∨(x)S(x,y,z)

(u)(x)(Q(z,u)∧R(x,y))∨(x)S(x,y,z)

(u)(x)(Q(z,u)∧R(x,y))∨(v)S(v,y,z)

(u)(x)(v)((Q(z,u)∧R(x,y))∨S(v,y,z))

习题2.5

1.证明下列各式。

(1)(x)(F(x)→(G(y)∧R(x))),(x)F(x)(x)(F(x)∧R(x))

证明:

⑴(x)F(x)P

⑵F(c)ES⑴

⑶(x)(F(x)→(G(y)∧R(x)))P

⑷F(c)→(G(y)∧R(c))US⑶

⑸G(y)∧R(c)T⑵⑷假言推理

⑹R(c)T⑸化简律

⑺F(c)∧R(c)T⑵⑹合取引入

⑻(x)(F(x)∧R(x))EG⑺

(2)(x)(F(x)→G(x)),(x)(R(x)→G(x))(x)(R(x)→F(x))

证明:

⑴(x)(R(x)→G(x))P

⑵R(c)→G(c)US⑴

⑶(x)(F(x)→G(x))P

⑷F(c)→G(c)US⑶

⑸G(c)→F(c)T⑷假言易位式

⑹R(c)→F(c)T⑵⑸假言三段论

⑺(x)(R(x)→F(x))UG⑹

(3)(x)(F(x)∨G(x)),(x)(G(x)→R(x)),(x)R(x)(x)F(x)

证明:

⑴(x)R(x)P

⑵R(c)US⑴

⑶(x)(G(x)→R(x))P

⑷G(c)→R(c)US⑶

⑸G(c)T⑵⑷拒取式

⑹(x)(F(x)∨G(x))P

⑺F(c)∨G(c)US⑹

⑻F(c)T⑸⑺析取三段论

⑼(x)F(x)UG⑻

(4)(x)F(x)→(y)((F(y)∨G(y))→R(y)),(x)F(x)(x)R(x)

证明:

⑴(x)F(x)P

⑵F(c)ES⑴

⑶(x)F(x)→(y)((F(y)∨G(y))→R(y))P

⑷(y)((F(y)∨G(y))→R(y))T⑴⑶假言推理

⑸(F(c)∨G(c))→R(c)US⑷

⑹F(c)∨G(c)T⑵附加律

⑺R(c)T⑸⑹假言推理

⑻(x)R(x)UG⑺

2.用CP规则证明下列各式。

(1)(x)(F(x)→R(x))(x)F(x)→(x)R(x)

证明:

⑴(x)F(x)P(附加前提)

⑵F(c)US⑴

⑶(x)(F(x)→R(x))P

⑷F(c)→R(c)US⑶

⑸R(c)T⑵⑷假言推理

⑹(x)R(x)UG⑸

⑺(x)F(x)→(x)R(x)CP

***

(2)(x)(F(x)∨G(x)),(x)(G(x)∧R(x))(x)R(x)→(x)F(x)

证明:

⑴(x)R(x)P(附加前提)

⑵R(c)US⑴

⑶(x)(G(x)∧R(x))P

⑷(x)(G(x)∧R(x))T⑶量词否定等价式

⑸(G(c)∧R(c))US⑷

⑹G(c)∨R(c)T⑸德摩根律

⑺G(c)T⑵⑹析取三段论

⑻(x)(F(x)∨G(x))P

⑼F(c)∨G(c)US⑻

⑽F(c)T⑺⑼析取三段论

⑾(x)F(x)UG⑽

⑿(x)R(x)→(x)F(x)CP

(3)(x)(F(x)→G(x)),(x)(G(x)∨R(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