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58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docx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篇一: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

本课共三个子目:

“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战俘在收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战舰上签字、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

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场景。

请同学们看教材74页的引言,“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内容

一.野蛮侵略罪恶滔天

这一子目,我们来探究三个问题:

1.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

2.20世纪30年代日军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怎样的滔天罪行?

探究1:

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

材料一:

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既确保日本在东亚的地位,又向南方海洋发展。

-----《中国近代史下册》

材料二: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一时陷入绝望的境地。

日本统治集团为摆脱严重的统治和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

材料三:

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1931--1939年,苏联多次建议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日本侵华背景:

①“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

金融、贸易、工业、农业等多重危机连环爆发,经济危机使工业总产值下降了30%以上,失业和半失业人口达300万人。

③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日本国内少壮派军官对军人不应干政的传统戒律置若罔闻,声称自己代表着人民的心声和日本的前途,通过二二六政变,他们进入权力中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④在中国方面,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为日本侵华提供可乘之机。

⑤绥靖之风盛行,西方大国忙于应对国内经济危机,无暇东顾,对日本侵华采取纵容默许态度。

探究2:

20世纪30年代日军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自由回答: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

?

九一八事变

东北农产丰盛,矿藏丰富,自甲午战后,日本一直觊觎东北。

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取得沙俄在东北的权益;1910年,吞平朝鲜后,日本更顺理成章的把东北看成下一个目标。

其目的是将东北用作对抗苏联南进的缓冲地带和一旦与美国交战时的补给基地。

占领东北,有利于缓解日本人口过密和资源不足的困境,提供商业机会,减轻国内失业压力。

1931年9月18日,日军投掷炸弹轰炸沈阳郊外南蛮铁路,但爆炸的影响很小,铁路仍可以正常运营。

日本巡逻队却称中国士兵从野地开火,他们只能还击“自卫”。

自此,日军5个月席卷东北,占领我国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日本本土的2.5倍,日本开始了局部侵华。

?

一二八事变

占领东北后,日本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条战线,企图将国际视线从东北转移开来。

遇到十九路军的猛烈抵抗。

但一个月后,中国防线崩溃。

通过国际调解,中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日军同意撤出上海和吴淞占领区。

?

伪满洲国的建立

为使赤裸裸的侵略合法化,日本在沈阳成立伪满洲国,由清废帝溥仪做傀儡,政府中的大臣多为清朝遗老和文士。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华北事变

日军侵占东北后进而向华北扩张,企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

日军首先夺取华北的资源,1935年5月,华北的日军兵力由1700人增加到5700人,中日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

定”,炮制冀东及内蒙伪政权,这一连串事变史称“华北事变”,它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

?

卢沟桥事变

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中关于外国可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的条款,驻华北日军于1937年7月初在北平郊外卢沟桥附近举行实战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7月7日午夜前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当地中国驻军拒绝后,日军炮击宛平城,在7月8日凌成4点半占领宛平城,中日两国不宣而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由局部侵华转向全民侵华,也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这些重要历史事件充分说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尤其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已经处于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

从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之内迅速灭亡中国。

而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的暴行惨无人道、令人发指。

探究3:

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怎样的滔天罪行?

?

潘家峪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行“三光”政策。

1941年,日军对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进行大扫荡,全村一千五百人中有以前二百多人被杀害。

(图片)日本“扫荡”后被毁的潘家峪;儿童被烧焦的惨状;?

七三一部队

日军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七三一部队。

用中国活人作试验,进行活体解剖、手榴弹试验、鼠疫实验。

(图片)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731部队用的骨锯;731部队用于挂人肉的铁钩;日军细菌试验的受害者,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人以上。

日本投降前夕,匆忙撤退,为毁灭罪证将工厂炸毁,大批带菌动物逃出,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南京大屠杀视频

1937年12月淞沪会战失利,日军挺近当时的首都南京,对南京的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短短六周的时间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

篇二: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历史王广伟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它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的重要一节。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启发式分析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讲授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

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

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七、教学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册、导学路线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20XX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为了忘却的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图片。

教师:

此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悼念谁?

学生:

此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本课以中日对比为线索,课前教师进行学习小组划分,老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中日双方代表团,以战后观察员的身份重新审视中日之间的战争。

教师以带领中日双方代表团参观抗日纪念馆为情景形式,并担任课堂导游,引导中日双方代表团深刻认识战争,反思战争)讲授新课:

(教师带领中日代表团进入纪念馆展厅)展厅一:

血雨腥风

根据课标列举罪行,教师直截了当设置问题:

日本侵略者罪在何处?

并利用多媒体展示配乐的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罪行累累——苦难重重(控罪行)

参考书目:

鲁思·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

日本人重视精神,认为“万世一系”的天皇是神,天皇的存在犹如太阳,任何人都要对天皇绝对忠诚,每个人根据自己灵魂的等级安然围坐在天皇的周围,就象一朵16片美丽花瓣的菊花和谐而安定。

对天皇的忠诚为起点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

“忠诚-报恩”忠诚

“知耻而不知有罪感”~形成日本的耻感文化(他律):

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

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

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根据教材P76

“罪”在何处?

教师及时设置问题探究1:

为什么日本军人对待自己家人其乐融融,而对待中国人却丧心病狂?

(模拟历史法庭,突出学习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及引出战争爆发原因)

2、狼子野心——兄弟阋墙(找原因)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及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

材料一1927年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密折中写道“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朝鲜,?

?

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

..尚未实现。

——1927年东方会议后田中义一密奏

材料二(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影响)1935年东京一般市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开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农村生活水平较之则更加贫困。

一位内阁大臣公开宣称,“为缓解国内民众日益严重的压力,我们必须发动一场对外战争。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1927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坚持“剿共”政策。

蒋介石宣称“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亡

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1931年8月22日)材料四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要求:

根据资料,

20世纪30年代中日两国之间战因何起?

教师展示及时总结:

根本原因: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历史原因:

既定国策,蓄谋已久

现实原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年)有利时机:

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可乘之机.

国际因素:

英、美因经济危机的影响,无暇顾及东亚事务,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

(教师承接过渡,以导游身份继续走进展厅)

3、野蛮侵略——民族抗争(谈经过)

教师展示补充讲解民族抗争的史实,强调民族抗争的重要性,以回扣课标。

(教师承接过渡,以导游身份继续走进下一展厅)

展厅二:

东瀛日落

东瀛日落——凯歌高奏(究结果,探地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导学路线图究结果,探地位回扣课标。

1、究结果

材料一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

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

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

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材料二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将。

应当承认在80年代以前,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评价太低,80年代以后到现在史学界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给予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其中的要点是国民党曾经积极的进行了抗战,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②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问题探究2(尤其是中方代表国共两党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

同时引导学生之间的更深刻挖掘两个战场的配合及两党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历史教训)2、探地位

材料一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中国屈服,?

?

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

材料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要求:

根据课标共同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理解其“伟大”之

处。

(探地位,理解民族抗战的伟大之处,回扣课标)

展厅三:

以史为鉴

反思:

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

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资料二20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

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关于“九一八”事变

20XX年的送审本变成了:

“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

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关于南京大屠杀

送审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

“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

“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讨论:

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

应当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教师总结(设计意图:

鉴史知今、历史的反思、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和平的心声?

?

)结束灾难的日子,值得全人类永远铭记。

然而——纪念,决不仅仅是再一次温习60余年前胜利的欢欣,而是为了记住教训,让当今的时代更加和平与和谐。

反思是我们在历史学习中非常需要而恰恰又是我们忽略的,我想他的价值应该超越了把历史课本背得滚瓜烂熟本身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教学最后播放视频资料:

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20XX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十、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再现了那宏伟激动地感人场面,主要就日本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伟大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家在识记基本知识的同时,应就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理解与感悟抗战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突破。

十一、板书设计一、血雨腥风

1、罪行累累——苦难重重(控罪行)2、狼子野心——兄弟阋墙(找原因)3、野蛮侵略——民族抗争(谈经过)二、东瀛日落

东瀛日落——凯歌高奏(究结果,探地位)三、以史为鉴(鉴未来)十二、作业设计

历史小论文:

中国应该怎样看待日本?

(题目自拟)提示:

1、中日地缘政治与历史纠葛。

2、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冲突、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利用;症结:

靖国神社、慰安妇、历史教科书;东海油田的开发、钓鱼岛的主权、常任理事国。

3、怎么看其国民性,国民性可分为左右翼和多数中间势力、官员与百姓;日本的长处与短处(认真敬业勤奋善于学习其他人的优点);军国主义没有彻底肃清。

十三、教学反思

篇三: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

1.列举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试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原因:

田中义一内阁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侵华方针,继续推行“大陆

方针”

现实原因:

日本要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

国际因素:

国际绥靖政策盛行

外部条件:

中国国内政局混乱为其提供了方便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的扩张性和侵略性

局部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大屠杀,遇害人数超过30万1941年初日伪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杀害1200多人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成为“七三一”部队

1、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1937年9月八路军配合友军取得平型关大捷4、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华北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1、正面战场组织会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2、淞沪会战中坚守宝山县城500官兵,营长姚子青率领,全部牺牲

3、淞沪会战中副团长谢晋元率800官兵坚守四行仓库,奋战四昼夜

4、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内: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2、全民族抗战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

5、国际援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

【巩固与反馈】

1、20XX年12月12日,“联众”公司在网上发布公告,推出大型红色民族网游《抗战》。

其活动之一名为“全民抗日,反扫荡”,内容如下:

日军将于12月13日12点至16点发动全城扫荡,特号召玩家共同击杀鬼子。

你认为网上举行的这一活动历史依据应为

a、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B、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3、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三原县市桥镇的一个大坝上,有一万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都换上了国民党的黄军服和黄军帽。

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抗日反蒋B、国共两党再一次实现合作,共赴国难

c、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开赴敌后d、完全接受了蒋介石的注意,改编抗日

4、《东史郎日记》这样写道:

“战争是什么?

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

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

”下列史实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②百团大战③建立七三一部队④潘家峪惨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

“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

英帅朱彭等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诗中“此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6、标语具有战斗力,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如此。

下列口号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B、“要种族不灭惟抗战到底”

c、“消灭刘湘,与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d、“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7、20XX年时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

65年前,在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一方面是一致的

a、抗战路线B、抗战态度c、动员民众d、建立民主政权

8、从下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协同作战的结果③中国人民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④绥靖政策是导致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

”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10、一场战争可以毁灭一个民族,也可以复兴一个民族。

请问,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抗日战争

篇四: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附录一: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七七事变、抗日民(: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日斗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