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71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docx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

篇一:

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

申报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

魏秀章

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魏秀章,男,195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

1978年12月参加工作,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技员,农艺师,1978年11月结业于浙江林业学校果树专业,学制一年半。

1998年7月取得浙江省农业广播学校农作物专业中专文凭,学制三年。

2002年7月取得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业推广专业大专文凭,学制二年。

1998年12月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2004年9月被确认为农艺师,至今已满七年。

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能认真履行农艺师职责,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

几年来,先后担任?

地方梨品种?

云和雪梨品种资源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等5项省、市、县在云和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建设,技术成果分别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三等奖和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农业丰收三等奖。

组织技术培训与生产现场技术指导,撰写农业生产意见、技术材料、农业信息材料、工作总结材料等50多篇,在农业信息网发表(农业技术信息、乡镇动态、农业信息)7篇,上传技术信息10多篇。

在省级以上农业刊物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2篇,多次被县、乡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所在集体连年被县局评为先进集体。

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忠诚人民的科技事业,有良好的品德风范和科技素养,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任现职以来一直出全勤,始终坚持战斗在农业第一线。

二、业务能力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农业技木推广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农艺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农业技术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农业技术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技项目建设活动,与同志一起钻研农业技术,共同开发农业技术研究专题。

任现职7年来研究农业技术的专题有:

农业新品种、新技

术,全面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擅长从事地方梨品种资源?

云和雪梨?

研究工作

本人从80年代初开始,从事地方梨品种?

云和雪梨?

研究工作,完成了全县3个重点乡镇和5个次重点乡镇老云和雪梨成龄果园实地调查,调查总面积1276.03亩。

举行2次大范围的优良单株评选工作,88年和89年分别初步筛选出11株和15株云和雪梨优良单株,并对各个优良单株母树进行了建档立案。

繁育良种苗木,89年将15个优良单株进行高接换种,建立了34.2亩优良单株母本园,90年繁育良种苗木1万佘株,1992年舂分别在云坛乡苏坑村、安溪乡下武村建立了云和雪梨示范基地,面积分别为200亩和70亩,通过试栽表现较为突出,亩产达1250-1500㎏,亩产值2.1万元,市场价比常规早熟梨增加3/4,使50多户果农每年增收20至30多万元。

为了做好云和雪梨单株选优工作,把真正好的云和雪梨单株选出来,从2007年开始每年对基地果树物侯期进行观察记载和培育管理技术指导,确定以果实品质为统一标准,在2个示范基地通过3年观察逐株筛选,从中选出100多株为重点观测单株,经过4个月的观测查看对照的单株进行编号,2009年8月底至9月中旬在观测单株全面进行初选测评,从中选出23个单株确定为测评优良单株,于2009年9月15日对这些单株果实进行了综合测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选出11个优良单株,为保护?

云和雪梨?

品种资源和开发利用作出积极的贡献,得到了有关专家认可。

2、主要从加强示范区建设入手,集中精力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建设,

(1)2008至2010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科技示范项目实施,三年全镇合计推广面积350亩,其中示范基地100亩,低产园改造100亩。

通过实施三年350亩总产量1509吨,平均产量503吨,增幅25.59﹪,新增总产量308吨,年均新增总产量103吨,亩均产量1437公斤,亩均新增产量293公斤,总产值237万元,年均产值79万元,增幅101.26﹪,新增总产值119万元,年均新增产值40万元,总经济效益即纯收益160万元,年均纯收益53万元,增幅102.43﹪,投入产出比1:

2:

07,新增总纯收益81万元,年均新增总纯收益27万元,项目亩均产值2257元,亩新增产值1136元,亩均纯收益1521元,亩均新增纯收益770元,平均单价1570元∕吨,增幅60.25﹪。

通过优质高效技术推广应用、品种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建设及低产园改造,提高了果业竞争力,加快了现代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

已公示

(2)2006-2010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南方优质多抗甜油桃新品种选育与不同栽培模式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的成果在我镇推广应用面积累计0.18万亩,其中进入丰产面积累计0.15万亩,平均亩产1840公斤,市场平均价3.6元/公斤,亩产值6624元,3年累计共创产值994万元,本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项研究解决了以往油桃栽培表现严重裂果和味酸这一两大难题,研究水平为国内先进。

成功选育出'丽油3号'甜油桃新品种,并通过国家良种认定。

通过项目实施,填补了丽水以往不能成功种植甜油桃的空白,为甜油桃能成功种植开创了先例,由此推动甜油桃产业的发展,使甜油桃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水果之,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

(3)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丽水市应用《家庭健康花卉品种选育及养护技术》项目成果应用:

本项目针对各种吸收室内有害物质能力强的常见花卉品种进行室内养护技术研究,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家庭健康花卉的特性,帮助大家解决困扰多时的各种室内污染问题,能安全、便捷地祛除室内污染,营造健康的家居环境。

3年来,已广泛应用在家庭种养、租摆等花卉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带动近100多户花农发展健康花卉品种的生产,在云和镇,推广应用,面积达2390多亩,已产生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计350万元。

因而,本项目研究结果符合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成果对我镇的花卉产业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以推动花卉产业化发展。

具有明显的美化、提升室内居住环境的效果。

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三等奖。

(4)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丽水市柳叶蜡梅抗衰老退行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示范基地实施,2006至2009年,在浙江省科技厅、丽水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柳叶腊梅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系统研究,重点解决柳叶蜡梅人工栽培成功,破解了野生山蜡梅的质量、产量难题。

解决了山蜡梅单株产叶量小,枝叶的内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山蜡梅产品的质量。

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

(5)2010年主持完成了云和县在云和镇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云和县甬优系列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实施,采取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粮农种植技术,蹲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部署,分级实施,及时检查督促等工作措施,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杂交稻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及时移栽,双本稀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系列栽培技术。

一年来举办培训班、技术现场会8期,受训376人次,印发甬优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等资料550份,蹲点办方,抓好三个中心示范方,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年来全镇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水稻5107.5亩,生产稻谷2880.63吨,平均亩产564公斤,比非甬优水稻亩增50公斤,新增总产2553.75吨,新增总产值66.4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丽水市农业丰收三等奖。

3、新品种引进并推广

⑴名茶:

《安吉白茶、龙井43、乌牛早、迎霜》等名茶品种,推广栽植面积47hm2,无性系良种名茶短穗扦插育苗示范基地3hm2.

⑵水果:

《石榴?

青皮软籽?

枣、?

贡枣?

》等优良品种,推广栽植面积20hm2.

⑶干果:

《板栗?

云石一号?

、魁栗、处暑红、?

上光栗?

》等优良品种,推广高接换种改良面种100hm2.

4、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专业文论文12篇,其中独著9篇,合著1:

3篇。

(1)题目:

《浙南山区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长江蔬菜杂志》2010年第9期独著

(2)题目:

《云和雪梨单株选育及其开发利用》出版刊物名称:

《中国农业杂志》2009年第11期独著

(3)题目:

《高山幼龄雪梨基地套番茄栽培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长江蔬菜杂志》2009年第3期独著

(4)题目:

《黑宝石李引种浙江云和的表现及栽培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中国果业信息杂志》2009年第3期合著1

(5)题目:

《云和代料香菇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食用菌杂志》2009年第3期独著

(6)题目:

《莴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蔬菜杂志》2009年第7期独著

(7)题目:

《云和县祟头镇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出版刊物名称:

《蔬菜杂志》2009年第8期合著1

(8)题目:

《反季节代料菜菇栽培管理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吉林蔬菜杂志》2009年第2期独著

(9)题目:

《放心菜基地栽培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吉林蔬菜杂志》2009年第3期独著

(10)题目:

《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浙江林业杂志》

2009年第1期独著

(11)题目:

《名茶短穗扦插育苗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浙江林业杂志》2009年第3期独著

(12)题目:

《木糠、木屑生产代料香菇技术》出版刊物名称:

《浙江林业杂志》2009年第8期合著1

5、撰写农业技术信息

(1)发表于《浙江省农业信息网》农业技术资料栏目:

1篇

(2)发表于《丽水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栏目:

1篇

(3)发表于云和农业信息《云和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栏目:

2篇

(4)发表于云和门户网《云和科普之窗》栏目:

5篇

6、工作体会

多年来的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新技术,并应用到生产上,发挥其经济效益。

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动态,注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使我地的新技术推广工作能不断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⑴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切实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理解了哲学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的含义,任何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因地制宜的发挥其现实生产力的功能.

⑵农业技术人员只能在自身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与农民建立友好的关系,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依照党中央?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有效可行的科学技术,加以指导和推广,才能使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得到体现,完成自身技术推广的工作任务.

⑶作为一名农技推广者--农艺师,我深深意识到,农技推广的工作过程是创造性很强,我国进入wto后,农业产业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又是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技术革新时期,本人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是自身在技术方面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许多技术问题还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二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和经验上的不足,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没有很好的发挥桥梁作用,今后还需进一步努力加强。

最后,本人坦诚的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帮助我,支持我,谢谢!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篇二:

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我于1981年1月毕业于宁波农校农学专业,学制三年。

同年同月被分配到原奉化市大桥镇农技站参加工作,从事栽培、植保、土壤普查等工作,1987年12月被确认为具有助理农艺师任职资格。

1988年2月被调到奉化市种子管理站主持杂交水稻及其制种技术工作,并于1995年9月获得了中级职务(农艺师)任职资格,同年10月开始直到现在被聘任为农艺师职务。

2007年10月到现在被奉化市农林局派住江口街道任科技特派员。

参加工作以来,自己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期间无工作失误,身体健康。

在1995年获得了中级职务(农艺师)任职资格后,经过长达15年的刻苦学习钻研、继续教育和努力工作,已经具备了符合破格晋升高级农艺师的条件,现将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农艺师以来从事和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

1.引进推广以协优46为代表的异质同恢密阳46系列杂交组合。

协优46是我市1989年到2005年的主栽杂交组合,该组合在我市累计推广面积40余万亩,该组合的推广有效的替代了汕优6号组合,

使我市晚稻粮食单产从原来的35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500公斤,累计增产粮食在1500万公斤以上,同时解决了汕优6号易感稻瘟病的问题。

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该系列组合的示范推广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宁波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成果。

2.引进推广以两优培九为代表的超级杂交稻组合。

该组合于1999年引进试种,也是我市引进推广的首个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

2002年组织有关镇、街道进行高产攻关,累计推广面积3.5万余亩,平均亩产597.7公斤,最高亩产量689公斤,曾创我市单产历史记录,曾是我市单季稻的主栽组合.该组合比协优46增产百来公斤,推广以来已累计增产粮食350余万公斤。

该组合的示范推广获宁波市农科教项目三等奖;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撰写的"水稻两优培九后期青枯死苗及防止"一文在《内蒙古农业科技》上发表,并获得奉化市优秀论文三等奖。

4.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在主持奉化市杂交水稻制种期间,先后完成了春制高产技术研究、三期父本改为二期父本制种高产技术研究、选用抗穗芽组合防止制种穗上发芽、花期调节等制

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制订了协优46、甬优1号等组合的制种高产技术方案及制种高产模式图;编写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一稿,被奉化市录用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乡土教材。

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制种产量和质量,制种单产从原来的100公斤左右,稳步提高到了150公斤以上,生产的杂交种了产量与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具有一定的著名度,目前我市的制种基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

其中"春制加连晚,种粮双丰收"项目获宁波市农业丰收三等奖,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汕优64高产制种技术(推广)"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5.进行技术培训。

在杂交水稻制种期间,每年对制种农户进行2-3次系统的的制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万份。

培养了一批制种技术员和制种示范大户。

在担任驻江口街道科技特派员三年时间里,配合江口农技站,积极开展水稻、葡萄、蔬菜等技术培训,先后对农民进行了近20次培训,累计培训15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6.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办高产示范方。

在2007-2010年担任驻江口街道科技特派员期间,先后引进推广了甬籼15、甬籼

69、甬优12、宁81等优质高产新良种4个,推广机插、抛秧、精准施药、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等新技术5项,并在江口街道粮食功能区建立了550亩高产示范坊,由本人进行技术指导。

该方在2009年种植早稻230亩,平均亩产543公斤,创奉化市早稻产量大面积高产之最。

其中由王阿军农户种植的一丘2.55亩甬籼69高产攻关田,产量经宁波、奉化二级农技专家的验收,亩产高达648.6公斤,亩产量创奉化市早稻产量之最;王长安农户种植的一丘2.99亩甬籼15机插稻,平均亩产也高达587.94公斤,亩产量创奉化市机插早稻产量之最。

并完成了"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初探"及"甬籼69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各一篇。

同时还进行了葡萄压条盆栽技术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一篇。

7.积极申报科技项目。

2009年帮助江口街道申报了"江口街道万亩优质稻米生产星火示范基地建设"、"江口街道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及"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这些项目都进入了审批程序,其中"江口街道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已经被宁波市科技局立项,"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葡萄压条盆栽技术研究"作为科技特派员项目被奉化科技局立项。

8.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

2007年10月到现在被奉化市委、市政府派驻江口街道任科技特派员工作。

在此期间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办好各类技术培训,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办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示范方。

由于自已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引良种促粮食高产区建设"被编入宁波市《科技的星火跃动的旗帜》一书。

9.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任农艺师以来,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累计继续教育达500余学时。

二、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1."异质同恢密阳46系列组合试验示范推广"获浙江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1996年6月。

颁奖单位:

浙江省农业厅。

2."异质同恢的密阳46系列组合试验、示范和推广"获九六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1996年10月。

颁奖单位:

宁波市人民政府。

4."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高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奉化市2002-200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2004年12月。

颁奖单位:

奉化市人民政府。

5."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优质高产技术的研究推广"获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2005年6月。

颁奖单位:

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

篇三:

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王东波,男,1972年8月出生,1994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植保专业,学制四年、学历中专。

同年同月被分配到泗洪县孙元农技站工作,从事稻麦和蔬菜高产栽培、病虫测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土壤普查等农技推广工作。

1999年10月调入泗洪县上塘农技站任副站长主要负责作物栽培、新技术推广、病虫测报等业务工作,2000年10月晋升助理农艺师。

2001年3月调入泗洪县半城农技站工作,2006年起担任半城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主持全镇农技、农机、林业、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全面负责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新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

2006年11月晋升农艺师,期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推广大专文凭。

2012年参加中国农业大学专升本学历教育,2014年12月份毕业。

任现职以来,本人在政治上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种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和自觉宣传党中央的各种惠农政策,把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同时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期间,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和领导认可,现将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农艺师以来从事和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

1.参加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2009年以来,积极参与江苏省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项目泗洪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泗洪农委在该项工作中,历

年有多个丰产片获省农委a级和b级示范方验收,2014年泗洪农委被江苏省农委评为"2014年万亩示片建设表现突出单位"。

本人按照县农业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项目方案拟定、农民培训、农情调查积极参与,在本镇高产示范方实施方面,从品种布局、落实面积、示范田建立、农民会、广播会、现场会宣传、种子农药农资调运,农情调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过程指导、落实,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多次受到领导表扬。

2.参加控减直播稻,推广机插秧工作,改进机插秧技术,增产显著,得到众多农户认可。

2003年以来,由于受条纹叶枯病的影响,农户自发采用水稻直播栽培方式,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这种粗放式种植模式由于省工、省时、省秧田一推不可收拾,上级农业部门针对直播稻受早霜寒流影响大、杂草危害严重现状,提出了控减直播稻,推广机插秧的措施,实际推广中,由于插秧机30cm行距太大、本地小麦腾茬较晚,导致机插秧田块基本苗不足、有效分蘖时间短,机插粳稻产量不高,加之亩均230多元的机插费用,在农户中一直推而不广,2011年,本人编制了以"两早一促"为核心的常规粳稻机插秧技术规范,推广机插秧10330亩,在当年直播稻受早霜影响,平均产量不足900斤的情况下,机插秧田亩均产量1230斤,水稻收获平均提前24天,解决了当地小雪节气种麦怪象。

本镇雪北村民李廷碧说:

"王主任,往年我家8分地直播稻只能收8口袋。

今年机插秧收了12口袋,你以前说的机插秧好处都实现了"。

3.主持编制地方企业标准3项:

2014年4月主持起草泗洪县粮丰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常规粳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无公害农产品香葱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并经泗

洪县县技术质量监督局标准备案注册。

4.进行技术培训。

针对本镇实际,每年编写《半城农情》10期以上,印发4000多份,对全镇农户农业生产全程指导。

2010年以来,每年在每个村居会议室召开种植技术讲座、病虫害防治讲座,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

在水稻病虫害高发期,通过村广播会指导农户进行科学防治。

在通讯手段多样化的时代,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建立《古徐农网》飞信群,种田大户好友人数达300多人,上述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5.引进推广新品种、稻麦种子纯良化工程近年来,推广水稻武运粳

21、华粳5号,小麦济麦22、淮麦28等省农委主推稻麦良种,2012-2014年全镇水稻统一供种率达95%、小麦统一供种率86%以上

6、做好科技指导员,做好科技入户工作2009年10任科技入户指导员工作以来。

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办好各类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积极引进、改良、推广新技术,培养示范户,使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7、其他业务工作每年主持或完成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10多项,2018年以来推广爱苗、康宽、稻杰、福戈等高效低毒新农药,推广面积达20多万亩次。

主持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三品认证工作,沁园牌萝卜、花亭香葱获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8、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任农艺师以来,积极参加省、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累计继续教育达600余学时。

二、获得的主要业务工作奖:

1、2014年被中共泗洪县委评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

2、2013年被泗洪县农委评为先进工作者。

3、2008年参加农业普查被江苏省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