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72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docx

高级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

1、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3、教育目的: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4、教育目的的作用:

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1)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2)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3)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6、我国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

《学记》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

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10、学校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1、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8、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是:

学校教育的出现。

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具有继承性;3)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12、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变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学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观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等。

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什么学制:

癸卯学制。

14、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2)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3)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4)创设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5)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5、广义的课程指是:

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

指某一门学科。

17、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

1)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3)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4)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5)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6)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6、教育思想:

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18、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因材施教。

19、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0、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阶级性,等级性;非生产性;专门化;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21、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23、简述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2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1)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约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3)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24、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着教育发展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25、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6、童年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2)呵护儿童健康;3)着力增强动手能力;4)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27、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

1)重视青春期教育;2)丰富精神生活;3)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28、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和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29、“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30、素质的基本属性有:

相对稳定性、内在性和整体性。

31、素质教育:

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32、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33、简述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34、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35、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知识的传授者;2)课堂纪律的管理者;3)班集体的领导者;4)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父母的代理人。

36、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过程的创造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5)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38、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性特点:

1)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一种稳定的顺序;2)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3)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4)个别差异性,指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身心发展,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3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

1)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不同步的矛盾;4)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5)性意识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39、简述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即主体性具有的几个基本结构:

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基本的原则是:

1要尊重儿童的感受;2)要尊重儿童的选择;3要鼓励学生的创造。

40、简述我国中小学应遵循基本教育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启发性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系统性与循序渐进原则;6)直观性原则。

41、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42、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1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2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4)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5)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

44、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2)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3)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4)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45、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46、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7、一堂好课的标准是:

1)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3)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4)语言规范、板书整洁;5)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6)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8、教师应如何备课: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49、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50、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人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51、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

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

5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52、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学生集体的建立要打基础,基础打得好坏,决定着是否能建成良好的集体;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集体的特征首先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明确的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好像是粘合剂,它能把全体成员心连心地紧紧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良好的集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的水平,因为他们是集体的领导核心,是群众的带头人;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5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各部分的关系:

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其中,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

54、德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56、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0、德育中品德评价法有哪几种方式:

表扬和奖励、批评和处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

59、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哪些:

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

58、德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等。

德育的实质是什么:

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61、怎样理解“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德育过程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4)德育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学生的盲目自由发展;5)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62、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

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牲,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63、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丢弃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2)联系:

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6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互助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的反复性规律。

65、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问题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受一定哲学观点所支配;2)各门科学知识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科学知识中受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思想道德中获得思想品质教育。

57、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

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66、美育:

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67、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觉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73、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可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是:

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

68、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70、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71、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

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7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

74、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1)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2)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3)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

7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其中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

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

69、学生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学生主体性表现在:

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

学生客体性表现在:

向师性、依赖性、可逆性。

76、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哪些?

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77、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2)知识性与趣味性;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4)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78、教学辅助形式主要有:

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79、教育机智:

是指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快速反应的能力。

80、孔子对我教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81、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83、学校文化包括那几个方面: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84、教育科研分哪几类?

教师个人应怎样选择教育科研题目?

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85、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教育测量的功能有:

1)教育测量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2)教育测量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3)教育测量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86、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四项:

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导向功能。

87、教育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教育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进行?

教育评价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教育评价一般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学校办学的水平评价、德育工作的评价、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88、教育评价分为哪几类:

教育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89、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此相应的教育兴趣措: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兴趣措的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4)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非均衡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90、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终身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它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学习技能。

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需要会得到更多地满足,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试失败与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

教育对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意义,终身教育正好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求,从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优势与劣势。

为了使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生活得有意义,当然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接受相应的教育。

另外,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制学习无疑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些挑战。

92、结合实际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2)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91、结合实际论述一个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

1)思想政治素质:

政治思想素养包含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教师的智能结构:

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93、什么是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

94、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循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95、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96、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

9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