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73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78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

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

热点1 以NA为载体的微观计算与判断

1.(2019·广州调研)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8g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4NA

B.25℃时,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A

C.3molH2与1molN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4NA

D.标准状况下,2.24L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CO2分子数为0.6NA

A [A项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都是CH2,28g“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28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4NA,A正确;B项因为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H+具体数目,B错误;C项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分子总数减少的反应,3molH2与1molN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小于4NA,C错误;D项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无法只利用体积求其物质的量,D错误。

]

2.(2019·重庆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Fe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1mol/L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分散质颗粒数为NA

C.密闭容器中,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含有C—Cl键数目为0.2NA

A [A项,铁在过量的稀硝酸中变为+3价,故1mol铁转移3NA个电子,正确;B项,Fe(OH)3胶粒为Fe(OH)3分子的聚集体,无法计算氢氧化铁胶粒的数目,错误;C项,46gN2O4的物质的量为0.5mol,46g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46g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小于NA,错误;D项,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

]

3.(2019·合肥模拟)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表示粒子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24LCH4中含有的C—H键数为0.4NA

B.将1molCl2通入水中,则N(HClO)+N(Cl-)+N(ClO-)=2NA

C.将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g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D.3.0g含甲醛(HCHO)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

D [A项,因不知道是否为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2.24LCH4的物质的量,也无法计算含有的C—H键数,错误;B项,将1molCl2通入水中,假如氯气全部溶于水中,因氯气与水发生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根据氯原子守恒可得2N(Cl2)+N(HClO)+N(Cl-)+N(ClO-)=2NA,错误;C项,1molCO2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28g、转移1mole-,故将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g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错误;D项,甲醛(HCHO)和冰醋酸的最简式都是CH2O,3.0g含甲醛(HCHO)的冰醋酸中含有0.1molCH2O,故其原子总数为0.4NA,正确。

]

4.(2019·洛阳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1LpH=3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数目为10-11NA

B.0.1molNa2O2与足量潮湿的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6.0gNO和2.24LO2混合,所得气体的分子数目为0.2NA

D.pH=2的NaHSO4溶液中的SO

的数目为0.01NA

B [A项,NH

水解,溶液显酸性,室温下,1LpH=3的NH4Cl溶液中,H+都是由水电离出的,数目为0.001NA,错误;B项,0.1molNa2O2与足量潮湿的CO2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正确;C项,标准状况下,6.0gNO是0.2mol,2.24LO2是0.1mol,二者混合生成0.2molNO2,但由于存在2NO2

N2O4,所得气体的分子数目小于0.2NA,错误;D项,溶液的体积不确定,不能计算溶液中的SO

数目,错误。

]

5.(2019·湖南月考)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铅蓄电池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时,理论上铅蓄电池中消耗氢离子的数目为4NA

B.将0.1molH2和0.1molI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

C.0.1mol的白磷(P4)或甲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均为0.4NA

D.6.4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硫原子数目为0.2NA

C [A项,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4H++SO

+2e-===PbSO4+2H2O,用铅蓄电池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时,电极上流过电子2mol,消耗氢离子的数目为4NA,正确;B项,H2+I2

2HI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正确;C项,0.1mol的白磷(

)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0.6NA,0.1mol甲烷(

)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0.4NA错误;D项,6.4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等同于6.4gS,含有的硫原子为6.4g÷32g·mol-1=0.2mol,即0.2NA,正确。

]

6.(2019·东北四市联考)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

NaClO+2HCl===Na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生成1mol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1molNaCl含有的电子数为28NA

C.1L0.2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的次氯酸根离子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溶解在0.5L水中,形成2mol·L-1的盐酸

B [根据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1molCl2时转移1mol电子,A项错误;1molNaCl中含1molNa+和1molCl-,Na+和Cl-的电子数分别为10和18,故1molNaCl中含28mol电子,B项正确;1L0.2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0.2molNaClO,但由于ClO-水解,故溶液中ClO-数目小于0.2NA,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22.4L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解在0.5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为0.5L,则形成盐酸的浓度不为2mol·L-1,D项错误。

]

热点2 化学与STSE

1.(2018·临川期末)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白酒中混有少量的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B.将猕猴桃和苹果放在一起,猕猴桃更容易成熟,是因为苹果释放的乙烯具有催熟作用

C.氨气可以作制冷剂,是因为氨气有一定的还原性

D.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人体吸收

B [A项,塑化剂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只能用蒸馏进行分离,错误;B项,乙烯对果实具有催熟作用,正确;C项,氨气易液化,可以作制冷剂,与氨气的还原性无关,错误;D项,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错误。

]

2.(2019·贺州联考)高科技材料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关于2017年我国重点发展的科技材料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用于“天宫二号”的纳米陶瓷铝合金硬度大

C.高性能分离膜可用于海水淡化

D.用于3D打印材料的光敏树脂是纯净物

D [A项,生物塑料指以淀粉等天然物质为基础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塑料,可降解,可减少白色污染,正确;B项,纳米陶瓷铝合金是复合材料,硬度大,正确;C项,高性能分离膜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可用于淡化海水,正确;D项,光敏树脂属于混合物,错误。

]

3.(2019·兰州诊断)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的目的是防止食盐中的碘受热升华而流失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的目的是防止水果中的葡萄糖被氧化

C.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光线透过密林中树叶间的缝隙产生一道道光柱的现象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

D [A项,加碘盐中加入的含碘物质为KIO3,KIO3受热不稳定易分解,所以炒菜时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错误;B项,KMnO4可氧化具有催熟作用的C2H4,可用于水果保鲜,错误;C项,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SO2的排放,错误。

]

4.(2018·赣州期末)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和纸张久置在空气中变黄原理一致

B.铁制品和铜制品均能发生吸氧和析氢腐蚀

C.高温加热和“84”消毒液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

D.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饮用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C [A项,切开的苹果变黄是发生氧化反应,纸张久置变黄是经SO2漂白后生成的无色物质分解导致,原理不一致,错误;B项,铜没有氢活泼,不能发生析氢腐蚀,错误;C项,高温加热和“84”消毒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杀死禽流感病毒,正确;D项,食盐水不能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不能用食盐水解毒,错误。

]

5.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JacquesDubochet,JoachimFrank和RichardHenderson,以表彰他们研发出对生命分子进行三维成像的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象环境报告中的“PM2.5”是对一种新分子的描述

B.“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

D.“可燃冰”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混合物,不是新分子,A错误;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错误;铝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是制造高铁车厢的重要材料,C正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固体,D错误。

]

6.(2018·哈尔滨一模)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工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玻璃、水泥以及用铁矿石冶炼铁,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B.CO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可将中毒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解毒,其解毒原理符合平衡移动原理

C.2011年5月份起,面粉中禁止添加CaO2、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CaO2属于碱性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物

D.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可以减少SO2和烟尘的排放,且燃烧效率提高,有利于节能减排

C [A项,工业制玻璃、水泥、炼铁都要用到相同的原料石灰石,正确;B项,CO中毒的患者需放入高压氧舱中吸氧解毒,氧气在高压下更易溶解进入人体,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正确;C项,CaO2与Na2O2类似,不属于碱性氧化物,错误;D项,煤经气化后可减少SO2和烟尘的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正确。

]

热点3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19·重庆测试)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落汤螃蟹着红袍”,在变红的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紫烟是由于碘的升华产生的

C.“煮豆燃豆萁”中包含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道理

D.“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 [A项,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甲壳蛋白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项,“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雾被太阳照射形成的光学现象,与碘的升华无关,错误;C项,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正确;D项,“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油能燃烧,“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正确。

]

2.《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

“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溶解      B.萃取

C.过滤D.蒸馏

D [茶叶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及矿物质元素,泡茶过程中包含溶解和萃取;酾茶过程中包含过滤;文中未涉及蒸馏。

]

3.(2019·太原模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诗句分析正确的是(  )

A.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理石变为石灰的过程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存在

C.赵孟頫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龚自珍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指凋谢的花可以包裹植物的根,对植物有保护作用

B [A项,CaCO3分解生成CaO和CO2,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项,自然界有单质金存在,性质比较稳定,正确;C项,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项,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系微生物把植物的“落红”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变成“春泥”被植物吸收利用,错误。

]

4.(2019·石家庄模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描述

分析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其反应原理是电镀

B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KNO3)”

“紫青烟”是因为发生了焰色反应

C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D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A [A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指的是CuSO4与Fe发生了置换反应,反应原理不是电镀,错误;B项,“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KNO3)”指的就是焰色反应,钾元素焰色反应显紫色,正确;C项,“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是指南针的原理,故杓的材质为有磁性的Fe3O4,正确;D项,“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此过程为蒸馏,正确。

]

5.《本草纲目》记载了“升炼轻粉(Hg2Cl2)法”:

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

其白如雪,轻盈可爱。

一两汞,可升粉八钱。

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  )

A.蒸馏B.升华

C.干馏D.萃取

B [依据“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可知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冰和水比较,冰的能量更高

B.“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泪”的主要成分是水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烟雨”是由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形成的

D.“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含纤维素

D [A项,冰转化为水是吸热过程,相同质量的冰和水比较,冰的能量更低,错误;B项,“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泪”的主要成分是熔化的石蜡,错误;C项,烟是固体,故“烟雨”是由飘浮在空气中的固液小颗粒形成的,错误;D项,柳絮和棉花的成分都含有纤维素,正确。

]

热点4 离子的检验和离子方程式书写

1.(2019·成都模拟)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除去粗盐中的SO

、Ca2+、Mg2+、Fe3+等杂质离子,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④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2H++SO

+2HBr

C.第②步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HCl气流中加热分解制无水MgCl2

D.要检验SO2水溶液吸收后溶液中的SO

可以加Ba(NO3)2溶液

C [A项,除去粗盐中的杂质离子,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Ca2+及过量的Ba2+,所以碳酸钠溶液应在加BaCl2溶液之后加入,错误;B项,HBr为强酸,可拆分为H+和Br-,错误;C项,为抑制氯化镁水解,加热氯化镁晶体制备氯化镁应在HCl气流中加热,正确;D项,溶液中SO

干扰SO

检验,错误。

]

2.(2019·贵州模拟)某溶液中含有K+、Fe3+、Fe2+、Cl-、CO

、NO

、SO

、SiO

、I-中的几种,某同学为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醮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

Ⅲ.取Ⅱ反应后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Fe2+、NO

、SiO

、I-

B.为确定是否含有Cl-,可取原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C.步骤Ⅱ中红棕色气体是NO

D.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2+、NO

、SO

D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则一定含K+;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则一定含NO

、Fe2+,不含CO

、SiO

;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则一定含SO

、Fe3+;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则一定不含I-;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K+、Fe2+、NO

、SO

,不含CO

、SiO

、I-,不能确定是否含Fe3+、Cl-。

A项,原溶液中肯定含Fe2+、NO

,故A错误;B项,取原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Cl-,因为生成硫酸银也为白色沉淀,故B错误;C项,NO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NO2,故C错误;D项,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2+、NO

、SO

,故D正确。

]

3.(2019·武汉模拟)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实验。

实验Ⅰ:

将Fe3+转化为Fe2+

(1)Fe3+与铜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4mL_____________mol·L-1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1KSCN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CuSO4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

取_________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

已知:

①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

②2Cu2++4I-===2CuI↓+I2

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

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

现象

向3mL0.1mol·L-1FeSO4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稀硝酸

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

Fe2++NO

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NO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Fe3+与铜粉发生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2)由反应2Fe3++Cu===2Fe2++Cu2+,可知图中得到溶液中Fe2+的浓度为0.2mol·L-1,Cu2+的浓度为0.1mol·L-1,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步骤1:

取4mL0.1mol·L-1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1KSCN溶液;步骤2:

取4mL0.2mol·L-1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1KSCN溶液。

由题目信息②可知,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同时生成(SCN)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

===3Fe3++NO↑+2H2O。

【答案】 

(1)2Fe3++Cu===2Fe2++Cu2+

(2)0.1 4mL0.2mol·L-1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1KSCN溶液 2Cu2++4SCN-===2CuSCN↓+(SCN)2

(3)3Fe2++4H++NO

===3Fe3++NO↑+2H2O

热点5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1.(2019·广东名校联考)NH4N3(叠氮化铵)易发生爆炸反应:

NH4N3

2N2↑+2H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NH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B.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爆炸反应中,当转移4NA个电子时,产生89.6L(标准状况)混合气体

D.6gNH4N3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个数为0.3NA

C [A项,1.8gNH

物质的量为0.1mol,1molNH

中有11NA个质子,所以1.8gNH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错误;B项,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错误;C项,根据反应方程式,每转移4mol电子,生成4mol气体,标准状况下为89.6L,正确;D项,1molNH4N3晶体中含NA个N

阴离子,6gNH4N3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6gNH4N3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个数为0.1NA,错误。

]

2.

(1)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它可由KClO3在H2SO4存在下与Na2SO3反应制得。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

(2)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MnO2   B.酸性KMnO4溶液

C.稀盐酸D.Na2SO3溶液

【解析】 

(1)由信息知,KClO3被还原生成ClO2,则Na2SO3被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