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78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x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精品试题:

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考纲解读】

2017年“考试大纲”规定: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命题形式有:

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

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高考体验】

1、〔2017年天津卷〕以下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

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

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

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

解析:

此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钟爱:

特别疼爱;非常喜爱;比“喜爱”程度深。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纷纷扬扬:

纷纷,众多。

扬扬,飘落的样子。

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或接二连三。

“犹如”较文雅,“好像”较通俗。

答案:

B

2、〔2017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

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产生适合B、提出引发合适

C、提醒产生合适D、提醒引发适合

解析:

提出:

①揭示;提请考虑、讨论、接受或采纳。

②提取。

如:

他从银行存款中提出一千元。

提醒:

指出来以引起注意:

要不是你提醒,我肯定又忘了。

文中是“引起注意”,应用“提醒”。

产生:

①生育;分娩。

②出产。

③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出现。

④出生。

引发:

引起,触发;启发。

适合:

符合;偶然相合;适宜。

合适:

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

答案:

C

3、〔2017年江西卷〕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2〕“五一”期间,市长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3〕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

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

解析:

此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投降是“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投诚是“〔敌人、叛军等〕归附”;依据语境,应为“投降”。

分别是“一个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分头是“假设干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依据语境应为“分别”。

深孚众望是“深受众人的信任”,深负众望是“辜负了大家的希望”,肯定选“深孚众望”。

答案:

A

4、〔2017年湖北卷〕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沉醉既然顶礼膜拜

B、自信沉溺即使诚心诚意

C、坚信沉浸尽管三步一叩

D、确信沉迷虽然毕恭毕敬

解析:

第一个空不能填“自信”,第二个空不能填贬义词“沉溺”“沉迷”,第三个空表让步关系,是确认的事实不能选“既然”“即使”。

第四个空填“三步一叩”最能表达信徒的虔诚。

答案:

C

4、〔201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3分〕

从荧①(pí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几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

②,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

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异。

因此③,如何坚持文化的惠普性④?

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⑤,还需冷静思考的⑥。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分〕

答:

第处〔只填序号〕,改为。

解析:

①为看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行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

②为转折关系,填写“然而”或“但是”最合适。

④其实是陈述句,使用问号是错误的。

答案:

〔1〕屏〔2〕然而〔但是〕〔3〕第④处,改为,〔逗号〕

【考点精析】

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部分。

【一】实词

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以下问题的词语。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

〔1〕实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同音词、近义词的选择和辨析上,即根据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有时也考查对词语意义的正确理解。

从2017年命题特点来看,有的试卷没有设题,有的省份将实词与成语合在一起,如重庆卷、浙江卷、江西卷、天津卷。

实词辨析题明年估计会更多出现。

〔2〕命题的选材将更加注重语言材料生活性、时代性。

每题的题干,绝大多数直接来自生活、社会的热点或重大事件,新词新语是首选材料。

〔3〕前几年所考的词语,一般不再重复考。

从命题形式有选择式、有置换式、判断式,其中,填空式选择题可考性最大。

〔4〕所考词语大多数为常见词语,而且多为课本提及的典型词语。

【二】虚词

指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近年来高考中主要考查连词、介词、副词、助词。

连词:

用在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句群与句群之间,表示它们之间的各类关系。

介词:

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起,组成介宾关系,表示时间、地点或引入对象,表示工具、手段方式等,在句中常充当状语、补语、定语等。

副词:

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在句中常充当状语。

助词:

用于帮助构成语句或表达语气。

【三】实词、虚词混合考查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点。

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的辨析。

关联词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分析。

对介词的考查,主要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考查考生对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

虚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种:

一是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二是搭配不当;三是位置不当。

因此,对虚词的考查,实际是对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考查。

【方法指津】

【一】实词的辨析

〔1〕从词义上辨析

①词义轻重

近义实词虽然表达的意思相近,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如“妨碍”和“妨害”都表示对人或事物造成不利影响,但“妨碍”指对人或事物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②词义范围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区分词义范围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如“边疆”、“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

但“边疆”指靠近边界的领土〔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界〕,范围较大;“边境”指紧靠边界〔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

③词义侧重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侧重点往往不同。

如“沉思”“深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2〕从色彩上辨析

①感情色彩的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所附加的感情色彩不同。

如:

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充斥/充溢〕

    两个词都是动词。

“充斥”意思是充满、塞满;“充溢”意思是充满、流露。

但“充斥”是贬义词,用在不好的、厌恶的事物。

从语境来看,应当用“充溢”。

   ②语体色彩的不同

   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具有文雅、庄重的风格。

如:

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翌日/不日〕

“翌日”是名词,指次日,即第二天;它是由古汉语沿用下来的一个词语,多用在书面语中。

“不日”是副词,意思是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可以用在口语中。

从语体色彩和语境意来看,这里应当用“不日”。

〔三〕从用法上辨析

①适用对象不同

有些词语有约定俗成的使用对象。

如:

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协议/协约〕

“协议”,指国家、政党或团体间经过谈判、协商后取得的一致意见;“协约”,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订立的条约。

句中“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属部门团体,应用“协议”。

②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有的近义词意义基本相同,但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如:

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吝啬/吝惜〕

“吝啬”是形容词,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惜”是动词,指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

从词语的语法位置来看,这里应当选一个动词谓语,再结合语境,选用“吝惜”比较恰当。

③习惯搭配的不同

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如: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躬行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发挥/表达〕

“发挥”意思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表达”意思是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

前面出现“威力”一词,与“发挥”搭配更为恰当。

【二】虚词的辨析

①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如:

“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

②从词语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

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例如,“小王对我笑了笑”“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B、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

例如,“他对工作很负责”“老师对我们好极了”。

C、“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

例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③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

如:

表并列关系的“也……也”“既……又”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即使……也……”“倘假设……便……”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

④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

“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⑤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主要指语气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答题技巧】

〔一〕实词失误分析:

1、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

高考所考到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2、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

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

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3、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

有些考生平日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以致把答案搞错。

4、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

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其基本原因就是临场心态不够下沉,以致读起题干来丢三落四,做起题来缺乏主见,顾虑重重,或者把本来应该答对的题答错,或者把本来已经答对了的题在复查中改错。

应对计策:

①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

②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③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

④该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

⑤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

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审核,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信马由缰,凭想当然办事。

要善于通过上述五条来选择突破口,把代入法和排除法等灵活运用到整个做题中去。

〔二〕虚词失误分析:

①没有吃透整个语段所表达的中心意思,不能从整体入手审查虚词的使用情况,而是先入为主,以想当然取代必然。

②没有搞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只是机械地把虚词硬往文段里安插,凭主观语感办事。

③没有搞清楚有关虚词的用法,虚词使用基础差。

④平时重理轻文,读书少得可怜,根本无语感可言,事到临头,只好仓猝猜答。

应对计策:

1、副词的辨识正误题,应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认真审查:

表达的意义、表达的范围、表达的程度、表达的数量、该类副词的语法功能等。

此外,还要注意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2、介词的辨识正误题,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审查:

①介词的语法功能是否得当;

②有无介词误用或滥用现象;

③适当运用换位法,即把容易混淆的有关介词分别换位,从而确定介词使用的正确与否。

④介词与其所带的宾语是否搭配。

3、关联词语选择填空的应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综观全局,理清整个语段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及分句间的关系。

②根据表达中心和有关句间关系,参照语言表达习惯,选择突破口。

③把备选目标代入题干进行审查核对,从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支作为答案。

4、关联词语的辨识正误题,应注意做到五看:

一看句间关系是否与关联词语的语法功能相合,

二看关联词语的自身搭配是否得当,

三看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四看关联词语是否滥用,

五看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合乎语言习惯。

选择突破口的方法有二:

一是通过确定一个正确的词语,从而排除其他有关的选项;二是通过否定一个词语,从而排除有关的选项。

【跟踪训练】

1、依次填入以下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地有关部门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

②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③大家这个问题意见是一致的。

A、私自建造关于B、擅自营造关于

C、擅自营造对于D、私自建造对于

解析:

“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指对不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从句意看,当用“擅自”。

“建造”和“营造”都有建筑的意思,但“营造”有经营建筑之义,和语境搭配更恰当。

“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答案:

2、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②我再度:

出版这个参考资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

③缺乏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文学功能就受到影响。

A、镇静申明难免B、镇定声明未免

C、镇定声明未免D、镇静申明难免

解析:

镇定:

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

情绪稳定或平静。

此处的语境不属于“遇到紧急情况”。

申明:

郑重说明;声明:

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未免:

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于评价;难免:

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

答案:

A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些把土耳其队在2004欧锦赛中的失利完全归咎于哈坎苏克的观点是有失的。

②他的演唱技巧,经过长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由于天线出了故障,电视机荧光屏上的不太清楚了。

A、公允磨炼图形B、公正锤炼图形

C、公正磨炼图像D、公允锤炼图像

解析:

公允:

公平恰当。

公正:

公平正直,没有偏仅。

锤炼:

比喻人们经过刻苦钻研,使艺术精湛、纯熟。

磨炼:

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砺。

图像:

侧重表示摄制印刷出来的形象。

图形:

侧重表示纸上或平面上画出来的物体形象。

答案:

D

4、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一组词语是〔〕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

它包括__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__人的行为,以及促进人的健康,__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调整人际关系等学问。

A、启迪规定维持B、启发规范维护

C、启迪规范维护D、启发规定维持

解析:

“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启迪”,开导,启发。

“启迪”比“启发”范围广。

“规定”,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或所规定的内容。

“规范”,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通常是指合乎规范或使合乎规范。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保护;“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

“调整”的主体功能较“协调”强。

结合语境,应选C。

答案:

C

5、依次填入以下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早在“八五”期间就列为国家重点规划项目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纂工程,经过语言专家们11年的努力终于___,该词典将在最近出版发行。

②语文的能力层级是将学习和考试中所涉及的学科能力进行分解,得出学习语文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___而成的。

③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总是把伸张正义的希望___那些有侠肝义胆的英雄身上,因此像鲁智深这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A、告罄调和寄于B、告竣整合寄予

C、告竣整合寄于D、告罄调和寄予

解析:

①告罄:

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

告竣:

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

②整合:

调整后组合。

调和:

配合适当。

③寄于:

寄托在。

寄予:

寄托。

答案:

C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___一次地发生,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吗?

②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___规定得过于繁琐。

③他___不如实交代自己贪污受贿的问题,___大吵大闹,装出一副受诬陷、被冤枉的样子。

A、不止未免不但/反而B、不只未免不但/而且

C、不止不免不但/而且D、不只不免不但/反而

解析:

“不止”:

①继续不停;②超出某一数量或范围。

“不只”:

不但、不仅,常跟“而且”等连词连用,表示程度等的递进。

这里应用“不止”的第②个义项。

“未免”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

根据语境,应选用“未免”。

“不但……而且”表示顺向性的递进,“不但……反而”表示逆向性的递进。

根据下文的意思,应用“不但……反而”。

答案:

A

7、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阿富汗在历史上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之中。

塔利班政权倒台之后,阿富汗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和解,从而找到使他们相互乃至凝聚在一起的政治解决办法。

否那么,阿富汗势必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成为欧亚大陆最具威胁的“火药桶”。

A、承受格局协同B、备受局势协同

C、备受格局协调D、承受局势协调

解析:

承受:

接受、经受;备受:

经受得多,比“承受”的程度深,这里应选“备受”;格局:

结构和格式,一般表现具体事物;局势:

〔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这里应选“格局”;协同:

各方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件事;协调:

配合得适当,这里应选“协调”。

答案:

C

8、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身体上没有残疾的人很容易在外在的繁忙活动中,不去倾听内在生命的要求,这是比身体残疾更加可悲的心灵瘫痪。

②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由于技术瓶颈的,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所占份额仅为3%-5%。

③“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加强,并采取扩张性的措施来刺激经济,以防止经济衰退的进一步深化。

A、沉湎制约协调B、沉浸制约协作

C、沉湎限制协作D、沉浸限制协调

解析:

沉湎:

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沉浸:

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制约:

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那么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限制:

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

协调:

配合得适当,多指抽象的内容;协作:

假设干人或假设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多指具体工作。

答案:

A

9、填入以下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我假设为王,就没有人敢呵斥我,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

②我将把我的臣民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③第二天,女人给他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

A、指责一起收拾B、指摘一齐打点

C、指责一齐收拾D、指摘一起打点

解析:

指责:

侧重于责备;指摘:

侧重于挑出错误。

一起:

有三个义项:

其一,同一处所;其二,一同;其三,一共。

一齐:

副词,表示同时。

收拾:

是书面语;打点:

是口语。

答案:

B

10、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曼联队和阿森纳队积分一路领先,在英超联赛中已成之势。

②农业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做好备耕工作,以免耽误。

③深夜十一点多钟,我们到涪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江水太湍急了。

A、对峙农事由于B、对峙农时因为

C、鼎足农时由于D、鼎足农事因为

解析:

“对峙”意为“相对而立”;“鼎足”用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农时”意为“适合农事活动的季节”;“农事”指的是“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

“由于”表原因,不用于倒装句,第③句中应当用“因为”。

答案:

B

11、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士兵发现了五名可疑的伊拉克人,怀疑他们是恐怖组织的成员,故将其逮捕。

②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相助,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相助。

③有科学家指出,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A、形迹全力只有/才B、行迹全力只要/就

C、行迹鼎力只有/才D、形迹鼎力只要/就

解析:

“行迹”:

行动的踪迹;“形迹”:

举动和神色。

“全力”:

全部力量或精力;“鼎力”是敬辞,意思是“大力”,常表示请托或感谢。

“只有……才”:

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要……就”:

表示充足的条件。

答案:

A

12、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代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甄别周游B、曲解鉴别漫游

C、误解鉴别漫游D、曲解甄别周游

解析:

误解:

理解的不正确的理解;曲解:

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愿意〔多指故意地〕。

甄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