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824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docx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导学案之二文言文

设计人:

houzhenyang侯华峰三河三中

【学习目标】

1.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能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资源网

【考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5、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6、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7、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8、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10、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11、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12、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

13、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古今异义

1、且贰于楚也

古义:

从属二主今义:

2、臣贱息舒祺

古义:

后代,此指儿子今义:

叹息,休息

3、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

请客的主人

4、行李之往来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5、共其乏困

古义:

缺少的东西今义:

困乏,疲倦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

古义:

那个人今义:

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7、今老矣,无能为也

古义:

不能今义:

没有能力

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

省名

9、约为婚姻

古义:

儿女亲家

今义:

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意外变故今义:

十分,极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

鱼和肉今义:

鱼身上的肉

1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的原因今义:

表示结果

13、而听细说

古义:

小人的谗言今义:

详细说来

1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走投无路今义:

贫穷

1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

眼泪今义:

鼻涕

16、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礼品今义:

货币

1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

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

18、诸郎中执兵

古义:

宫廷的侍卫今义:

称中医医生

1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

击今义:

垂手拿着

20、亲戚补察

古义:

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

跟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

21、国人谤王

古义:

公开批评、指责别人过失

今义:

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毁别人荣誉

2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

现在别人

今义:

与“古人”相对,现在人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向东

夜缒而出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晨

吾得兄视之像对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

间至军中从小路

函封之用匣子

2、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刑人如恐不胜施刑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沛公军霸上驻军

皆白衣冠以送之穿戴着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3、动词用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好处

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动词的使动用法

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其欣于所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能喻之于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以下句子按要求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而又何羡乎③月出于东山之上④客有吹洞箫者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⑧而今安在哉⑨寄蜉蝣于天地⑩渺渺兮予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然力足以至焉有志者,不随以止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判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状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被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主谓倒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之盛”,定语后置句

(2)“之大”“之盛”,定语后置句

(3)“于所遇”,介宾短语后置句(4)“于怀”,介宾短语后置句

2、

(1)①⑤⑥⑦

(2)②⑧(3)③⑨(4)④(5)⑤(6)⑩(7)

【五】重要语句翻译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那么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3、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六、名句名篇

1.《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那么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那么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险以远,那么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高考演练】

1.〔2017·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

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

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

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

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

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

问守者,那么曰:

“非彭泽所治境也。

”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

曰:

“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

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

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

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

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

我。

②甃结:

砖块建筑。

③聚足:

登台阶一步一停。

④徙倚:

来回走动。

⑤震凌冲激:

指江水侵凌撞击。

⑥旧人:

有资历的老臣。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舟次彭泽次:

排列

B.芜秽充斥秽:

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

失意

D.起佐郡起:

起任

【解析】选A。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祐五年”“七月二十八日”“明日”这都是表示时间顺承的词语,作者在临川见完吴幼清后,又来到了彭泽,并在此停留下来,还在第二日登上了小孤山,因此,“次”应为“驻止”之意,而不是“排列”的意思。

3.以下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解析】选D。

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解答此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以下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

①只是说明作者履行了自己的使命,⑥句只是对李维肃的一个判断,两句和“新修一柱峰亭”没有任何关系。

而②说明了以前旧亭刚修成时的坚固,虽论述对象也是亭子,但没有直接关系。

做此题,也可以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都不对。

4.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露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解析】选B。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可以看出,牧羊亭破败不堪主要是守护者造成的,后文又提到“非彭泽所治境”。

可见,彭泽县令不是牧羊亭破败不堪的责任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译文: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译文: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此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再就是翻译时词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为动词,新修;“更题”为“重新题写”的意思。

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其”代指李维肃;“以”为介词,“凭借”的意思;“少”为通假字,通“稍”,意为约略。

答案:

〔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附【译文】

延祐五年,我凭借天子的命令,在临川召见吴幼清先生。

七月二十八日,我乘船旅途停留在彭泽。

第二天去攀登小孤山,观看到它的雄伟突出险要雄壮,豪迈地抒发情怀,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有一座亭子在山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

神态自假设地坐在那里欣赏景色可以享卒余年。

石级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

栏杆扶手完整坚固,登山的人忘记了它的险要。

这大概就是从前宋朝江州守臣厉文翁修筑的吧,距离现在六十二年了。

然而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一天天倒塌毁坏,每上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

以至于牧羊亭上,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

这时彭泽县令都在场,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好。

问看守亭子的人,回答说:

“小孤山不属彭泽县管辖。

”才一起含怒而无奈地离开。

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他。

他说:

“这是我管辖的土地。

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

所以称‘一柱’的原因,是因为它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并且各种打击破坏势力,从各方面一起涌来,始终不因为它动摇;使它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之势,虽然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都将倒下驯服顺从,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

不是这个山峰,那么谁能够抵挡呢?

自己能想象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了,您应当为我记录下它。

李侯是真定人,在朝廷做官几十年,历任郎官,〔大家〕称之为“有资历的老臣”,文雅有高材,因为正直有骨气自我把持,很是被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顾忌。

时间长了,被任命为安庆府判。

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

李维肃认为不值得与他们计较。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况且一座微小的亭子,对于郡政没有大的损益。

到这里不到十天,一旦知道自己应当做的事,立即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想而知道,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2.〔2017·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

九疑山图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

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

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

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

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

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

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

“假设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

”对曰:

“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

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

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

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

标记。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_______。

(2分)

答案:

规模和得名缘由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2分)

答案:

这句话描写了山中假设有假设无的蝉蝇一类的声音,以声衬静;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静寂。

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答案:

C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分)

答案:

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

答案:

九疑山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却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对此表示不满;希望人家认识九疑山特有的长处。

3.〔2017·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

“乐其无已乎?

”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

“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

“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

坟墓。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延余两人坐延:

邀请。

B、降跽谢过谢:

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

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

超过。

【解析】选B。

“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

此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

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弃甲曳兵而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D、遂与李及道士别

其孰能讥之乎今君与廉颇同列

【解析】选C。

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

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

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解析】选C。

“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