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94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docx

QC小组管理办法及QC成果案例

QC小组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企业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与企业效益,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自觉、扎实、健康、有效地开展。

公司按照《湖北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办法》制订了本公司的QC小组管理办法。

一QC小组的建立和管理

1)组建QC小组,应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实事求是、录活多样”的基本原则。

按照小组参加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可组建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等小组。

为便于自主开展现场活动,小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

2)QC小组活动,应根据中心工作、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用户意见从分析现状入手,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结合企业的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过程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要素主,选定课题和目标,制订活动任务书。

3)QC小组活动,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体现“小、实、活、新”的特点,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采用PDCA循环的程序、方法开展活动,及时总结活动成果。

4)QC小组活动,要注重实效,注重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结果,发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不断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办法,努力做到专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相结合,确保实现课题目标。

5)QC小组活动,要有真实的现场活动记录和资料,反映活动的全过程,并作为总结活动成果和活动评价的重要依据,现场活动资料应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

6)策划成熟后,QC小组应填写QC小组注册登记表(附表一)和QC小组课题登记表(附表二),报公司主管部门统一编号和管理。

每年或在一次课题完成后应重新注册,停止活动持续半年以上应予以注销。

7) 公司主管部门应负责QC小组活动的培训、协调、指导、注册、评审等工作。

8)公司其它各部门应为QC小组活动提供相关支持。

9) 项目部应鼓励开展QC小组活动,为QC小组活动提供人、财、物方面的支持。

项目部为QC小组活动列支的费用计入项目管理成本。

 

二QC小组活动程序

 

P

 

D

C

A

 

 

三优秀QC小组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条件:

申报项目必须是申报期上年或当年成果,是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管理办法及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难点并取得显著成效、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要优先推荐以现场人员为主体,并具有“小、实、新、活”特点的质量管理小组。

2) 资料要求:

全省工程建设优秀小组申报表(附表三)、QC小组活动现场评审表(附表三);申报成果资料一式八份,要求以图、表为主,尽量以直观的画面表达活动过程(有利于发表人对图、表进行讲解,经避免照本宣读)。

所有资料一律按(附件一)要求整理成册,且必须附软件盘。

四表彰及奖励

1) 根据成果评审的得分结果,确定推荐参加省级QC成果评先。

省级QC成果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QC小组”。

获奖成果授予湖北省工程建设优胜QC成果奖牌和证书。

2) 获得成果奖的优秀QC小组成员颁发同等级的成果奖级证书。

3) 公司对获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成果的成员计入个人技术档案。

4) 获得省级QC成果奖、优秀QC活动小组奖项的将作为评定年度“湖北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评选省级优质工程“楚天杯”奖时给予适当的加分。

5) 按评奖得分高低向中建协质量管理分会推荐申报全国优秀QC成果奖。

6)公司对QC小组活动荣誉奖

奖励等级

优秀QC小组等级

奖金额(最低标准)(含QC小组主管领导者和直接推进者奖励)

全国优秀QC小组

5000~10000元

省、部级优秀QC小组

3000~5000元

省、部厅局优秀QC小组

1000~3000元

公司内各级优秀QC小组

300~1000元

附件一、资料规格及要求

附表一、QC小组注册登记表

附表二、QC小组课题登记表

附表三:

年度全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申报表

附表四:

全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现场评审表

附表五:

全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评审表

 

附件一

资料规格及要求

标题:

居中,2宋加粗

小组名称:

居中,4楷

小标题:

如工程概况、选题理由等,5黑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正文:

5宋

说明:

 1)报成果资料,请一律按上述要求排版,力求美观简明,一律用A4纸,激光单面打印,版芯156X245mm,并保持平整、干净、无折痕,不要用彩色。

 2)及表格要紧凑,图及表格要紧凑,图、表名称一律用小5黑,表格名称放在表格上方,图的名称放在表格上方,图的名称放在图的下方。

 3)表中的字体视图表大小而定,一般与正文相同,为5宋,也可采取小5宋或6宋。

 4)单位(mm、Kg等)、时间(年月日)写法要统一。

 5)打印成整页,一般控制在10页左右。

 

附表一

QC小组注册登记表

小组名称

注册日期

注册编号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培训小组成员

姓名

年龄

行政职务

组内职务

学历

职称

QC培训证书号

所在单位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公司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附表二

QC小组课题登记表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活动日期

小组名称

小组注册编号

课题注册日期

课题注册编号

课题简介

所在单位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月  日

公司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附表三

年度全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申报表

小组所在单位:

年  月  日

小组名称

小组类型

课题名称

发布工具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发布人

小组简介

 

本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否形成企业标准和工法等

 

小组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所在单位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质量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市、州质量监督机构)推荐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注:

小组所在单位和质量管理小组要写全称      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协会

附表四

全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现场评审表

小组名称

组长

付组长

成员

协会常务理事审核

课题名称

 

现场评审

序号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配分

得分

得分

(100)

1

小组的

组织

(1)按有关规定进行小组注册和课题登记

5

(2)组织活动及小组成员的出勤情况

5

(3)小组成员参与分担组内工作的情况

5

2

活动情况与

活动记录

(1)活动按QC小组活动程序对策(方案)进行

5

(2)取得数据的各项原始记录妥善保存

10

(3)活动记录完整、真实、并能反映活动全过程

10

(4)每一阶段的活动按计划完成

5

(5)活动内容记录与发表资料一致

5

3

活动成果及成果的维持巩固

(1)对成果内容进行核实与确认,并已达到制定的目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有先进性和启发性

12

(2)取得的经济效益已得到财务部门的认可

8

(3)改进的有效措施已纳入有关标准

10

(4)有措施巩固活动成果,保持活动的持续性

10

4

小组教育

(1)QC小组成员教育和继续教育情况

5

(2)小组成员对方法、工具的运用情况

5

企业现场评审部门评价

 

(公章)分管领导:

 

      年  月  日

质量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市、州质量监督机构)审核成绩与评价

 

(公章)分管领导:

 

      年  月  日

                               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协会

附表五

全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评审表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序号

评审

项目

评审内容

配分

得分

1

选题

(1)所选课题与上级目标相结合,或是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8-13

(2)课题名称简洁,直接针对所存在的问题

(3)现况清楚,数据充分,并通过分析已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

(4)现状已为制订目标提供了依据

(5)目标设定不要过多,要有量化的目标值和一定的依据

2

原因

分析

(1)针对问题的症结分析原因,因果关系明确、清楚

13-18

(2)原因分析透彻,一直分析到可以采取对策的程度

(3)主要原因从末端因素中选取

(4)应对所有末端因素进行要点确认,并且用数据、事实客观地证明确是主要因素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3

对策

(方案)

(1)应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

13-20

(2)对策应按“5W1H”的原则制订,每条对策在实施后都能检查是否已完成(达到目标)、有无效果。

(3)要按对策表逐条实施,且实施后的结果都有所交待

(4)大部分的对策由本组成员来实施的,遇到困难能努力克服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4

效果

(1)取得效果与原来相比,确认其改进的有效性,与其所制订的目标比较,看其是否已达到,具有科技推广价值或先进性、启发性

13-24

(2)取得的经济效益实事求是,无夸大

(3)已注意了对无形效益的评价

(4)改进后的措施和方法已纳入有关标准,并按新标准实施

(5)改进后的效果能维持,巩固在良好的水平,并用图表表示出巩固期的数据

5

发表

(1)发布资料要系统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13-20

(2)发布资料应以图表、数据为主,应避免通篇文字,照本宣读

(3)发布资料要通俗易懂,不用专业很强的词句和内容,不可避免时要深入浅出地解释

(4)发布时从容大方,有礼貌地宣讲成果

(5)回答提问要诚恳、简要、不强辩

6

特点

(1)课题具体务实。

活动过程(含发布)生动有新意、启发性

0-5

总体评价

总分

 

评委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协会

提高锅炉高温过热器蛇形管焊接一次合格率

焊接QC小组

一、课题概况

工程建设有7台锅炉,型号为NG-220/9.8-Q6型燃气锅炉,属高压锅炉。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为:

额定蒸汽蒸发量220T/h,额定蒸汽出口压力9.8Mpa,额定蒸汽温度540℃,锅筒工作压力11.30Mpa,给水压力15.1Mpa。

本工程焊接量大,质量要求高,每台锅炉有各种焊口7000多个,合同要求本工程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焊口一次合格率90%以上。

为了保证按期交工,必须确保焊接的高质量、高效率,提高焊口的一次合格率,防止返工返修。

为此我公司特成立了焊接QC小组,以现施工的6#炉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施工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高温过热器的焊接质量问题,从而保证锅炉整体安装质量。

二、小组概况

本QC小组成立后,在施工中注重实践,刻苦钻研。

为了提高锅炉高温过热器的焊接质量,在上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下,围绕课题开展活动10次,讨论并制定了保证施工质量的各种措施,小组成员共10人,详见QC小组成员概况表。

QC小组成员概况表

小组名称

湖北工建集团安装公司焊接QC小组

成立时间

小组名称

小组注册编号

EA-QC-2008-01

课题类型

现场型

课题注册编号

EA-KT-2008-01

活动时间

2007年8月10日~2007年12月5日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职称

组内职务

组内分工

QC教育时数

刘文杰

中专

工程师

组长

全面负责

86

孙建文

中专

工程师

副组长

生产负责

80

王莎莎

大专

工程师

副组长

技术、资料负责

86

周盈敏

技校

技师

组员

技术负责

75

张书龙

高中

技术员

组员

质量检验

75

王海斌

中专

二级

组员

无损检测

70

李洪斌

高中

高级工

组员

计划实施

70

陈知喜

高中

高级工

组员

计划实施

70

徐太平

高中

中级工

组员

计划实施

70

常龙炎

高中

中级工

组员

计划实施

70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2007年8月10日至8月15日,QC小组成员在施工作业现场进行了现状调查,高温过热器焊口总数为444道,第一阶段焊接了240道焊口,抽查焊口144道,合格的110道,不合格34道,合格率只有76.4%。

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共有7种67点,其中存在气孔或未焊透的焊口有22道55点(有的焊口同时具有几种缺陷)。

焊接质量缺陷统计如下表:

通过焊接质量缺陷排列图可以看出,气孔和未焊透占所有缺陷的82.08%,它们是影响焊接一次合格率的主要问题。

焊接质量缺陷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频数(点)

频数(点)

频数(点)

1

气孔

39

39

39

2

未焊透

16

16

16

3

焊缝过窄

4

4

4

4

夹渣

3

3

3

5

咬边

2

2

2

6

焊瘤

2

2

2

7

弧坑

1

1

1

合计

N=67

五、目标确定及目标论证

●确定目标

从现状调查可知气孔和未焊透占总缺陷点数的82.08%,解决该问题能够极大的提高焊接质量,提高焊接一次合格率。

因此上,我们将“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0%”定为我们小组活动的目标。

 

 

●目标值确定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1.我们QC小组既有焊接专业毕业且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又有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焊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是有希望实现这个目标的。

2.在电厂5#炉施工过程中,我们的锅炉整体焊接水平曾经达到过一次合格率92%,过热器焊接一次合格率达85%。

3.如果能有效控制气孔和未焊透这两种缺陷的产生使其消除85%,则不合格焊口可减少22×85%≈19道,焊接一次合格率将能达到(110+19)÷144=89.6%。

因此,通过分析来看,我们的目标是可行的。

六、因果分析

QC小组成员对影响锅炉高温过热器蛇形管焊接一次合格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绘制成了关联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末端因素有10项。

产生气孔、未焊透的原因分析关联图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号

末端因素

确定内容

确认

方法

负责人

确认地点

确认时间

1

缺乏质量意识

确认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及对气孔、未焊透的影响程度

调查分析

刘文杰

现场办公室

2007.8.16

2

缺少技能培训

考核参焊焊工的操作技能

现场测试

周盈敏

作业现场

2007.8.16-17

3

组对错口

焊口组对错边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现场测量

张书龙

作业现场

2007.8.18

4

焊机性能不稳

检查焊机的稳定性及调节性能

现场验证

李洪斌

焊机棚

2007.8.18

5

氩气不纯

测量氩气的纯度

现场验证

孙建文

作业现场

2007.8.18

6

气带老化

检查气带胶管是否完好,内部是否干净

现场验证

陈知喜

作业现场

2007.8.18

7

焊口表面清理不干净

检查坡口内外两侧15-20mm内的表面清洁度

现场验证

张书龙

作业现场

2007.8.18

8

焊接材质不对

确认焊材选用是否正确

现场验证

王莎莎

焊条库

2007.8.16

9

焊接工艺参数不合适

确认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

现场验证

周盈敏

王莎莎

作业现场

2007.8.18

10

现场防护措施影响

检查施工现场环境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现场验证

徐太平

作业现场

2007.8.18

要因确认一:

缺乏质量意识

•2007年8月16日由组长刘文杰在现场办公室召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大家对工程质量的整体要求很清楚,对焊接质量在锅炉安装中的作用重要性非常清楚,同时组长又再次强调了本次QC小组活动的意义,以及公司对此工程的高度重视。

通过讨论得知,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普遍较高,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不大。

•因此,确定“缺乏质量意识”为非要因

要因确认二:

缺少技能培训

•2007年8月16、17由周盈敏对李洪斌、陈知喜徐太平、常龙炎四名焊工进行现场模拟考试,由王海斌对试样进行检测,发现这四名焊工的试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经过分析,认为这四名焊工虽然都经过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但现场过热器蛇形管的间距太小,障碍太多,操作难度比培训时要大得多,真正符合实际条件的技能培训不够,这是影响实际焊接质量的重要原因。

•因此,确认“缺少技能培训”为要因

要因确认三:

组对错口

•2007年8月18日由张书龙对组对现场的对口质量进行了检查,发现组对时,管工都采用了对口夹具,在焊口点焊后,其错边量都在0.5mm以内,没有超标,且每次点焊前,焊工对此都能严格要求。

所以,组对错口基本不会发生。

•因此,确认“组对错口”为非要因。

要因确认四:

焊机性能不稳

•2007年8月由李洪斌在焊机棚对用于焊过热器的四台氩弧焊机逐一进行了测试,确认这四台焊机全是国内名牌产品,且调节开关、旋钮灵活可靠,计量仪表检定有效,起弧、收弧、延时等功能可靠,焊接时性能稳定。

•因此,确认“焊机性能不稳”为非要因。

要因确认五:

氩气不纯

•工艺要求氩弧焊时氩气的纯度必须在99.95%以上。

2007年8月18日由孙建文对氩气的纯度进行调查,发现气体库中的氩气瓶有蓝色的(应为灰色),怀疑气体厂可能存在误用氧气瓶(蓝色)装氩气现象;另外焊工反映前段时间焊接时有氩气不纯、焊缝部分氧化现象。

氩气入库时也没有进行纯度检测。

•因此,确认“氩气不纯”为要因。

要因确认六:

气带老化

•2007年8月18日由陈知喜到焊接现场对焊枪气带和气瓶到焊机的气带进行检查,发现气瓶气带是新换的加强透明塑料带,且内部干燥、清洁。

氩弧焊机气带也是刚换不久的,不存在老化现象。

•因此,确认“气带老化”为非要因

要因确认七:

焊口表面清理不干净

•2007年8月18日由张书龙到焊接现场对焊口表面清理情况进行进行检查,发现管工在清理坡口时有不到位的地方,用磨光机打磨后没有再用丙酮清洗,坡口上有残留金属粉末或油膜。

另外为赶时间管工往往一次打磨较多焊口,在休班后,重新焊接时不再清理,此时焊口表面已沾上水膜或其他杂质,这些都是焊接产生气孔的主要来源。

•因此,确认“焊口表面清理不干净”为要因

要因确认八:

焊接材质不对

•2007年8月16日由王莎莎到焊条库进行检查确认焊条库有专职保管员负责焊材的保管和发放,焊材在货架上分类存放且标识清楚,每批焊材入库和发放都有详细登记和签字。

经查由李洪斌领用的用于高温过热器焊接的焊材全部为TIG_R31,是12Cr1MoV专用焊丝,且在高温过热器的焊接现场只有这一种焊丝,不会混用。

•因此,确认“焊接材质不对”为非要因。

要因确认九:

焊接工艺参数不合适

•2007年8月16-17日由王莎莎在焊工模拟考试现场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监测,发现焊工因操作空间受限,焊接电流用的较小,焊接速度偏快,焊接时有的仅焊一层成型。

这些都很容易引起未焊透。

•因此,确认“焊接工艺参数不合适”是要因

要因确认十:

现场防护措施影响

•2007年8月18日由徐太平对作业现场的防护情况进行检查:

现场四周已用彩条布围挡遮盖,外部的风雨不会有太大影响;集箱管口已用盖封闭,管子内部不会有风;焊接场地平整,行走和操作平台稳固。

现场防护措施较好。

•因此,确认“现场防护措施影响”为非要因

•通过现场测试、验证、调查分析,我们确认产生气孔和未焊透的主要原因有四条:

•1、缺少技能培训

•2、氩气不纯

•3、焊口表面清理不干净

•4、焊接工艺参数不合适

八、制定对策

针对确定的要因,我们制定的对策如下: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完成时间

实施人

1

缺少技能培训

加强焊工技能培训

焊工均能正确熟练操作

1、由刘文杰对焊工进行技术交底,讲解操作时的难点和要领。

2、由周盈敏进行操作手法的示范和培训;

3、焊工在模拟现场进行操作练习

4、进行模拟考试。

施工现场

2007.08.19-

2007.08.21

刘文杰

周盈敏

李洪斌

陈知喜

徐太平

常龙炎

2

氩气

不纯

保证氩气纯度

氩气纯度大于99.95%

1、对气体供应商重新评介

2、配置氩气纯度检测装置

3、对到场的氩气进行检测

施工现场

2007.08.22

孙建文

3

焊口表面清理不干净

仔细清理焊口表面

焊口表面质量达到施焊要求

1、配备清洗用的丙酮和白布

2、控制每次磨焊口的数量

3、由张书龙负责对表面清理质量进行检查把关

施工现场

2007.08.192007.08.21

张书龙

4

焊接工艺参数不合适

调整焊接工艺参数

制定出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1、由王莎莎根据现有的焊接工艺评定和现场技能培训考试的实际情况拟定出工艺参数

2、由周盈敏按照拟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操作示范,确认参数是否合适

3、由四名焊工按照拟定的参数进行操作,看参数是否合适

4、根据试验的情况,确定最终的焊接工艺参数

施工现场

2007.08.22

王莎莎

周盈敏

李洪斌

陈知喜

徐太平

常龙炎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

加强焊工技能培训

1、2007年8月19日晚由组长刘文杰主持召开全体组员会议,针对高温过热器焊接的难点和要领对焊工进行技术交底,技能教师周盈敏对操作细节进行了讲解。

难点:

管子间距小、操作空间小;要领:

双人配合内填丝。

2、8月20日由高级技师周盈敏同志负责对焊工进行培训,制作模拟现场条件的焊接操作台,亲自操作示范,并认真讲解操作要领,使焊工心中有数,掌握各种位置焊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