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113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内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内黄县人民政府

二○一七年七月

目录

1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

1.1县域概况1

1.1.1自然条件1

1.1.2经济社会条件1

1.1.32014年土地利用状况2

1.2《现行规划》实施情况2

1.2.1耕地保有量完成情况2

1.2.2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2

1.2.3建设用地利用情况2

1.2.4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完成情况3

1.3“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3

1.3.1战略定位3

1.3.2发展目标3

2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5

2.1调整原则5

2.2规划目标5

2.2.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5

2.2.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5

2.2.3补充耕地和土地整治目标5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6

3.1农用地结构调整6

3.1.1耕地面积调整6

3.1.2园地面积调整6

3.1.3林地面积调整6

3.1.4其他农用地调整6

3.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6

3.2.1城镇工矿用地调整7

3.2.2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7

3.2.3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调整7

3.3其他用地结构调整7

4土地利用布局优化8

4.1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8

4.1.1耕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8

4.1.2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8

4.2建设用地布局优化9

4.2.1城镇工矿用地布局10

4.2.2农村建设用地布局12

4.2.3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12

4.3生态保护用地布局13

4.3.1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林地绿地覆盖率14

4.3.2农田整理中重视防护林建设14

4.3.3保护饮用水源地14

4.3.4严格保护现有河道湿地14

4.4土地整治布局14

4.4.1加强农用地整理14

4.4.2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15

5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5

5.1土地用途分区16

5.1.1基本农田保护区16

5.1.2一般农地区16

5.1.3林业用地区16

5.1.4城镇村建设用地区16

5.1.5独立工矿区16

5.1.6风景旅游用地区16

5.1.7其他用地区16

5.2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7

5.2.1允许建设区17

5.2.2有条件建设区17

5.2.3限制建设区17

6重点建设项目安排18

7对乡级规划的调控19

8与相关规划的衔接20

8.1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衔接20

8.1.1城市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的衔接20

8.1.2交通沿线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规划的衔接20

8.1.3重点项目用地与基本农田划定的衔接20

8.2与内黄县“十三五”规划的衔接20

8.3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20

8.4与交通、水利规划的协调21

9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2

9.1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规划管理22

9.2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22

9.3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22

9.4加大生态保护力度22

9.5加强舆论宣传、社会监督22

10附表24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5】41号)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地实际,内黄县人民政府对《内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内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规划调整范围为内黄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共114457.52公顷,辖7个建制镇10个乡共17个乡(镇)。

规划调整基期年为2014年,着重对2015~2020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和安排。

现将县级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阐明如下。

1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

1.1县域概况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安阳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5'至114°59',北纬35°39'至36°09'。

东至清丰县、濮阳县,南接滑县、浚县,西连汤阴、安阳县,北临河北省魏县。

南北长平均55公里,东西宽平均21.1公里,总面积114457.52公顷。

内黄县2014年总人口81.12万人(常住人口67万人),城镇人口19.96万人,城镇化率24.6%。

1.1.1自然条件

内黄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为黄河冲积平原,第四系黄土普遍覆盖,华北凹陷区黄土隆起部位,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平均坡降是1/5000至1/6000,海拔高度一般在50到70米。

内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旱,夏季炎热多雨。

地下资源有磁铁矿,但埋藏较深,含铁量15%,另有多层石膏矿沉积。

地下水浅层储量23.7亿立方米,静水位18.49米,动水位26.7米。

境内木材蓄积量85万立方米。

1.1.2经济社会条件

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3.45亿元,同比增长12.77%。

其中: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0.43亿元,同比增长9.8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7.21亿元,同比增长16.7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10.45%。

1.1.32014年土地利用状况

2014年内黄县土地总面积114457.52公顷,其中农用地92177.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4%;建设用地16017.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99%;其他土地6262.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7%。

农用地中耕地74872.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41%;园地980.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6%;林地11567.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1%;其他农用地4757.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6%。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4748.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8%,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3279.66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1468.36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269.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1%。

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2467.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6%;自然保留地面积3795.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2%。

详见附表1。

1.2《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2.1耕地保有量完成情况

内黄县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为74872.23公顷,《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74206.00公顷,已超出目标666.23公顷。

1.2.2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2014年底,内黄县基本农田面积65870公顷,与《现行规划》中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5870公顷相一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得到了落实。

1.2.3建设用地利用情况

建设用地总规模:

截止至2014年底,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为16017.58公顷;《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4849.54公顷,已超出1168.04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现行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397.04公顷,截止至2014年底,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4748.02公顷,相比规划目标超出了1350.98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截止至2014年底,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3279.66公顷;没有突破《现行规划》确定的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514.16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现行规划》上级下达内黄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为1133公顷,其中:

新增城镇工矿用地891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242公顷;新增占用耕地规模为491公顷。

2010-2014年,内黄县新增建设用地共796.0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428.50公顷,均没有超过规划控制指标。

1.2.4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完成情况

《现行规划》确定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9年的148平方米降至2020年的87平方米。

截止2014年底,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降至144平方米。

详见附表2。

1.3“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

1.3.1战略定位

“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我县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区的纽带与桥梁作用,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将我县打造成为“两县、两区、四基地一中心”。

“两县”:

将我县打造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两区”:

将我县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基地一中心”:

将我县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陶瓷生产基地、康复医疗设备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大型果蔬交易中心。

1.3.2发展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总量突破27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镇化率达到33.9%。

为了顺应“十三五”发展形势,保障“十三五”时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进行本次规划调整是势在必行的。

 

2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

2.1调整原则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应坚持“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节约集约、优化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协调、充分衔接”的原则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2.2规划目标

依据安阳市所下达规划调整完善各项指标,结合内黄县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兼顾各业发展需求,确定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期内各项目标:

2.2.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本次规划调整上级下达内黄县的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74746.6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65007.33公顷,结合内黄县实际情况全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到2020年达到74746.67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65007.33公顷以上,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

2.2.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规划期内,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15882.59公顷(约束性指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14363.05公顷(约束性指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突破3794.68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在10568.37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1519.54公顷。

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33平方米。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1365公顷(其中城镇工矿515公顷,弹性空间60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250公顷)。

2.2.3补充耕地和土地整治目标

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任务不低于2600公顷。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安阳市下达内黄县的各项指标为依据,以统筹城乡协同发展指导,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为目的,进行以下调整。

3.1农用地结构调整

2014年农用地面积为92177.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3%;至2020年调整为93293.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51%;与2014年相比,2020年农用地面积增加1115.95公顷。

3.1.1耕地面积调整

2014年末耕地面积为74872.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41%。

至2020年,耕地面积调整为76294.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66%。

期内增加1421.79公顷。

3.1.2园地面积调整

2014年末园地面积为980.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1%。

2020年调整为979.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6%。

期内减少1.00公顷。

3.1.3林地面积调整

2014年全县林地面积为11567.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73%。

2020年调整为11401.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6%。

期内减少165.34公顷。

3.1.4其他农用地调整

2014年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757.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2020年调整为4617.77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4.03%。

期内减少139.50公顷。

3.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014年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6017.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85%;到2020年降至15826.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3%。

规划期内减少197.27公顷。

3.2.1城镇工矿用地调整

2014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3279.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2020年增加到3795.09公顷,占3.32%。

面积增加515.43公顷。

3.2.2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

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11468.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4%;规划至2020年减少到1051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9%。

面积减少951.69公顷。

3.2.3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调整

2014年全县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1269.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规划至2020年增加1514.55公顷,占1.32%.面积增加244.99公顷。

3.3其他用地结构调整

2014年其他土地总面积为6262.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1%;规划至2020年减少到5337.92公顷,占4.66%。

面积减少924.68公顷。

详见附表4。

 

4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4.1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4.1.1耕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

本次调整后的耕地保护目标为74746.67公顷,到2020年耕地落实了75901.62公顷,比2014年增加了1029.39公顷,中心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占用城关镇、张龙乡、马上乡的一部分耕地,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644.89公顷;通过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规划期间共计补充耕地2674.28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2048.76公顷,主要涉及后河镇、马上乡、二安镇等乡镇;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625.52公顷,主要涉及城关镇、梁庄镇等乡镇。

详见附表5。

4.1.2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

本次规划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65007.33公顷。

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内黄县落实基本农田面积65026.38公顷,比调整后规划目标多划19.05公顷。

从空间布局上看,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多分布在东庄镇、后河镇、梁庄镇等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

4.1.2.1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根据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和安阳市农业局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内黄县编制了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周边的范围界线:

北部以繁阳四路为界,南部金星大道外扩400米为界,东部以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外扩1.5公里为边界,西部以中心城区扩展边界为界。

内黄县城市周边范围内土地面积为5740.66公顷,该范围内耕地2656.63公顷(初步任务),其中已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65.82公顷,未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2290.81公顷。

通过核实举证,已有基本农田划出0.24公顷,保留365.82公顷;一般耕地新划为基本农田140.80公顷,划定后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506.62公顷,保护率19.07%。

大部分为水浇地;内黄县城市周边耕地全部在2度以下,平均质量等别为6.89等。

完成了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和农业局下达的内黄县城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

4.1.2.2全域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通过本次调整,全县共划出基本农田2111.80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比例为3.25%;划入1279.15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比例为1.87%;本次划定后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65026.38公顷,较目标多划19.05公顷。

划定面积达到了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布局调整符合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的要求。

划定前已有基本农田65859.03公顷,其中耕地65784.35公顷,占99.88%;其他地类74.68公顷,占0.12%。

划出2111.80公顷,其中耕地2036.05公顷,其他地类75.75公顷;划入1279.15公顷,其中耕地1027.2公顷,沙地251.95公顷(划入的沙地是2011年安阳东部市级占卜平衡项目,2015年已经变更为耕地,土地质量等级为6等)。

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65026.38公顷,实地全部为耕地,划定后耕地比例增加0.12%,地类构成趋于合理。

全县已有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6.70等,划入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6.64等,划出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6.49等,划定后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6.70等。

划定前后等别保持不变。

详见附表6、7。

4.2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以调整和优化全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率为核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的用地需求,推进产业向集聚区集中、集聚区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和效益,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功能,体现不同组团的协调性。

此次规划调整上级下达给内黄县的城镇工矿指标为515公顷,弹性空间为60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增量为250公顷,自求平衡区为555公顷。

布局情况如下。

4.2.1城镇工矿用地布局

4.2.1.1中心城区

《现行规划》中内黄县中心城区东到宛庄、北王庄,南到胡庄、丁庄,西到马野羊、李庄,北到北关、葛庄、北杨庄。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总规模达到2052.83公顷,容纳人口17.02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降至121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808.17公顷。

2014年内黄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536.45公顷,人口规模到达10.97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140平方米。

本次规划调整维持《现行规划》中心城区的发展规模不变,结合《内黄县城市规划》,调整后中心城区东到宛庄、北王庄,南到胡庄、丁庄,西到西环路,北到繁阳四路。

调整后总规模为2052.83公顷。

扩展边界不发生变化:

规划北二环以北延伸约245米,内豆路以北,西二环以西延伸约224米。

调整后,确定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到达17.0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2052.8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21平方米。

此次调整中心城区内安排新增城镇工矿指标163.06公顷,布局弹性空间353.32公顷。

划定有条件建设区564.22公顷。

详见附表8。

4.2.1.2产业集聚区布局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位于中心城区及南部规划区范围内,部分包含在中心城区内,总体规划面积2132.82公顷(其中起步区502.16公顷,发展区935.23公顷,控制区695.43公顷),是我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以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和陶瓷生产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

按照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产业集聚区共分为两个片区,北片区主要以食品加工等一类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南片区则以陶瓷生产为主导产业。

2014年内黄县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建设用地规模为469.14公顷,发展区建设用地规模为636.42公顷,控制区建设用地规模为66.55公顷。

本次规划调整产业集聚区新增指标256.56公顷(起步区有1.89公顷的城镇工矿指标、7.93公顷的弹性空间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其中起步区保障城镇工矿指标4.55公顷,弹性空间28.47公顷;发展区保障城镇工矿指标49.15公顷,弹性空间63.18公顷;控制区保障城镇工矿指标26.91公顷,弹性空间84.30公顷。

另外划定704.15公顷的有条件建设区进行保障(发展区保障186.48公顷,控制区保障517.67公顷)。

详见附表9。

4.2.1.3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全县共有城关、东庄、井店、梁庄、后河、楚旺、田氏、二安7个镇。

为了提高内黄县中心城区的中心性,对均衡分布的现状空间格局进行完善,规划形成四个城镇等级,即一个中心城区,三个中心镇,二个重要镇,二个一般镇。

楚旺镇:

位于县城北部,是以客运、餐饮、商贸为主的商贸型城镇。

2014年城镇规模163.23公顷,镇区人口1.65万人,人均用地99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城镇工矿指标0.41公顷,新增弹性空间7.45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171.09公顷,镇区人口1.84万人,人均用地93平方米。

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6.71公顷。

东庄镇:

位于县城西部,是以瓜果种植销售、工程机械等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2014年城镇规模136.12公顷,镇区人口1.35万人,人均用地101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弹性空间7.79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143.91公顷,镇区人口1.49万人,人均用地97平方米。

划定有条件建设区13.09公顷。

梁庄镇:

位于县城南部偏西,是以农业种植销售、旅游商贸等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2014年城镇规模20.49公顷,镇区人口0.13万人,人均用地158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弹性空间3.59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24.08公顷,镇区人口0.16万人,人均用地151平方米。

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2.24公顷。

井店镇:

位于县城西南部,是以商贸、铁路货运等为主的商贸型城镇。

2014年城镇规模124.92公顷,镇区人口1.36万人,人均用地92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弹性空间3.77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128.69公顷,镇区人口达到1.47万人,人均用地为88平方米。

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1.82公顷。

田氏镇:

位于县城西北部,是以农业、杂果、物流等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2014年城镇规模89.74公顷,镇区人口0.83万人,人均用地108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弹性空间4.02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93.76公顷,镇区人口0.99万人,人均用地95平方米。

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8.32公顷。

后河镇:

位于县城南部,是以农业、红枣种植、工贸等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2014年城镇规模70.07公顷,镇区人口0.50万人,人均用地140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城镇工矿指标0.67公顷,新增弹性空间4.64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74.71公顷,镇区人口0.70万人,人均用地107平方米。

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9.48公顷。

二安镇:

位于县城北部,是以客运、餐饮、商贸为主的商贸型城镇。

2014年城镇规模132.06公顷,镇区人口1.32万人,人均用地100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城镇工矿指标0.22公顷,新增弹性空间10.53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142.81公顷,镇区人口1.45万人,人均用地98平方米。

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2.15公顷。

城关镇:

本次规划调整在中心城区范围外的城关镇镇区布设城镇工矿指标64.52公顷,布设弹性空间36.87公顷。

4.2.1.4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内黄县为省级贫困县,剩余的城镇工矿指标(207.40公顷)均用来保障扶贫等重点建设项目。

具体分配见附表16。

4.2.2农村建设用地布局

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必须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相结合,并根据县域内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点现状的实际情况差别化对待。

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战略部署,遵照节约和集约用地,有利生活、改善农村面貌的基本原则,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要用地。

力争到2020年控制在10568.37以内,净减少农村居民点900.00公顷。

本次规划调整用于农村自求平衡的建新规模为1155.00公顷,拆旧规模为2055.00公顷,其中用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居民点净减量任务安排900.00公顷,用于保障城镇发展布局弹性空间安排拆旧规模600.00公顷,用于保障农村建设自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