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517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Word格式.docx

2.体液过多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

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

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2.饮食宜低盐、清淡、易消化,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指导病人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酒等。

3.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教会患者服地高辛前自测脉搏,当脉搏低于60次/分钟时暂停服药,如头痛、恶心、出汗、视物模糊等及时复查。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cardiacdys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心前区不适感、气急、呼吸短促、手足发凉、眩晕、黑曚、晕厥、抽搐、神志不清、甚至猝死等。

(一)评估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二)评估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神志、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

(三)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曚、晕厥、气短、胸痛等。

(四)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1.活动无耐力

2.有受伤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猝死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昏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

2.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3.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的时间、频率和类型。

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做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电复律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仪等。

4.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滴速,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5.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

戒烟、酒;

若低钾时,给予含高钾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6.稳定患者情绪,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定期复查。

2.嘱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感染,以防诱发心力衰竭。

3.嘱患者多食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病人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4.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hematicvalvularheart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

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心悸、胸痛、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重度二尖瓣狭窄者常有“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

(一)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无脑、肾、肺、脾栓塞等并发症。

(二)评估有无风湿活动的征象,如发热、关节疼痛。

(三)评估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

(四)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1.体温过高

2.有感染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栓塞

1.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合理休息和活动,减轻心脏负荷,有风湿活动时应卧床休息,发生心力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注意热型,以协助诊断;

观察有无风湿活动的表现,如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关节红肿及疼痛不适等。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心衰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4.对于长期卧床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预防栓塞。

5.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副作用。

6.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防诱发风湿热反复发作。

2.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积极控制并发症,定期复诊。

3.避免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指导育龄妇女根据心功能情况选择好妊娠与分娩时机,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造成生命危险。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一)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二)评估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坏死程度和病情进展。

(三)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心率、心律、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

1.疼痛

2.活动无耐力

3.有便秘的危险

4.焦虑、恐惧

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以减少心脏负担。

2.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3.入住CCU监护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抢救物品、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4.遵医嘱给予吗啡或盐酸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予硝酸酯类药物时随时监测血压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5.心肌再灌注治疗

(1)溶栓治疗时应询问患者有无脑血管病变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并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溶栓后密切观察胸痛情况、心电图ST段变化及有无心律失常、心肌损害标志物的改变。

(2)在急性期有适应症的患者,应尽快实施PCI,可获得更好的效果,详见冠心病PCI围术期护理常规。

6.起病后2天内给予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适宜低热量、低脂肪、低盐的清淡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

8.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持情绪乐观,戒烟酒,戒烟是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2.指导患者适当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

3.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随身携带急救用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脂制剂疗效较差时,应及时护送就医。

4.心肌梗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应教家属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及呼叫措施。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临床表现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患者可有头痛、眩晕、疲劳、心悸、耳鸣等。

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患者发病急骤,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持续高于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检查可发现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

(一)评估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了解血压的波动范围,询问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

(三)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1.头痛

3.焦虑

4.知识缺乏

5.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

1.根据患者的血压合理安排休息、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减轻体重;

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大便。

2.饮食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低于6g),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补充优质蛋白高,钙和钾盐的清淡饮食,戒烟限酒;

3.定时监测血压,观察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严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

一旦发现高血压急症,立即通知医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尽早应用降压药,用药过程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急剧骤降。

4.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应注意体位低血压的发生。

5.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者按相关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6.给予心理护理,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1.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患者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饮食,避免便秘,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

2.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当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不能擅自突然停药、换药,并定期复诊。

3.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每次就诊携带记录,作为医生调整药量或选择用药的依据,如出现血压急剧上升、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须立即就地休息,尽快到医院就诊。

心肌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cardiomyopathy)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

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头晕及晕厥甚至猝死,主要体征为心脏扩大。

(一)评估患者既往有无其他疾病。

(二)评估患者是否有气急、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三)评估患者心腔扩大程度、有无心律失常等发生。

(四)评估患者对活动的耐受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有无焦虑情绪等。

1.胸痛

2.焦虑

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栓塞、心律失常、猝死

1.注意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发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者,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2.给予低盐、富含优质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3.对于有气促、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促、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严防猝死的发生。

5.遵医嘱给药,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使用洋地黄者警惕发生中毒。

6.嘱病人避免激烈运动、突然屏气或站立、防止诱发心绞痛。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酒等。

有晕厥病史或猝死家族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作时无人在场而发生意外。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3.嘱患者遵医嘱服药,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