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279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度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

题号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20分,测评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10页,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酝酿(liànɡ)    耸峙(sǒng)  寥阔(liáo)发髻(jì) 

B.水藻(zǎo)  看护(kàn)  花苞(bāo)  应和(hé)

C.静谧(mì)   窠巢(kē)  澹澹dàn)黄晕(yùn)

D.卖弄(lîng)  风筝(zhēng)  咄咄(duō)  栖息(qī)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建壮 嘹亮   精神抖擞   喜出忘外   

B.茏罩 澄清   浓妆艳抹   花枝招展  

C.烘托   莅临   粗犷豪迈翻来覆去    

D.决别  憔悴  喜出望外  各得其所

3.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仙人球,在茫茫的沙漠之中开出沙漠之花,(装饰点缀打扮)着整个大地,让被困在沙漠之洲的人们坚信生命的存在。

(2)每年西安都要举办各种美食盛会,人们(喜出望外喜不自胜欢天喜地)的汇聚在一起,比试厨艺,竞技趣味,品尝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

(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7)兄女曰:

“__________________。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

(8)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荷叶·母亲》)

(9)雨点不住地打着,___________________,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冰心《荷叶·母亲》)

(10)___________________,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5.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②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③遭受挫折______可以积累经验,______可以使人生得到升华,______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③句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

(2分)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上述文段中的“我”指__________,背完书“我”要去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请你参加相关主题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

我的发现——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2分) 

材料1: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办法》规定,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材料2:

2008年初,浙江省确立了14个传统节日标志地:

绍兴(春节看祝福)、海宁(元宵看灯会)、余杭(端午赛龙舟)、开化(中秋舞草龙)…… 

材料3:

衢州西安高腔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能表演衢州西安高腔的专业演员已经很少。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我的观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你赞同哪一种?

简述理由。

(2分)

观点1:

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2:

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观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你班同学觉得弘扬中秋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决定进行一次关于“保护中秋文化”的综合活动。

请你设计一个相关活动。

(3分)

活动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2题。

(12分)

不平凡的树

①香樟树真像是江南所有乔木中的“美男子”。

也许是因为树林里的植株过于密集吧,所以每一棵香樟树似乎都有点“志存高远”的样子,都在努力地向上生长,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空间和阳光,才能使自己的干枝得到更好的舒展。

也因此,每一棵香樟树的树形看上去都是那么高大、挺拔和秀美。

当然我也十分明白,它们的树干有多高大,它们的树根就会扎得有多深。

它们那旺盛、恣肆的生长的力量,来自大地母亲的恩赐。

②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棵香樟树树干外表的纹路,也是那么漂亮,堪称大自然和生命力的杰作。

这些树皮上的纹路,都呈纵向的流线型,仿佛带着韵律感。

其实,香樟树幼时的树皮是浅绿色的,而且十分平滑,并没有任何纹路。

只有成年之后的香樟树,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樟树,树皮上才会渐渐出现黄褐色或灰褐色的纵向裂纹。

这些流线型的裂纹,是樟树们经历过风雨沧桑之后成熟的标志,是时间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就像人到中年以后,额头也会出现皱纹吧。

香樟树的树纹,也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沧桑之美、生命之美。

③我在樟树林里散步的时候,常常驻足仰望那些高大而秀美的樟树。

慢慢地,我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

通常,许多的落叶乔木一进入深秋或初冬,满树的叶子就会变黄、变红、干枯,然后随着秋风秋雨萧萧凋落,所谓“秋风扫落叶”。

香樟树却不是这样。

整个秋天和冬天里,那些叶柄细长、表面有着柿叶般的蜡光的樟叶,一直就那么顽强地固守在树枝上,风雨不动,也不改色,总是青青翠翠的样子。

一直要等到严冬过后,新的春天重返大地的时候,香樟树也和其他落叶乔木一样,每一根枝条上都长出了更加青翠的新叶,等到所有的新叶都长齐、长大、长结实了,这时候,开始刮春风了,一夜风起,那些固守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老樟叶,才会毫不犹豫地、完全放心地、哗啦哗啦地凋落下来。

只需一夜工夫,所有的叶子就会全部凋落干净,满树满枝上只留下朝气蓬勃、郁郁青青的新叶。

那些凋落到地上的老樟叶,大都变成了深红色,有如萧萧“落红”,它们会伴着春夏的雨水,化作大树下的泥土和养料。

毫无疑问,那些落叶的生命,已经在满树满枝的新叶上得到了延续。

④香樟树还是江南各地常见的绿化树、庭荫树和行道树,因为它们的根扎得深,能抗风,树荫巨大如伞,又耐修剪。

特别是用作行道树的香樟,园林工人为了让它们多长枝柯,好给行人遮阴避凉,有时就会有意锯断它们粗大的枝干,甚至使它们变得光秃秃的,但是,要不了一两个春夏,它们又会变得枝叶茂盛,树荫如云。

⑤香樟树也会开花。

只是它太低调了,小小的、浅绿色的花朵,有如小米粒一般微小,在春夏之交,默默地开在每片叶腋下,很是隐蔽,如果不仔细观察,你根本看不见这些小花朵,而只能闻见它们的芬芳。

当你在香樟树下散步和驻足,或者在长有香樟树的公园里晨练时,香樟树和它的小花朵散发出的淡淡芳香,会送给你更多的惬意。

⑥到了深秋时节,香樟树上就结满了成熟的、紫黑色的浆果。

这些圆圆的果实成了黑椋鸟、灰色丝光椋鸟、鹊鸲、乌鸫、斑鸠和八哥们的“美食”。

一到秋天和冬天,香樟树集中的地方,就会成为小鸟们的天堂和乐园。

香樟树成熟的小浆果吸引来大群大群的飞鸟,其中以黑椋鸟和丝光鸟最多。

香樟树不仅给它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美食,更用自己密集的枝叶,为鸟儿们提供了安全的聚会和游戏场所。

⑦香樟树坚强、隐忍、庞大、深沉的生命根系,老樟树年年岁岁吐故纳新、风霜不摧、不离不弃的宽厚怀抱,不正是古老深厚的故国山河和自强不息的华夏民族祖祖辈辈的精神与灵性所化?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漾起一种崇高和温柔的感情。

不用说,我对本来就有无限好感的香樟树,更多了一些敬重感。

我没有看错,香樟树实在是一种崇高的树、无私的树、有灵性的树。

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崇高的品格,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岸、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自强不息精神的树。

8.依据文章第③~⑥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3分)

香樟树

香樟树的不平凡

香樟树的落叶

香樟树的用途

香樟树的花朵

淡淡的芳香会让你驻足观赏,会送给你更多的惬意

香樟树的果实

9.第三段中,作者发现的“奇特景象”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人认为本文主要围绕“香樟树”来写,所以建议将标题改为“香樟树记”,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

(18分) 

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

“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

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

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

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

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

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

“怎么会化了呢?

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

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

“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

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

“爸这就不去了。

”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

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

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

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

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

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

我要一只收录机。

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

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

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

“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

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

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 cc血给换来的。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

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

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2.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上下文,揣摩“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的心里活动,组织好语言,写在下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二段中,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三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目: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

侍卫。

②焉之:

到哪里。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尊君在否()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日中则至,则是无信()

(4)友人惭,下车引之()

1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19.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

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