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532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003635Word格式.docx

今天特别冷。

“格外”是副词,强调与一般事物属性不同意。

5.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说明各组内词,哪些是兼类词,哪些同音词,哪些是词类活用。

(1)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了我的意思

(2)苹果两块钱一斤/现在的一斤相当于古代的一百钱。

(3)他比阿Q还要阿Q。

(1)兼类词

(2)同音词

(3)词类活用

6.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关系。

简单明了()简单极了()勇敢一点()忍住悲痛()答:

分别为:

联合、述补、述补、述宾

7.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歧义的请作多种分析

第一句是个状中结构。

对校长的讲话是介词短语做状语,其中校长的讲话可以划分出定语校长和中心语讲话。

进行批评是中心语,应该是个连谓结构

第二句有歧义。

可以做两种分析:

1、主语:

发现敌人的哨兵。

谓语:

叫。

宾语:

王平。

主语又可划分为,定语,发现敌人,中心语,哨兵。

主语中的定语有可以分为动语,发现,宾语,敌人。

2、动语:

发现。

宾语:

敌人的哨兵叫王平。

宾语再划分为:

主语,敌人的哨兵。

谓语,叫。

宾语,王平。

主语再划分为,定语,敌人,中心语,哨兵。

8.区别下列两组短语,证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1)读三遍——读三篇

(2)明天春节——明天完成

(1)“读三篇”是述宾结构,“三篇”是名量词,修饰的是它后面的名词性的词。

“读了三遍”是述补结构,“三遍”是动量词,修饰的是它前面的动词、形容词性的词。

(2)“明天春节”是主谓结构。

“明天完成”是偏正结构。

9.请写出下列歧义短语的意义和类型

(1)菜不热了

(2)出土文物(3)没有买票的(4)在火车上贴

标语

1)菜不热了:

菜凉了(主谓)菜不用加热了(主谓)

(2)出土文物:

出土的文物(偏正)出土了一件文物(动宾)

(3)没有买票的:

没有人买票(动宾)还没买票的人(偏正)

(4)在火车上贴标语:

在火车皮上贴标语(动宾)在火车里贴标语(动宾)

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

(1)看来不会下雨了。

(2)爱祖国、恨敌人是战士们的共同特点。

(3)这女孩手冻僵了。

(4)你能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

答:

分别是动词性非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

11.用划线加注法分析下列复句,并指出层次之间的关系。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上的实际需要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人民所掌握,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上的实际需要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并列

||如果不是为人民所掌握,|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并列假设(条件)让步

12.分析下列有语误句子,指出其原因,并改正。

(1)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衣服做得好。

(2)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有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3)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4)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

(1)歧义,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做得好。

(2)语序不当。

,林冲在高衙内一次又一次派人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3)语序不当,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

(4)述宾搭配不当,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遭盗窃的消极行为,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

13.下列广告词很有特色,指出它们在修辞上的特点

(1)钻石音响-音响中的钻石。

(2)×

×

牌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

(1)是比喻;

(2)是双关。

14.分析下列两个句子,指出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格,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1)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2)感情的激流已经在胸中奔腾多日,眼看就要破堤而出了。

(1)借喻

(2)暗喻。

借喻:

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

暗喻:

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充当。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

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15.分析两面两句话,它们都可有两个意思。

请问:

它们都是双关吗?

为什么?

(1)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2)我想起来了。

(1)为双关,

(2)为歧义。

两层意义的联系性质不同。

第一句是歇后语,是双关。

第一个意思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按照

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

有外甥则有舅。

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

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第二个意思是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

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

当然是找大了了。

所以就是大人丢了。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

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第二句有歧义,不是双关。

第一个意思是我想起床了。

第二个意思是我想起某事了。

二、简答题1.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

与古汉语语法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就是指现代汉语中组词成句的规则总合,是现代汉民族使用语言的方法,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现代汉语中很多词的意思,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意延伸而来,与古汉语语法相比,现代汉语具有以下几点变化:

1)词义缩小,如“鲜美”,古时候能修饰色彩、味道,现代汉语里一般表示味道;

还有“妻子”,古时候是妻子和儿女,现在是女性配偶2)词义扩大:

如“江”古时候就是长江,现代汉语里能泛指大河

3)词义转移:

“无论”在古代汉语里是不知道的意思,现代汉语是连词,表示假它的主要特点有:

构词以合成词为主;

语法手段更加完备;

语法标记增多;

语序微调。

2.什么是语素?

现代汉语语素有什么特点?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

多数以单音节形式体现;

是构成合成词的基本要素,是最小的语音,不能再分割了;

语素的功能类型多样且有意义。

3.什么是语法意义?

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语法意义是指借助于特定的语法形式实现的语法关系或功能。

就现代汉语来说,助词“了”可以附着于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意义,如“吃了饭”。

例如,"

大"

和"

眼睛"

这两个词各有自己的意义,组合成偏正结构"

大眼睛"

以后指明这是"

的"

,回答的问题是"

什么样的眼睛?

"

这些都是组合所带来的语法意义。

如果把同样的两个词组合成主谓结构"

眼睛大"

,"

就不再是修饰"

,而是说明"

眼睛"

具有"

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相应地变成了"

眼睛怎么样?

这是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

就某一结构组合中的某一个词而言,它同时具有词义和语法意义,例如在"

眼睛大"

中,眼睛具有"

被说明的对象"

这样的语法意义。

如果我们不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即使句子里的每个词都认得,还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4.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差异有哪些?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1、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

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2、形容词可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5.现代汉语里所有动词都可以重叠吗?

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1)不可以。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地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可用重叠法。

2)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归纳有:

表短暂、表尝试、表增量、表不定量、强化能动性和可控性。

表示程度减轻、短时态。

6.如何区别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

1)看这个词能否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时间名词属于名词,它必然具有名词的属性,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比如“现在是五点钟”中的“现在”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昨天是星期天”中的“昨天、星期天”分别充当了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而“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是东亚病夫”中的“今天”则充当了句子的定语。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等,是不能作主语、宾语的。

2)看这个词能否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

时间名词一般都可以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而时间副词则不能。

比如“在当今,这种规象是不足为怪的”中的“当今”,就是如此。

3)看这个词能否受其他词类的修饰。

能受其他词类修饰的是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不能受其他词类的修饰。

比如“去年的今天,我们是在客栈里”,“美丽的春天,鲜花盛开”,这里的“今天、春天”都是时间名词。

7.兼语短语的特点有哪些?

兼语短语最早叫“递系”短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套上一个主谓短语的复杂短语。

如:

在“叫你去”中,“你”兼作“叫”的宾语和“去”的主语,因此叫“兼语”。

兼语短语里的两个动词不属于一个主体,而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

这一点是与连谓短语不同的。

兼语短语有一点值得注意:

必须弄清,动词1和动词2之间的语义关系。

如果仅从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来看它的特点,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动词1有使令意味;

二是动词1通常是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动词;

三是动词1是“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的。

例如:

兼语短语里的兼语对于后面动词2来说,也不仅仅是施事,还可以是受事以及相关的事物等。

8.请举例说明谓语与词类的关系。

谓语是由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一般来说,充当谓语的大多是动词,按词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来的类一般称作词类。

现在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十二类。

也就是说谓语一般是由词类中的动词来充当的。

比如说“某某参加考试”,则参加是动词作谓语,而某某是名字做主语,考试是名词做宾语。

9.中心词是谓词的偏正词组都是谓词性的短语吗?

不是。

也可以是体词性的,如狐狸的狡猾、你们的到来。

10.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

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

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

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

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

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

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

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

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

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11.举例说明汉语里的语气表现手段。

陈述语气,如“我已经吃过了”;

感叹语气,如“这饺子真是好吃啊”;

疑问语气,如“你会包饺子吗”;

祈使语气,如“别再吃了”;

反问语气,如“难道你还没吃饱吗”等。

12.说明紧缩句与单句的区别。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

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

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紧缩句的成分之间不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是分句间的关系;

紧缩句内可以出现关联词。

13.语法学中将一个具体看作省略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第一,如果一句话离开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

第二,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并且添

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

14.请举例说明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这里所谓文化传统,包括由种种因素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哲学观点,审美观点,以及反映这些特征、习惯、观点的各种文化成就。

1在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多,用的方面广。

“比”的方式有种种,总的就是不直说,而以此喻彼,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理解。

一般修辞学上讲的“明喻、隐喻、借喻”等都是“比”,就连“夸张”、“移就”等,往往也是“比”或者包含有“比”的因素;

各种成语,许多都是“比”的运用。

大量的、多方面的用“比”,反映汉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侧面。

有些比,许多年来长期使用,几乎成了一种定型的惯用语,甚至浓缩成为一个常用词,如“推敲”、“琢磨”等。

在汉语词汇里有一部分词,实质上就是用比的方法构成的。

这样的词并不是先有一个基本义或本义,然后才孳生出来一个比喻义(如“扣帽子”的“帽子”,“背包袱”的“包袱”),而是即以比喻义为本义的,如“蚕食”、“鲸吞”、“瓜分”、“席卷”、“囊括”、“海碗”、“海量”、“童心”、“水蛇腰”、“八字脚”、“漆黑”、“焦黄”等。

动词、名词、形容词各类里都不少。

不少文章整篇是一个比喻,用来阐明一种道理。

这个事实是汉语用比特别多的一个有力证明。

喜欢用比,善于用比,既是民族智力和语言素养的反映,也有某些社会历史因素,并且产生某些社会影响。

历代很多关于婉言进谏,以至象《史记·

滑稽列传》中那些俳优用幽默的比况向君主进谏成功的例子。

同时,探求“弦外之音”,向字里行间揣测含有什么深文大义,以至流于牵强附会的风气也很盛。

《诗经》里不少民歌以及历史上其他一些状物抒情的诗文被解释成为称颂在上者的事情很多;

被解释成为讽刺在上者因而遭受贬谪以至酿成文字狱的事例也不少。

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现代。

借助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语修辞的这种习尚进行研究,是汉语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2独特的审美观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的审美观,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好些方面有所反映,例如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

修辞,特别是书面语言的修辞,具有同样的特点。

无论诗、赋、词、曲、各体散文,都是一样,既见于

整首、整篇的总的结构,也见于段落语句的局部组织。

不仅古文如此,而且从早期的比较接近口语的白话散文小说,包括中短篇的所谓话本小说和长篇的所谓章回小说,直到“五四”运动之后,以至目前,各体散文都已使用白话,这种整齐对称和参差错落相间杂的特点,始终明显地存在。

这是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审美观在语言运用中的反映。

探讨这种审美观的形成,是美学研究对象之一。

3在汉民族文化传统的许多领域中,广泛运用一种朴素的辩证观点。

事物被认为是包含着两种对立因素的统一体。

这两种因素被概括为“虚”和“实”两个范畴。

“虚”与“实”的关系被说成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修辞,同样运用这种观点。

无论诗、文,都有“虚写”和“实写”之分。

整首,整篇,有虚写部分和实写部分。

虚的部分和实的部分相资相生,相辅相成,或足以引起读者的悬念,或有助于读者理解而又节省笔墨,或足以引起读者深思与感情上的共鸣。

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

15.什么是仿词?

请举例说明。

临时仿照已有的词语而产生的用于幽默风趣表达的用词现象。

“地才”对于“天才”等。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仿词。

草木皆冰——草木皆兵2、民意测验——名义测验3、你不会跳舞——我会跳六

16.什么是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洁喻”、“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等十类。

17.什么是辞格?

判断辞格的条件有哪些?

辞格是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语言或语用规则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

判断辞格有形式、功能、语言三个条件。

18.什么是移就?

移就辞格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什么?

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

,“‘心理距离'

是创造与欣赏美的一个基本原则;

实用的东西不美,但一旦抛开实际的,实用的意义,而把对象放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以超然态度观赏它的形象,这时就美。

19.什么是语体?

确定语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所谓语体,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

确定语体的主要因素有:

词语的应用、句子结构的特点、修辞格的应用方式与频率、焦点或话题转化的方式等。

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

这就是语体学所要研究的课题。

因此,语体学可以说是现代语言学中紧密联系社会交际环境来研究语言可变性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类。

三、论述与应用题1.怎样理解语法的抽象性?

请以具体的材料加以说明。

语言的抽象性表现为词汇级抽象和语法级抽象。

在词汇意义上每个词都是一般的、概括的,表示一类事物。

如“笔”表示所有的笔,钢笔、铅笔、毛笔和圆珠笔等。

语法意义更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成果,是从具体的词句中抽象出来的。

人之所以能了解语言的意思,是因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可以用来交际和进行思维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是听觉可以

感知的,感知的形式语音又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

如“人”的语音形式ren,

是听觉上可以感知的声音,它的意义是“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

ren这个形式和“人”的意义结合,代表了客观世界中“人”这种事物。

正因为如此,所以说语言是可以为人所了解的。

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

语法就是对一个语言中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功能类型等等的抽象概括。

人们所使用的句子千差万别、数不胜数。

但是,无限多的个别具体的语句中,词的结构方式、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等却是有限的。

这些结构规则、语法形式、语法手段、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都是从个别和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抽象出来的。

例如:

买饭、作画、挖坑、蒸馒头、盖房子、说英语、喜欢唱歌、讨论问题、降低标准、开挖隧道、修理家用电器、穿蓝色西服、提出苛刻条件等,这些短语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可以从中概括出“述语+宾语”的结构特点,表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其中述语由动词充当,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当。

语言单位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主要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举例说明短语与句子的区别。

词和词可以构成短语,词和短语都是结构单位,而句子不是从结构,而是从使用角度划分出来的。

换句话说,词和短语是备用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

词和短语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

词和短语之间是组合关系,词、短语同句子之间是实现关系。

1)两者的差别是质的区别词和短语同句子的区别,并不在于量,而在于质。

量再少,哪怕是一个词,只要带上语调,就是一个句子。

如:

"

水!

在不同语境,有不同意思。

当病人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嘴里轻轻地说,意思是"

我要喝水"

当军队在漆黑的山沟里急行军,走在前面的战士突然地喊了一声,意思是"

这里有水,注意不要踩上去"

当一行人在沙漠里迷路,走了好几天,又干又渴,走在前面的忽然大声说,意思是"

我们终于找到水了"

量再大,哪怕十几个词,甚至是几十个词,可能还是短语。

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

述宾短语,在"

双方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

中只是一个句法成分。

只有它带上语调,进入某一语境使用时,才实现为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