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505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docx

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7.不平常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4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不平常”用红色粉笔写),学生读题目。

2、教师:

什么是“不平常”?

3、教师导读:

信,对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

可作者谢根林却说信不平常,这到底是怎样的信呢?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

学生读。

(师生交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在文中画出课后习题2中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信的内容,想一想这些信都是谁写给谁的,为什么说这些信不平常。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出示生,指名读一读。

师纠错,再集体读。

5、教师:

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封信?

6、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7、指名反馈。

8、指名反馈:

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怎样的故事呢?

9、生自由回答。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勾画

……

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

指名读

生答

了解故事的起因

1、教师导读: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到战友赵蒙生牺牲了的那次战役中。

2、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3、指名反馈:

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

想象画面

生说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完成作业

教学后记:

学生初读课文,找出三封信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10月28日

总第44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1、师出示文中关键人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人物联系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赵蒙生战士们赵蒙生的母亲大叔

2、指名反馈:

当你了解了这些人物的故事后,你的脑海里呈现出哪些词语?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赵蒙生牺牲的悲壮、光荣,是党和人民的骄傲。

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深情也感动了我们。

学生按要求说一说。

生自由说

以读为主,体会重点

1、教师导读:

信写了一封又一封,可文中只选择了三封。

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最不平常的要数第三封了。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二、三封信。

2、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3、集体反馈。

例子:

“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

为了让你们安心打鬼子,要我坚持给你们回信。

”(蒙生妈强忍失去儿子的悲痛,装着不知实情,坚持给战士们回信。

多么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啊!

“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

”(英雄妈妈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动)

4、教师小结:

这是一封不平常的信。

它蕴含着英雄妈妈对抗日官兵的理解、感激、钦佩,蕴含着她对失子的态度和对儿子的要求,英雄妈妈真的不伤心吗?

当然不是。

那是她为了我们中华这个大家啊!

她是多么的坚强与伟大!

学生朗读

勾画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

总结,畅谈感想

1、教师:

在整个故事中,出了课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

再读课文找一找。

2、指名反馈,互相补充。

3、教师:

同学们,故事中有太多的不平常了。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战士们、大叔、赵蒙生、赵蒙生的妈妈说什么吗?

4、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找一找

生说

……

 

生思考

朗读

课堂作业

积累优美词语

学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7.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蒙生妈

悲壮、光荣坚强、伟大

(舍小家为大家)

(六)课堂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在来说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封信,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10月29日

18.革命烈士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读懂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

3、体会内容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学习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诗句意思,体会先烈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总第45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

“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介绍时代背景。

如: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

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3、简介叶挺将军和渣滓洞监狱.

1.学生自由发言。

2.全班齐读课题。

初读,质疑问难

1、师范读课文,学生圈出生字词语。

2、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一读。

3、全班齐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45、集体反馈,教师引导,理解诗歌的意思。

(1)“人”指坚持革命的革命者;“狗”指人民的叛徒、敌人的走狗。

(2)“一个声音”指敌人的欺骗利诱声。

(3)“地下的烈火”指孕育在人民之中的伟大的战斗力量。

(4)“永生”指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读课文

读词语

、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理解诗句意思。

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师:

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

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2、设疑:

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

这不是矛盾吗?

讨论刚才的问题。

重点理解:

人:

坚贞不屈的革命者。

门:

指革命者所要走的路。

狗:

革命队伍里的叛徒。

狗洞子:

出卖革命当叛徒所走的路。

一个声音:

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

自由讨论。

让学生体会出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加紧对坚贞不屈的革命者进行迫害;一面诱惑革命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叛变投降。

师补充:

介绍叶挺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

并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

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回到课题的“歌”字。

4、再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二小节诗,体会叶挺崇高的革命气节。

5、师:

既然不能得到诗人所渴望的自由,那么他选择了什么作为人生的归宿?

自由读第三节诗,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诗句.

地下的烈火:

指革命的烈火.

活棺材:

比喻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

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样的革命气节?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思考自由的含义。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3、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汇报。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的背景后,让学生朗读诗歌,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再感悟诗歌的意思。

10月30日

总第46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引入,渲染气氛

1、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挺同志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其实像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

师讲述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历史事实。

简介蓝蒂裕及其家庭。

2、教师导: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革命诗歌《耕荒》就是蓝蒂裕同志临刑前在渣滓洞楼上第六号牢房留交难友转给他孩子蓝耕荒的遗嘱,也叫《示儿》。

学生读

自读诗歌,质疑解难

1、学生试着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这是写给自己孩子的遗嘱,体会诗中的意思,了解大意.自由交流。

1、读诗歌。

2体会诗歌意思

3.讨论交流。

联系《囚歌》,理解喻义

1、师:

《囚歌》和《耕荒》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差不多,两位都是革命烈士,请同学们试着联系《囚歌》中的词句意理解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歌。

2、再读诗句,理解重点词句。

重点指导:

荒沙:

指人民大众生活的恶劣环境,到处荒芜,到处兵荒马乱.

满街狼犬:

是指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和特务们.

遍地荆棘:

遍地荆棘:

是指当时的社会现状,人们生活在一块没有安全感的土地上.

从这些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3、品读最后一节诗,说说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4、猜想这位父亲在给孩子写遗嘱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气节和心愿。

5、朗读,读出父亲对孩子的爱,对敌人的憎恨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联系思考

朗读

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交流

感情朗读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儿子看到父亲的遗嘱时会怎样想?

怎样做?

简介儿子蓝耕荒及写给父亲的诗.

2、假如你是作者的孙子,知道了爷爷的英雄事迹,会怎么想?

会怎么做?

3、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背诗歌

学生说一说

背诵诗歌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理解课后第二题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

板书设计

耕荒

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革命到底的决心

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美丽的园林视死如归的从容

教学后记:

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意思,体会先烈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

10月31日

19.许世友四跪慈母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及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母爱的伟大及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的品质。

2、理解母亲含义深刻的话,体会母亲的伟大。

3、抓住文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搜集许世友将军的资料、搜集到的革命前辈的动人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47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课题,扣题导读

1、教师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许世友将军。

3、教师小结,导读: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武艺超群、英勇善战,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

透过题目,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许世友四跪慈母的事。

那文中所述的四跪分别是为了什么呢?

1、学生读课题。

2了解许世友将军

3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具体描写许世友四跪慈母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

5、指名反馈具体描写许世友四跪慈母的相应段落。

6、自由读这四部分的内容,想一想每一次跪慈母的原因。

7、指名反馈,其他学生补充。

8、教师小结:

四跪情形都不一样,相同的是母子间深厚的情谊。

从这四跪中,你们感受到了这位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这位母亲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9、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对人物语言、动作刻画细腻,不仅展现了母亲爱儿子、儿子爱母亲的人间真情,还塑造出一位充满柔情的将军,一位性情刚毅、大义凛然的慈母。

读课文

找一找,读一读

小组学习生字

学生找一找

生思考

自主品读,做好旁注

1、细读具体描写四跪的语段,找出细致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按要求仔细读课文。

学生朗读

找出细致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生字新词,还大体了解了许世友四跪慈母的原因。

下节课,我们将再进一步品读语句,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教学后记: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小组学习生字词,找出许世友四跪慈母的段落读一读。

11月1日

总第48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

2、指名反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将军?

一位怎样的母亲?

3、教师小结,

听写

生说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许世友是在哪几种情况下向慈母下跪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了课文,你觉得许世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2、讨论交流。

(1)许世友是在哪几种情况下向慈母下跪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和补充。

第一次跪下(第2~4段):

当许世友弄清楚来人是要买走幺妹时,便“扑通”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

“俺姐弟八人中要是一定要卖一个的话,那就卖我吧!

”为了亲人的命运,他请求母亲留下妹妹。

第二次跪下(第5~8段):

当许世友见到浑身是伤的母亲时,未及问候,便双膝下跪:

“娘,不孝的儿子让您受苦了。

”自己参加革命,让母亲受连累,遭毒打,心中难受。

第三次跪下(第9段):

看着家里房屋被烧光,只有两座草棚,许世友百感交集,他抓住母亲的手说:

“娘,您老人家受苦了!

”说着,便跪在了母亲脚下。

第四次跪下(第10~13段):

临别之际,许世友忽然转过身说道:

“娘啊,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就受儿一拜吧!

”说着,便跪在了地上。

为了革命事业,他不能留下来照顾受苦受难的母亲,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

(2)重点品读课后2题许世友与母亲的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你觉得许世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

2.快速默读勾画,思考问题。

3、小组交流,谈谈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学生朗读。

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把这些内容叙述清楚的?

说一说、写一写、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外写一篇《妈妈,我想对您说》的小作文。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9.许世友四跪慈母

一跪:

幺妹被卖,心痛人

二跪:

母亲受难,痛心间

三跪:

母亲受苦,愧疚真

四跪:

不能尽孝,难过情

教学后记:

学生朗读感悟许世友四跪慈母的段落,进一步体会许世友的孝心和母亲的伟大。

11月1日

20.鸡毛信

教学目标

1、能快速、流利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海娃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斗争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收集王二小、雨来、张嘎等抗日小英雄的事迹。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总第49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读课文,认识小英雄

 

1、从前边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大英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课题。

释题:

知道鸡毛信是怎么一回事吗?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简单概括全文的内容。

齐读课题

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复读课文,了解小英雄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情节?

2、引导全班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机队并配合游机队消灭敌人的故事。

(2)默读课文,

(3)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孩子)

(4)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A.课文最后写到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英雄。

从哪些地方看出海娃的机智勇敢呢?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读读找找。

 B.全班交流。

勾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C.抓住对海娃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体会海娃的心理

读课文

思考问题

交流

思考:

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学生交流

生自由发言。

指导有感情朗读

寻找抗日小英雄

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

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温饱,没有课堂,是飞机、坦克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

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有很多很多,如:

王二小、雨来、张嘎等。

交流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

交流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

再读课文,赞美小英雄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

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2.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生思考。

讲故事

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20.鸡毛信

抗日小英雄

海娃

傍晚送信被敌所困逃跑被抓引敌入围

(机智勇敢)

教学后记:

让学生学会默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后,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11月4日

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区别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2、积累名言。

3、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4、能有条理地向别人述说尊老、爱老的故事,并从中受到教育。

5、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破折号的运用。

2、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搜集尊老、爱老的故事。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总第50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随想

活动一:

温故知新 

一、温故知新

1、出示文中三个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2、总结归纳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3、补充练习: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

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我能抽支烟吗?

D.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E.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1、同桌相互读。

2、抽读。

3、小组讨论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4、说一说

5、再读

6、全班齐读。

活动二:

语海拾贝

1、导入:

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习了很多有气节,有傲骨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有豪迈之情的名言。

2、自读理解。

3、交流补充。

4、读背接力赛。

1、学生自由读。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

4、熟读

活动三:

互动平台

1、分析本单元课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2、自己再从文中找出句子试着分析。

四、自主阅读园地

1、选择自己最棒的阅读方式读短文。

2、复习抓住任务的神态、动作、语言,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

3、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

4、交流感受。

 

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

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教学后记:

学生知道破折号的作用,在作文中要学会正确使用破折号,要会判断破折号的用法。

11月5日

总第51课时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积累名言,导入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清)《增广贤文》】

2、教师:

这些话语都在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

要孝敬父母)

3、教师导: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要怎样孝敬父母。

(二)结合实际,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你是怎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

2、指名反馈,评一评谁做的最好。

3、集体讨论:

到底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4、集体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出生到现在,父母不知道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的辛劳和汗水,你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和报答父母以及长辈。

(四)布置作业

1、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父母回家时,立刻给他们送上一杯水。

注意观察父母的神态变化。

教学后记:

教育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11月6日

总第52课时第三课时

习作百花园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板书:

感动,学生读。

2、教师:

课文中,令我们感动的内容太多了,你们能说一说吗?

3、教师小结,导:

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着。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身边令人感动的事。

(二)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学生思考习作的要求。

2、指名反馈。

内容:

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要求:

(1)表达真实的情感;

(2)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三)拓宽选材

1、指名说说自己听到、看到的让自己感动的事。

2、指名说说亲身经历过的令自己感动的事。

3、教师指导选材。

(1)印象深刻,对事件来龙去脉清楚的。

(2)自己的确是深受感动的。

4、和同学交流:

你准备写什么事?

5、集体交流。

(四)指导创作

1、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令你感动的地方重点写。

3、适当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没有写清楚事情的过程,也没有写出感动的地方。

11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