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552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小组合作学习成绩评定的方法与策略18

(一)、小组整体成绩评定18

(二)、个人成绩评定18

1、组内成员分数均为一致19

2、组内成员获得不完全相同的成绩19

四、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20

(一)、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的优点和局限性20

1、数学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优点20

2、数学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局限性22

五、总结23

附录24

参考文献26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在欧美国家称作“合作学习”,在苏联叫做“合作教育引”。

但是总的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协作来学习的一种模式。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动态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兴趣,并通过小组团体成绩为考核评价标准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参考于XX百科)

目前在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实施教学、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的标准的前提下,合作学习越来越重要,并且也成为我国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但是还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鱼目混杂,形式化、泛化倾向严重,没有真正体现合作与学习的本质,或者教师“独裁”,没有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

或者学生适应不过来这样的学习形式,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免要遇到些问题和难题,在克服这些问题和难题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寻找和积累教育教学实施的方式,来推进合作学习模式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研究吴志敏西南大学硕士)

总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还在于他能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小组合作兴趣,体现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操作能力,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可以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最终实现的不只是局限于知识的增加,还在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在工作中不断运用、创新和实践,来达到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吴艳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刊)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基础教育在世界各国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世界各国的教育界人士,甚至其他学科的专家都在研究和探索有效、创新的教育方法。

早在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

Allport,1924,参考《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体系》)就提出并强调了个体与人际环境的交互作用,在这里面就蕴藏了合作与交流的萌芽。

马洛斯在1943年发表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到“需要满足论”,其中提到的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那么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和学习就是一种归属的需要,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共的在课堂里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是表现了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教师指导小组成员或者学生小组成员独立开展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积极功效,以提高个体的学习行为和能力为前提,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基本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来源和信息输出的弊端,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创新和创造能力。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理及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里进行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分组方法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教师是否做了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见效、成功的前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要贯彻“课程标准”的思想,就要给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积极、向上、全面的发展学习环境,来推动小学生的良好发展,那么科学合理的构建分组就是重中之重!

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所谓的同组异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别、寄宿与否、性别、班委和班干部与否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的方法。

这样的搭配方式,才能达到组间个人能力的互补,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展示自己,并且还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所谓异组同质就是在同质异组的前提下,保证组与组之间各方面(包括组间学习能力、组员数、性别比例、班干部比例等)的均衡。

因为这样的分配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教师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活动。

(二)具体分组方法和依据

1、教师要做到合理搭配和安排小组人数

在数学课堂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关键。

我们分组的时候一般依据2人为基本单位,依照班级人数的大小,一个班级分成4—6组,每组4—6人为宜,组内成员的搭配严格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

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序的进行,我们依据:

在分配任务、安排学习工作的大问题上由组长决定,小问题由2人组交流,其他的问题依靠全部组员的力量来解决,这样的分工,既体现了领导者的地位,也充分给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

2、教师要精心搭配成员,保证组间实力均衡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的时候,教师仍然是引导者和决策者,要做适当的指导和决策,因为,我们不能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搭配,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始终不能脱离“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因此,在这个阶段老师的作用非常的关键,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认真细心地全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这样才能基本保证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良好的搭配和组合,才能保证组间的实力均衡。

3、教师要明确分工,保证合作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学习小组建立好后,小组成员的分工问题还得依靠教师来帮助,只有每个人的任务明确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候才不会混乱和盲从,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确定好每个学习课题(内容)以后,老师可以依据不同内容和内容的难易程度等设置一名组长,组长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开展的环境来确定,不一定要长期固定。

组长确定以后,他的职务就是组织小组成员的活动、分工和监督等,其他成员的分工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做不同的分工。

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负责管理的机会,都可以在实际的学习中得到良好的锻炼,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4、多次考核评价以后,适时调整组间成员

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经过一次次的考核和评价之后,可能和出现有的小组实力明显突出,远远的超出其他组的实力,而有的小组成绩可能会越来越下滑,远远地落后于其他小组,这时,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实力较强的小组成员适当的交换到实力较为弱小的小组里,通过教师的调控,让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又恢复均衡,经过这样的调动,可以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均衡的机会去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组间成员的合作能力。

三、数学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接触新知识和讲授新课时应用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讲,接触新鲜的事物和知识的时候,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都想去探究,想去弄明白,但是,他们的见识和知识量有限,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弄清楚的,他们基本不可能独立的去解决和完成一些复杂的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来学习就会简单得多。

因为,老师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为几个简单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然后将小问题分配给小组的各个学生,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它,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促进学生的共同学习和进步。

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和物体》这一章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这一节中,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学习准备:

1、将全班学生按分组原则,每6人做一组;

2、每组抽2个人去收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和圆锥、椭圆等不规则模型,另外准备三件干净的毛巾。

3、其余的一个作为观察员,

二、学习过程:

1、我们把其余的三个人用毛巾把眼睛蒙起来(该过

程由老师来完成,避免操作失误),

2、把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圆锥、

椭圆等不规则模型随意摆放在桌子上,让蒙上眼

睛的三位同学,靠感觉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找出来。

3、观察的同学认真记录三位同学的行为表现,包

括:

谁认错了,错了几次;

对了,对了几次。

记录表如下:

观察员:

时间:

内容

被测者

错误次数

对的次数

三、评价总结:

1、从课前准备到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材料准备的是否充分、学习过程有没有作弊等),对准备充分的、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2、分析认错同学的错误原因,给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3、总结:

回归课题,突出该课时的重点,讲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和相互间的区别。

本节内容就可以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进行和完成,这样进行教法,实物和讲授结合,通过观察、接触和感知,很容易的让学生接受了这些新事物的特征和区别。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乘法是刚刚接触到的运算形式,比较抽象,要他们短时间明白

和理解不太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用直观的实物,配合上小组合作的力

量解,化难为易,一切问题就迎刃而

(二)、在开放性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的思维,想法都不尽相同,也就

是说,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智慧和才能,如果在遇到答案是开放性的教学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尝试学习,最终的学习结果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当然教学质量也会在不知不觉的得到高。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问题:

有10位学生,有5间房间,每两个学生住在一个房间,学生编号1-10,房间编号为9,10,11,12,13,要使每两个学生的编号的和为房间号,可以怎么安排?

步骤一、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概要的介绍和引导做题方法,例如“题目所说的两个学生的编号之和就是他们所住的房间号,那么九号房间那些同学可以住?

1号和8号可以吗,2号和7号呢?

步骤二、小组讨论。

通过步骤一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来学习和探究9号的其他情况和11、12、13号房间的所有情况。

讨论时可以提示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析学习。

例如:

9号房间

10号房间

11号房间

12号房间

13号房间

步骤三、小组之间上台进行汇报讲解,如果有条件,可以配合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

把每个组之间不同的做题和分析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学习。

案例二

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后,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

两个相邻的非0自然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就是素数。

步骤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倍数、因数和素数、合数的知识点,做相应的提示,比如:

所谓的两个相邻的非零自然数,我们可以设第一个为a,第二个为a+1。

如果他们的和2a+1不是3的倍数,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一个数a除以3,有几种结果,余数分别是什么?

步骤二、组内开始合作讨论、1、“如果他们的和2a+1不是3的倍数,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讨论分析:

(1)当余数为1的时候,那么2a+1就是3的倍数:

(2)当余数为0的时候(即整除的时候),那么2a+1肯定不能被3整除了,但是他是不是素数呢?

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下的结果和结论:

a

a+1

2a+1

3

4

7

6

13

9

10

19

12

25※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他们会发现他们所的例子中当a=12的时候2a+1=25,但是25他虽然不是3的倍数,当时也不是素数啊,也就是说,这个猜想本来就是错误的。

(3)、当余数为2的时候,同学们在学习和分析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当a=17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和2a+1=35,而35既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素数,他们也可以发现:

这个猜想是错误的。

以上的案例二,他虽然是个错误的猜想,但是他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的价值。

对于开放性的题目,我们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答案会不一样,这样非常利于相互学习,学生的收获就不仅仅局限在教师的思维当中了。

(三)、在复习整理、归纳知识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复习的时候,学生都已经大部分掌握了所学知识,假如老师还像上新课的时候那样按部就班的讲一遍,或者演示一遍,学生会产生枯燥、厌学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所以我们在这样的课堂中要和新课的授课方法有所区别。

老师要与学生合作;

并指导生生合作,采用表格、提纲、流程图、树形图等的形式。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有关的知识、规律进行归纳整理,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第六章《面积》这一章的复习方式

1、提纲复习法

(1)、面积和面积单位

①、面积的含义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

③、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公顷、平方千米

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②、公顷、平方千米

③、面积单位间的转化

2、流程复习法

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面积=长×

面积面积的计算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1平方千米=100平方米

面积单位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3)表格复习法

面积和面积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及公顷、平方千米

1、

面积的含义

长方形面积

2、

常用面积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

正方形面积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面积单位间的转化

在进行复习课程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而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不同的组间进行运用,力求每组间的方法不尽相同,这样,综合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小组合作学习成绩评定的方法与策略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也不例外。

但是,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而进行学习的,要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呢?

我们作为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掌握和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是关键。

斯汀(Stiggins,1997)说过:

“教师在确定用哪种评价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标靶—衡量是什么;

目的—信息怎么用;

方法—怎样最好地收集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成绩评定之前,我们就要明白,此次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关键在哪里、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等。

那么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做法:

(一)、小组整体成绩评定

在进行小组整体成绩评定的时候,我们要综合和所有的合作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给每个小组进行公证、公平的评定和评价。

我们可以就小组内的个体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采用的方法、课前准备的情况、合作学习后的结果是否符合基本要求,能否达到学习的目的等方面进行鉴定和评价。

(二)、个人成绩评定

个人成绩在合作学习中也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呢?

下面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

1、组内成员分数均为一致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时候一般都是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的监督和观察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是相同的分数,相对而言是公平的,也可以激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组内成员获得不完全相同的成绩

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明白一点,那就是一个小组内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会有那么几个学习不主动,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假如我们都给他们相同分数的话,客观上就存在不公平的因素。

那么我们就运用组内成绩不完全相等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促进不爱学习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也激励表现好的学生继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法为:

(1)设置基础分

所谓基础分就是我们在进行学习前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和难度等情境设置的一个底线分数,该分值每个学生都相同(但实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个别学生的工作表现而做相应的扣减)。

通常一个完整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考核会包括集体合作考核、个人的表现考核等方面。

因此这个分值的设置我们通常按百分比来确定。

我们进行本次合作学习的总分数为100分,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本次学习的内容和难度,基础分可以适当的占一定的比例。

但是基础分不宜太少,一般在60%-90%左右(如果进行小组间的测验成绩依照做题的效果给基础分)。

这个分数我们不妨也可以理解为小组整体成绩。

(2)设置加分项目

加分项的选择是进行个体成绩评定的关键。

那么我们可以在组间进行小组报告的时候,对组间报告的不足进行补充、更正的个人进行加分;

在进行学习时候通过老师的考核观察,对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进行加分。

但是对于加分的范围要有所把握,不宜太高,最好控制在1—3分。

综合以上两部分的考核,最后个人的总成绩为:

基础分+所加分数。

四、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由于在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还在处于摸索的半成熟阶段,但是他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他为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起了很大作用,不过他也存在不足和缺点,我们只有客观的看待合作学习的优点和不足,全面审视之,才会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这种教学模式健康的发展。

(一)、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的优点和局限性

1、数学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优点

王坦2003发表了《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他认为:

“合作学习开拓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教学互动理论,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凸显了教学的情意功能,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

那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也不例外的符合和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和功能。

首先,在课堂中进行和做学习,开拓了现代教学的新研究方向。

因为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时的总体方向是面对全体学生,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出成绩,最后是达到热爱祖国、爱集体、爱班级、学会和提高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某些意义上讲,他将教学推向社会化,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新革命,具有现代教育的发展的特性。

因此,他开拓了教学论研究的新领域。

其次,在课堂中进行和做学习,丰富了教学互动和教学的组织形式。

美国著名系名理学家、合作学习的倡导者斯莱文在《教育中的合作革命》中呼吁:

“应该把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整个学校系统的运行轨道中,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行政人员、学校和家庭社区、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全面合作……学校将成为更人道、更愉快的工作和学习场所。

”而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制与小组活动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应当兼顾学生的个体性和集体性,以达到集体和个人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故此,我们认为:

“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该是动态因素之间多边的统一体”。

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正体现了这些观点,也为合作学习的研究和提高合作学习教学系统的有效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最后,在课堂中进行和做学习,体现了教学情意功能,也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

合作学习是一个力求认知、情意和技能等诸多目标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那么他必定要将教学视为动态因素多边互动、协调进行的活动。

当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此时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就实现了师生角色的最佳科学定位了。

2、数学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观点,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曾指出:

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

19世纪初,帕克(Park,F.)和杜威(Dewey,J)就积极倡导,并在美国的教育中掀起了高潮;

20世纪70年代斯莱文、约翰孙兄弟、卡甘等学者将原有的合作学习观念发展为一系列的原理和策略,这样合作学习的基本体系才得到了发展和改进,但是毕竟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理论系统还不够完善和具体,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也就存在诸多的局限和不足,我们要审视之,真确的对待它。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问题来具体分析;

第一,分组问题及小组人数的确定。

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分组,再者就是小组人数的确定,我们通常我们都提倡运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但是我们对学生的各个情况并不好准确的把握;

究竟每组都少人才是最佳的搭配等,基于这些问题,也会给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带来影响。

第二,学习进度难以有效把握。

虽然我没强调在分组的时候力求“异组同质”,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很难让每个组的实力完全均衡,总会存在差异。

那么就会出现学习的过程中各组学习的把握程度和学习进度不一致,导致一些小组落伍掉队,学习进度跟不上,最后就会产生学习进度的差距,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认真研究这一问题。

第三、组内容易产生矛盾冲突。

由于组内成员是按“同组异质”的方法进行分配的,那么组员之间必定在性别、家庭背景、种族、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小组内很容易产生意见分歧、不愿合作等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通常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开展。

第四、成绩评定和奖励实施标准难以控制。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学业检测的时候学生的成绩通常会涉及集体成绩、个人成绩的考核评定。

在其中个人成绩评定会涉及到对个人表现情况的奖惩,而奖励和惩罚的“度“我们难以把握,过多或过少的奖惩都会造成不公平的结果。

五、总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那是对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