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561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docx

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最终经典版

【说明:

世界近现代通史体系,并不是必须要求掌握的内容,但是一旦掌握了通史的结构,对于学习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有益无害。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定有帮助,对于历史科的学习尚有困难的同学,不建议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本资料上,望慎之!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7世纪初)

§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时间:

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2、原因:

①经济根源:

15世纪以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②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流传,促使很多欧洲人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

③商业危机:

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阻隔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④精神支柱:

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3、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②知识的进步(相信地圆学说、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先进);③科学技术的发展(罗盘针的运用、多桅多帆的海船出现、武器装备的改进——火炮)

4、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①15世纪晚期已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能够为远洋航海提供国家支持;

②有利的地理位置——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处于传统航线中心。

5、概况:

时间

人物

国别

支持国

路线

影响(航线)

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探索到从欧洲到印度洋的新航线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好望角→印度洋→印度

欧洲从海上直航印度的新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西印度群岛(发现"新大陆")

发现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6、意义:

①引起商业革命:

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欧亚非之间的贸易扩大,并与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商品之间在欧洲市场上出现;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为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②引起价格革命: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飞涨;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⑤推动了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⑥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世界一体化开始迈步)。

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

①扩张的主要方向在非洲和亚洲;在美洲占领巴西

②特点:

在亚洲以侵占军事据点为主,同时以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的方式掠取了大量财富(香料之国——摩漉加群岛、占据澳门)

2、西班牙:

①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

②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亚洲的菲律宾也沦为西班牙在殖民地;

③特点:

甘蔗生产、掠夺金银等贵金属、贩卖黑奴是其三大财源

3、影响:

①对殖民地: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种族灭绝、黑奴贸易),是造成今天亚非拉贫困落后的根源;

②对殖民者:

源源流入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西、葡:

掠夺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乐上,结果两国衰落下去。

④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

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伴随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的剥削和掠夺,由于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的文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同时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

14——17世纪

2、地区:

欧洲。

从意大利开始,后扩展到西欧等地

3、性质:

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4、过程:

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5、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

人文主义

①内容: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②积极作用:

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③负面影响: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首先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①经济根源: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②社会根源:

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后,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学者逃到意大利,带去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古籍。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经过

时期

人物

作品

内容

评价

最早

但丁

《神曲》

揭露了教会的贪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乔托

壁画以宗教题材为主

刻画了人物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的世俗世界。

是欧洲绘画之父

(近代绘画的奠基者)

早期

彼特拉克

最先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揭露教会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鼎盛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并称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准确表现人体的健美和力量

拉菲尔

画家和建筑家

展现圣母温柔、典雅、母性的一面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

冲破了神权政治理论的桎梏

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的时间:

15世纪后期

2、概况:

国家

人物

地位

作品

内容

英国

莎士比亚

戏剧家,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反映英国的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

法国

拉伯雷

作家

《巨人传》

提倡人的个性解放

德国

伊拉斯谟

是德意志人文主义代表

《愚人颂》

揭露教士的愚昧和教皇、主教和封建贵族的贪婪淫逸

西班牙

塞万提斯

作家

《堂吉柯德》

讽刺了中世纪的骑士制度和武侠精神,揭示教会的专横、社会黑暗和人民的困苦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1、原因:

①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②面向对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自然;

③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2、概况:

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

学科

人物

学说

意义

天文学革命

波兰的哥白尼

创立“太阳中心说”,否定了中世纪天文学的理论基础——古罗马科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球中心说”

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

德意志的开普勒

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意大利的加利略

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了日心说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数学、物理

取得突出的进展

科学思想

意大利的布鲁诺、英国的培根等思想家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如何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大历史贡献?

积极性:

①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在中世纪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高压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②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创造了灿烂的思想文化,为后来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开拓了广阔前景。

③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并且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⑤总结: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是整个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贯彻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领域和整个过程。

局限性: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7、18世纪)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背景

1、经济方面(生产力因素):

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便利了海外活动;

②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制呢业的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发展;

③“圈地运动”的推行,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农场、牧场和农业工人;

④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

2、阶级基础(生产关系变化):

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

①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

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

②新贵族:

雇工经营的牧场主和农场主,有的还经营工业和商业

3、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国王: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

②措施:

A、鼓吹“君权神授”:

宣称“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B、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尤其是清教徒

③影响:

造成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导致了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4、历史条件:

①都铎王朝的改革

措施:

A、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教会(听命于英王)

B、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

C、16世纪末,最终打败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

影响:

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清教徒运动:

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一些清教徒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领袖人物。

5、直接原因(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二、过程(1640——1688)

1、开始标志:

英国新议会的斗争(1640——1642)

①查理一世:

为了讨伐苏格兰人的起义,要求征税法案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要求限制王权,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2、内战时期(1642——1649)

①爆发标志:

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②力量组成:

A、议会:

依靠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由各地的民兵组成议会军,以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为根据地

B、王党:

由封建贵族组成,盘踞在北部和西北部地区

③领袖:

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④战役:

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

⑤结果:

A、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B、1649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3、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653——1658)

①对内:

以武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在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1653年被宣布为“护国主”

②对外:

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竭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颁布《航海条例》,进行了“英荷战争”)

③实质:

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1688)

①国王:

查理二世、詹姆世二世。

②原因:

A、根本原因: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造成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主要原因:

克伦威尔死后,高级军官争权夺利,造成政局混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同意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③反动政策:

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反攻倒算,大力压制反对派,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意味着要夺回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天主教会所获得的土地,英国国教也会丧失统治地位

④影响:

英国政坛发生分化,两个政党成——辉格党和托利党(这是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开端)

5、完成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①发动者:

辉格党人和一部分托利党

②结果:

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③意义: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1689年《权利法案》:

①目的:

为了限制王权

②内容:

以明确的条文限制王权

③作用: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了。

2、内阁制形成——第一任英国首相:

沃尔波尔

四、意义

1、国内: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2、国际:

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如何认识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所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

①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又使土地的经营方式有了改变,租用土地的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农业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农民的贵族转化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农民则成了受雇佣的农业工人,农村开始资本主义化。

②圈地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新贵族充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成为工业资本主义得以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③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

总之,圈地运动以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它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积累了资本,并为资本家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

2、如何评价“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制

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结果,但这种妥协是必要的。

因为当时詹姆士二世以恢复天主教和亲法政策为核心的倒行逆施,已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并且严重危及了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从客观上看,“光荣革命”在英国史上开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大力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发展。

议会通过圈地法,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圈地运动,同时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扩大市场和原料的来源。

这些政策、措施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另外,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断的调节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革命,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不断扫除资本主义的障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举起的是宗教旗帜。

早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英国建立起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英国国教教会,英国国王取代罗马教皇,成为国内的宗教领袖,借此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由于英王以国教作为自己统治的精神支柱,所以在号称新教的英国国教中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残余。

因而,在英国出现了“清教”运动,意在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

它反对国王主宰教会,也反对主教制度,这反映出清教对专制制度的否定;清教还强调“勤俭”,主张以勤劳“获得财富”。

这正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主张经济自由的要求在宗教形式下的反映。

因此,清教教义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前,资产阶级、新贵族进行反封建斗争乃至发动革命的思想武器。

斯图亚特王朝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则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清教徒”。

这就造成英国政治上的紧张局面,直接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欧洲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时间:

17、18世纪

2、原因:

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其发展障碍。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性质:

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5、英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①霍布斯: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

如:

他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是人民授予的,但不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宗教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代表作是《利维坦》

②洛克:

思想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的国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在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宪制。

(是三权分立的提出者——立法权、行政权、处理外交权)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

1、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卓越的代表

①极力抨击天主教会,对罗马教皇进行了猛烈批评

②反对君主专制,希望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

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②在《论法的精神》中,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而言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3、卢梭:

对法国社会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

①坚决否定封建王权;②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③重视公共意志

4、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编写了《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形成了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对资产阶级、对法国、对欧美、对亚洲)

1、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问题: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从历史背景来看:

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产生,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反映,但当时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于是他们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古典文化中寻找斗争武器,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进一步发展时期。

当时西欧资产阶级日益强大,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力量,但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从思想主张来看:

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基督教会,强调人性。

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

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核心是反封建,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他们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消灭专制主义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打倒天主教的世俗权威(否定旧的);另一方面是要建立起保证他们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新制度(建立新的)。

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主张比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更系统、更全面。

从影响来看: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两大思想运动,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文艺复兴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做了思想动员。

从程度来看: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

启蒙运动更具广泛性,更加深得人心。

其主张亦从纯理论上升到制度建构。

2、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有何异同?

原因何在?

相同:

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政治上兴民权。

不同:

法国的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提供了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的维新思想则导致了戊戌变法,并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民族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

原因: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3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一、革命背景

1、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2、封建等级森严:

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是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他们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3、启蒙运动为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4、财政危机——封建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1775—1783)

6、导火线:

三级会议的召开

①目的:

为解决财政危机

②经过:

路易十六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要求制订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还要求改变陈旧的开会方式和表决方式;第三等级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后又正式改为制宪议会。

二、爆发标志: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三、革命进程

1、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1789年7月——1792年8月

①统治机构:

制宪会议,是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1791年宪法颁布后改为立法议会

②阶级基础: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

③贡献:

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④主要措施:

A、宣布废除封建制度:

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B、颁布《人权宣言》:

颁布时间:

1789年

颁布机构:

制宪议会

主要内容:

天赋人权(人类生来是而且3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评价:

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只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C、颁布《1791年宪法》: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违反了《人权宣言》的精神。

⑤统治危机:

A、经济困难,投机猖獗;

B、逃亡的反革命分子积极准备进攻;

C、普、奥的武装干涉——从此,法国进行了20多年的战争;战争初期是一场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法国人民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

⑥结果:

1792年8月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

2、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1792年8月——1793年6月

①阶级基础:

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统治机构:

立法议会——国民公会(普选产生)

③主要措施:

A、召开国民公会

B、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

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