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634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生活与哲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集备组:

政治组

执笔:

时间:

知识

技能

(1)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了解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内容和意义

(4)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5)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有关时政问题

过程

方法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重点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

思路

要点

课时

1课时

教法

案例教学法、归纳演绎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谈论学习法

教学

用具

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

教和学反馈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拿破仑横跨阿尔卑斯,“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雨果在评论拿破仑时说:

“人类的过剩精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大脑中,一个人的头脑要决定全世界命运。

黑格尔称颂:

“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还有人说他是“世纪的巨人”、“西方之皇”、“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等等。

思考:

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么?

不能。

拿破仑虽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二)进行新课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材料一:

有人说:

“英雄造时世”、“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也有人说“时世造英雄”。

材料二:

毛泽东说: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

(1)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一、二的观点作出评价?

观点一:

认为“英雄造时世”(英雄是指个别的杰出人物)

评价:

是唯心史观。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的主要决定力量,因而是错误的。

观点二:

认为“时世造英雄”(英雄是指个别的杰出人物)

评价:

是正确的。

在肯定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承认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在于他们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而成为英雄,但他们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众,不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

观点三:

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英雄是指广大人民群众)

评价:

正确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A.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判断)

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

全体公民

师:

引导学生看书本93页的课堂探究,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想一想:

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2009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116万吨,蔬菜总产量61824万吨。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物质财富,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鲁迅:

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3、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畔散步闲谈,突然听到了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赞叹说:

“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

”聂耳由此受到启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

说一说:

类似的事例还有哪些?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作的神话和传说。

《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作家著书立说需要“文房四宝”,演员表演要有舞台道具,科学家搞实验离不开仪器设备,教师讲课少不了书本教具。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无论任何人,要从事精神活动,都要有物质前提,即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

如果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就无法进行。

而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年画、剪纸、虎头鞋等)

探究问题:

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现:

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材料:

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中,支援前人民就有490多万,支援前线粮食就有40多万吨,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说一说:

能说明此点的事例有哪些?

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导致古罗马帝国的加速灭亡。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直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武装的巴黎工人攻打巴士底狱,直到第三次武装斗争取得胜利,建立雅各宾派的专政。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

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过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引导学生说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我们是人民政府,必须坚持执政为民。

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就要坚决制止。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问:

上述话语体现了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生: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

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三)课堂总结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串6

1、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这说明(C)

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物质生产产生精神财富

C.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恩格斯在谈到西欧三国(英、法、德)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都是农民提供了战斗部队……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这说明了(A)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农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

3、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哲学依据是(B)

A.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D.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

6

第页共6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