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73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4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4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4

1.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6

1.4建设内容......................................................6

1.5主要建设条件..................................................7

1.6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7

1.7结论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9

2.1项目提出的背景...............................................9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17

3.1生源情况分析................................................17

3.2学校校舍情况分析.............................................17

3.3建设规模....................................................17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综合自然条件.................................19

4.1选择场址原则..............................................19

4.2场址现状...................................................19

4.3选址综合自然条件.........................................19

4.4城市经济概况.................................................21

4.5选址评价..................................................24

第五章建设方案..............................................26

5.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26

5.2规划设计的依据..............................................26

5.3项目总体规划方案.............................................27

5.4建设方案.....................................................28

5.5给排水......................................................29

5.6供电........................................................31

5.7消防.........................................................31

5.8抗震设计.....................................................33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35

6.1环境保护.......................................................35

6.2安全卫生.......................................................38

第七章节能....................................................39

7.1项目能耗分析...................................................39

7.2节能、节水.....................................................39

7.3节能措施.......................................................40

7.4节水措施.......................................................41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43

8.1项目组织机构..................................................43

8.2管理方式.....................................................43

8.3项目建设管理..................................................44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某某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某某县某某镇人民政府

1.1.3项目主管部门

某某县教育局

1.1.4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于某某县大格村委会某某村

1.1.5项目建设性质

新征土地,新建某某小学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

(3)《某某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整体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规划的紧急通知》云教发电[2016]9号;

(4)《某某市某某县危房整体推进改造及标准化建设“二期工程”项目规划表》,某某县教育局制;

(5)《某某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总体方案》(讨论稿)

(6)《某某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7)《某某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资金筹集方案》

(8)《某某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9)《某某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工程管理办法》(讨论稿)

(10)《某某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

(11)国家计委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国家公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行业标准、工程技术、经济定额规范等;

(14)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建标《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1996]640号;

(15)《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16)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17)《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提高学校医院建筑抗震设防等级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意见的通知》曲政办发[200811]69号;

(18)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

1.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某某镇某某小学始建于1988年8月,学校位于某某县某某镇大格村委会某某村,是大格村委会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学校招生范围大格村委会,11个自然村,覆盖人口达5687人。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4535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3244平方米,有篮球场1块,围墙110米,旗杆升旗台齐备,绿化带约240平方米,总投资约210万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在职在编教师26人、代课教师10人、代工人员2人。

现有在校学生712人,13个教学班。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布局调整,至2020年,将撤并幕色克、格布厂、色补、宜树德4个校点,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900人,办学规模达到18个教学班。

1.4建设内容

本项目规划在村委会办公楼旁新征土地32亩,新建某某小学,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幢2100平方米、综合楼1幢1200平方米、学生宿舍2幢2300平方米、教师宿舍2幢3200平方米、学生食堂1幢300平方米、厕所2幢400平方米。

除厕所采用砖混结构外,其他建筑均采用框架结构。

同时,修建附属建筑物,建围墙600米、大门2道(其中1道为侧门)、绿化校园1500平方米、硬化地板18000平方米以及挡土墙200米。

建成后能容纳学生980人。

新建项目工程由当地给水管网供水,水质、水量、水压都能满足要求,可不增加设备,只需铺设部分管道即可。

排水可沿山体沟壑排除。

供电设计考虑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应考虑与周边用电户分离,独立安装变压器。

1.5主要建设条件

1、由于校园占地面积狭窄,学校校舍紧张,存在的D级危房已不能投入使用,必须拆除重建,项目符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学校的申报条件。

2、新征土地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

3、项目建设符合全镇中小学校点布局发展规划,场址条件适合建设要求。

4、某某小学项目除申请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外,舍乌煤矿补足差额部分,镇人民政府也将把该项目建设纳入重点工程,从财力上予以倾斜,配套资金来源有保证。

5、项目符合当地小城镇建设规划要求。

1.6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970万元,建设资金来源于申请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补助224.7万元,某某镇人民政府、舍乌煤矿自筹1745.3万元。

1.7结论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1结论

(1)经过对建设项目的背景分析,工程技术方案、经济、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某某县某某镇某某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是可行的,也是十分迫切需要的。

(2)本项目在某某镇某某村新征荒山土地规划建设,相距现某某小学较近,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荒地资源、住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金、土地资源的浪费,避免了重复建设,能做到功能适用,经济合理。

1.7.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危改房面积

M2

2247

2

校安工程补助资金

万元

224.7

3

项目建设规模

3.1

总建筑面积

M2

9500

3.2

建筑占地面积

M2

3035

3.3

容积率

0.14

3.4

可容纳学生

980

4

学校规模

4.1

在校学生总人数

980

4.2

教学班总数

20

5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970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事业,一直把义务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义务教育发展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重点加强义务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自2006年春季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畴,为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自20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义务教育法》,更是进一步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从法律层面对政府保障义务教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5年,全国义务教育总经费达到3557亿元,比2000年增加1724亿元.其中,全国财政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拨款达1567亿元,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额的85%,比2000年增加963亿元,增长159%。

义务教育经费的持续增长,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义务教育面貌,缩小了城乡差距,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

在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同时,各地农村中小学由于入学人数的逐年增加校舍严重不足,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因素制约,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大量存在,有的还在继续投入使用。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坟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更给灾区的广大中小学校带来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受灾地区校舍倒塌非常严重,师生大多被埋于废墟之中,其惨状震撼人心。

8月30日四川攀枝花市发生6.1级地震,地震造成38人死亡,152所学校受损,给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几次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损失非常惨重,同时也给国民带来深刻的教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健康与安全,既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学校安全问题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排除中小学校危房刻不容缓。

某某省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新构造与现代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灾害的多发地区。

1900以来,全省共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31次(不含余震)。

1970年通海7.7级大地震以来,某某已发生6级以上地震22次,7级以上地震8次。

根据国家颁布的90烈度区划图,某某全省国土面积全部处于6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

每年全省因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房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

自2002年起,某某省政府坚持把排除中小学危房作为每年的民心工程之一来抓。

上一届地方政府在第一轮排危工作中,在5年多时间里共筹措资金44.47亿元,排除了中小学危房558.56万平方米。

但由于某某地处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频繁发生的地震等灾害对中小学校舍影响巨大,94%以上的山区校舍损毁严重,排危任务繁重。

目前,某某全省中小学校舍总面积为4658.29万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为744.04万平方米(B级危房28.1万平方米,C级危房75.94万平方米,D级危房640万平方米),占全省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的15.97%。

D级危房(不宜继续使用的校舍)占校舍总面积的13.74%.也就是说,目前某某省有近30万中小学生在现有的D级危房中学习和生活。

“5.12”川大地震中,中小学校舍倒毁严重,师生伤亡惨重,给社会各部门敲响了警钟,中小学校舍排危工作势在必行。

某某市是某某省的第二大城市,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市,90%是山区,校点分散,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制约,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小学普遍存在校舍面积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校舍破损老化、教学设备陈旧落后、设施简陋、活动场所不够等问题。

教学点2428个(其中:

一师一校1292个),在校学生133万人,2561所,小学教职工6.43万人。

全市现有全日制学校有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694.9万平方米(土木、砖木结构校舍51.7万平方米)。

全市虽然于1996年实现“普六”、2000年实现“普九”,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经费投入不足,校舍建设标准低。

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普查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学还有D级危房现象十分突出,其中相当部分校舍处于特别危险的状况,倒塌现象随时可能发生,部分已封闭停用,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全市自2001年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以来,共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74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排危仅10万平方米,但危房自然增长率为2%以上,每年新增危房约15万平方米,排危面积远低于危房的自然增长面积,排危形势十分严峻。

为彻底解决全市中小学校舍危房问题,大幅提升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积极争取省补助资金6亿元,市、县两级筹措资金6亿元,从2008年9月开始,启动实施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中小学100万平方米D级危房的排危改造,为全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管理创新、融资方法创新、运作模式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新机制、新办法、新模式、新路子,实行“政府主导、整体推进、超前投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运作体制,采取“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筹资、统一管理的方式,强化市、县两级政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办法和保障措施,全面完成100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排危改造工作,用两年时间解决常规排危需要20年才能解决的历史难题,建成20年不落后,50年适用、安全、美观的中小学校舍。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小学整校搬迁工程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学校现占地面积4535平方米,现有学生数712人,校舍面积3696.88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571.32平方米),校舍缺配面积过大。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2015年学生人数将达到900人,办学规模达到18个班。

学校占地面积、现有校舍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经过某某镇党委、政府以及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多方斟酌考虑,决定某某小学整校搬迁,从国情、省情和地区情况看,这符合国家及某某省的教育政策,符合某某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学校所必备的条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当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教育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矛盾比较突出。

从地域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供给能力不足,生均教育资源拥有量、师资配备水平、教育观念等相对落后;从层次和类别看,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家庭贫困学生心理行为存有偏差。

加快教育资源薄弱环节的配置以及实现教育公平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小学由于教育方面投资薄弱,学校校舍破旧,一部分被鉴定为危房的校舍由于校舍的紧张仍然在投入使用,给学校师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此项目的实施,对学校进行校舍排危改造,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当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2.2.2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个方向性目标,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某某镇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制约,全镇中小学普遍存在校舍面积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校舍破损老化、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简陋、活动场所不够等问题。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就是为了集中解决中小学危房问题,项目的实施是体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的一项民生工程。

2.2.3项目的实施促进学校校舍安全,是体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的一项教育民生工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坟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受灾地区校舍倒塌州分严重,给灾区师生的生命、财产造成了罕见的损失。

我省属地震多发地区,日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因素制约,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大量存在,有的还在继续使用。

坟川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相当重视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并积极部署等校的排危工作。

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学校校舍安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切实改善我镇民生、确保民安、共建和谐,是贯彻落实省、市、县党委和政府政策精神,体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的一项教育民生工程。

2.2.4解决学校发展中现实困难的需要

某某小学创建于1988年。

学校生源主要来源于大格村委会以及境内煤矿企业工人子女,覆盖人口5687人。

学校现占地面积狭窄,且无法扩容;现有校舍缺配面积大。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的要求,平均每生占有校舍建筑面积为5.47平方米,而现有校舍建筑面积中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面积2574平方米(除教学楼外的1099平方米均为D级危房),校舍缺配面积达1680平方米。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某某镇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计划2013年启动某某小学整校搬迁项目计划,新建教学楼1幢、学生宿舍2幢、综合楼1幢、食堂1幢、厕所2幢、教师住宿楼2幢,建筑总面积95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980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某某小学发展的根本问题。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3.1生源情况分析

某某小学生源主要来源于大格村委会及境内煤矿企业,覆盖人口5687人。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2015年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900人,办学规模达到18个班。

3.2学校校舍情况分析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4535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3244平方米,有篮球场1块,围墙110米,旗杆升旗台齐备,绿化带约240平方米,总投资约210万元。

3.3建设规模

新征土地面积32亩,实施学校整校搬迁,新建校舍面积9500平方米以及围墙、大门等附属建筑物,硬化地板,绿化校园,达到农村普通小学建设标准,建成一所可容纳980人的标准化完全小学。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综合自然条件

4.1选择场址原则

选址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具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和发展空间;

(2)具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条件;

(3)要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环境质量;

(4)地质条件符合要求。

4.2场址现状

项目场址拟定在大格村委会某某村征地建设。

东南临某某小集镇,东北、西北、西南至集体荒山。

拟建教学楼位于东北面。

项目建成后方位为坐东北朝西南。

此场址属于某某镇规划教育用地。

4.3选址综合自然条件

1、工程概况

本项目拟新建教学楼1幢4层2100平方米、学生宿舍2幢3层2300平方米、综合楼1幢3层1200平方米、食堂1幢1层300平方米、厕所2幢1层400平方米、教师住宿楼2幢5层23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500平方米。

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地形地貌

场址位于某某县某某镇大格村委会某某村,在区域地质上地貌类型为云贵高原山间冲积地带,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

拟建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开阔。

2、地基土层结构及其特征

该场地地基土表层覆盖第四系人工回填层,中下部为第四系山间冲积、湖泊相的粘性土夹薄层粗纱、砾砂层。

3、地下水条件

场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地下水位在2.00-5.00米之间。

场区地表自然排水条件较好,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裸露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4、场地稳定性

场地处于某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