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677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李白诗歌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白诗歌研究.doc

《李白诗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歌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白诗歌研究.doc

李白歌行体诗研究

摘要:

本文以李白歌行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李白歌行体诗的概况、内容、艺术特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李白歌行体诗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反映盛唐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抒写自己理想与情怀的,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的诗歌以及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等,其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李白的歌行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李白歌行艺术构思意象跳跃

目录

一、引言………………………………………………………………………………………3

二、李白歌行体诗歌创作概况………………………………………………………………3

三、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内容…………………………………………………………………3

(一)反映盛唐时代和精神面貌的诗歌………………………………………………4

(二)抒写自己情怀与理想的诗歌……………………………………………………4

(三)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及批判的诗歌…………………4

(四)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5

四、李白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5

(一)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5

(二)雄奇奔放的诗歌风格……………………………………………………………6

(三)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7

五、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影响…………………………………………………………………8

参考文献………………………………………………………………………………………8

致谢……………………………………………………………………………………………10

引言

李白是盛唐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他留下的近一千首诗歌中,尤以其歌行体诗歌广受人们赞誉。

李白是一流的诗人,一流的诗人往往有一流的表达方式,尽情、尽兴。

李白最狂,也最具豪情,他是与其同时代的杜甫心目中的人气之星,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李白,因而李白研究也具有开放性。

李白诗歌创作除了天赋外,更多的是对前人成果的汲取,这点在其歌行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李白,歌行则是必读作品。

本论文以李白歌行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李白研究的深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李白歌行体诗的创作概况

歌行体是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在唐代以前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完善的过程。

《唐音癸笺》中也提到歌行体诗歌通常以歌、行或者歌行命名。

胡应麟认为七言古诗都可以作为歌行研究。

自古以来,人们对歌行的界定就不统一,尤其是在歌行与乐府之间,很难划清界限。

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提到歌行,并简单总结了歌行发展的几个阶段:

①魏文帝《燕歌行》对歌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南北朝时以鲍照《拟行路难》、江总《宛转歌》等为代表,已经初步具备歌行的体制;③初唐以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等为代表,歌行获得进一步发展;④盛唐以李白为代表,歌行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

综合前人观点,本文对歌行的界定如下:

歌行应属于古体诗一类,它源自于乐府,题目多沿乐府古题或自创新题;句式以七言为主,但也夹有杂言;内容多指事咏物,抒写情意,篇幅较长;气势起伏跌宕,开阖多变。

根据篇幅长短,本文将李白歌行分为以下两大类进行浅析:

①李白歌行中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的长篇歌行。

如:

《襄阳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烛照山水壁画歌》等;②李白歌行体诗中的短篇歌行。

此类代表有《乌栖曲》、《古朗月行》、《秋浦歌》、《把酒问月》等。

二、李白歌行体诗的内容

李白歌行体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有描写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抒发个人思想感情的,

有描写战争的,有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有歌颂友情的诗歌等。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其内容。

㈠李白歌行体中反映盛唐时代和精神面貌的诗歌。

过去人们总说李白诗多写一己之怀,没有像杜甫那样的关心国家,关怀人民的诗歌。

其实不然,李白的“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他的作品也确是能够反映国家和历史的。

这方面的诗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反映盛唐清平景象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如:

《君子有所思行》中写出京城的壮观景象,紫阁与山接连,战马成群,军容整齐,整个京都充满生机。

《将进酒》中黄河奔流不息的气势,也是盛唐气象的展现,奔腾的黄河正是因盛唐这样的盛世而显得更为壮观。

这其中也包含李白的盛唐自豪感与自信心。

⑵反映社会由盛转衰前夕的矛盾和痛苦的作品。

盛唐社会表面一片繁荣,实则隐含很多矛盾。

李白正是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向世人展示出了这些潜伏着的危机。

如《蜀道难》中,诗人借写自然蜀道的艰险,引申到对社会政治形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忧虑之情。

㈡李白歌行体中抒写自己情怀与理想的诗歌。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巨星,是非常有个性,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他很早就意识到大丈夫要有四方之志。

因此抒怀壮志的诗歌在其歌行体中占据很大分量。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抒发自己政治理想以及理想破灭后仍继续追求的诗歌。

如《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是天宝二年的作品,当时诗人受到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的赏识,流露出志得意满的情绪,并表示要建功立业,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胆雪胸臆。

”《梁园吟》是李白政治失意,离开长安后所作。

虽然诗歌突出表现了诗人醉酒放诞的思想和生活,但是诗人没有就此沉沦,虽被排挤,但仍不失信心。

诗歌末尾作者坚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使社会安定,老百姓安居乐业。

②借用古代人物讽喻现实,抒发情怀。

《梁园吟》借用战国时期的信陵君,信陵君当年是何等豪贵,如今却连坟墓都保不住;梁孝王当年的宫殿是何等华丽,如今也已不见踪迹;枚乘、司马相如也早已成为古人。

表达了诗人对富贵难以长久,人生无常的慨叹。

③表明自己功成而不受禄的思想品格的诗,这点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诗歌结尾处写到一旦理想实现后,诗人就会和杨山人同去山林过隐居生活。

㈢李白歌行体中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及批判的诗歌。

《行路难》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以天地宽广反衬自己的失意和悲愤;诗中反映出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上行下效,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学会斗鸡就有机会结交上层人物,进而打开仕途之门,这是当时许多人进入官场的捷径。

“昭王白骨縈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反映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失望,也是对上层统治集团的无情嘲讽。

㈣李白歌行体中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

李白一生漫游大江南北,与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在他的部分歌行体诗歌中,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同情。

①写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诗歌。

如:

《秋浦歌》其十四描写炼矿工人的辛勤劳动,旺盛的炉火把工人的脸照得通红,然而他们还是坚持在月夜中进行生产;其十六描写农民的渔猎劳动,描绘出农家老翁一家人和谐的水上劳作场景。

②描写战乱中人民惨状的诗歌。

如:

《扶风豪士歌》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避难东南时所作。

诗中“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乱如麻。

”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刻画出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③描写妇女命运悲惨的诗歌。

这类诗歌也多是描写因为战争,丈夫远去参战,妻子独守空房的悲剧。

如《北风行》中描写幽州思妇悼念战死边地的丈夫,因而高呼“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真实地刻画出女子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

此外,李白歌行体中还有很多描写他对故乡思念的作品,以及与酒有关的诗歌在李白歌行体中也有很大的份额。

三、李白歌行体诗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歌行的集大成者,歌行在李白手中,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形式也更为自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首先,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创作更为自由。

他学习《诗经》“言志”传统和“比兴”手法,拓展了歌行的思想内容,他吸取楚辞奔放的激情和丰富的幻想,使每一首都闪烁着其思想的光芒,喷射着生命的烈焰。

他吸收诸子百家自由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为歌行的发展开疆拓土。

其次,李白除去六朝辞赋和诗歌颓废浮华的一面,在保持歌行刚健清新的基础上增加了动人的色泽和音乐性,使其更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使得歌行在句法上获得千姿百态的奇观。

经过李白的改造,歌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海阔天空,包罗万象。

可以叙事、抒情、写景、发议论,纵横捭阖,任意驰骋。

所以,人们常说:

李白歌行非诗、非赋、非文;亦诗、亦赋、亦文。

看似矛盾,却符合事实。

李白在歌行中找到了他浪漫主义的最好形式,创造了一系列“惊风雨,泣鬼神”的名篇,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

㈠李白歌行体诗精巧独到的艺术构思。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⑴李白歌行体诗构思新颖、精巧、独特,使得后人在同一题目下所创的作品无一可以与之匹敌。

如:

《乌栖曲》前人如徐陵等人的作品多描写男欢女爱,李白则写吴王宫中的狂欢,主题基本相同,但是构思却不同,一是改变了原先作品七言四句、二韵的形式,加上一个单句结尾,意味更深长;二是以时间为线索,写出吴宫淫荡生活的过程,而且形成姑苏、夜、吴宫、西施、落日、滴漏、秋月、天明这样典型的环境,写出君王不可避免的乐极生悲的下场;三是与一般歌行不同,本诗采用纯客观叙写,不用一句贬词,却具有强烈的讽喻意义,冷峻深刻,这也是李白歌行体诗风格多样性的一个体现,此诗含蓄,深沉,形成与豪迈奔放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

贺知章曾评价曰:

“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再如《将进酒》,本意就是劝酒歌,前人创作此题多是五言小诗,主题就是单纯的强调人生苦短,应该及时行乐。

而李白则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个性特征,将其改为大篇长句,并且运用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浪漫主义诗风,将此题写深,写透,写彻底,形成独具特色的、豪放的劝酒歌,而且主题更加深厚,在劝酒的同时,肯定自我价值,虽然道路坎坷,但是仍然相信自己。

使人一读诗歌,就能被诗中那种自信的人生态度所感染,这也是这首诗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⑵李白歌行体诗的思维跳跃性比较大。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诗人在构思诗歌时,对意象的选择具有灵活性。

因为思维的跳跃及感情的起伏较大,所以其意象的排列也具有很大的时空跳跃性。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①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跳跃组合。

这方面的典型作品如:

《行路难》其三“子胥自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子胥、屈原不是同时期的人物,吴江与湘水又非同一地点,而李白却将他们用来形成相互映衬的意象,揭示同一主题,即但凡正直之人总会受到排挤的不幸,给人留下凄凉与悲愤之感。

②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意象跳跃。

如《江上吟》中,“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通过所处空间不同的两个意象,在对比的同时,抒发出自己不合流俗的志向;《梁园吟》中,“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也是通过空间转换写出自己失意后的放诞生活。

③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跳跃。

李白运用此方式表达人世的沧桑。

如:

《梁园吟》中,“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慨叹富贵不常在的事实;《江上吟》中“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也是说明随着时光流逝,权势功名皆会不存在,唯有美文才能“光焰万丈长”。

㈡李白歌行体诗体现出雄奇奔放的诗歌风格。

众所周知,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主观色彩最浓的,而作为浪漫主义大师的李白,其歌行体诗的主观色彩尤为浓烈,他的长篇歌行总是体现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是他独立不羁的个性及率直、狂放精神的真实写照。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⑴李白歌行中多选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的情绪、观点、态度、人生观都直观地展现在作品中。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李白是志存高远的人,通俗点讲,李白一生都渴望做宰相,辅佐天子治理天下。

然而现实的黑暗却断送了他的理想。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其内心形成深刻的矛盾,对黑暗现实强烈的反抗和奔放的性格使其作品呈现出喷发式的恢弘气势。

如《襄阳歌》中塑造了一个醉酒的诗人形象从“醉如泥”及“倒着接蘺”中不难发现。

诗人高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想学当年不惜小妾换骏马的曹彰,坐在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子,车旁挂上凤笙龙管。

就连当年富贵到极点的秦朝丞相李斯都比不上自己的醉酒生活。

下文以“君不见”领起,借用晋朝羊祜的例子抒发出人生短暂,功名无法长存的悲哀。

全篇语言奔放,气势纵横跌宕,意境开旷神逸,表现了作者初入长安,功业受挫的心境。

《江上吟》中“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抒发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权势威力及豪华奢侈是不能长久的,唯有光辉词赋可以永垂不朽。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统治者及功名富贵的藐视。

李白虽然积极入仕,但是他渴望的却是功成身退,这点在其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如《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⑵李白歌行体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是他个人性格的具体化,是诗人自身的真实写照,因而也具有豪迈奔腾的气势。

如同其人,他笔下的景物不仅雄奇瑰丽,而且在其中透露出的是一个豪放诗人的形象。

他所选取的景物多是大景,动景,而非小景,静景,如《将进酒》中奔流不息的黄河形象。

《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无边无际、气势磅礴的长江,使人在感受自然壮阔景象的同时,被诗人大胆的想象所感染。

读到《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天姥山的巍峨形象即刻跃然纸上,真正让人领略到天姥峰“仰望如在天表”的气势。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将黄河与华山写得有声有色,气势磅礴,黄河如丝从天边涌来,华山高峻的样子让人为之惊叹。

在这些景物描写中,隐藏着的却是一个拥有豪迈的气概,奔放的感情,开阔的胸襟,高远的眼光,磅礴的气势与飘逸的性格的诗人形象。

㈢李白歌行体诗中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李白常常借助于想象、幻想、夸张、神话或带有强烈抒情色彩的议论以及灵活自由的散文笔法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构成了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借助丰富大胆的想象,诗人多次在诗歌中描写到大鹏,高飞的大鹏是诗人自由精神的写照,也是诗人理想的化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通过想象、夸张手法描绘西岳华山以及黄河,在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表达了他所追求的宏大的理想。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梦境的形式,借助于想象及幻想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对神仙世界向往和追求的诗人形象,实则更写出诗人在政治失意时渴望解脱的苦闷心情。

诗人绝对不会卑躬屈膝,侍奉权贵,这点在诗歌结尾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远别离》中借助娥皇、女英及尧、舜的神话传说,以扑朔迷离之笔,隐含了诗人对奸臣当道,正直之士倍受排挤的黑暗政治的深切忧虑之情。

《战城南》结尾处指出兵者是凶器,人们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动用,以议论的笔触写出诗人对战争的批判以及对统治者随意发动战争给人民造成灾难的痛恨之情。

《行路难》其三“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也是借助议论笔调,叙写古人功成不退的悲惨结局,借以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恐惧。

散文笔法的运用是李白歌行体的一大特色。

主要体现在章法上更为自由;句式上自由灵动;语言上清新明朗,使得歌行体更别具特色,这也是李白恢复歌行自由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李白歌行体诗的影响

歌行体诗到李白手中,不管在内容、形式,或是艺术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并得到极大的发展。

李白通过对《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赋的广泛学习,扩大了歌行体诗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歌行体诗的表现手法,把歌行体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的歌行体诗歌“仙气”较浓,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模仿来的,但是后人对李白歌行体诗的学习却一直在延续。

唐代的韩愈、李贺、李商隐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李白歌行体诗的影响。

韩愈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石鼓歌》酣畅淋漓,气象宏大,颇具李白歌行体诗歌特色。

李贺也深受李白乐府歌行的影响,他的诗歌多借用乐府体裁进行创作,任意驰骋想象,表现其苦闷情怀。

宋代苏轼也曾经模仿李白,苏轼诗歌中清雄的一面也是受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影响。

清代李梦阳《雪山歌送万子》和李白《蜀道难》也有不少相通之处。

黄景仁的七言古诗以雄伟的笔触描写壮丽的祖国山河景色,抒发内心磊落之情,明显带有李白歌行体诗的特色。

其中《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是其名篇,见者还以为是谪仙复出。

龚自珍傲岸不羁、自信的个性也和李白非常相像。

其长篇歌行《能令公少年行》以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与污浊的现实形成对比的太湖隐居天地,借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批判,也明显受到李白歌行体诗抒情方式的影响。

总之,李白是歌行体诗歌的集大成者。

也正如李白当年所设想的: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毋庸置疑,李白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而作为其诗歌艺术成就代表之一的歌行体诗歌也定将熠熠生辉,始终在文学研究的视野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9月第一版

〔2〕安旗,李白纵横探〔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一版

〔3〕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李白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4〕李文初编著,汉魏六朝诗歌赏析〔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

〔5〕吕慧娟刘波卢达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隋唐五代)〔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6〕《李白歌行特征论_兼论歌行的诗体定义与形式特点》马承五,华中师范大学;

〔7〕《大气恢宏》——李白与盛唐诗新探,张瑞君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8〕中国李白研究会马鞍山李白研究所合编,20世纪李白研究论文精选集〔M〕,太白文艺出版社,第816-837页;2000年

〔9〕金涛声朱文彩编,李白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出版,2007年第一版;

〔10〕周汝昌周振甫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杨丽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杨丽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

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这篇论文是在杨丽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

感恩之余,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