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716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

信息预测就是“鉴往知来”,即以事物过去已知信息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参照当前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各种情况,运用情报学的、现代管理的、数学的和统计的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事物的未知和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5、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大视野来看,当今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主要出在以下发展趋势:

(1)信息分析与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日趋完善。

(2)信息分析与预测技术手段日趋现代化,主要是研究开发智能化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软件系统,建立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数据库,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

(3)信息分析与预测产业步伐不断加快。

(4)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第二章课题的选择与课题计划

1、选题的原则?

课题选择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政策性原则:

政策是国家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活动方向和行为准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总的规划和指南

(2)必要性原则:

信息分析与预测选题是必要的,而不是重复的、可有可无的(3)可能性原则: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水平和时间方面的限制,同样一个课题,可能对某一信息分析与预测结构适用,但却对另外一个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不适用,这就涉及到一个可能性的问题。

(4)效益性原则:

选择信息分析与预测的选题不能不讲效益。

2、选题的来源?

(1)上级主管部门下达

(2)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3)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

3、选题的程序?

(1)课题提出:

课题的提出是选题的起点,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矛盾和揭示矛盾的过程。

无论是哪种选择类型的课题,在提出的时候都一定要务求目标明确、任务范围具体,否则,既费工费时,又难以凑效。

(2)课题分析与论证:

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课题目的、范围、对象、意义、要求、难度、费用、完成期限,并对课题实施的政策性、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等进行初步论证。

(3)课题选定:

这一阶段实质是在多种可选课题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课题。

4、选题计划的内容?

(1)课题目的

(2)调查大纲(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产品形式及其提交方式(5)组织分工(6)完成时间和实施步骤(7)其他,如人员、经费、技术、设备条件

第三章信息搜集

1、信息源的类型?

信息源是整个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一般讲信息源分为:

文献信息源和非文献信息源

2、文献信息源的类型?

根据载体的不同,文献信息源通常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1)印刷型文献

(2)缩微型文献(3)机读型文献(4)声像型文献

根据发售途径和获取难易程度的不同,文献信息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白色文献

(2)黑色文献(3)灰色文献

3、信息搜集的原则?

(1)全面性

(2)系统性(3)针对性(4)新颖性(5)可靠性(6)科学性(7)计划性

4、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

(1)系统检索法

(2)追溯检索法(3)浏览检索法

5、搜集非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

社会调查又称为实际情况调查,是一切以信息检索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

包括现场调查、访问调查、样品调查、问卷调查

重点掌握问卷调查法

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向被调查者发放格式统一的调查表并由被调查者填写,通过调查表的回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调查表的设计

提问的内容

基本信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信息,如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民族、收入、婚姻及城乡状况等;

社会群体和组织的规模、结构等。

行为信息——关于被调查者社会行为的信息,如被调查者在购物、旅游、服务、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等具体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一些行为信息。

态度信息——关于被调查者对本人或他人(或事件)能力、兴趣、意见、评价、情感、动机等方面的态度,如科研人员对科研条件的评价、消费者对电脑产品捆绑销售的看法、网络用户对因特网安全的感受、体育迷对足球明星的态度等。

问卷调查涉及的步骤

1.确定研究题目及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目的详细列举所要知道的问题

3.确定样本及如何产生样本

4.撰拟问卷

5.预试(pre-test)选样本以外的人(如30人左右),请其提供意见,根据预试结果定案

6.问卷发放回寄的信封及邮票不可少,寄发时间避免节假日。

7.问卷回收,催复50%以下无价值,不能作结论。

实际很少回收70%以上。

办法:

再寄一次(对未回答者)→明信片催→打电话催→登门拜访催→利用其最好的朋友帮忙催。

8.统计、分析、解释结果

9.写出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的优点

1.不受人数限制,样本可大可小,弹性大。

2.问卷可用访问、电话、邮寄等多种形式。

3.节省时间和经费。

4.回答匿名,答者可充分表达思想,无拘束。

5.可按自己方便的时间回答。

6.用字标准,很少发生误解(已经过预试)。

7.调查地区较辽阔,得到的资料较广泛,周全。

8.问卷资料可用电脑处理,节省时间,易于量化。

问卷调查的缺点

1.在某些情况下,应答者易曲解问题。

2.受教育程度限制。

3.对于复杂的问题,无法从中得到答案。

4.问卷是否是其本人所填,不得知。

5.有些问题无法作答。

6.问卷回收情况无法预料,一般偏低。

7.开放性问题整理起来困难。

第四章信息整理、评价和分析

(填空选择题目

1、信息整理的两个层次?

信息整理属于信息的初级组织或初加工,包括形式整理和内容整理两个层次。

形式整理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具体内容,而是凭借某一外在依据,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

是一种粗线条的信息初级组织。

(1)按承载信息的载体分类整理

(2)按信息使用方向分类整理,面向某个具体课题的信息,没有针对某个具体课题,但与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的性质和今后可能立项的课题有关,属日常积累型信息(3)按内容线索或部分要点分类整理,如将与政策有关的信息集中在政策类下面,将与某个专题有关的信息集中在专题研究类下面等。

内容整理是在形式整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从内容角度对信息的再处理。

通常包括:

(1)信息内容的理解(阅读、收听或观摩)

(2)信息内容的揭示(注意几点要求)(3)按信息内容细分归类。

2、信息价值的评价的几个标准?

(标准、含义)

(1)可靠性评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真实性;

第二,完整性;

第三,科学性;

第四,典型性。

文献信息可靠性评价实物信息可靠性评价

口头信息可靠性评价

(2)先进性评价,原始信息的先进性是指该信息所报道或反映的内容是否在某一领域原有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假说、新的发现,或者是对原有的理论、原理、方法或技术加以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

先进性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可以用时间、空间、内容来衡量。

文献信息先进性评价

实物信息先进性评价

口头信息先进性评价

(3)适用性评价,适用性是指原始信息对于信息接收者可资利用的程度。

看信息发生源和信息吸收者吸收条件的相似性,看实践效果,看战略需要

(信息分析预测课题多带有前瞻性,它不仅要解决当时、当地存在的问题,而且要服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因此,某一信息是否适用,除了要考虑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的需要外,还应考虑是否在未来适用)

第五章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制作、评价和作用

1、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类型?

在每个类型下的子类型及典型例子,年度进展属于那种类型?

根据产品的内容和制作特点可以将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划分为:

消息类产品、数据类产品、研究报告类产品。

消息类产品常见的形式有快报和动态两种。

快报:

主要报道需要迅速向有关方面反映的动向性消息,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报道方式,动态:

偏重于综合性和专业性,而且分析加工的程度也比较深,以定期报道居多。

数据类产品是以有关课题的各种系统的资料或数据(含机读数据)为主要对象,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种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如手册、汇编、指南、要览、年鉴、数据库等。

拥有密度极高、系统性极强、完整性和准确性极好的资料或数据,用户通过这类产品可以方便、清楚的了解有关课题的基本情况、水平、东西和趋势。

研究报告类产品简称研究报告,是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主要产品。

研究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综述性研究报告、述评性研究报告、预测性研究报告、评估性研究报告、背景性研究报告。

综述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

综述、学科总结、专题指导、年度报告、年度进展。

2、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评价的意义?

理论意义:

评价实质上就是对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衡量和评判的过程

是整个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其他各环节及其产生的最终结果的一个总体评价。

实践意义:

有利于寻找和及时发现信息分析各环节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使信息人员的劳动得到承认,有利于稳定和壮大信息人员队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合理地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价,使之准确、及时推向目标市场;

有利于信息机构的日常管理、人员考核、奖勤罚懒、赏优罚劣;

使产品本身潜在的使用价值得到揭示,起到产品宣传效果,另外便于社会对信息分析预测工作的监督。

3、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评价方法?

对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评价不仅要考察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所提供的内容,而且要考察用户的吸收利用效果。

即要进行:

即时评价,指产品交付用户使用或以某种方式面世后,随即或稍后进行的一种评价。

评价依据是产品本身的质量、所提供内容的内在价值和可使用价值以及用户对产品的初步反映。

最终评价:

是对产品消费后产生的最终效果进行的一种长远评价。

评价重点是产品使用后给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最终影响和后果。

在实践上,无论是即时评价还是最终评价,一般都可分为定性、定量和半定量三种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凭借专家个人判断定性描述产品的一种主观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

借助于量化指标,运用模型、曲线、公式等手段定量评价产品的一种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即半定量评价方法:

在定性评价中引入数学手段,使定性问题得以进行量化处理。

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典型的半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

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

4、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特点?

客观性

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过程符合科学的研究程序,所搜集、加工、整理、分析的信息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2.信息分析预测工作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要求信息人员客观工作,不能弄虚作假。

3.产品一旦被制作完成,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总是客观存在的。

综合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范围的广泛性与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带有典型的软科学研究色彩,其产品带有很强的综合性。

隐蔽性

1.隐含于各种物质载体中的非物质形态的信息是用户真正感兴趣的,是隐蔽的。

2.隐蔽性还表现在对其他经济活动的依附性,其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总是被包含于其所服务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之中。

了解各个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特征?

第六章常用的逻辑分析法

1、比较概念与作用?

比较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也就是对照各个事物,以确定其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

比较在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揭示事物的水平和差距,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判断事物的优劣和真伪。

2、分析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

1、因果分析,有以下几种形式:

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

2、表象和本质分析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相互关联的一对范畴。

3、相关分析,客观事物之间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还有许多其他的相关的关系。

3、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因果分析的几种形式?

因果分析,有以下几种形式:

4、信息分析与预测中常用的综合方法?

综合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

简单综合:

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情况、数据、素材等)进行汇集、归纳和整理。

系统综合: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时间与空间、横向与纵向等方面的结合研究,是一个创造性的深入认识研究课题的过程。

分析综合:

对所搜集到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在进行对比、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以认识课题的本质、全貌和动向,获得新的知识和结论。

5、推理的类型及其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

第七章专家调查法

1、德尔菲法的含义、用途、特点以及在预测、征询的过程。

(重点掌握)

德尔菲本质是建立在诸多专家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的基础上的,因而特别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的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课题。

德尔菲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用途:

1、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途径、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作出估计;

2、对未来事件实现的时间进行概率估计;

3、对某一方案(技术、产品等)在总体方案(技术、产品等)中所占的最佳比重作出概率估计;

4、对研究对象的动向和在未来某个时间所能达到的状况、性能等作出估计;

5、对方案、技术、产品等作出评价,或对若干备选方案、技术、产品评价出相对名次,选出最优者。

德尔菲法的特点:

匿名性、反馈性、统计性。

德尔菲法预测征询的过程:

1、成立预测领导小组——对预测工作进行组织和指导2、明确预测目标——选择和规划预测课题,明确预测项目3、选择参加预测的专家4、编制调查表5、进行反馈调查和专家意见的汇总、统计分析与预测6、编写和提交预测报告

2、德尔菲法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德尔菲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在每轮调查后多众多的专家意见进行分析和处理,讲定性的预测结果量化。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数据处理和表达方法,1、对方案相对重要性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表达;

2、对事件实现时间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和表达。

3、头脑风暴法的含义、类型以及优缺点?

头脑风暴法的含义是借助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知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方法。

按智能结构划分可以分为个人头脑风暴法和集团头脑风暴法,

按照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优点1、通过信息交流,有利于捕捉瞬间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产生富有创见性的思想“火花”;

2、通过头脑风暴会议,获取的信息量大,考虑的因素多,所提供的计划、方案等也比较全面和广泛。

缺点1、具备专家会议调查法的一些缺陷,如专家缺乏代表性,易受“权威”、会议“气氛”和“潮流”等因素的影响、易受表达能力的限制等;

2、由于是即兴发言,因而普遍存在着逻辑不严密、意见不全面、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交叉影响分析法的含义和解决问题的程序?

交叉影响分析法的概念

就是根据若干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其他事件受到影响而发生何种形式变化的一种方法。

又称为交叉影响矩阵法或交叉影响概率法。

交叉影响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程序:

1、确定事件之间的影响关系2、评定影响的程度3、计算影响值4、分析并得出预测结果

第八章文献计量学方法

1、文献计量学领域的几个经典定律及其内容和应用?

(选择题目)

§

布拉德福定律及其应用

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提出了定量描述文献序性结构的经验定律:

“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的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则可以在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后继几区。

此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

n:

n2……的关系(n>

1)。

应用:

主要体现在文献信息的搜集环节上。

也可用于研究某一学科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和相互渗透关系,并以此确定某些新学科的生长点。

洛特卡定律及其应用

ü

洛特卡定律是揭示文献著者与数量关系的基本定律,是为了评价科学工作者的贡献,由洛特卡于1926年提出的。

洛特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x)=C/X2

•洛特卡定律:

–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学者A.J.洛特卡在上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又称“倒数平方定律”。

–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

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

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

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

–该定律被认为是第一次揭示了作者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

–用于预测著作数量和文献数量,从而便于搜集信息、掌握文献信息流的变动规律、预测科学家数量的增长和科学发展的规模与趋势等

齐普夫定律及其应用

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齐普夫于1935年提出齐普夫定律:

在一篇足够长的文章(5000字以上)中,如果我们以单词词频的高低进行等级排列(约定词频越高,则单词的等级越高),词频最高的单词等级为1,次之为2,再次之为3,……,则词频与等级之间存在着一次反比关系。

f*r=C

v美国语言学家朱斯(M.Joos)提出了广义的齐普夫定律数学公式:

F*rB=C

B为与样本有关的常数

v法国数学家芒代尔布罗(B.Mandelbrot)运用信息论原理和概率论方法在式8-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修正式:

F*(r+m)B=C

m为与样本有关的常数;

1.词表编制

2.利用齐普夫定律,解决词汇控制,词表

规模确定,选词标准等问题。

3.文献标引控制

齐普夫定律主要应用于统计标引法。

确定有效词的词频值。

从而可通过计算机确定有效词。

4.情报检索的文献组织

倒排档中,入档词出现的频次Pr=A/r(A近似为0.1),可确定倒排档大小。

倒排档的大小,取决于同属性字段种不同词的数量以及每个词的出现频率

引文分析及其应用

Ø

在进行引文分析时,经常采用的计量指标有:

引文率、被引用率、自引率、被自引率、影响因数、即年指标、引文耦合强度、同被引强度等。

•期刊自引率:

引证该刊自己发表的论文的次数与期刊参考文献的总数之比

•期刊自被引率:

被该刊自己引证的次数与期刊被引证的总次数之比

•引文耦合:

指两篇文献在参考文献中都引用了一篇或多篇相同的文献,即它们有共同的引文。

•文献同被引:

两篇或多篇论文同时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论文所引证,则称这两篇或多篇论文(被引论文)具有“同被引”关系。

第九章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半定量方法。

它根据人类的辩证思维过程,先将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划分为递阶层次结构,同一层的各元素具有大致相等的地位,不同的层次元素间具有某种联系;

再对单层次的元素构造判断矩阵以得出层次单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为了计算层次总排序,采用逐层叠加的方法,从最高层开始,由高向低逐层进行计算,推算出所有层次对最高层总排序值。

对每一层的递归,都必须做相应的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2、如何构造判断矩阵?

3、如何进行一致性检验?

4、如何计算单层排序的相对权重?

第十章回归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