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752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

读完后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

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

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

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

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

”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

(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

(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

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

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

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

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

(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

五岁。

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

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

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

(什么时间埋的?

怎么埋的?

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

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

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

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

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

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

学生接读:

“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

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

“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挖的结果怎样?

“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

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

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

“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

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

是敌人挖走了吗?

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

“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

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

他是怎么思考的?

“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

问:

科利亚的想法对吗?

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

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

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

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

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

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

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

“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

由此,他得出结论:

“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

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

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

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

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

这是因为()。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第三课时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

人在变化?

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

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

”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

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

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

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

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

(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

“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

如:

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

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

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4)妈妈高兴地说:

“算术真有用。

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书设计

15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步子小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步子大五步

懂得:

一切都在起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龄变化,步子和步数变化的对比,明白“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有助于突破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