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56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docx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08金融朱宇)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2.(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填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名词解释)所有制:

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

6.(名词解释)所有制形式:

与所有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7.(简答)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地位: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制约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从而决定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社会制度,并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生产力是多层次的,因此,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也是多样的。

同样的所有制,其实现形式可以不同,不同的所有制,实现形式也可以相同。

8.(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0.(名词解释)效率:

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价格、供求、竞争的调节,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1.(名词解释)公平:

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

12.(问答)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在效率有限的前提下兼顾公平。

(2)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不同的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协调二者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再分配尤其要注重公平。

(3)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如保证各种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尽可能消除各种进入壁垒,保证各行业的自由竞争,反对行业垄断,对自然垄断的行业实行监管;消除就业中的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等各种歧视,保证劳动者的收入由其贡献决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要妥善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13.(问答)如何看待收入差距:

(1)按劳分配的差距:

按劳分配以劳动作为个人收入的尺度,实现了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然而,以劳动这一同一尺度,对待事实上情况互不相同的劳动者,则会出现个人收入的差距。

表现在劳动者素质、家庭赡养情况,企业情况等。

按劳分配实施的结果,使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存在差别。

即存在形式上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

这就是按劳分配的差距。

(2)按要素分配的差距: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也存在某些差别,最为明显的是我国现存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表现在企业中资本所有者的按资分配,私营企业中资本的占有不同等。

按要素分配的结果导致企业主与劳动者、企业主之间收入的差距。

这是按要素分配的收入差距。

14.(问答)如何治理收入差距过大:

我们要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的原则,让一部分人先富,之后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过分悬殊。

同时要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利用好税收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移支付、教育培训计划、公共财政政策等。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名词解释)计划机制:

计划机制是计划经济体系中的主客体要素之间结成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联系和作用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

2.(名词解释)市场机制:

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

3.(名词解释)计划主体:

即所谓“计划者”,它通常是代表科层组织最高权力机构的计划机构。

4.(名词解释)市场主体:

有独立经济权益、自主决策、承担交易风险并参与市场交易的企业、个人和政府。

5.(名词解释)市场客体:

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对象物和媒介物,分为有形的市场客体和无形的市场客体。

6.(简答)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必须坚持的。

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势和特点,也有不足和局限。

计划手段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和宏观性等特点,适于在宏观领域发挥作用。

市场手段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反应灵敏等特点,适于在微观领域发挥作用。

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7.(名词解释)经济制度:

是一个社会的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

它规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特征和经济运动的总体方向。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

8.(名词解释)经济体制:

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总和,以及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在一定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下,经济体制是可以选择的。

体制改革即是重新选择经济体制的重要路径。

9.(简答)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包括二者的含义)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等殷墟的影响。

经济体制的改变并不意味着经济制度的改变。

10.(填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自主经济,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和开放经济。

11.(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市场经济主体的结构。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

(3)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运行能够实行又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节。

12.(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名词解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管理法制化。

2.(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是指各种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市场集合体或系统,它既包括商品市场,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意义)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主体,为国家实现合理高效的调控提供基础。

(要素)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间接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1.(填空)企业制度形式分类:

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2.(名词解释)有限责任公司:

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行为负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公司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的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

优点:

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经营决策迅速。

缺点:

筹资能力有限。

适用于中小规模的企业。

3.(名词解释)股份有限公司:

又称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股份可自由转让,不可退股,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最典型、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点:

筹资能力强,分散风险,便于监督。

缺点:

不利于小股东利益,商业秘密易暴露,抗风险能力差。

4.(填空)股份制公司的组织结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5.(名词解释)国有独资公司:

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6.(简答)国有独资公司组织结构特殊性:

只适用于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不设股东会单设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指定;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或部门办理审批和财产转移手续;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可以由国务院授权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

7.(简答)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明晰;

(2).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人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3).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4).企业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活动;(5).有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8.(简答)什么是公司治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

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

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

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

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9.(简答)为什么要进行公司治理:

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及经营过程不透明、国有资产流失、中小股东权益被侵害等现象,导致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10.(简答)规范的公司治理包括的内容:

(1)信息披露

(2)股东大会。

实施成本高,小股东搭便车,股东通过董事会这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以及公司控制权市场达成对经理的监督。

(3)董事会。

其职责是监督经理人。

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

11.(填空)公司治理的模式:

分为英美治理模式(股东主权加竞争性资本市场)和德日治理模式(主银行与双层制董事会结构)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

1.(填空)市场交易总体:

个人,企业,政府

2.(简答)三者行为:

(1)个人行为:

产品购买,要素供给。

(2)企业行为:

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主要购买主体,企业将其生产出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价值、收回投资和实现盈利。

(3)政府行为:

主导或参与市场制度的建设,维护交易秩序,是市场秩序地维护者;调节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作为交易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交易。

3.(简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2)农业是其他部门形成、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在中国,农业的基础作用更为重要。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4.(填空)我国现行土地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名词解释)新农村建设:

是继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对农民利益的合理补偿,实质是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校正长期以来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以工补农和以城带乡。

6.(填空或简答)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1.(填空)两大核算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2.(名词解释)社会总产品:

一国内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3.(名词解释)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

是一国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地物质产品价值的综合。

4.(名词解释)国民收入:

是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的总和。

5.(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GNP):

也被称为国民总收入(GN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6.(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7.(名词解释)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耗费厚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8.(填空)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生产法,分配法,最终使用法

9.(填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发,支出法

10.(名词解释)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11.(名词解释)生产税净额:

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12.(名词解释)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13.(名词解释)营业盈余:

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是新创造价值之和,反映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新创造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规模。

14.(填空)国民收入增长的途径:

增加投入,提高要素生产率,减少生产资料的消耗

15.(名词解释)积累基金:

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建立物资储备的那部分资金。

它包括:

扩大再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被基金。

16.(名词解释)消费基金:

是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

它包括:

社会消费基金,个人消费基金。

17.(简答)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关系: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

二者相辅相成,若比例合理,相互促进。

积累,增加产出,消费,促进生产。

对立:

此消彼长的关系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名词解释)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2.(名词解释)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3.(简答)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部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

但经济发展除了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环境等方面的进步。

4.(名词解释)经济波动:

指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繁荣和萧条、高涨和衰退的现象。

5.(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之间的时间长度,即从经济扩张的高峰算起,经历经济收缩的谷底,再到新的经济扩张的高峰这一段时间间隔的整个长度。

6.(问答必考)什么是经济增长方式?

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答:

(1)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选择的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利用方式,也就是指利用何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原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主要靠扩充生产要素来增加产出的方式。

它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提高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增加产出的方式。

这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率,符合市场需要的经济增长方式。

(2)我们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其迫切性。

首先,它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需要。

其次,塔室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最后,它是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素质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我们要坚持可续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与集约型经济有关的技术,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像集约型的转变。

7.(名词解释)产业结构:

各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

8.(名词解释)经济结构:

一般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区域及其他经济活动领域相互比例关系的总称

9.(简答)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产值部门构成高度化趋势。

(1)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2)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3)第三产业的份额随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10.(名词解释)经济发展战略特征:

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总决策。

11.(填空)经济发展战略特征

(1)全局性;

(2)长期性;(3)根本性;(4)综合性。

12.(名词解释)二元经济:

指的是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

13.(名词解释)可持续发展:

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1.(填空或简答)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1.(名词解释)宏观调控:

是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化和国际化及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和再生产各环节的运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

2.(简答)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

(3)宏观调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目的圆满实现的要求。

(4)宏观调控是顺利进行经济。

3.(简答必考)宏观调控的目标:

(1)经济稳定增长。

(2)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充分就业。

(5)生活改善。

(6)控制人口。

(7)协调发展。

4.(名词解释)社会总供给: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例如一年)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5.(名词解释)社会总需求:

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总和。

6.(问答)如何看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是指供需双方处于一种均势或基本相等,以使宏观经济的运行保持稳定的状态,而绝不是供需双方在数量上严格对等或绝对相等。

它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它是一种趋势或大体平衡,而不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完全相等,具有可承受的不平衡和不可承受的不平衡。

社会总供求失衡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

因为

(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内在矛盾

(2)微观主体与宏观目标不一致(3)宏观层面的原因(4)其他原因

7.(简答)总量失衡有两种表现:

(1)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成为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

出现这种失衡现象,会引起商品的积压滞销、资金周转缓慢、失业增加、社会资源闲置浪费,甚至导致经济危机。

(2)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成为供给短缺或需求过旺,这会引起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市场秩序混乱,经济发展不稳。

8.(填空)通货膨胀的类型: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价格结构调整的通货膨胀。

9.(简答)通货膨胀的影响:

破坏了资源有效配置的环境,降低社会经济效益,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扰乱收入分配秩序,开放经济条件下,对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10.(简答)通货紧缩的影响:

抑制经济增长,导致经济衰退。

增加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

持续的通货紧缩容易形成需求不足-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