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62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枢与级别概要.docx

中枢与级别概要

自同构性结构与级别

自同构性结构:

走势的最基本结构,在不同级别上(从最低级别到最高级别),其表现的几何形态是相同的。

这就是自同构性结构。

股票走势,归根结底是不可复制的,但股票走势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不可复制的走势,却毫无例外地复制着自同构性结构,而这自同构性结构的复制性是绝对的,是可以用缠论绝对地证明而不需要套用任何诸如经验性的归纳之类的先验数学理论。

这种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的可绝对推导性,就是缠论的关键之处,也是缠对繁复、不可捉摸的股票走势的绝妙洞察之一。

走势的不可重复性、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和理论的纯逻辑推导,这就构成了缠论视角的三个基本的客观支点。

不深刻地明白这一点,是很难对缠论有真正的理解的。

自同构性结构就如同基因,按照这个基因,这个图谱,走势就如同有生命般自动生长出不同的级别来,就能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上涨、下跌和盘整走势。

不论构成走势的人如何改变,只要其贪嗔痴疑慢不改变,那么自同构性结构就存在,级别的自组性就必然存在。

缠论讲到的分型、走势类型,本质就是自同构性结构。

同样,走势必完美的本质也是自同构性结构。

例如分型,在1分钟级别是这样的结构,在年线上也是这样的结构。

走势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必须也必然是不可绝对预测的;

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都是可判断的,有着绝对的可操作性;理论的纯逻辑推导,就证明其结论的绝对有效性。

这三点,又何止是仅与股票走势相关。

真明白了,对你的人生与社会操作,有着同样的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世界的变化,诸如此类,本质上,离不开这走势的绝对不可重复性和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以及相应不患的共业的绝对推理性。

看走势的背驰、转折,不过是第一层次的东西,能看明白社会、经济、政治等等结构的背驰、转折,那才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缠论的哲学本质,就在于人的贪嗔痴疑慢所引发的自同构性结构以及由此引发走势级别的自组性这种类生命的现象。

走势是有生命的,缠论说“看行情的走势,就如同听一朵花的开放,见一朵花的芬芳,嗅一朵花的美丽,一切都在当下中灿烂”,这绝对不是矫情比喻,而是科学般的严谨说明,因为走势确实有着如花一般的生命特征,走势确实依据自同构性结构,在自组性中发芽、生长、绽放、凋败。

所以,本理论,不是一些死的教条,而是一门生命学科。

自同构性结构的自组性:

自同构性结构依据时序性、连续性,就可以自组出级别来。

自同构性结构的自组性符合原始递归定义,可用递归函数计算出级别。

这种自组性决定了这种结构的分解和组合符合结合律,并存在包含关系。

级别,只是按一定的规则,自生长出来的一种分类方法。

级别的独立性:

任意某级别,都是一套独立系统,不同级别之间不得组合。

级别的关联性:

任意某级别,都是由本级别的次级别组合而来,并为高一级别提供组合部件。

级别是自同构性结构自组出来的,或者说是生长出来的。

最原始的各种自同构型性结构自组在一起,总会达到站在高一层次上看,刚好构成该层次的一个自同构性结构。

这个新层次,就是自同构性结构自组出的新级别。

如此延续、扩张,级别就如同有生命般不断被自组出来,并不断向更高级别自组。

因为缠论的递归函数是有级别的,是级别依次升大的。

所以,搞不明白级别,根本就学不明白缠论。

级别的关键,就是本理论定义的规则。

自同构性结构就如同基因。

按照这个基因,这个图谱,走势就如同有生命般自动生长出不同的级别来。

不论构成走势的人如何改变,只要其贪嗔痴疑慢不改变,只要都是人,那么自同构性结构就存在,级别的自组性就自然存在。

级别,本质上与时间无关,也不是什么时间结构。

级别,本质上不对任何时间结构有任何绝对的承诺,因为这里没有任何的绝对的理论推导可以保证这一点。

结构被终结了,就是因为被终结了,只此而已,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时间的因素,结构才被终结的。

这如同交易,时间只是给交易界定了顺序,并不决定交易。

时间只是对级别分类的一种划分手段,比较符合看软件K线图的习惯。

级别的划分:

(从实用角度来,不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划分。

最严格的划分,应该按递归函数计算)

原始级别系统:

每笔交易系统:

为构建一级的分型、笔直至线段提供部件;

一级走势类型:

由一级线段组合而来;

二级走势类型:

由一级走势类型组合而来;

三级走势类型:

由二级别走势类型组合而来;

……

N级走势类型:

由N-1级别走势类型组合而来。

N无穷大。

级别的察看与选择:

如分型、走势类型等是客观存在的,无论能否被观察到。

但不察看,无法分析、判断。

好在不同级别的自同构性结构(分型、走势类型等)都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在现有软件的、以不同时段划分的K线走势图上。

所以不同时段的图,其实就是对真实走势不同精度的一种模本。

例如,一个年线图当然没有1个分笔图的精确度高,很多重要的细节都不可能在大级别的图里看到。

而所谓走势的级别,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可以从每笔成交构成的最低级别图形不断按照走势中枢延伸、扩展等的定义精确地确认出来。

这是最精确的,不涉及什么5分钟、30分钟、日线等。

但这样会相当累,也没这个必要。

因为,图的精确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真实的走势并不需要如此精确的观察。

一般选用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的时段安排。

这是一个简略的方式,最主要是现在可以查到的走势图都是这样安排的。

当然,一些简单的变动也是可以接受的。

例如去掉30分钟,换成15分钟和60分钟,形成1分钟、5分钟、15分钟、6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的时段安排,这也是可以的。

为了方便分析,且把不同时段的K线走势定义为时段数级别的走势。

例如5分钟级别的走势。

切记:

该定义只是为了方便研究取的名称,实际并不存在5分钟级别。

特别说明:

由于这种不严格的级别选择和定义,使得某级别的自同构性结构的自组与上一个级别本应该对应的自同构性结构出现对应误差。

例如,有时5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和30分钟级别的线段就不能很好的对应,其原因就是30分钟级别不是由5分钟级别按递归函数计算出来。

这也造成了某些人怀疑缠论的依据。

好在通过适当地调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在以后的课程会涉及到。

事实上,这种级别的划分,对实际操作没有实质上的影响。

虽然没有必要精确地从最低级别的图表逐步分析,但如果你看的图表的缩放功能比较好。

当你把分笔图或1分钟图不断缩小,这样,看到的走势越来越多。

而这种从细部到全体的逐步呈现,会对走势级别的不断扩张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

这种感觉,对你以后形成一种市场感觉是很有帮助的。

在某个阶段,你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感觉,你如同站在重重叠叠的连绵走势中,而当下的趋向,仿佛照亮着层层叠叠的走势。

那时候,你往往可以忘记走势中枢之类的概念。

所有的走势中枢,按照各自的级别,仿佛都变成大小不同的迷宫关口。

真正的路只有一条,而你的心直观当下地感应着。

说实在,当有了这种市场清晰的直觉,才算到门口了。

那时候,就如同看一首诗,如果还从语法等去分析,就如同还用走势中枢等去分析一样。

而真正的有感觉的读者,是不会计较于各种字句上的,整体的直观当下就呈现了。

一首诗就如同一自足的世界,你当下就全部拥有了。

市场上的直观,其实也是一样的。

只要那最细微的苗头一出来,就当下地领悟了,这才算是对市场走势这伟大诗篇一个有点合格的的阅读。

对级别的形象理解:

什么级别的图和什么级别的走势中枢没有任何必然关系。

走势类型以及走势中枢就如同显微镜下的观察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性由最原始的递归定义保证;而级别的图,就如同显微镜,不同倍数看这客观的图就看到不同的精细程度,如此而已。

所以,不能把显微镜和显微镜观察的东西混在一起了。

笔——线段——走势类型,这三者在相邻级别间的转换是缠论的精华

----------------------------------------------------------------------------------------------

级别的递归

1分线段的形成:

有至少3个有重叠部分的1分笔构成。

5分中枢的形成:

有至少三个一分钟的有重叠的线段构成。

30分中枢的形成:

1)有9段有重叠的1分钟线段构成。

2)由2个5分钟的走势连接而成,且2个5分钟中枢有重叠。

日线中枢的形成:

1)有9段有重叠的5分钟线段构成。

2)由2个30分钟的走势连接而成,且2个30分钟中枢有重叠。

周线中枢的形成:

1)有9段有重叠的30分钟线段构成。

2)由2个日线的走势连接而成,且2个日线中枢有重叠。

级别的作用----将走势从前面的走势当中分解出来,因为级别是从0开始逐步从分型、笔、线段逐步递归出来的

终完美的条件----新的走势在级别上一定要等于或者大于前面的走势,这就是缠论判断走势的精髓。

如果后面的走势不能从前面分解出来,只能表明现在的走势是前面走势的次级别,前面的走势方向为重,能分解出来的时候,表明目前的走势级别等于或大于前面的级别,代表一个新的方向,那么后面的走势必完美,这就是级别的作用,级别是走势终完美的保证。

这也是有些走势不完美的原因所在,主要是它的级别不够。

----------------------------------------------------------------------------------------------

缠师仅用《论语》中的两句话,就破解了股市的秘密--------------

第一句话: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这句话,是缠论股票的精髓,揭示了千变万化的股市是可以被认知的,所谓“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

翻译为股市白话语言就是:

“涨、跌、盘的走势是股市的常态,是无位次的,走势不分位次地存在于各个级别之中。

”正是因为“走势不分位次地存在于各个级别之中。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级别的走势,对股市作出当下的判断。

既可以通过小级别的走势判断大级别的走势,也可以通过大级别的走势判断小级别的走势。

双向判断,相辅相成。

实际上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国家何尝不是如此!

第二句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句话,是股市操作的指南!

翻译为股市白话语言就是:

“按级别操作,买点买,卖点卖”!

看,就这么简单。

但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复杂的,因为贪嗔痴疑慢是人类固有的本性,不于此而自由,谈不上更高层次的修行。

如果你能够战胜它,也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了。

文章中虽已说明了判断和操作的方法,但是真正能够把握当下的操作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地实践和总结才行。

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

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比量智有余,现量智不足。

由于文化因素的积淀,臆想病重,常常是白日梦缠身,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

所以缠师说:

“市场中,只有看和干!

”,不要用妄心去思考,因为你的思考就是你的陷阱。

你还在为明天究竟是涨是跌而不停地分析和思考吗?

那你还在缠中!

各个级别的图形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当下”,用眼睛看就行了!

其他的都只能做参考。

图形,是人心合力的轨迹,图形自有涨跌,心中并无涨跌,你这个零向量的分力就如一叶扁舟,在股海中起伏游走,就像庖丁解牛的刀一样,不会遇到什么阻力,自由自在。

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级别的概念贯穿缠论的始终,不同级别之间的基本模式是同构的,这就是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

市场的基本形态、最基础的,就是反复说的以中枢、级别为基础的趋势与盘整。

而趋势和盘整都终要完美。

不同级别适合不同级别参与的人,是其实不仅走势有着级别之分,均线也有级别,趋势通道线也有级别,甚至是参与这市场的人也是有着级别之分。

缠师说不理解级别,就不可能理解他的理论。

到底什麽是级别?

一、级别所起到的作用:

缠论的课程,最基础的无非两方面,一、中枢;二、走势类型及其连接。

这两方面相互依存,如果没有走势类型,中枢也无法定义;同样如果而没有中枢,走势也无法分出类型。

如果理论就此打住,那么一个循环定义就不可避免。

要解决该循环,级别的概念是不可缺少的。

有了级别,一个严格的递归式定义才可以展开。

所谓走势的级别,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可以从每笔成交构成的最低级别图形不断按照中枢延伸、扩展等的定义精确地确认出来,这是最精确的,不涉及什么5分钟、30分钟、日线等。

大家最常见的是把级别混同于周期。

经常有人搞不懂,如果5分钟中枢延伸9段成为30分钟中枢了,那是不是就要到30分钟图上去观察它?

可是30分钟图上不是一个中枢呀?

跟30分钟图上的笔、线段画出的中枢对不上。

这就是因为对级别认识不清,和周期有一点混淆的缘故。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明白如下划分的区别:

1、如果你在1分钟图上按分型、笔、线段找出最小级别中枢,这个中枢就叫做1分钟中枢,由此递归出5分钟、30分钟、日线、周线等各级别中枢;

2、如果你在5分钟图上按分型、笔、线段找出最小级别中枢,这个中枢就叫做5分钟图上的1分钟中枢,由此递归出各级别中枢。

3、如果你在日线图上按分型、笔、线段找出最小级别中枢,这个中枢就叫做日线图上的1分钟中枢,由此递归出各级别中枢。

以此类推,这样在不同周期上分别递归出的中枢各自独立,自成系统,相互之间毫无关系(其实有关系,不过为了简略就不说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缠论的精妙来,就是无论你如何递归,其中的各种定理都一样有效,而不会违反作者的理论。

二、级别的真正意义

很多人根本基础的理论都搞不清,就先拿着1分钟5分钟的图开始划来划去,找买卖点了。

这是一种自杀式的学习方法,一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必死无疑。

级别是递归来的。

可以用笔和线段来定义最低级别,也可以用k线图上的上下上来定义(这是缠师开始用的办法)。

这个定义只要符合递归就行了,构不构成笔,是不是线段,没有固定的要求,你自己能明白是怎样定义的就可以,只要你不随意改变这个递归关系就可以,不影响用它进行理论分析。

缠师有关f0以及f1的理论课程讲过这问题。

没必要太过于纠缠在分笔线段上,或者包含不包含的问题,看清楚大方向才是最正确的思路。

任何一个走势是由3段以上有重叠的次级别走势构成的,例如一个5分钟下跌的走势,这个走势是由3段以上1分钟走势构成的。

你判断这个5分钟的走势要结束了,你要抄底了,那麽这个5分钟的走势必须要结束下跌,从而发生逆转而向上走。

那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构成这个5分钟走势中的最后的一个1分钟向下走势先要结束,转而向上才行。

而1分钟走势要结束,那分笔级别的向下走势要先结束,转而向上。

最后追踪到这个分笔级别的走势是否发生转折上,这就构成了一个当下判断的区间套用法。

缠师这个区间套的用法就是对级别的最好诠释,可以说在判断每一个级别的走势是否结束时,用的都是基础理论的定义。

就是在为了让这个操作的精度提高,接近理论的精度。

所以如果对级别没有概念,理论就不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就是级别的真正意义。

而另外一个对于操作更有意义的概念,就是转折与背驰。

三、级别的分类

1、走势的级别:

这是按严格的递归方法来定义的分类,看中枢的级别来定义走势的级别,也就是最标准的级别。

我们在实战中的区间套用的就是这种级别。

在1分图上分析走势就是用这种级别。

2、K线图的级别:

这是根据你打开的K线图来说明的级别,你打开1分图,可以说是1分级别,30分图可以说是30分级别,只要你一直按这样的习惯来分析来说明来分析走势,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自己不乱就行。

在实战中,这两种级别是两套工具,可以互用。

走势的级别对用在分析走势的精确度,买点的精确度上。

K图的级别用在一眼看走势的清晰度上。

有人问:

在看高级别K线图时,是应该把低级别图上的分段转过去还是重新分笔找线段?

有时候这两种做法的分段是不一致的?

用缠师的话说:

“为什么要一致?

低级图上用中枢、走势类型。

高级图上用分型,线段,等于有两套有用的工具去分析同一走势,这是天大的好事”。

这就是分成两类看的好处。

我们看两类级别的实战转化:

你按K线图的级别进行操作,也是可以的,只是精确度差些(对于大资金就不是很在乎很准的精确度),如果你要提高资金的效率,那么需要转化到走势递归的的级别中,精确度就高了。

我们常说的区间套就是此。

用什么级别的k图就直接在这个图上找出买卖点。

比如你现在用30分K线图,发现有向下的下上下三段,上没过第一个下的高点,第二个下和第一下明显背驰,你就要密切关注了,非常可能是第一买点,然后你再从小级别的图,比如1f或者5f图来用递归的那套方法分析走势,确定这两个下是否是背驰了,这样判断买点的成功率就高了。

四、如何划分级别与次级别:

级别与次级别的关系可以分两种情况:

1、在走势级别上划分:

就是从递归图上看,比如,30F走势的次级别是什么,在实战中你怎么来确定30F中枢的3买即一个次级别走势的回抽?

那么这个次级别一定就是一个5F的走势。

一个5分走势的次级别是什么?

是一个1F的走势。

一个1F走势的次级别是什么?

是一个1分的线段,我看到有人说1F的走势次级别不是线段,那是什么?

这样实战划分,是最简单易行的。

2、在K线图级别上划分:

a)30分K线图走势的次级别是什么?

在30分K线图上的次级别是30分K线图的线段,而反映在次级别5分K线图上是为5分K线图的一个走势。

b)同理,5分K线图走势的次级别是什么?

是5分K线图上的次级别是5分的线段,而反映在1分K线图上是1分K线图的走势。

c)1分K线图的次级别是什么?

在1分K线图上是1分K线图的线段。

因为1分图是目前最小的图,如果还有20秒的图,那么在20秒图上是走势来反映。

可见,这上面的两种划分在最小级别上都表现1分的线段,这就是在实战中两种方法可以融合的原因所在,只是在精度上的不同而已,也就是显微镜倍数的不同而已。

五、级别和线段:

级别有两种分类,我们分别来说明级别和线段的关系

1、递归的走势的级别与线段关系:

比如在1F图上递归为一个5F中枢,并突破中枢上涨,那么着已经形成一个5分盘整走势,这个走势都是由1分线段递归而来,所以,在递归的走势级别上,线段是最核心的构件,是构成走势的最基础的构件。

30F、60F级别的中枢等都是由1分线段这样递归构成的。

这里的级别和线段并不是必然的次级别的关系,只有最小的1F走势的次级别是1分线段。

2、K线图级别与线段:

如30分级别走势在K线图上表现为含有1个以上30分中枢的走势,这级别就是由30分的线段构成。

这里的走势和线段的关系为次级别关系。

六、级别的实战

课文说过,进入市场,首先要明确,自己要按什么级别来操作,不妨假设这级别是30分钟。

那么,进到市场,打开走势图,首先要找什么?

就是找当下之前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

这个30分中枢,是递归的30分中枢还是K线图上直接找的30分中枢,我认为都可以。

但课文这里说的,我认为应该是K线图上的30分中枢,可以一眼看出。

如果用递归的30分中枢,那么需要先一根一根画线段,然后数线段的数量,再递归,显然比较麻烦。

以我的实战经验,我先在30分图上找中枢,有无线段中枢,有无笔中枢,找大致的买点,然后再从小级别图上用递归的走势级别分析,找精确的买点。

其实技术分析1F线段都够了。

严格就是1F画笔,再线段。

从一分图怎么能看到更高级别的中枢?

分解后,可以用一段来表示1F的走势,这样就看得到5F中枢了,缠师采用大级别用笔,1F级别用线段,30F图上的笔,分型的操作。

级别,很多人都说1分钟图上的线段构成的走势就是1f级别走势;5分钟图示线段构成的走势是5f级别的走势,该线段就是1f级别走势;30f以上级别以此类推。

真不知道是缠师误导了大家,还是大家曲解了缠师。

究竟是递归出了问题,还是区间套出了问题。

怎么会有这样荒谬说法?

虽然很多时候5分钟图上的一段的确是1分钟图上的1f走势,但那不是全部,就好像你用30分钟图的一笔硬要说这是5分钟图上的一段一样,完全没有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

有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没有理解缠师说的递归意义上的级别,没有理解区间套的真实用法。

注意:

缠师一再强调,级别与时间无关。

这不单纯是说5f级别不是5分钟图,也是在说任何周期图上的笔或者段,都不一定是次级别的段或者次级别走势。

放大镜好用,得会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看到的只能是模糊一片。

3-9个线段构成本级别的中枢、

本级别的线段其实就是本级别之下级别的的走势类型、

本级别的一个中枢或者一个趋势才能叫本级别的走势类型、

本级别的线段=本级别3笔=次级别9笔

本级别的1笔=次级别的1段

本级别的中枢=本级别3段=次级别9段

本级别的笔中枢=此级别的中枢

直白的说吧:

只要你的

(1)分型,笔线段,是正确的。

(2)你的中枢划分必定是正确的。

(3)线段之间的对比形成的背驰就是正确的,(4)你的走势划分必定是正确。

(5)最终导致你买卖点是正确的。

这5步中,第一步出错是最要命的!

后面的四步会放大你的错误。

级别与中枢------缠师把其理论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点”,在以走势终完美为灵魂的理论观照下,由中枢和级别渐次展开。

从操作层面上看,级别是一个关键,中枢的引入和设计是为级别服务的,所以缠师在某处说出中枢也可以没有的话来。

当然,如果不深刻理解中枢的内涵,不学会笔和线段,中枢就难以找准,级别自然是一团浆糊。

级别的设计有一套严格的规则,这一点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解。

级别与节奏------没有节奏只有死,最标准的节奏就是买点买、卖点卖,买卖点就是节奏。

买卖点的确立,必须有级别的观照,这是最根本的前提。

所以,没有级别,没有节奏。

综上所述,级别就是以中枢为构件、按某种特定规则运行,市场操作者依其对走势进行分类,并用之于观察、分析和操作。

有必要对级别再论以及强化

1、级别与时间无关。

这就告诉了我们,某周期图上的所谓笔、线段、以及由此构成的走势,并非以该周期命名的级别。

这个级别,必须是从线段开始逐级递归得到的。

如果从1分钟图上看,就可以依此得到1f、5f、30f、日线等级别,如果数据量足够,可以无限延伸下去。

当然也可以不从1分钟图开始,比如5分钟图上的线段做基本构件组成的最低级别走势就是5分钟图上的1f走势,依此类推可以得到5f级别、30f级别、日线级别等等。

当然这样的级别走势是无法和1分钟图上递归得来走势相提并论的,原因就是(放大镜)分辨率的不同。

3分钟、15分钟、30分钟以及其他任何一个周期图上都可以应用这种方式来分析,得到对应图上的1f、5f、30f等级别走势。

为了将精确与使用结合起来,不妨从1分钟图开始,用这个周期图上的分型、笔、线段做基础构件,组建出1f、5f、30f等级别的走势,然后将其,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在5分钟图、30分钟图、日线图等周期图上,进行相应的标记,这样就可以在这些周期的图上看到从1分钟图递归而来的各个级别走势了。

这个方法的最大优势就是,走势极其精确,弊端就是超大的工作量,显然懒人是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的。

2、对比。

这里提到对比,就是针对很多人说的,5分钟图上的线段是次级别走势的说法。

当你将1分钟图上得到的递归走势,在5分钟图上做标记后,很容易发现,5分钟图上的笔与1分钟图上的线段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同样,这个图上的线段,与1分钟图上的1f走势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的只是,偶然性的重合。

这就是放大镜效果的真实体现。

3、理解。

说到理解走势,不得不提一下懒惰与一根筋。

首先,懒人是无法得到这样精确的递归级别走势的,自然就无法理解到5f、30f甚至更高级别的走势是怎样演化的了。

其次,一根筋。

那种认为走势是死的,中枢是死的想法,注定了一根筋无法学会缠论。

结合律的应用使得,走势呈现出多彩的形式。

而这也恰好,给了很多人模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