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768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高二化学试卷

考试范围:

选四前两章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浓硫酸溶于水B.镁溶于盐酸

C.石灰石煅烧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

2.25℃和1.01×105Pa时,2N2O5(g)

4NO2(g)+O2(g)△H=+56.7kJ/mol,其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是吸热反应

C.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D.是熵减小的反应

3.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4.有些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很慢且副反应较多,测定这些反应的焓变可运用()

A.盖斯定律B.勒夏特列原理

C.阿伏加德罗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5.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量筒B.酒精灯C.温度计D.环形玻璃搅拌棒

6.已知(l)

=H2O(g)△H1=akJ·

(2)

=2H2O(g)△H2=bkJ·

(3)

=H2O(l)△H3=ckJ·

(4)

=2H2O(l)△H4=d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B.b>d>0C.2a=b<0D.2c=d>0

7.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B.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

C.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D.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进程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B.a表示的催化剂效率高于b表示的催化剂效率

C.改变催化剂.既能改变反应热.也能改变活化能

D.该反应可自发进行

9.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Na2SO4固体,v(H2)增大B.加入NaHSO4固体,v(H2)不变

C.加入CH3COONa固体,v(H2)减小D.滴加少量CuSO4溶液,v(H2)减小

10.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N2(g)+CO2(g)△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11.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使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加碳单质的量(不计固体接触面积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系体积增大

12.在平衡体系2NO+O2

2NO2中通入18O组成的氧气,重新达到平衡后,则18O()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NO2中

C.只存在于O2和NO2中D.存在于NO、O2、NO2

13.某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推断,B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3mol·L-1

B.由图甲推断,A点对应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00(L·mol-1)

C.达平衡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可以用图乙表示

D.压强为0.50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

14.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

2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

C.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D.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15.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P(g)+Q(g)

R(g)+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物质的量浓度为1:

1:

1:

1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16.工业生产硫酸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原理为:

2SO2(g)+O2(g)

2SO3(g),反应混合体系在平衡状态时SO3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B、C三点时,V(正)=v(逆),在D点时V(正)>v(逆)

B.A、B、C三点的平衡常数一定不相同

C.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一定温度下,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通人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17.对于可逆反应2AB3(g)

A2(g)+3B2(g)(正反应为吸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8.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H,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

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m+n>p,△H<0

B.T1>T2,P1<P2,m+n>p,△H>0

C.T1<T2,P1>P2,m+n<p,△H<0

D.T1>T2,P1<P2,m+n<p,△H>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9.NH3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关键步骤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g)+5O2(g)

4NO(g)+6H2O(g),△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恒温恒容下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

a.NH3和NO浓度相等

b.NO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NH3的生成速率与NO的消耗速率相等

(2)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NH3平衡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降低温度

(3)将0.050molNH3(g)和0.06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NO)=0.040mol/L。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NH3的转化率和写出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①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②平衡时,NH3的转化率α(NH3)=。

20.亚硝酸氯(C1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NO(g)+C12(g)

2C1NO(g),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

①2NO2(g)+NaC1(s)

NaNO3(s)+ClNO(g)K1

②4NO2(g)+2NaC1(s)

2NaNO3(s)+2NO(g)+Cl2(g)K2

③2NO(g)+C12(g)

2C1NO(g)K3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为K3=______________。

(2)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亚硝酸氯的结构为Cl-N=O):

则2NO(g)+C12(g)

2C1NO(g)反应的△H和a的关系为△H=________kJ/mol。

(3)在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g)和1molC1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C1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

①由图A可判断T1T2,该反应的△H________0(填“>”“<”或“=”)。

②反应开始到10min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mol/(L·min)。

③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随n(NO)/n(C12)的变化图象如图B,则A、B、C三状态中,NO的转化率最大的是________点。

21.

(1)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H3OH(g)和3molH2O(g),CH3OH(g)+H2O(g)

CO2(g)+3H2(g)

H(298K)=+49.4kJ/mol。

实验测得:

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热量19.76kJ。

①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倍。

②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

A.v正(CH3OH)=v正(CO2)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c(CH3OH)=c(H2O)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2)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Q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______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_______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____。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_______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H1=-23.9kJ·mol-1

甲醇制烯烃反应2CH3OH(g)=C2H4(g)+H2O(g)△H2=-29.1kJ·mol-1

乙醇异构化反应2CH3OH(g)=CH3OCH3(g))△H3=+50.7kJ·mol-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的△H=____________kJ·mol-1。

参考答案

1.B

【解析】A、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故不属于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B、镁溶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选项B正确;C、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煅烧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错误;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属于吸热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首先应该先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再进一步判断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判断是否是发生吸热放热的反应的常见判断方法有:

①根据具体的化学事例判断。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②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只有持续加热才反应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能反应;

③也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

2.C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是熵增加的,吸热的反应,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S<0才可,即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故选C。

考点:

考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

3.C

【解析】试题分析:

A、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误;B、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B错误;C、太阳能、风能、沼气能属于新能源、可再生资源、来自太阳辐射,C正确;D、核能不是来自太阳辐射,D错误。

答案选C。

考点:

考查能源分类。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可利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答案选A。

考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5.B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需要温度计测定温度、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还需要量筒量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显然不需要酒精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中和热测定实验的相关知识。

6.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等量H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与生成H2O(l)放出的能量不相同,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但放热越多,△H越小,即0>b>d、0>a>c。

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2a=b<0、2c=d<0,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设计新颖,基础性强,注重答题的灵活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题还需要明确的是在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要带着“-”和“+“进行比较。

7.A

【解析】

试题分析:

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选A。

考点:

考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效碰撞理论等。

8.D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故A错误;B.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根据图像,b表示的催化剂效率高于a表示的催化剂效率,故B错误;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属于熵增加的反应,△G=△H-T△S<0,该反应可自发进行,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9.C

【解析】

试题分析:

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质是

Na2SO4固体,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加入NaHSO4固体,氢离子浓度增大,v(H2)加快,故B错误;加入CH3COONa固体,

,氢离子浓度减小,v(H2)减小,故C正确;滴加少量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构成铜锌原电池,v(H2)加快,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名师点晴】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为解题关键,,也是易错点,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增大浓度、压强或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提高NO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B、恒容状态下,充入非反应气体,组分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C、体积缩小,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D、恒压状态下,充入非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组分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故错误。

考点:

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等知识。

12.D

【解析】

向平衡体系2NO+O2⇌2NO2中通入由18O组成的氧气,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18O会进入NO、NO2中,所以反应体系中,NO、O2、NO2中都会含有18O,故D正确,故选D。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为2mol/10L=0.2mol/L,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所以△c(SO2)=0.85×0.2mol/L=0.17mol/L,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2mol/L-0.17mol/L=0.03mol/L,故A错误;B.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所以△c(SO2)=0.8×0.2mol/L=0.16mol/L,则:

2SO2(g)+O2(g)

2SO3(g)

开始(mol/L):

0.20.10

变化(mol/L):

0.160.080.16

平衡(mol/L):

0.040.020.16

所以A点平衡常数为K=

=800,故B正确;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V(正)>V(逆),可以用图乙表示,故C错误;D.由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2<T1,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A项正确;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B项正确;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C项错误;D.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D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

2CrO42-(黄色)+2H+,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由实验②、④可知Cr2O7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乙醇,而CrO42-不能,以此解答该题即可。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容器的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B.P生成速率等于S的消耗速率,等于S的生成速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正确;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物质的量浓度为1:

1:

1:

1,但不一定不变,所以不一定平衡,故C错误;D.两边气体的计量数相等,计量数一直不随时间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A.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点,则A、B、C三点时v(正)=v(逆),D点SO3的百分含量小于平衡时含量,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点时v(正)>v(逆),故A正确;B.A、B、C三点的温度不同,则平衡常数一定不相同,故B正确;C.由图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的含量越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通入稀有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A.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像不符,A错误;B.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含量增大,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与图像不符,C错误;D.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减少,而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与图像符合,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及图像分析

【名师点晴】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1)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2)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3)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4)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象可知,温度为T1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P2>P1,且压强越大,B的含量高,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m+n<p;压强为P2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1>T2,且温度越高,B的含量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9.

(1)bc

(2)bd(3)①K=

②80%(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a.平衡时NH3和NO浓度关系与氨气转化率有关,不一定相等,a错误;b.NO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b正确;c.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恒温恒容下容器内压强增大,当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c正确;d.NH3的生成速率与NO的消耗速率均表示逆反应速率,反应始终相等,不能说明到达平衡,NH3的生成速率与NO的生成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d错误,答案选bc;

(2)a.向装置中再充入氮气,压强增大,但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氨气平衡转化率不变,a错误;B.向装置中再充入O2,平衡显正反应方向进行,氨气平衡转化率增大,b正确;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氨气平衡转化率不变,c错误;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氨气平衡转化率增大,d正确,答案选bd;

(3)①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4NH3(g)+5O2(g)

4NO(g)+6H2O(g)

起始浓度(mol/L)0.050.0600

变化浓度(mol/L)0.040.050.040.06

平衡浓度(mol/L):

0.010.010.040.06

所以氨气的转化率是

×100%=80%。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状态判断

【名师点晴】该题的难点是平衡状态判断和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注意压强对平衡状态影响。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