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773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Word下载.doc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原因途径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1.高校校园文化的综述 4

1.1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 4

1.2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5

1.3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6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7

2.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7

2.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8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9

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展历程 9

3.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化建设过程 10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2

4.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点 12

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13

4.3针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的成因分析 14

5.针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提出的建议 15

5.1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 15

5.2加大对人文景观和人文场所的投入 15

5.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15

5.4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 16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17

引言

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于高等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与日俱增。

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不断扩招。

但在发展的过程却出现了不少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现在较为普遍认为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发挥作用和影响。

具体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群众意识信念体系、行为方式、道德情操、校园精神以及学校环境氛围、规章制度等诸多因素的总和。

它包括实体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

校园文化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例如哈佛、耶鲁、剑桥等名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并且其校园文化成为它们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好的校园文化使它们培养了无数优秀学子,在学术研究上更是独领风骚数百年。

因为有好的校园文化,它们才得以闻名于世,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经久不衰。

在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受到广泛关注,但为什么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却成效不高呢?

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前人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可以说不胜枚举,虽然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

本文将将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结合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1.高校校园文化的综述

1.1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有着组织文化的许多共性和特点。

对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它主要包括:

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

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

(2)高校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也是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具体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师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题,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高校校文化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影响和自我心灵主宰的,是无处不在,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高校生复杂心态的;

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潮流影响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最求、情与爱,都会在校园文化中体现。

1.2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1)高校校园文化是高层次的文化。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职工,知识分子占多数。

知识分子的文化素养相对于其他阶层的人而言要高;

即便是高校里的职工,由于他们和众多的知识分子长期共处在一个较小的地域圈内,彼此接触频繁、耳濡目染,文化素养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2)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明确的规范性。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才的场所。

它必须根据社会进步的要求来培养和教育学生,这决定了校园文化的教育性。

而校园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在教育性上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是有意识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其他文化现象影响和制约的。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主流和支流、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不可能完全孤立存在,肯定要受到其他文化现象的影响和制约。

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离不开社会主流文化,高校校园文化要从社会主流文化中汲取更多营养,这样才会有更强生命力;

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又会深深影响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地区文化制高点,会对其他社会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会逐步渗透到其他社会文化当中。

(4)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选择性。

校园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它通过传授知识、发展科学而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

它必然要面对古往今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知识体系、道德标准、行为模式进行批判地继承,有选择地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

(5)高校校园文化的超前性。

相对于其它的社群文化来说,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这一特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而形成的:

一方面,由于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处于高层文化的文化人一般思想活跃、勇于变革、敢于开拓,走在时代的前列,对社会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人中大多数是青年学生,他们敢作敢为,富有批判精神。

而社会文化本身具有矛盾冲突,即相对稳定又不断变革,青年学生正处于这一矛盾冲突的前沿阵地。

1.3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文化现象,直接地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也是多样化的,一般而言,具有如下几项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是指高校校园文化能对高校自身包括高校内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目标。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会引导学校个体成员的思想行为。

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引导他们确定科学合理的价值目标和奋斗目标,从而实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

二是能对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被本校师生员工一致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自身所秉承的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它不断优化沉淀,会成为保证学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2)规范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会约束内部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使之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建立的价值规范标准。

高校校园文化蕴含的精神、信念、习惯、道德风尚等广泛地弥漫于师生员工之间,内化于学校肌体之内,无形之中会对校园成员产生一种强制性的规范教育作用,使大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符合这种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高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能够对高校内部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3)创新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主要是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作用于生活在其中的组织成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包括多样的知识,充满新鲜的创造力,昂扬着探索进取的开拓精神,这种文化氛围会不断激发生活在其中的成员的创造灵感,增强他们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又会对成员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作为创新的胚胎,也十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增强。

(4)教育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主要体现在它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知识、增强能力与发展潜力;

在它通过环境建设和相关活动的开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审美情趣,美化人的言行举止,陶冶人的品格情操。

(5)辐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会向高校外辐射,深刻地影响影响他人的思想、观念、行为等。

也就是说,高校校园文化不仅会对内部组织成员产生各种影响,高校校内部发挥作用,而且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社会。

高校校园文化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一方面会吸收借鉴社会其他文化,另一方面又把自己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东西输送给社会,在繁荣提升社会文化同时影响社会辐射社会。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2.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前沿,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它具有凝聚作用,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使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贡献;

校园文化又具有引导作用,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给广大青年学生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和思想品质;

高校校园文化还具有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可以对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高校肩负着创新文化的崇高使命,高校文化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文化不断创新。

高校校园文化促进了科学思想萌生,又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成为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2)对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同,它是一个特殊的、经过人们加工创造出来的校园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因素。

这种隐形教育因素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它可以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高校生提高自己文化修养,巩固自己知识结构;

可以潜移默化的启迪教育学生,提高大学生觉悟,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文化环境的熏陶、暗示、感染,提高自己审美情趣,加强自身修养;

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实现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对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全体师生员工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又是高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着学校不断进步和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高校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质量、科研设施、办学规模等方面的竞争来说,校园文化的竞争更隐性,作用也更明显。

2.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高校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乃至整个社会实现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位哲人也曾说过: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

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展历程

6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历经沧桑,经组建、出北京,过石门,渡丹江,下江陵,栖荆州,一路风尘……60年来,学校几经浴火重生,如凤凰涅槃,历经磨难而弥坚。

随着经历的四个阶段,中国地质大学也实现了四次跨越式发展:

1952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了培养地质勘探人才,国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大学地质院系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地质学院。

这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地质学府,北京地质学院里大师云集、名家荟萃,办学实力雄厚,科研成就突出,很快跃升为京城八大院校之一。

1970年,北京地质学院南迁,一路颠沛流离,辗转到湖北省江陵县办学,组建新的湖北地质学院。

在这非同寻常的历史岁月里,地大人凝神聚气,在艰苦的环境中,以昂扬的姿态奋斗在江汉平原的沃土上。

1974年,学校获准迁入江城武汉,在武汉南望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成立了武汉地质学院。

地大人再辟新天地,师生们秉承地质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情,以冲天的干劲,建设起全新的大学校园,在南望山下到处是农田、菜地和水塘的校园谱写了学校历史的新篇章。

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将武汉地质学院及其在北京的研究生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联合组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从此,学校承载起中国高等地质教育更加光荣的使命,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全面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向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3.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化建设过程

(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刚成立,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学校大力培养地质人才,形成了以地学为主导的校园文化,这在我们的校歌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勘探队员之歌》作为地大的校歌,体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有志青年为了祖国的建设积极投身于资源勘探开发中。

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显得欠缺。

学校缺少物质基础来满足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缺少开展文体活动的设施和场所。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地大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校园活动还不够丰富,像社团和文体活动开展的较少。

学校在这一时期度过了比较艰苦的岁月。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培养地学人才,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上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校园里展现着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习氛围。

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勤奋学习,努力报效祖国。

由于受当时的特定政治格局影响,学校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持抵制态度,所以有关传统和西方的文学都受到了管制,校园文化在思想上缺少碰撞,造成学校人文建设上的缺失。

在校园制度文化方面,由于长期向苏联学习大学办学模式,所以我们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都渗透着苏联的影子。

(2)改革开放后,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腾飞,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增多,思想上有了很大的碰撞交汇。

60年来,无论是建校初期,还是南迁办学,甚至于今天乃至未来,学校始终将培养高水平地学人才、促进国家地质事业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坚持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始终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形成学校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学校把文化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评估,培育具有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使学校成为高等地质教育思想的精神高地和地学文化的摇篮,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支持。

  学校针对大学文化建设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近期目标,不断创新大学文化育人模式,努力做到大学文化在校园景观中有、师生意识中有、实际行动中有,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座景观都有动人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功能,体现学校学科特点的摇篮文化、融入了地质元素的地学文化以及弘扬登山精神的体育文化等特色文化,不仅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位,更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特色校园文化凝聚动力。

学校先后建成了勘探队员塑像、化石林、院士长廊、博物馆、校训石碑、四重门、地质年代长廊等文化景点,每一个地质元素明显的文化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特色文化内涵。

中心花园里3000平方米的化石林,是地球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对话、科学与生命的交流。

穿越南望山、连接着文理两大校区的地大隧道,无不体现了人文与科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新落成的“四重门”文化景观,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发展的见证者,那简洁、质朴、浑厚的艺术形态,悄然地将大学历史、大学特色与大学文化物化于校园,滋润着师生们的心灵。

  逸夫博物馆作为国内最大的大学自然博物馆,其收藏的国内外数万件的珍贵地质标本和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全面展示了学校丰富的地学物质文化。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博物馆已经成为武汉市新的文化游览和进行地质教育的场所,向社会辐射着博大的地学文化。

  地大登山文化历史悠久。

登山运动本身,更是艰苦朴素、勇敢拼搏的地大魂,是学校的光荣传统的一部分。

学校1958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支登山队,60年来,为祖国的登山科考事业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末,地大的老师就被派往日本学习户外运动知识;

1998年时率先开展了野外生存课,从而成为全国首批拥有野外生存教育资源库的大学;

2002年组织承接了国家重点教育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体验课程;

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拥有野外生存本科专业的大学。

2012年5月19日8时16分,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4名队员从北坡成功登上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顶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地球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实施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地学文化、摇篮文化、网络文化、体育文化、廉政文化、社区文化等八大文化建设工程,构筑了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化的特色文化育人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斐然,社会反响强烈。

  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注重培育师生爱国爱民族爱校情怀;

在学术文化建设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创新人才成长氛围;

在地学文化建设中,注重彰显学校专业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

在“摇篮”文化建设中,注重强化大实践观教育;

在体育文化建设中,注重倡导健康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培养师生健全人格;

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注重树立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表达新风;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注重营造和谐校园、生态校园和文明校园的浓厚氛围。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地大已经形成了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内核,以地质元素为特点,以人文关怀为目标,具有时代特征、历史特色、学校特点的特色文化。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4.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点

(1)以艰苦奋斗教育为核心,创建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艰苦奋斗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优良传统和治学治校的法宝,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特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始终把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作为立校树人之本。

艰苦奋斗教育已成为师生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在专业教育和德育工作中,坚持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主题,把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着力培养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作风。

通过野外地质实习、登山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一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新时期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途径。

学校坚持以“大体育观”为指导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把增强学生体魄与培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结合起来。

学校新建攀岩馆、“素质拓展基地”,率先在全国高校开设野外生存体验课,该课以“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团队精神、增强自信”为宗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2)以培育弘扬大学精神为重点,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积淀了富有地学特色和文化个性的校本化教育资源,形成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大学精神,并得到一代代传承和弘扬。

学校专门建立了校史陈列馆,把参观校史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牢记校训、学唱校歌、配戴校徽、使用校标”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师生员工爱校荣校兴校。

深入开展以建设优良教风和学风为重点的校风建设,通过举办“六大文明创建”、“三育人标兵”、教学名师、“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

以池际尚先生为原型的《我常怀念她》《雪莲花开》等情景剧搬上校内外舞台。

学校积极开展以办学发展历程为特征的“四重门”文化景观作品创作设计大赛,引导师生对学校校史的认识与理解,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1)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有社团组织100多个,但是没有建成一些在学生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品牌社团。

同时对于社团的管理存在着缺陷,社团联的工作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涉及内容虽然广泛,但是各社团没有自己非常有影响力的社团活动。

(2)学校虽然学术氛围浓厚,但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同样面临着缺少人文气息的窘境。

虽然学校也定期的开展例如震旦讲坛、经管论坛等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但由于宣传和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一方面学校没有开设与人文相关的课程,导致学生只是靠着平时自己的积累来保持文学素养。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图书种类过于单一,与学科门类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