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97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docx

1228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

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数字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为的五年。

编制实施《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对于推进我省信息化进程,拓宽信息化应用领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的编制,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阐述“十一五”时期福建省“数字福建”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图、目标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一五”期间制定各年度数字福建工作计划和安排项目建设与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

本规划基期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6~2010年,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

 

目录

第一章发展状况和面临形势3

一、发展状况3

二、发展机遇和挑战3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3

一、指导思想3

二、基本原则3

三、主要目标3

第三章主要任务3

一、实施三大工程3

二、建设两个体系3

三、推进十个专项3

第四章保障措施3

一、建立健全全省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3

二、创新信息化体制机制3

三、加强信息化法规建设3

四、建立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机制3

五、拓展投融资渠道3

六、做好规划组织实施3

第一章发展状况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数字福建”建设紧紧围绕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按照数字福建“十五”规划的目标任务,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构建起了“数字福建”的基本框架,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公共基础信息网络发展迅速。

截止2005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到14.81万公里;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9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9.85部/百人,全国排名第七位;全省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0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7.08部/百人,全国排名第六位;全省数据多媒体用户达到598万户,比2000年底增加498万户,全省数据业务普及率达到17.03%,全国排名第六位。

实现全省建制村村通电话。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4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83%。

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建成运行。

截止2005年底,全省三级政务信息网络联通了208个省直机关单位、9个设区市940个单位和84个县(市、区)3200个单位;并于政务网上建设了公文传输、密码机、视频会议等应用系统,总投资6661万元,可供省直180多个部门免费使用;市、县横向接入网总投资11455万元。

建设统一规划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保证了网络建设的互联互通、提高了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质量、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节约网络建设经费6~7亿元。

省直有关部门以及部分设区市、县(市、区)依托全省政务网开展了办公自动化等多种应用。

大部分省直部门基本建成内部局域网,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基础。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建成了福建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省政务数字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发放了13万张企业数字证书和4400多张电子政务数字证书。

建成了省政务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安全监控中心,实现对政务网和互联网的安全监控。

利用密码技术在省政务信息网上建成覆盖全部省直单位的省政务网涉密子网,确保联网单位之间秘密信息的安全通信;建成全省保密系统的信息网络及其网络安全防范体系,防止国家秘密信息的泄漏;启动了数字福建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建设。

(二)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电子政务建设初显规模。

在政务网上开展电子公文传输、加密通信、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网络监控、身份认证、涉密虚拟专网、政务信息共享和分布式基础数据库共建共享等多种应用开发,建立了近240个政务网网站。

政府办公厅系统“三网一库”工程基本建成,实现省政府办公厅与各级政府机关以及各政府部门机关之间非密电子公文的交换;省、市政府和66%的县政府开通门户网站;金宏工程建成省市县三级业务专网;金盾工程完成8个资源数据库建设,14个一类应用系统投入试运行;金财工程已建成省、市、县三级VPN业务专网和电子公文(电子章)传输系统,实现了部门预算编制与国库集中支付等重要业务系统;金保工程实现部、省专线联网,建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力市场等三个信息管理系统;金农工程完成了农业部卫星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任务,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金水工程建成省水利业务专网、实时雨水情和风情数据库、防汛信息查询及手机短信息警报发布系统、防汛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等。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初显成效。

省政府办公厅、省林业厅等29个厅局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改造,建立了各类数据库100多个,达到了TB级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79个数据库向政务网授权用户开放;建设了统计、测绘、地质、档案、气象五个部门基础数据库;启动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网上应用服务取得实效。

建成75个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

省国土资源厅建成网上用地审批系统,国税、地税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办公自动化,在全省范围实现增值税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省建设厅建成企业资质审批系统,近4000家房地产与建筑业企业通过网络申请年检;省外经贸厅网上企业出口申报、省公安厅网上出入境护照办理、省工商局网上企业年检、省人事厅全省公务员考录系统、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等网上应用逐步推开;海关、国检局通关单联网、联网报关、网上支付、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等系统启动建设;

(三)电子商务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至2005年底,全省网民数为397万人,占全国网民总数的3.6%,居全国第10位,占本省人口的11.3%,占人口比重居全国第6位,域名总数居全国第3位。

大中型企业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展了电子商务。

网上交易、网上购物比重上升。

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如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建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建设取得成效。

BtoB、BtoC、CtoC电子商务及银行卡应用逐步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

2005年全省已有BtoB网站59个、BtoC网站120个、CtoC网站105个,交易量达96亿元。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加快,省内院校电子商务本专科毕业生已达3300人,已获得国家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者达6000人。

(四)社会信息化逐步拓展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试点取得初步进展,实现在9个设区市市区、4个县(市)开播数字电视。

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成效凸显。

建成覆盖全省65个县的远程医疗会诊网,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全省医保联网基本实现,方便异地参保人员就诊看病,有效解决异地就诊费用结算问题。

同城就诊一卡通工程启动建设。

金融卡应用扩展迅速,银行卡发卡量达4476万张,银行卡联网受理终端突破2万台,银行卡跨行交易额557亿元,刷卡消费额358亿元。

建成开通“福建三农服务网”,对13个涉农厅局的信息系统和网站进行整合,直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便捷的农村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和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

数字鼓楼示范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厦门市市民服务系统、省交通厅车辆监控平台等系统效益显著,武夷山市、石狮市、霞浦县等市(县)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信息化便民服务,为全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信息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企业信息化稳步推进

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重点示范项目的示范和衍生作用,不断拓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广度和深度。

全省4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35%以上的轻工、化工、建材、制药、冶金、筛煤、林产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平均提高20%以上,同时降低了消耗、改善了劳动环境;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资金周转率15%以上;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站,并开展初步的电子商务活动。

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建成了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泉州市万家企业上网平台和网上交易会平台,启动了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等一批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六)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出台了《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政务信息网信息共享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数字福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数字福建建设项目评估及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功能导则(暂行)》等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办法,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论证审批机制。

制定了有关技术规范和数据标准,促进了信息共享,规范了部门网络建设。

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基本建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公务员以及领导干部信息技能培训不断加强。

二、发展机遇和挑战

综合分析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数字福建”建设的基础,“十一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我省“数字福建”建设提供新机遇,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也对“数字福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社会信息化提供新机遇。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竞相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网络成为加速技术和知识扩散、促进自主创新的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成为增长最快、最具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信息化成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快,成本迅速下降,使信息技术成为社会通用技术、信息产品成为日益普遍的消费品,使社会每个领域、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参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数字福建”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对“数字福建”建设提出新要求。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拉动信息需求的增长,为“数字福建”提供了更大的作为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求通过广泛、深入、持续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着力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和“数字区域”、“数字行业”等各类应用系统,深化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要积极发展依托优势产业和港口资源的广泛合作的电子商务,促进要素流通和产业集聚。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信息消费能力不断扩展,因而要不断推动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文化等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

(三)积极应对挑战。

通过“十五”的建设,我省信息化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省直部门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为“十一五”期间“数字福建”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拓宽信息化应用领域,全面增强信息化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撑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在推进数字福建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低层次重复建设依然存在,网络利用率不高,全省政务信息网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也影响政务网的使用效益;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且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公共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IT企业规模小,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信息化政策、法规等软环境建设仍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总体需求;信息化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还需加强。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应立足服务全局,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拓宽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水平。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提高应用效率为重点,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信息化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信息化惠及全民,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进步,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十一五”数字福建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深化应用、保障安全。

(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统筹规划“数字福建”建设工程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方案,坚持从全局高度和集约化建设的要求出发,突出重点,统筹部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应用系统开发。

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完善信息共享政策和法规,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和管理办法,保障“数字福建”建设健康发展。

(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强力推进信息化网络互联、共建,推进业务系统的协同与服务水平的提高;科学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条块结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避免传统的“自建自管、自采自用”,促进区域、城乡、行业间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低成本、高水平、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三)深化应用、保障安全。

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应用导向,开发应用技术,深化应用水平,强化应用服务,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增强信息安全观念,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正确处理发展、应用和安全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三、主要目标

“十一五”数字福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围绕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目标和任务,通过深入推进数字福建建设,推进政府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信息产品日益丰富;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信息化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支撑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信息消费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国内先进水平。

到“十一五”末,要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完善提升公共基础信息网络设施。

光缆线的总长度达26万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8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5部/百人,数据业务用户普及率达到40户/百人。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利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送政务信息和与人民工作生活相关的各类信息。

农村信息基础网络不断完善,基本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建制村能上网,宽带进建制村的比例达到40%,移动通信农村全覆盖。

全省农村信息化程度达到50%以上。

(二)基本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

到2008年,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务部门局域网接入政务网,实现政务基础网络的整合与协同办公;到2010年,60%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政务信息依法公开与共享;初步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应用充分、效益显著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格局;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较大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三)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建立比较完善的集研发、制造、供应于一体的协同工作体系;建成若干个产业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应用有较大的普及;建成一批地区性、行业性、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龙头平台;全省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网站,70%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国内外各种商务活动;80%以上对外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建成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海峡(两岸)电子商务交易中心。

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四)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

人民群众获取各类信息服务更加便捷,设区市城市社区实现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农民能够便利地获得科技、市场、灾害预警等信息服务,促进农村进步、农产品销售、农业增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三章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围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点组织推进数字福建“3210”工程项目,即:

实施“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三大应用工程;建设信息服务、人才培养两个体系;推进十个信息化专项,即公共网络建设专项、文化信息化专项、卫生信息化专项、科教信息化专项、海洋信息化专项、防灾减灾信息化专项、环境保护信息化专项、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化专项、物流信息化专项。

一、实施三大应用工程

(一)电子政务应用工程

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统筹规划,完善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增强执政能力,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完善政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完善政务网功能,推进政务网节点单位局域网接入政务网;在省政务网系统内建设和健全部门、行业的业务网络,实现政务业务网络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公共通信资源,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地址和域名管理规范,以“中国福建”政府门户网站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和健全省政务外网。

统筹规划,加强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建设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优先建设覆盖全省的“五险合一”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整合与建设全省低保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提高低保服务水平。

加快整合和完善全省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快人才市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省、设区市(市、区)和大中专院校联网,为广大毕业生和求职人员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就业网络服务平台。

建设各类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系统;推进各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和办事。

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加快整合与建设省市县三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互联互通的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各级各类政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和完善“金字工程”以及公共安全管理、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地名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业务系统,使金字工程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服务能力的信息应用系统。

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务部门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部门间实现协同办公。

加强省政务网络的三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应用。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全面加快公共基础数据库与部门业务数据库的建设,优先建设全省法人、人口、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及其相应的元数据库,构建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拓展信息资源在行政管理和公众服务方面的应用。

建设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按统一标准、统一目录、统一登记管理的模式规划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成组织有序、查询有路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构建高效、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充分发挥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在信息资源定位、查询引导和服务方面的巨大作用,全面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和应用效益。

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结合政务信息公开,建设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系统。

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推进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推动信息内容增值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制定相关制度,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信息资源的商业性开发,扩大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建设和完善政务信息资产管理体系,将信息资源纳入信息资产管理的范畴,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管理。

制定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进一步严格政务信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管理工作,健全电子政务灾难备份、密钥管理等安全管理机制,提高政务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

 

专栏一:

电子政务工程重点项目

全省政务与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省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省市县三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系统、政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金字工程”应用系统、全省人口基础数据库、全省法人基础数据库、全省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全省宏观经济数据库、省市县办公自动化(二期)、省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重要政务信息应用系统工程、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升级、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升级、省电子政务管理中心、省政务信息灾难备份中心(二期)、省政务密钥管理中心(二期)、全省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全省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全省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络服务系统、人才市场就业信息服务系统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

围绕构建海峡西岸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以生产管理自动化、管理流程信息化、决策过程科学化为核心,促进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我省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制造业、物流和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制造业企业信息化。

推动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全面应用辅助设计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能力,实现产品创新;推动企业在生产过程方面推广与应用控制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推行管理控制一体化,有机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监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在现代化管理方面应用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逐步提升企业集成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继续实施“面向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ASP应用服务研究”重大专项,推进我省石化产业集群管控一体化,开发模具协同设计与快速制造系统,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网络化制造,创新制鞋、陶瓷、箱包、藤铁工艺产业集群的工艺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建设数字制造应用服务中心,应用嵌入式数控软件技术改造企业各种加工设备和工业流程,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信息技术改造。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信息技术在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中的应用。

加快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支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省重点产业集群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内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营销,建设面向全省企业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广使用“商务领航”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着力营造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专栏二:

企业信息化工程重点项目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程中心、数字制造应用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全省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信息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和密钥中心、福建企业产品数据库

(三)社会信息化应用工程

围绕加快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以城市信息化带动农村信息化,推进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

重点抓好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的“数字城市”示范建设,并逐步向其它区域中心城市扩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能上网、农村农民能够便利地获得网络服务,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信息化的实惠。

数字城市示范建设。

建设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管理、应用、信息服务工程。

加强中心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应用服务;建设统一空间定位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空间信息交换服务平台。

建设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的统一信息平台,重点建设中心城市规划、房地产、市政建设、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公共卫生、环境监控、地下管网、城市地名等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

建设城市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物流配送等信息化应用服务工程;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重点建设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和市民信息服务系统;推广应用“城市一卡通”;引导数字社区建设,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

构建农村基础网络平台。

积极利用有线和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