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821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怀远县河溜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4.(6分)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将水加热到100℃,pH=6:

c(H+)>c(OH﹣)

B.0.1mol•L﹣1的硫酸铵溶液中:

c(NH4+)>c(SO42﹣)>c(H+)

C.室温下,pH=7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中:

c(CH3COO﹣)>c(Na+)

D.同浓度的三种溶液:

①CH3COONH4②NH4Cl③NH3•H2O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③①

5.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D.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

6.下列实验装置和试剂的选用或操作都正确的是(  )

A.

除去NO中的NO2B.

铁制品表面镀锌

C.

稀释浓硫酸D.

制备少量O2

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几种:

NH4+、A13+、Mg2+、CO32﹣、Cl﹣、SO42﹣,为确认溶液的组成,现取100mL分成三等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沉淀0.58g,同时收集到气体0.03mol(设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3)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盐酸酸化)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6.99g.

由此可知,下列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

A.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0.3mol/L

B.溶液中一定含有A13+和NH4+

C.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A13+

D.一定存在Cl﹣可能含CO32﹣

二、非选择题:

8.(12分)工业制硝酸经以下一系列反应(如图1):

(1)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是      .

(2)对于氮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

a.氨可用作制冷剂

b.铵态氮肥一般不能与碱性化肥共同使用

c.硝酸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

d.某浓硝酸中含有溶质2mol,标准状况下,该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完全反应能生成1molNO2

(3)已知:

H2(g)+

O2(g)=H2O(g)△H1=﹣241.8kJ/mol

N2(g)+3H2(g)=2NH3(g)△H2=﹣92.0kJ/mol

则34g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2(g)与H2O(g)时,△H=      kJ/mol.

(4)氨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H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氨气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2:

向装有CaSO4悬浊液的沉淀池中先通氨气,再通CO2的原因(请从溶解度和溶解平衡角度分析)      .

9.(15分)(2014秋•和平区校级月考)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流程: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溴与氯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BrCl,BrCl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则BrCl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Ⅱ的名称是      .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      混合物.(选填编号)

a.固体和液体b.固体和固体c.互不相溶的液体d.互溶的液体

(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      .

(5)纯净的氢溴酸应为无色液体,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工业氢溴酸)带有淡淡的黄色.于是甲乙两同学设计了简单实验加以探究:

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      .

10.(16分)为探究某铁碳合金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部分产物并测定铁碳合金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往圆底烧瓶中加入mg铁碳合金,并滴入过量浓硫酸,点燃酒精灯.

(1)装置B(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的作用是      .

(2)甲同学观察到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得出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结论.装置A中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认为为了确认二氧化碳的存在,需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M,装置E、F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      .重新实验后观察到装置F中的现象是      .

(4)有些同学认为合金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用KMnO4溶液来测定(5Fe2++MnO4﹣+8H+=5Fe3++Mn2++4H2O).测定铁元素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Ⅰ.往烧瓶A中加入过量的还原剂铜粉使溶液中的Fe3+完全转化为Fe2+过滤,得到滤液B;

Ⅱ.将滤液B稀释为250mL;

Ⅲ.取稀释液25.00mL,用浓度为c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三次滴定实验所需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mL.

①步骤II中,将滤液B稀释为250mL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要用到的是      .

②滴定过程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指示剂.

③铁碳合金中铁元素的质最分数为      .

【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11.(15分)(2014秋•滕州市校级月考)CuSO4在活化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方面有重要作用,主要是活化过程中生成CuS、Cu2S等一系列铜的硫化物活化组分.

(1)Cu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

(2)SO42﹣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

中心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      ;

写出一种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

(4)资料显示ZnS为难溶物,在活化过程中,CuSO4能转化为CuS的原因是      .

(5)CuS比CuO的熔点      (填高或低),原因是      .

(6)闪锌矿的主要成分ZnS,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      (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      pm(列式表示).

【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12.(2013•广东)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      molO2.

(2)化合物Ⅱ可使      溶液(限写一种)褪色;

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化合物Ⅲ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为1:

1:

2,Ⅳ的结构简式为      .

(4)由CH3COOCH2CH3可合成化合物Ⅰ.化合物Ⅴ是CH3COOCH2CH3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Ⅵ.Ⅴ的结构简式为      ,Ⅵ的结构简式为      .

(5)一定条件下

,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B.铁离子和KSCN发生络合反应;

C.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HCl;

D.HF酸可以和二氧化硅反应.

解答:

解:

A.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与NH3溶于水,呈碱性无关,故A错误;

B.铁离子和KSCN发生络合反应Fe(SCN)3而使溶液呈血红色,与铁离子的氧化性无关,故B错误;

C.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HCl,NaCl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所以可以采用加热法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铵,故C正确;

D.二氧化硅是玻璃的主要成分,HF酸可以和二氧化硅反应,所以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与氢氟酸的酸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D中二氧化硅的特殊性,题目难度不大.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A.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由电子式可判断共用电子对数;

B.常温常压下,Vm≠22.4L/mol;

C.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

D.根据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分析.

A.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由电子式可知,1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3NA,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Vm≠22.4L/mol,22.4L的D2、H2组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与1mol,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Vm≠22.4L/mol,无法计算O原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1molNa2O2与CO2充分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则1molNa2O2与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物质的性质以及存在的条件和物质的聚集状态,为常考查点,以为易错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B.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

C.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钠和氢气;

D.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A.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

2Na2O2+2H2O=4Na++4OH﹣+O2↑,故A错误;

B.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离子方程式:

ClO﹣+H2O+SO2═SO42﹣+2H++Cl﹣,故B错误;

C.钠投入CuSO4溶液中,离子方程式:

2Na+Cu2++2H2O=2Na++Cu(OH)2↓+H2↑,故C正确;

D.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硝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

3Cu+8H++2NO3﹣=3Cu2++2NO↑+4H2O,故D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必须符合客观事实,题目难度不大.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A.将水加热到100℃,促进水的电离,pH=6,但仍然显中性;

B.0.1mol•L﹣1的硫酸铵溶液中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铵根离子浓度大于硫酸根离子浓度;

C.室温下,pH=7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OH﹣)=c(H+)+c(Na+),溶液显中性c(H+)=c(OH﹣);

D.醋酸根和铵根水解相互促进,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所以同浓度的三种溶液:

①CH3COONH4②NH4Cl③NH3•H2O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

A.将水加热到100℃,pH=6,但仍然显中性c(H+)=c(OH﹣),故A错误;

B.0.1mol•L﹣1的硫酸铵溶液中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则c(NH4+)>c(SO42﹣)>c(H+),故B正确;

C.室温下,pH=7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OH﹣)=c(H+)+c(Na+),溶液显中性,则c(H+)=c(OH﹣),所以c(CH3COO﹣)=c(Na+),故C错误;

①CH3COONH4②NH4Cl③NH3•H2O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酸碱性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含酚﹣OH、﹣COOH、﹣COOC﹣、C=C,结合酚、烯烃、酯、羧酸的性质来解答.

A.芳香烃中只含C、H元素,则迷迭香酸不属于芳香烃,故A错误;

B.含苯环、C=C,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酚﹣OH具有酸性,﹣COOH具有酸性,﹣COO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则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6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故C错误;

D.含﹣COOC﹣,能水解,苯环、C=C能发生加成反应,含﹣OH、﹣COOH,则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极及其性质的关系来解答,熟悉酚、烯烃、羧酸、酯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

B.镀锌时电解质应为含锌离子的物质;

C.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

D.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与水接触后不能分离.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则导管长进短出可除杂,故A正确;

B.镀锌时电解质应为含锌离子的物质,则图中电解质应为硫酸锌或硝酸锌等,故B错误;

C.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与水接触后不能分离,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固体与液体分离,则不能利用图中装置制备少量氧气,故D错误;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混合物分离提纯、电镀、溶液配制、气体的制备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实验基本操作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物质检验鉴别题.

(1)一定存在能与硝酸银中的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如CO32﹣、Cl﹣、SO42﹣;

(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能够生成沉淀和气体,则沉淀为氢氧化镁,气体为氨气;

(3)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生成沉淀,沉淀为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

再根据溶液电中性推断是否存在铝离子.

(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O32﹣、Cl﹣、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2)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镁,物质的量为

=0.01mol,溶液中一定存在Mg2+,一定不存在CO32﹣;

生成的气体为氨气,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3)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盐酸酸化),得到沉淀6.99g,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n(SO42﹣)=

mol=0.03mol,

根据溶液电中性,负电荷物质的量为n(﹣)=2n(SO42﹣)=0.06mol,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为n(+)=n(NH4+)+2n(Mg2+)=0.03mol+0.01mol×

2=0.05mol,显然在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情况下,负电荷物质的量大于正电荷,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A13+,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

=0.3mol/L,故A正确;

B、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铝离子,根据生成了氨气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铵离子,故B正确;

C、溶液中一定存在镁离子和铝离子,故C错误;

D、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碳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AB.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本题难度在于根据溶液电中性判断铝离子存在的方法,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是 排水法 .

(2)对于氮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d .

则34g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2(g)与H2O(g)时,△H= ﹣633.4 kJ/mol.

(4)氨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H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3+3O2

2HNO2+2H2O .

向装有CaSO4悬浊液的沉淀池中先通氨气,再通CO2的原因(请从溶解度和溶解平衡角度分析) NH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呈碱性,增加了CO2的溶解度,生成了大量的CO32﹣,使CaSO4(s)⇌Ca2+(aq)+SO42﹣(aq)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提高了(NH4)2SO4的产量 .

工业制取硝酸;

热化学方程式.

工业制硝酸:

N2+3H2

2NH3;

4NH3+5O2

4NO+6H20、2NO+O2=2NO2、3NO2+H2O═2HNO3+NO.

(1)反应④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不溶于水,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实验室收集NO应用排水法;

(2)a.氨液化后挥发带走能量,所以可用作制冷剂;

b.铵态氮肥溶解后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

c.依据硝酸的性质和应用分析;

d.某浓硝酸中含有溶质2mol,标准状况下,该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完全反,随反应进行硝酸变稀后生成一氧化氮;

(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

(4)氨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HNO2,依据原子守恒配平书写;

(5)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保证原料气的充分利用,要考虑通气体的先后顺序.

(1)反应④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一氧化氮不溶于水,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选择收集方法,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是排水法;

故答案为:

3NO2+H2O=2HNO3+NO;

排水法;

(2)a.液氨挥发过程中吸收能量,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铵态氮肥溶解后铵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