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85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doc

XX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为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校本教研理念:

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二、校本教研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

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三、校本研究组织: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2、设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教研小组和备课小组,各设立学科教研组长一人,组织开展各项校本教研工作。

四、校本教研时间:

1、集中时间学校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研究学习。

2、分散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五、校本教研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资源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六、校本教研措施:

1、教研组活动制度①教研组每周三下午进行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研讨,学校领导参加。

②教研组长定期向教导处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③校长、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敢于做身边的专家;勇于承担起本单位教师的专业引领任务。

2、教师自学制度①教师平时要加强自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好笔记。

②教师平时要注意坚持写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学案例、教学故事等。

3、课堂教学研讨制度①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

②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20-25节以上。

4、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改,及时把教研成果进行推广、进行成果展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类成果评奖活动。

②学校对获奖的教研成果进行物质奖励,在结构工资中占一定比重。

XX中学校本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的:

参加培训是每一位教师的权力与义务,是提高师资水平必要途径,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教师参培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教师培训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2、骨干教师职责:

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协助学校承担教师培训,上好示范课,明确分工,承担其他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制定的培训活动,并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把新课程理念探索的新路子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三、主要内容:

1、学习《教学六认真》,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2、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3、教科研知识的培训。

逐步培养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4、教师基本功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教师在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5、师德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四、培训方式:

1、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点面结合。

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师会上,由教导处布置本学期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方法。

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

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合理科学地化解为若干部分,组织教师分块学习。

2、专家指导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教科员、优秀教师来校指导。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堂实录,专家讲座,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参加校本培训。

4、开展“一帮一,一对红”师徒结对子活动。

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培训的原则:

1、辅导性原则:

校本培训的内容必须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必须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起到导向作用。

2、灵活性原则:

校本培训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操作的校本培训计划。

3、实效性原则:

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具有实效性,使教师有实实在在的提高,真正为建设教师队伍起到重要作用。

4、针对性原则: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结合具体教育形势进行,尤其是应针对当前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