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22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漳州市四地七校2013届高三6月模拟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女也不爽,                          。

(《诗经·氓》)

(2)                          ,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4)                    ,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苏轼《赤壁赋》)

(6)箫鼓追随春社近,                     。

(陆游《游山西村》)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

齐王隘之:

“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

子不予我,不得归。

”太子曰:

“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傅慎子曰:

“献之地,所以为身也。

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臣故曰献之便。

”太子入,致命①齐王曰:

“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

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

楚王告慎子曰:

“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

”慎子曰:

“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②子良入见。

子良曰:

“王不可不与也。

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

后不可以约结诸侯。

请与而复攻之。

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

“不可与也。

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

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

臣故曰勿与。

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

“不可与也。

虽然,楚不能独守。

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

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

“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慎子对曰:

“王皆用之!

”王怫然作色曰:

“何谓也?

”慎子曰:

“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

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

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

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

”王曰:

“善。

”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

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③受东地。

昭常应齐使曰:

“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④。

”齐王谓子良曰:

“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

”子良曰:

“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

王攻之。

”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

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

“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

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

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①致命:

致辞。

②上柱国:

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

③甲:

盔甲,代指军队。

④下尘:

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质:

抵押

B.而王且见其诚然也                         诚:

确实

C.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典:

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                 矫:

假托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东地复全”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②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③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④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⑤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⑥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

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就能维护国土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而返。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3分)

译: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

(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②画角:

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

⑴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⑵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

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彻底失败后的吴荪甫回到了家中,他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起一只手枪来。

但他最终没有勇气自杀。

(《子夜》)

B.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

觉慧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

(《家》)

C.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律师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堂弟的同情。

她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堂弟做盘缠。

查理回赠给她一条母亲留给她的项链。

他们私定了终身。

(《欧也妮•葛朗台》)

D.聂赫留朵夫又去探望玛丝洛娃,他把早年二人的一张合照给玛丝洛娃,并告知她不久要去彼得堡为她申请撤销原判,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的真心和坚持打动,心灵上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变化。

(《复活》)

E.就在乞丐们攻打圣母院的时候,克洛德副主教诱骗甘果瓦将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圣母院的小屋。

然后他又甩掉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带到格雷沃广场的绞刑架下,并且逼她在绞刑架和克洛德中选择一个。

(《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5分)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

“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是谁?

请简述“一件为难的事”这一情节的始末。

⑵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5分)

玄德带回,令拜云长、翼德为叔。

云长曰:

“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

“螟蛉”指谁?

他在“败走麦城”事件中有何表现?

请简述。

选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②孟子曰: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2分)

答: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学新人的“被阅读”

徐则臣

   ①打开一本书,如果你不能在60天内看完,那么对不起,你必须跟这本书说再见。

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了这种“不等人的书”,这是一本拉美文学新人的作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开始逐渐变淡,两个月后会还原成白纸。

   ②埃特纳策划这本书的初衷不在于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大家关注,短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能让执文学权杖者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处女作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

它的印数不会多,市场不会大,关注的人极为有限,时刻面临被无数新的出版物覆盖和再也露不出水面的可能。

如果他们的

第一本书不能在短期内被关注,就很难有机会出版第二本,文学之路可能就此画了句号。

   ③所以,这本“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不是书不等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

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就这么脆弱,他可以沉默着写,但他扛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他报以更大的沉默。

如果他的第一拳就打到棉花甚至空气上,他通常怀疑的不是棉花和空气,而是自己的手。

一定有人说,文学是长跑,成大事者,必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换句话说,要耐得住不被阅读的沉默。

可是,不在乎是否被阅读的大师确有人在,无视读者的文学新人还很少见。

大师们不管怎么不在乎,读者也会蜂拥而至,若新人不在乎,那可能就真的门可罗雀了。

   ④第一本书传播的重要性如果直接移植到中国,也许会遭受异议:

中国有数目惊人的文学期刊,只要写得足够好,总有地方发表,只要在众多期刊里周游列国,保持足够高的出镜率,总可以从新人成长为名家,大可不必在“第一本书”的树上吊死。

但现在,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格局业已解体,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文学期刊日渐式微,读者量小,关注度低,它对作家的培养功能和选拔功能都在受到质疑。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介入,市场运作的成熟,使得不管是文学大家还是文学新人,都不能无视更广阔更有生机的出版市场的存在了。

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再必然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⑤“不等人”的书用心之良苦,暗含的是“被阅读”与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虽然靠逐渐消失来“要挟”别人读,更多的像是行为艺术或者促销噱头,并不足取。

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有效性的阅读甚至可以反作用于创作的再生产,但归根结底,“可持续”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学的坚持甚至信仰。

这是自己内心竖起的标杆,并不必须仰赖外部世界的耐心。

⑥在这个意义上,60天即消失的书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志向所在。

文学新人需要“被阅读”,但也要追问,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艺术创造给人阅读?

你所期待的是抢在消失前的一次性、即时性阅读还是更长久的、可持续性的阅读?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见我的文字,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文字,哪怕要等得更久。

每一次打开,所有的文字都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沉实,坚定,它们给我的信心和内心的安妥,胜过最终化为空无的著作等身,以及所有的荣誉。

                              (2012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有关“不等人的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种“不等人的书”,是一本由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并策划的拉美文学作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逐渐变淡,不久后会还原成白纸。

B.埃特纳策划这本书并不是想要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尽早,早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让文学泰斗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

C.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处女作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印数不多,市场不大,关注人员有限等因素,埃特纳策划这本书是为了让这些文学新人可以尽快得到关注。

D.这本“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不是书不等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

11.第③段提到“‘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这种“焦虑”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2.联系全文,谈谈作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悲悯的月光  张佐香

①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

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

这个命题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

俄罗斯女青年微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

②1877年7月31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

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

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行:

“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

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

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

绝不能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

”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名誉。

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

这个少女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动。

她的食指,担负起了整个时代的职责。

在辩护律师据理力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

③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

她是真理和道义的承载者。

她对犯罪个体的射击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

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

④德国的舒和兄妹——汉斯和索菲,为了阻止希特勒的暴行,散发反纳粹传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妹妹索菲在笑赴刑场时说:

“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千百万人民,那么我们虽死何憾?

”哥哥汉斯在临死的一刹那,高呼“自由万岁!

”青春而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定格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

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

⑤人类之所以浸泡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的血海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如此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我们有薇拉和舒和兄妹,还有那个“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人等,天下兴亡,干我甚事?

大多数人是这么做的。

但是铁肩担道义的他们却永远也不会这么去想,明知以卵击石,却依然奋勇出击,替天行道。

他们甘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种族。

⑥月光静静地悄悄地走来,洗礼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

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他们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让生命洒下无边无际亘古如斯的悲悯之光。

上帝把月光交给少数平凡而又真正伟大的人,像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

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

                          (选自《散文》2006.3)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①段中,“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所说的“答案”就是指“向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

B.根据文章内容,薇拉所陈述的“选择的理由”是:

对受难者的同情,对事件的态度——不能让受害者再受鞭笞,不能对滥施淫威者保持缄默。

C.文章第③段,“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传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意。

D.文中所提及的“悲悯”的“硬度”指的是,薇拉的行为给予统治者的重创;“光亮”则是指,薇拉的行为表现了她对他人的保护和一个时代的责任。

E.本文采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读者面前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为了自由、和平、幸福不惜献出生命的志士形象。

14.试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5.文章除了描写薇拉的行为外,还列举了德国的舒和兄妹以及中国的谭嗣同的事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莫言自述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

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

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

一天三顿吃饺子。

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

我当时就问他:

“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

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

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

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

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

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

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

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

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

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

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

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

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

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

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

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

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

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

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

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

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

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

什么是中国标签?

我不知道。

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

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

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的文学梦想,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C.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D.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14.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

请结合全文概述。

(4分)

 

15.老托尔斯泰说:

“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

”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人生有四种人不曾学会仰望:

不辩好坏的愚昧无知者,傲慢自私的骄  ①  (jīn)妒忌者,一无所谓的麻木不仁者,泯灭人性的丧尽天良者。

人生需要学会仰望,学会仰望参天古树的沉稳,学会仰望巍峨高山的洒脱,              ②             。

仰望是种恣态,仰望是种气度,仰望是种信仰,仰望是种境界。

人生因学会仰望而怀有梦想而不失方向。

(1)请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上正确汉字。

(1分)

(2)请在②处填上恰当语句,使之内容照应,并构成排比。

(1分)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

           改为                          改为              

17.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