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53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docx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本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交通运输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公路运输类

所属专业名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课程负责人孔七一

 

6月20日

(一)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

序号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万元)

备注

1

课程建设调研(收集工程项目资料、现场技术人员咨询、专业课程教师意见调查、毕业生意见反馈等)

0.5

2

设计课程内容体系与实践项目开发

0.5

3

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0.5

4

课程网站开发与建设(工程结构案例库、试题试卷库、实践项目库、动画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在线测试等)

2.0

1.0

5

教材建设(完成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含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导书、实践任务书等)

1.0

1.0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6

课堂教学录像

0.5

0.5

7

教学团队建设(施工现场实践、技能培训)

/

/

师资建设经费

8

教学研究(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发表教研论文)

0.2

0.3

学院科研经费

合计

8

以交通行业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施工企业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交通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工程力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力学教学资源库。

经过2年建设,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施工现场工程师、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践为先特色并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

二、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与经费预算一览表

项目建设流程

具体措施

职业岗位(岗位群)

能力分析

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研讨,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形成调研报告。

专业相关课程群

知识与技能点分析

与专业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研究细分相关课程群的工程力学知识点、技能点,形成课程内容分析报告。

能力、素质、力学

知识的关联度分析

与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研讨分解各岗位(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素质、力学知识的关联性,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构建模块化的课程

内容体系

将与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力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土建工程、结构为案例引导重组相关的学习内容,形成模块化的理论-实践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建设课程网站,编写教材与教学指导书。

试点、总结

反馈、改进

选取4个班级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优化、改进,经学院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确认,形成建设成果。

三、建设流程

 

(二)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措施

1、建设内容与目标

*1-1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规划

(1)在院长为组长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

(2)拟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与具体措施;

(3)在已实质性启动的院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地建设省级精品课程。

1-2课程建设经费

(1)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设立配套的专项建设经费;

(2)经费必须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作到专款专用;

(3)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团队要科学规划经费使用方案,保证经费能合理使用,建设效率高。

2、建设的具体措施

(1)由院长牵头,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拟订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动态管理的系列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2)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企业工程师共同研究与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问题。

(3)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预算、使用、效益,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

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使用效率高。

二、课程目标

1、建设内容与目标

*2-1课程地位与作用

(1)经过2年建设使《工程力学》课程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专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中起到基础和桥梁的作用。

(2)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土质与土力学》《公路设计与施工》《桥涵设计与施工》《道路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力学知识点、技能点。

*2-2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1)《工程力学》课程目标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要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素质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

(2)《工程力学》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

(3)课程目标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建设措施

(1)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设计调研提纲与调查问卷。

(2)面向路桥建设施工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典型岗位调研和调查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3)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分析表。

(4)根据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分析设计《工程力学》课程目标:

职业技能目标与职业素质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结构

1、建设内容与目标

*3-1课程内容

(1)《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交通土建类专业的职业标准的要求;

(2)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吸纳进入《工程力学》课程内容。

(3)课程内容必须充分反映交通土建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力学素养要求、常规安全规范工作方面的要求。

*3-2课程结构

(1)按照交通土建行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梳理、整合力学教学内容,形成能力-知识相对应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2)课程内容模块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

3-3课程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能力的关系明确;

(2)实践教学内容达到50%以上(文科类专业的课程不低于30%);

2、建设措施

(1)分析专业相关课程群知识与技能点,细分相关课程群的工程力学知识点、技能点。

(2)定期召开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骨干教师的研讨会议,分解各岗位(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素质、力学知识的关联性。

(3)以土建工程结构为案例引导重组相关的学习内容,根据专业相关课程群知识与技能点的分析,形成课程内容分析报表。

(4)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按照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等一定顺序排序,设计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制定课程内容排序表。

(5)根据能力、素质、力学知识的关联度分析,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6)基于应用主旨、实践导向的原则,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关系明确,实践教学内容达50%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建设目标

*4-1课程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将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设计成教学-学习-练习-实践。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工程案例教学、项目任务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施工现场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2)以工程案例或真实的试验、施工任务为实践项目,将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结合起来。

(3)采用问题中心法、任务驱动法、工程案例法、现场体验法、小组研讨法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4-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2)进一步充实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利用校园网在《工程力学》课程网站上公布。

(3)建成一个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所有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公布,使精品课程网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并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

2、建设措施

(1)坚持教研室教学研究会议制度,专题研讨“教学做合一”在力学课程中的体现形式与应用,总结教学-学习-练习-实践的教学方式。

(2)针对学生学习方式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需求。

按照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设计采取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建议。

(3)完善现有《工程力学》精品课程网页,增加工程结构案例库与动画教学课件;充实试题试卷库与实践项目库;实现网上在线测试。

(4)将现有验证性力学实验设计为动画模拟软件,经过网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模拟仿真的力学实验项目。

(5)为道路桥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共享的有效课程资源。

五、课程团队

1、建设目标

*5-1课程团队结构

(1)经过两年建设使课程团队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

(2)课程团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30%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5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实验实训教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

(3)高职学院课程团队的本科学历教师达到100%、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达到35%;中职学校课程团队80%以上教师达本科学历以上,45岁以上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

(4)教师团队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或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

(5)课程团队中聘请1-3位企业技术人员。

双师

达80%

达90%

职称

增加正高职称1人

增加副高职称1人

增加中级职称2人

学历

增加硕士1人

增加博士1人

兼职教师

聘1-2人

聘2-3人

 

5-2课程主讲教师

(1)经过建设,课程主讲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学研究水平得到提高,进一步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对本门课程的整体认识比较深刻。

(2)课程主讲教师的主体必须为“双师型”在职教师。

(3)必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5-3课程负责人

(1)经两年建设课程负责人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在职教师。

(2)之前获取正高职称。

(3)课程负责人能够对本课程的标准、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团队建设起到把关和带头作用。

(4)主持院级以上教改课题1项。

(5)公开发表2篇论文,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力学》及其配套教学指导书、实践学习指导书;

(6)经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术造诣,并在同层次院校中相关专业领域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5-4课程团队建设计划

(1)进一步完善课程团队建设计划;

(2)高水平的课程团队建设计划,有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3)在已经启动的建设计划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启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建设措施

(1)经过与校外企业、校办产业合作培训力学教师,每年选送1-2名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去企业培养锻炼,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以增加力学理论水平。

(3)聘请系办产业湖南交通职院试验检测中心技术人员作为力学试验项目开发和实施工作人员,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4)聘请大学知名教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及时跟踪力学理论和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将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吸纳到教学内容中来。

(5)为要求本专业全体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6)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

《工程力学》课程团队建设具体方案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课程

负责人

预期目标:

培养1名课程负责人,经过国内外的培训学习,使其具有正高职称,提升其主持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团队、科研团队建设的能力。

具体措施:

1、制定可行的专业带头人评价标准,并进行年度考核;

2、主持教学教改研究和课程标准的制订;

3、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教研课题,主持1项课题研究及课程建设;

4、主讲专业核心课程1门;

5、指导青年教师1名;

6、学习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及职业教育课程理论。

主讲

教师

培养

预期目标:

培养主讲教师4人,使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实践能力。

具体措施:

1、制定可行的主讲教师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年度考核;

2、2人次到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学习,学习先进职业教学方法;

3、2人次到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行课程开发建设交流;

4、2人次到湖南路桥、中建五局三公司挂职锻炼,学习道路桥梁施工工艺;

5、2人次到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学习学习课程开发及课程建设理论;

6、主讲2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参与实训教学。

团队

建设

预期目标:

为了发挥课程团队集体的智慧,由现场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专业双师,共同组建课程、科研建设团队,提升课程团队其它师资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具有较强课程建设、教研课题、技术服务与技术应用课题研究能力。

具体措施:

1、课程团队每年开1次专业建设座谈会,经过交流,获取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最新人才需求规格及行业、专业发展趋势等信息,形成会议纪要及时反映到课程建设中;

2、课程团队根据专业建设座谈调研反馈的信息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科研团队为企业或工程设计、施工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青年

教师

培养

预期目标: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4人,提高其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公路、桥梁、建筑设计、现场施工的经验。

具体措施:

1、制定可行的青年教师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年度考核;

2、3人次到高校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3、2人次到湖南高校,学习先进职业理论和教学方法;

4、2人次到邵怀高速、学院试验检测中心实践锻炼,学习道路桥梁施工、试验技术;

5、主讲2门力学课程和参与实验室建设与实训教学。

6、进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获取双师资格。

兼职

教师

聘请

预期目标:

为了紧跟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聘请2名有较强的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方面的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热心职业教育或在相关行业任职过。

具体措施:

1、建立相应的兼师评价标准,并进行年度考核;

2、2人来自企业和公司的生产一线,具有工程师职称;承担《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桥涵施工》《公路施工》等课程教学及实践指导;

3、1人来自长沙理工大学,承担学术讲座和课程教学及实践指导;

4、进行教学能力培训,主讲《工程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实践性项目课程;

5、参与应用技术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

六、课程研究

1、建设目标

6-1教学研究与推广

(1)在已有3项在研课题基础上,增加院级以上教研课题1项;

(2)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创新;

(3)在已有院级精品课程教研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在校内外推广力学课程改革成果,并取得较好效果。

6-2应用技术开发与服务

(1)围绕系企一体专业建设模式和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的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咨询和服务,并在当地取得较好的效果。

(2)在力学课程的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建筑材料试验技术研究工作,继续申报纵向课题和参与横向课题。

2、建设措施

(1)课程负责人主持院级课题1项以上,完成立项课题共2项;

(2)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3)主讲教师参与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

(4)结合力学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学研究,申报院级以上课题1-2项;

(5)设计调查问卷并分别对在校生、实习学生、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试点、考核、总结经验

七、课程资源

1、建设目标

7-1课程教材与指导书

(1)课程团队与三所高职学校教师及现场专家一起编写完成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十一五《工程力学》教规划材;

(2)编写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和教学指导书等。

7-2课程教学资源库

(1)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充实内容、完善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2)教学资源库集纸质、电子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

(3)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指导和学习评价方案等要素。

7-3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1)校内实验实训室的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在学院试验检测中心建立了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2)实验实训项目达标率与开出率100%;

(3)设备价值达标率80%以上;

(4)设备完好率90%以上;

(5)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管理规范。

7-4课程校外实践条件

(1)与2-3家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建立符合力学课程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与相关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工学结合合作教育机制,在实习内容、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2、建设措施

(1)建立虚拟力学实验室设计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2)建立仿真力学实验室利,课程与材料检测中心相结合开发出真实的实验项目。

(3)建立校外试验、见习基地2-3个。

八、课程考核

1、建设目标

8-1考核标准与内容

(1)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2)按课程模块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

8-2考核方式与主体

(1)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笔试、论文+答辩、课件+答辩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根据力学课程特点,采用校内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也能够是学校、企业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2、建设措施

(1)设计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相结合的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新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标准;

(2)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技能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九、教学效果

1、建设目标

9-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

(2)100%掌握课程中包涵的技能;

(3)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完成相应的涵盖课程内容的力学试验;

9-2学习目的与兴趣

(1)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2)专业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3)积极参加校内与力学课程相关的力学模型、弯矩图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

9-3职业素质与创新

(1)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与协作精神;

(2)能够与人合作完成小组学习项目;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个人+小组形式的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2、建设措施

(1)设计考核标准;按模块化内容进行考核(力系平衡条件,杆件承载能力,力学课外学习项目,小组学习活动,力学实验,学生作品);

(2)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技能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3)设计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考核标准;

十、课程管理

1、建设目标

(1)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在网站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

(2)学校对精品课程资源经常性更新;

(3)课程建设水准保持先进性。

2、建设措施

(1)课程资源做到内容全面,自主学习资料丰富,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2)紧跟技术发展,做到每月更新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