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74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7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多层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技术标书编制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三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二物资准备

三劳动力准备

四施工现场准备

第四章施工部署及项目人员组成

一施工部署

二项目管理系统及项目人员组成

第五章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

一工程测量

二土方工程

三基础施工

四钢筋工程

五模板工程

六混凝土工程

七砌筑工程

八屋面工程

九楼地面工程

十抹灰工程

十一门窗工程

十二外墙保温工程

十三安装工程

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二质量自检体系

三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四主要分部分项质量保证措施

五分部分项质量检查控制措施

六质量检测工具

第七章消除质量通病保证措施

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九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十章施工平面布置

第十一章劳动力计划安排

第十二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十三章降低工程造价措施

第十四章农民工工资支付应急预案

第一章技术标书编制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1、西宁市杨家寨安装新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招标文件;

2、招标单位提供的现有的设计图纸;

3、国家、省、市现行的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5、公司内部现行的施工管理文件及制度等。

二、编制原则:

部署科学合理、方案先进可行;工艺简捷适用,措施保障得力;组织计划周密;

三、编制说明:

我们公司在仔细研究了贵方的招标文件,详细阅读贵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后,精心制订了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确定了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等全套的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如中标,我们将不负业主的信任,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按标书内容施工及标书各项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括1#、2#、3#、15#、16#、34#、35#共七栋住宅楼;其中1#和34#楼为住宅、综合服务办公楼组成;总建筑面积为:

35869.18㎡;其中2#、3#、15#、16#、35#五栋楼为纯砌体结构,地下1层,地上6层;1#、34#、住宅楼为纯砌体结构,地下1层,地上6层;公共综合服务办公楼为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5层。

1#楼:

住宅楼两个单元,建筑面积2934.68㎡,地下室:

414.26㎡;商业服务中心:

2709.9㎡(其中地下室451.65);住宅楼地上6层,建筑高度17.85m;商业服务中心楼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

18.6米,住宅部分为纯砌体结构;综合服务中心部分为框架结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302.23。

34#楼:

总建筑面积:

7755.1㎡;其中住宅楼三个单元,建筑面积5028.1㎡,地下室:

718.3㎡,住宅楼地上6层,建筑高度17.85m;综合服务中心楼建筑面积:

2727㎡;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18.6m,住宅部分为纯砌体结构;综合服务中心部分为框架结构。

2#楼:

三个单元住宅楼,建筑面积为:

3771.57㎡,地下室619.88㎡,地上6层,建筑高度15.05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302.23;

3#楼:

四个单元住宅楼,建筑面积:

5875.66㎡,为棚户区改造用房,地下室829.42m,地上6层,建筑高度:

17.85m.

15#楼:

四个单元住宅楼,建筑面积:

5254.68㎡,地下室740.62㎡,地上6层,建筑高度:

17.85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299.76;

16#楼:

两个单元住宅楼,建筑面积2203.39㎡,其中地下室314.77㎡,为棚户区改造房;地上6层,建筑高度:

17.85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299.40;

35#楼:

三个单元住宅楼,建筑面积5364.2㎡;其中地下室面积为758.3㎡;为棚户区改造住房,地上6层,建筑高度:

17.85㎡。

以上七栋楼中,其中1#、34#楼由住宅和综合服务办公楼组成,且住宅为砌体结构;办公楼为框架结构;其它五栋楼建筑结构形式均为纯砌体结构,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耐火等级为二级。

墙体工程:

住宅楼建筑物内、外墙体均为240厚煤矸石砖墙体,卫生间及局部隔墙为120厚煤矸石砖墙;办公楼外墙为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

墙体留洞及封堵:

砌筑墙留洞待管道设备安装完备后,用C15细石混凝土填实。

屋面工程:

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设防做法为一道SBS加一道高分子卷材;

屋面排水组织,外排雨水斗、雨水管见屋面排水示意图。

门窗工程:

1、建筑外窗为单框中空玻璃,70系列铝塑复合平开窗.

2、外门窗居中安装,内门窗除图中表明外,双向平开居中安装,单向平开门与开启方向墙面平齐。

外装修工程:

外装修设计和做法:

外墙保温为70厚石墨聚苯板;每两层设一道450宽防火岩棉防火隔离带;一层为外墙仿石保温一体化板。

内装修:

1、内装修工程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楼地面部分执行《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

2、凡设有地漏的房间应做防水层,图中未注明整个房间做坡度者;均在地漏周边1米范围内做1~2﹪坡度坡向地漏;有水房间的楼地面应低于相邻房间≥20mm或做挡水门槛,有大量排水的应设排水沟或集水坑;有水房间的四周墙体下设混凝土翻边,高度300,宽度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室内阳角处均作20.米高1:

3水泥砂浆护角。

3、内装修选用的各种材料,均由施工单位制作样板和选样,经确认后进行封样,并据此进行验收。

油漆涂料工程:

1、室内装修普遍木门刷乳白色调和漆两道;

2、室内外各项明露金属件刷二道防锈漆后再做同相邻部位颜色一致的油漆涂刷;

3、各项油漆,均由施工单位制作样板和选样,经确认后进行封样,并据此进行验收。

建筑设备、设施工程:

1、卫生洁具、成品隔断由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商定,并应与施工配合;

2、灯具、雨水口等影响美观的器具须经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确认样品后,方可批量加工、安装;

节能设计工程:

1、该工程节能设计主要依据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2、该工程墙面节能设计各节点构造均参见《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JGJ144;

3、该工程屋面节能设计各节点构造均参见《青海省0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DBJT26-21;

4、设计建筑外墙选用保温系统为石墨聚苯板外墙仿石保温一体化板系列。

5、墙面、屋面各突出的构造及砌体,均应按剖面图进行防冷桥保温处理;

6、伸缩、沉降、抗震缝应用保温材料填塞,保温处理深度不得小于300mm;

7、外窗和门框靠墙体部位的缝隙,应采用保温材料填塞,建筑密封膏填缝;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

避免不同材料界面开裂;

8、保温材料楼梯间耐火等级为A级的YT保温砂浆,其余均为耐火等级为B1级的石墨聚苯板;外墙和屋顶防火隔离带具体位置详见墙身大样图;

9、每两层设置宽度不小于450mm的防火岩棉的水平防火隔离带,保温板的厚度同外保温石墨聚苯板厚度。

10、防火隔离带燃烧性能级别应为A级。

其它不应低于B1级;

11、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设置宽度小于500mm的防水岩棉防火隔离带。

地基处理说明:

1、本工程采用3:

7灰土挤密装复合地基。

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20KPa.

2、桩中心距为1000mm,按等边三角形排列,桩身长度11.50-9.50米,桩顶标高-4.05米至-6.05米为基础标高,桩底标高为-15.55米。

3、3:

7灰土挤密桩直径为400mm。

桩身填料为无腐蚀、无杂质的3:

7灰土;要求处理后,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最小挤密系数不小于0.88;桩身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

4、施工时成孔挤密应间隔分批进行,成孔原则为“从里向外分区间隔进行、均匀分布、逐步加密、及时夯填”,孔底在填料前必须夯实。

5、挤密桩施工完成后,将桩顶挖掉500mm后再做500mm厚3:

7灰土褥垫层至基础垫层底标高,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6,去除桩头时严禁扰动褥垫层一下已经挤密的桩间土。

6、基础设在褥垫层上,基础底标高为:

-4.05~-6.05米;用于回填挤密桩的素土回填前应做检测并向监理出示报告;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用于桩内回填。

7、复合地基施工前应在局部做成孔实验,无特殊情况方可大面积成孔。

复合地基施工完毕后做静载试验。

8、施工单位进行降、排水设计施工,采用施工降、排水措施,不得使基坑内积水;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300mm厚的土层;基坑开挖完成并清理干净后通知相关部门验收。

9、承载力试验应在成桩后14d~28d后进行,检测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1﹪,且每项单体工程复合地基静载试验不应少于3个点。

结构设计总说明:

1、本工程为西宁市杨家寨安置新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住宅楼地下一层、地上6层砌体结构;1#、34#局部公共部分为框架结构,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0.10g,第三组);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场地类别为Ⅲ类;环境作用等级Ⅰ—A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本图中标高以米为单位,其余均以毫米为单位。

2、根据青海岩石工程勘察咨询公司提供的地勘报告(QYK2014-KC-001),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1层植被土:

土黄色,以粉粒为主,含有多量的植物根系,土质不均匀稍湿,松散。

层厚0.30-2.30m。

平均厚度为0.73m。

①2层杂质土:

杂色,含有多量生活和建筑垃圾,土质不均匀,欠固结,稍湿。

层厚0.40-8.00m。

平均厚度2.14m。

②层黄土状土:

土黄色,以粉粒为主,次为粘粒。

土质较均匀,具针管状孔隙。

该层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低韧性,属中等压缩性土。

该层根据湿陷性分为二亚层。

其中:

②1层黄土状土(湿陷),含少量植物根系,稍湿,稍密,层厚4.00-22.80m,平均厚度10.78m;②2层黄土状土(非湿陷),稍湿,中密,层厚0.50-27.70m,平均厚度7.61m。

③层卵石:

控制层厚为7.50-8.60m,平均控制层厚8.17m。

1#、34#楼基础底标高为-4.05~-6.05m,其余基础底标高为-3.50m,由于基底以下的黄土状土为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故基底以下采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承载力持征值fak不小于220KPa.(地基需按承载力实验复核)

施工时应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第4.3项的要求。

回填完毕后须做静载荷试验,试验点不少于3个。

基槽开挖完毕后会同各相关单位基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杂填土必须清理完毕。

拟建场地属季节性冻土区,标准冻深1.23米,属不冻胀。

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深,探井开挖深度内未揭露,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场地土对钢筋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故±0.00以下采用最大水灰比0.50,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0.10(水泥用量的百分比)。

且±0.00以下(包括墙体)刷沥青冷底子油两遍,沥青胶泥涂层,厚度≥300um。

基坑回填土及位于地面、散水、踏步等基础之下的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使用与维护:

根据GB50025-2004,第9.1.1条,湿陷性黄土地区上的建筑,在正常使用年限内(50年)必须对建筑物和管道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应确保所有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建筑物和管道的地基浸水湿陷。

建筑物6.0米以内的地面应保持排水畅通,不得堆放阻碍排水的物品和垃圾,严禁积水、浇水。

活荷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

0.5KN/M2住宅:

2.0KN/M2卫生间、阳台:

2.5KN/M2楼梯:

2.0KN/M2(住宅):

3.5KN/M2(办公)基本风压(50年一遇):

0.35KN/M2基本雪压(50年一遇):

0.2KN/M2办公室:

2.0KN/M2卫生间:

2.5KN/M2

楼面二次装修荷载允许值:

1.0KN/M2楼梯栏板顶部的水平荷载允许f值:

1.0KN/M2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砌体结构部分:

±0.00M以下环境类别为五类,保护层厚度:

梁、柱40mm,

现浇板为20mm;

±0.00M以下环境类别为一类,保护层厚度:

梁、柱25mm,现浇板20mm,

框架结构部分:

±0.00M以下环境类别为五类,保护层厚度:

梁、柱40mm,现浇板30mm;

±0.00M以下环境类别为一类,保护层厚度:

梁、柱20mm,现浇板15mm,

5、设计依据规范:

《建筑工程抗震分类标准》(GB5023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20153-2008)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20012)

6、材料:

钢筋:

钢筋采用HPB300(Φ)fy=270N/mm2,HRB400()fy=360N/mm2。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钢筋与型钢焊接时按钢筋种类定焊条。

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长度按11G101-1图集第53和55页采用。

钢筋接头选用要求:

机械连接:

柱内直径不小于22的纵筋,梁内直径不小于22的上部贯通钢筋。

焊接接头:

柱内直径小于22的纵筋,梁内直径小于22的上部贯通钢筋采用等强对焊。

楼板上垫层为页岩陶粒混凝土,密度等级小于等于1200kg/m3.

砌体结构部分:

±0.00以下采用MU15煤矸石砖,±0.00以上采用MU10煤矸石砖;±0.00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0.00m-5.60m采用M1.0混合砂浆;5.60m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

混凝土采用均为C25。

钢筋采用HPB300(Φ)fy=270N/mm2,HRB400()fy=360N/mm2。

框架结构部分:

基础垫层C20,圈梁及其构造柱C25,其余未注明构件均采用C30,-0.85m以下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

-0.75m以下采用MU10煤矸石烧结砖,-0.75m以上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密度等级不大于750kg/m3。

-0.75m以下采用M10.0水泥砂浆,-0.75m以上采用M5.0混合砂浆。

7、图中未注明过梁选用标准图集青2013G03(XX为过梁净跨)

120墙GL-2XX1

240墙GL-4XX3(XX/2<板下墙高

240墙GL-4XX5(板下墙高

200墙GL-20XX2(XX/2<板下墙高

300墙GL-30XX2(XX/2<板下墙高

跨度大于4米的梁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起拱,且(包括悬挑构件)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支撑和底模。

板内埋设管线时,所铺管线应放在板底钢筋之上,板的上部钢筋之下,且管线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30mm。

梁、板上孔洞必须事先预留,除结构施工图纸预留孔洞外,尚须根据各专业施工图纸由各工种施工人员核对无遗漏后才能合模。

8、结构标高(屋面板除外)较建筑标高低100mm。

卫生间、厨房结构层标高较建筑标高低150mm。

9、现浇板或承重墙上的预埋件及预留洞口应配合其它专业按要求预留,不得后砸。

10.砌体结构部分

1)结构平面图中未注明构造柱均为GZ2,构造柱由基础垫层生根。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钢筋电焊而成的钢筋网片,5.60M以下钢筋网片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5.60M以上钢筋网片伸入墙内不得小于1.0米。

楼梯间墙体要求另详。

2)所有后砌墙(120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构造柱拉结,伸入墙内不小于500mm

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上下贯通。

现浇混凝土楼板及屋面板伸入承重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

3)圈梁遇门窗洞口处的过梁时应按二者中配筋较大者配筋;120mm墙下的现浇板内底部加设2Φ14加强钢筋,对于双向板,板底钢筋应短向筋在下,长向筋在上。

11、框架结构部分

1)框架梁柱做法均应严格按照11G101-1图集中相应构造措施及要求施工。

2)主梁支撑次梁处,除图中注明外,均应在主梁内的次梁两侧各加三道附加箍,直径与肢数同梁箍筋。

3)、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详最底层框架柱钢筋平面图。

4)、砌体填充墙(包括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配置2Φ6通长墙体拉筋。

5)、墙高超高4米时,墙体半高处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梁截面为墙厚x150,配纵筋4Φ12,箍筋Φ6@200.

6)、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Φ4@300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7)、填充墙顶部斜砖必须逐块敲紧砌实,砂浆填满,且须待下部砌体沉实后再砌顶部斜砖。

8)、建筑内外墙交接处、阳角、阴角及墙端(无框架柱),以及沿墙长每隔约5.0米时设置构造柱,截面为墙宽X240配纵筋4Φ12箍筋Φ6@200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构造柱从基础或框架梁生根(纵筋锚入35d).

12、屋面挑檐、女儿墙应每隔10m左右设伸缩缝一道,缝宽15mm,内填建筑密封膏。

结构大样均应配合建施图施工;如有碰漏请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

本图未想之处可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13、地沟平面位置以设施为准施工,室内地沟做法见:

青2013SG02-19:

SG-22II-C2型,盖板选用2013G02-32页GB-9.地沟出入口做法选用2013G02-41页-①.基础钢筋应与楼板、梁、墙柱钢筋连成通路,作为避雷使用,做法须配合电气图纸施工。

14、本图中如有未详之处可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15、如本图一年之内未送审(或施工),再送审(或施工)前应送我院进行符合性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送审(或施工)。

本图经图审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本设计未考虑冬、雨季施工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自定。

16、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软件,PKPM单机版,基础设计计算采用基础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JCCAD.

17.本工程应在施工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安装工程设计总说明:

一:

给、排水、采暖工程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六层普通住宅楼,建筑高度16.800m,为IV级自重湿陷性场地,标准冻深1.34米

三)、设计范围:

1.生活给水系统;2.生活热水系统:

污废水系统;3.雨水系统;

四)、系统设计:

(一).生活给水系统:

最高日用水量为16.8m³/d,最高日用水量为1.8³/d

室外庭院管网给水资用压力为0.30Mpa,室内给水系统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二).生活热水系统:

每户热水均由燃气壁挂炉和分户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给

1)、热水系统:

采用分户太阳能热水器供水方式,太阳能热水器由住户自理,由太阳能厂家根据产品自行安装,设计热水温度60℃每户设计小时耗热量18KW设计小时用水量389L/h

本工程太阳能系统在屋顶设置。

2)、太阳能热水器选用机型:

QBJ1-148/2.19/0-58/42-AY外形尺寸AXBXC=1536X1790X1738

集热面积2.19㎡水箱容水量148L

(三)、生活污废水系统:

生活污水量为15.12m³/d

室内污、废水排至室外庭院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四)、雨水系统:

1.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

2.住宅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屋面雨水坡至屋面天沟,由天沟内的雨水口,以及雨水悬吊管立管,出户管引至室外雨水管网,西宁市暴雨强度公式:

q=461.9(1+0.9931gP)/(t+3)0.686

屋面雨水重现期为P=1年,暴雨强度为:

1.63(L/S.100m)

3.所有建筑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斗和室内雨水管排至室外雨水井

(五)、移动式灭火器:

地下室按A类级别配置5kg装的贮压式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处设置两具。

二、施工说明:

一)、管材:

1.给水立管横干管及套内横支管(除埋地部分)采用PP-R管,热熔连接;

给水管垫层内敷设部分采用PEX管,垫层内敷设的管段不许有接头,热水管采用PP-R管;冷水管压力级别1.0Mpa,热水管压力级别2.0Mpa

接电热水器的连接管段设置不小于0.4米的金属软管

2.污、废水管采用排水螺旋消音管,管道采用螺母挤压密封接口。

横干管

及出户管均采用PVC-U管,管道采用承插粘接立管底部和出户管管径均放大一号.

3.雨水立管采用UPVC管,承插粘接

二)、阀门:

给水管阀门采用1.0Mpa阀门,DN>50mm者,采用闸阀或蝶阀;其余冷水管DN<50mm者,采用截止阀

三)、卫生洁具

所有卫生洁具及五金配件应采用建设部指定的节水产品

四)、管道安装及敷设:

1.管道穿管道穿墙、楼板时应设套管

2.管道支架:

管道支架或管卡应固定在楼板或承重结构上,管道支吊架安装参见:

03S402

3.管道井、地下室、检漏沟内敷设给排水管均做保温,为40mm厚岩棉壳外绕玻璃丝布一道

4.塑料排水管道支承间距应按《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确定,地下室排水横干管长度超过三米,管段中部设置伸缩节管径De75最大允许伸缩量15mm,管径De110最大允许伸缩量20mm,管径De160最大允许伸缩量20mm,安装详:

96S406-14

5.排水立管大于等于De110时,穿越楼板处设置阻火圈

五)、其他:

1.图中所注尺寸,标高以米计外,其余均以毫米计

2.本建筑场地为IV级自重陷性场地,埋地管道均做检漏沟防护,室外检漏沟做法为04S531-2-7-C型,建筑物8米内应保障排水通畅,严禁积水、浇水。

3.根据GB50025-2004,第9.1.1条,在正常使用年限内(50年),建筑物和管道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应确保所有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建筑物中管道的地基浸水湿陷。

4.如本工程施工图一年内未进行送审、施工,再送审或施工时必须让原设计单位进行符合性审查,符合性审查通过后方可送审图中心审查。

第三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

2、编制实施性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核对设计与建设地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否一致,弄清建筑物与地下构筑物、管线间的相互关系。

二、物资准备

1、建筑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编制建筑材料需用量计划及进场计划。

2、施工机具进场前准备。

3、签订物资供应合同。

三、劳动力准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